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  2025-11-01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广东省多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启用前注意保密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阶段联考(10月)
高一语文
2025.10
本试卷共9页,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管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后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66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些年来,“新中式”的流行,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从表面上看,这种中国潮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是海外知名品牌的西化流行,而是马面裙、宋锦外套、香云纱衬衫等风靡本土,并逐步远销海外。而且,在服饰流行之外,这种热潮早已延伸到家居、饮食、旅行等生活领域,无论是“围炉煮茶”还是“国风摄影”都已成为被追捧的对象。但从深层观之,“新中式”在当代盛行,显现出的是中国“生活美学”的复兴,因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追求,并不是单纯为了实用,而是有着对美的追求。
“新中式”的走红,也被网友们戏称为“血脉觉醒”。实际上,所谓“血脉觉醒”乃是一种“文化自觉”,其背后凸显出来的乃是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当一名青年人,使用、消费、分享“新中式”的时候,他内心所荡漾的自豪感与享受度,大概就是对“血脉觉醒”的最佳展现。但仅有“文化自觉”还是不够的,自觉之后还要有“文化自信”,自信之后终会有“文化自立”。只有当我们以本土文化的自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被全球认同的文化复兴。
“新中式”看似是在复古,其实更是创新,它所实现的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转化性创造。“新中式”并不是要回到昔日传统中国,而是力求以传统文化外在的“形”来复兴其内在的“神”。在创新的过程中,抄袭成风、缺乏新意、东拼西凑的现象必然会出现,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可以通过规范产业的方式“开源节流”——开优质之源,节劣质之流,无需进行过于激越的文化批判。
如今,到了“扬帆出海”的时代了,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并不是去“送文化”,而是要“种文化”。这一“送”与一“种”,其实有着本质差异,“送文化”只能消费一时,“种文化”却可以生生不息。所以,这一轮的文化出海,就是要去海外播撒“新中式”的种子。当然,现在本土只有“新中式”产业的集聚,却没有高品质的品牌,只有文化形象而缺乏文化内蕴,因而在世界上难以争得高端品牌的一席之地,这是需要加以改变的现状。
(摘编自刘悦笛《“新中式”: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复兴》)
材料二

(豆包AI生成:海水江崖纹饰)
材料三
海水江崖纹饰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吉祥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可追溯至陶器上以简洁线条形式呈现的图案,象征着海洋的浩瀚与力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大量的这类图案。汉代已成为服饰上的装饰元素,它不仅作为装饰存在,更具有标识身份的功能。唐宋时期在服饰领域的应用达到了成熟阶段,纹饰注重线条的流畅性与动态感,常与云纹、龙凤纹等其他纹饰相结合,创造出层次分明、立体感显著的装饰效果。明清时期在宫廷服饰中的应用达到了顶峰,纹饰设计趋向规范化与程式化,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纹饰风格。


浏览完整试题造型方面,图案将海洋与山脉的元素融合,图案底部由众多斜向排列的曲线组成,被称为“水脚”。水脚之上,波涛汹涌的海浪翻滚,山石矗立于波涛之中,周围装饰有祥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海水江崖纹饰蕴含着深厚的象征意义。此图案不仅象征着“福禄寿喜”,还蕴含着“一统天下”的深层寓意,在古代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皇家服饰及宫廷器物。其波涛汹涌的形态,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坚不可摧。特别是在明清两代,该纹饰成为皇帝龙袍上的标准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与水均为国家稳定性的象征。海水江崖纹饰常将山石、云纹等元素融合,构成一幅江山稳固、国泰民安的图景。
时至当下,在新中式服装设计领域,海水江崖纹饰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视觉符号,为设计师群体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创新空间。
通过对传统图案进行现代诠释与重塑,海水江崖纹饰在新中式服装设计中展现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早在2014年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中,各国领导人穿着的新中式服装采用海水江崖纹饰图案,该图案经过简化组合,引人注目。在米兰时装周2025展示现场,某女装品牌推出了2025春夏系列,在服装的细节处理上,巧妙地融入了海水江崖纹饰以及苗族的蓝染工艺,实现了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不仅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韵味,也迎合了现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于个性化和时尚化的需求,进而促进了新中式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海水江崖纹饰在新中式服装中的应用,使得该产品从众多服装品牌中脱颖而出,增强了品牌的识别度和市场吸引力。
展望未来,海水江崖纹饰在新中式服饰设计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它将超越单纯的图案装饰功能,转化为一种文化象征和设计理念,引领新中式服饰设计的新趋势。
(摘编自周婷婷、彭星星《海水江崖纹在新中式服装中的应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中式”中国潮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国内的销售热潮,而且流行的范围从国内逐步延伸到海外市场。
