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2)语言精准,言之有物。新闻评论要做到以理服人,离不开准确的概念和严谨的逻辑推导,两者的呈现需借助精准的语言表达。来自《新华日报》的作品《民生实事莫沉迷于“数字突破”》,在论述造成“数字突破”的原因时是这样表述的: 失真失准、缺少认同的“数字突破”,是“造”出来的,也是“逼”出来的。造,因为数字就是成绩,就是亮点。注了水的数字更加光鲜,更加引人关注。逼,因为数字就是指标,就是考核。一些部门习惯于“年初简单压指标、年末向下要数字”,在乎的是数字的“大与小”,而不是“真与假”。 把深刻内容与通俗分析相结合,体现了作者对语言精准的把握。 新闻评论既要为受众带来新知识、新观点,又要说出群众心中所想所忧,这样的评论才既有“角度”又不失“温度”。 (摘编自薛雅静《评论要有角度,也要有温度》) 材料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评论要求评论员从新闻事件中挖掘出本质意义,与一般新闻报道力求呈现事实有所不同。 B. 《贫穷不可怕,就怕“不怕穷”》从贫困群众心理角度切人,得出深刻结论,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新思路。 C. 《警惕形式主义披隐身衣卷土重来》主要以《人民日报》所刊登的文章为由头来梳理新形式主义的表现。 D.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指出工匠精神不仅在于技术精湛,更蕴含着独特的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评论是评论员选择有价值的新闻进行剖析、传达观点的一种文体,相比于新闻报道,评论具有更强的主观性。 B. 优秀的新闻评论需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角度,引发新的思考;同时又要运用语言技巧、扎实的论据来体现评论的温度。 C. 新闻评论的标题要善用语言技巧,有篇评论《中国人,你为什么如此生气?》,标题中巧设疑问,引起读者的兴趣。 D.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 给材料一第(二)部分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特的视角 B. 扎实的论据 C. 严谨的论证 D. 优质的内容 4. 材料一画横线部分分析了“民生实事沉迷于‘数字突破”’现象的原因,表达精准,推导严谨。请根据材料,在思维导图的①②处填入相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