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28  
标签:粤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阳江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阳江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说明:①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②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20分)
    (一)古诗文默写(三选二,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2.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马长城窟行》)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揉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一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燕赵之收藏,韩魏之以营。收藏:动词作名词用,意为“收藏的珍奇珠宝。”
    B.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日“天天、日日”的意思,为名词。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甚:副词,“很”的意思。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而:连词,表转折,但是。
    5.对文段解说不恰当的一项:(2分)
    A.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这两段文字铺写了秦始皇的豪奢,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深    重灾难,揭示了秦亡、阿房宫被毁的根本原因。
    B.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总结了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警告:不要重蹈亡秦覆辙。
    C.文章用语精炼至极而含义丰富深远。如“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列举八物却不着一个动词,而秦王的挥霍无度已概括无余。
    D.文章把描写、铺排与议论相结合。节选部分的前一部分以描写为主,后一部分以议论为主。
  6.请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分)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三)古诗阅读鉴赏(6分)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  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诗人描绘田园风光,近景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    远景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扣紧诗歌进行分析评价。(4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渐的作用    丰子恺   (10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
  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
  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流连于其每日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流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9.作者在此论述了渐的作用,请找出文段的中心句(可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0.结合文段内容谈谈划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11.在论述渐的作用时,作者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这种方法运用的    妙处。(4分)
(二)送花    奥斯勒    (17分)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
  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
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了,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的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找出与“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相照应的文句(用文中原话回答)并说明老妇人觉得    “活着没意思”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3分)
    14.文章结尾处说“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根据小说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充一句话,说明这一道理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篇小小说在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上有什么特点,请就其中一点结合文本展开简单的分    析。(6分)
三、语言表达(13分)
    16•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使之与上下文旬式协调,文意贯通。(4分)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政客说:“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乞丐说:“是色味俱佳的美    食。”商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看来,这个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我们只能说,一个人最重要、最喜欢的,就是最宝贵的。
  18•找出下面画线句子中的病句,并改正。(5分)
爱因斯坦(1879一1955),是①最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他在②许多物理学的领域内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③发现了相对论。英国大物理家汤姆生激动地宣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④人类思想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21年,他⑤发现了光电效应,同年⑥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展开余下试题四、作文。(40分)
19•题目:《走近___________》
    要求:①在空格处填上一位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名字;②字数600字以上。
阳江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20分)
    (一)古诗文默写
    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2.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二)4.B 5.D
    6.①为什么掠夺得一丝一毫都不放过,而挥霍起来像用泥土沙石一样不加珍惜呢?
    ②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三)7.近景描写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远景描写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从仕途回归自然后,热爱田园农村生活的情感。例如诗人认为在官
    场是三十年“误落尘网”是“久在樊笼”;而诗人本性“爱丘山”,想守住田园的美好生活,我们从诗人对田园农村生活的精彩描写中可以看到诗人的这种美妙情感。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9.第一段的第一句为中心句。
    10.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具体说明了人生是渐变的。②人们常常被“渐变”所欺骗。
    11.在论述渐的作用时,作者主要使用了例证法。例发作者举了“抱犊跳沟”的例子,说明
    了事物是一直在变化着,但人们却误以为是不变的,被渐变欺骗了。这样使抽象的道理显    得具本、生动、形象了。
    (二)12.①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②儿子的死,让老妇人没有了精神寄托。
    13.她从失子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了那些活着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些用    处。
    14.活着就要对人有些用处。
    15.在刻画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主要运用对话描写,而极其简炼的对话使人物活    了起来;也突现了主题。(小说在情节结构上很精致,在对话中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情节有起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三、语言表达(13分)
    16.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历史作了较系统的记录,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17.是源源不断的利润;    是健康强壮的体魄;
    画家  是绚丽丰富的色彩。孩子是好多好多的玩具。等
    18.(1)①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
    (2)②物理学的许多领域。
    (3)③创立了相对论
    (4)⑥册掉“的殊荣”
  四、作文评分标准请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略) (222.50.96.44)" 
标签:粤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阳江市2005”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