B. 青年人体验“新中式”时,内心可能会荡漾出自豪感和享受感,涌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
C. 海水江崖纹饰起源可追溯到陶器上简洁线条呈现的图案,发展中融合了山石、云纹等元素,是不对称图案。
D. 山水在传统文化中寓意国家稳定,海水江崖纹饰蕴含了深厚的寓意,寄托了古人对江山稳固、国泰民安的向往。
2. 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复古只是“新中式”的外在表现,创新才是其内在追求,“新中式”通过创造与转化展现传统文化的神韵。
B. 与“种文化”不同的是,“送文化”只能消费一时,可见这里的“送”只是追逐“流行”、跟风之举。
C. 如果有自媒体声称在某清代遗址中发现大量绣有海水江崖纹饰的平民服饰,这个消息大概率为真。
D. 海水江崖纹饰这一传统图案融合海洋与山脉的元素,色调饱和,有视觉冲击力,这让它会越来越流行。
3. 下列对材料论述与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第一段由表层到深层,指出“新中式”的流行实质上是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B. 材料一以长远眼光看问题,对“新中式”流行过程中出现的抄袭等现象持理性的态度。
C. 材料三海水江崖纹饰在当下的应用,体现了材料一“新中式”看似复古实则创新的观点。
D. 材料三按照时间顺序,着眼于古今海水江崖纹饰内涵的不同,展开了多角度的对比阐述。
4. 新中式服装中的海水江崖纹饰有哪些特征?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5. 海水江崖纹饰在当今世界舞台绽放了独特的魅力。这对我们如何“种文化”有哪些启示?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A
3. D 4. ①图案灵活,通过简化、融合等方式重塑图案。②工艺多元,实现了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③审美上趋向个性化和时尚化。
5. ①态度上要有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立。②甄选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识别度的优质载体,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③自主创新,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与重塑,丰富文化内涵。
【解析】
【导语】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探讨了“新中式”文化现象和海水江崖纹饰的应用,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与创新。材料一强调“新中式”不仅是生活美学的复兴,更是文化自觉与自信的体现,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与认同。材料三则通过海水江崖纹饰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应用,展示了传统纹饰在新中式服装设计中的创新与传承,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两篇文章共同揭示了中华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全球影响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C.“是不对称图案”错误。材料三仅提及海水江崖纹饰将海洋与山脉的元素融合,水脚之上有海浪、山石,周围装饰有祥云,但未提及它是不对称图案,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送’只是追逐‘流行’、跟风之举”错误。选项材料一第四段仅对比“送文化”与“种文化”的效果差异,并未提及“送文化”是“追逐‘流行’、跟风之举”,选项属于无中生有,说法错误。
C.“发现大量绣有海水江崖纹饰的平民服饰,这个消息大概率为真”错误。材料三第四段指出,海水江崖纹饰“在古代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皇家服饰及宫廷器物”,且明清时是“皇帝龙袍上的标准图案”,可见其在古代多为皇家所用,而非平民服饰。
D.“这让它会越来越流行”错误,让海水江崖纹饰越来越流行的因素很多,其中材料三认为传统文化象征因素、对传统图案进行现代诠释与重塑、满足年轻人对于个性化和时尚化的需求等,都是流行的原因。材料中仅说“应用将更加广泛”,并非绝对的“越来越流行”。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着眼于古今海水江崖纹饰内涵的不同”错误,原文展现的是海水江崖纹饰运用情况介绍,内涵是一致的;且“展开了多角度的对比阐述”说法也错误,原文没有对比。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从图案设计看,传统纹饰在明清时期趋向规范化与程式化,而新中式服装中的海水江崖纹饰图案更为灵活。如APEC领导人会议上新中式服装采用的海水江崖纹饰图案经过简化组合,米兰时装周上某女装品牌将其与苗族蓝染工艺结合,通过简化、融合等方式重塑图案,展现出独特视觉冲击力。
②在工艺运用方面,传统海水江崖纹饰制作工艺相对单一,而新中式服装实现了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增添了独特艺术韵味。
③审美风格上,传统海水江崖纹饰以对称美学、高饱和色调反映自然美,符合传统审美,新中式服装中的该纹饰则趋向个性化和时尚化,更能迎合现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助力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材料一中指出“新中式”的流行是“文化自觉”的体现,而我们更要由此走向“文化自信”与“文化自立”。海水江崖纹饰拥有悠久历史,蕴含“一统天下”“江山稳固”等丰富寓意,我们应坚信其价值,以自立姿态向世界传播,而非盲目崇外。
②海水江崖纹饰作为我国传统吉祥纹饰重要部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在绘画、服饰、陶瓷等领域影响广泛。我们可像利用此纹饰一样,挖掘更多类似优质文化载体,改变当前“新中式”产业有集聚无高端品牌的现状,提升文化传播影响力。
③材料三提到在新中式服装设计中,海水江崖纹饰经现代诠释与重塑,融入现代工艺,满足了年轻人需求。“种文化”时也应如此,对传统文化创新,如“新中式”以传统文化外在“形”复兴内在“神”,让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散发新魅力 。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做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伍原是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把档案和掉队队友的信息告诉部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
B. 伍原进入敌区的时候“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象征四周越来越重的危机感,体现伍原恐慌的心情。
C. 哑巴感觉到有人来了之后,“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说明他是一个机智又警惕的人。
D. 伍原见到“老乡”之后却发现对方竟然是聋哑人,顿时感到绝望,不知如何是好,眼泪立刻流了下来。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叙述聋哑人“老乡”为迷路的战士伍原指路的故事,《百合花》叙述小通讯员和“我”向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二者刻画了平凡而伟大的人物。


展开余下试题B. 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根据地为背景,《百合花》以解放战争为背景,二者都运用宏大战争叙事,在战争的背景下讲述革命温暖的故事。
C. 本文与《百合花》都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小通讯员“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
D. 本文与《百合花》的语言都很通俗、质朴,符合“人民能看懂、能共情”的创作原则,同时又兼具文学美感,实现了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8. 小说题目“路标”有着深刻的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眼泪是人物心理变化的重要载体,小说多次描写伍原流眼泪,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伍原的心理变化。
【答案】6. C 7. B
8. ①表层义:“路标”表面上指的是指示道路或目的地的标志,小说中的“路标”是哑巴手中的灯和他指引的方向。
②象征义:“路标”象征革命的方向和信仰,路标不仅为伍原指引方向,还唤醒了他的精神力量,成为他坚守革命使命的精神支柱。
③“路标”还体现了军民鱼水情,哑巴从一开始的反抗到后面主动为伍原指明方向,体现了群众对战士的支持和信任。
9. ①伍原找不到任何路标而流眼泪。内心有对无法走出困境的恐惧和无助,也有对担心辜负战友托付的焦虑。
②伍原发现灯火时流下眼泪,这是终于看到希望,内心十分激动的心情。
③伍原因为“老乡”听不到自己说的话,误解自己而流眼泪,焦急难耐却又无可奈何。
④伍原和“老乡”一番争执后,老乡终于认出伍原是八路军,伍原有终于被理解的委屈,有对错怪善意群众的愧疚。
【解析】
【导语】《路标》通过伍原在迷路后与“哑巴”老乡的遭遇,展现了战争年代中战士对革命信念的坚定以及对战友的深情厚谊。开头处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伍原的孤独与无助,而渐进的内心斗争反映了他在绝境中的希望与坚持。在与“哑巴”老乡的冲突与交流中,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塑造了伍原坚韧不屈却又人性柔软的形象,体现了人性在艰难困境中的光芒与温情。豆子似的灯光则成为贯穿全文的象征性意象,象征着希望与指引。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
A.“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错误。伍原一开始找不到路的时候也会恐惧,想“听天由命”。
B.“伍原进入敌区”错误。伍原只是根据“没有路标”判断接近敌区,但是没说进入敌区。
D.“眼泪立刻流了下来”错误。伍原发现“老乡”是聋哑人之后,还是尝试用他的手摸自己的帽子,没有立刻流下眼泪。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的能力。
B.“二者都运用宏大战争叙事”错误。两篇文章都没有用“宏大战争叙事”,而是用“微观事件”折射战争的影响。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含义的能力。
①表层义:原文多次强调“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但结尾处哑巴的“灯”和“直指东北方向”的动作,构成实际指引(如“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直接对应题目字面的指示道路的功能。
②象征义:文本中灯光让伍原从绝望到希望(如“世界再不是死的”),象征革命信仰的力量,唤醒其使命感(如“档案当然安然无恙”),凸显路标作为精神支柱的内涵。
③军民鱼水情:哑巴从反抗(“扭打”)到主动帮助(“擎着灯”“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体现群众对战士的信任和支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①首次流泪:原文描述“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时,伍原焦虑档案、小榕、老邹,推断其心理包含对迷失的恐惧和托付失败的愧疚。
②发现灯火流泪:文中光出现后伍原感觉“世界再不是死的”,泪水反映希望带来的激动和解脱,强化其从绝望到重燃信念的转折。
③误解老乡流泪:哑巴“不理会”叫喊,伍原无可奈何落泪,结合其急切“大叫”情节,体现沟通失败引发的深层无助和焦急。
④争执后流泪:哑巴摸索帽子后伍原“抽抽噎噎”,从扭打到被理解,泪水承载委屈释放和对误伤群众的愧疚,凸显情感共鸣。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选自《唐才子传·卷六》,有删改)
[注]①勋庸:特殊的功劳或显赫的功绩,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B. 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C. 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D. 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11. 下面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理解与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等到,和“及鲁肃过寻阳”中的“及”意思相同。
B. 乃,于是,和“乃不知有汉”中的“乃”意思不同。
C. 以,用,和“不以物喜”中的“以”意思不同。
D. 行,行走,“复行数十步”中的“行”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况起初并不了解白居易的才华,后来读到了白居易的诗句才对其刮目相看。
B. 白居易写了很多诗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
C. 唐文宗即位后,白居易升任为刑部侍郎,后来又到会昌做官,刚到就去世了。
D. 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14. 根据选文内容,概括白居易的三个主要特点,并结合原文说明
【答案】10. D 11. D
12. C 13. (1)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
(2)(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14. ①有才华的人。顾况读了白居易的诗后认为,“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②忠诚耿直。任左拾遗时,因宰相被刺、京师动荡,他率先上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多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