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40
标签:
语文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0]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一)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一)
七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为100分)
评分
一、 听力部分(10分)
1、听读词语,选出读音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束手无策 B.风光绮丽 C.忍俊不禁 D. 骇人听闻
2、 听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写出这首诗的韵脚。(2分)
3、 听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写出这段话的中心句:(2分)
4、听读下面一段新闻,然后回答问题。(4分)
(1)、华南师范大学抓住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周年的有利时机,积极筹备“ 大型歌会”。(2分)
(2)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答: 。
二、积累与运用(12分)
5、选出“/”前后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技止此耳!/ 学无止境
B、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少见多怪。
C、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学校团支部授予李刚先进团员称号。
D、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天气晴朗,春光煦煦的雁回山,是少见的好天气。
B. 静静旋转的鹤群,阵势立即崩溃,惊恐万分,慌乱啼鸣,扑打双翅,陷入一片混乱。
C. 苍鹰即使壮勇剽悍,却也寡不敌众,束手无策。
D.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
7、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石榴》一文中作者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B.《海燕》一文,作者满怀思乡之情,但他并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
浏览完整试题
C.《白鹅》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丰子恺于1946年写的,他抓住了白鹅“傲慢性格”,写了它的头,叫声、步态、吃相,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与怀恋之情,同时希望人们多谦逊少傲慢。
D.《陋室铭》是唐朝诗人、哲学家刘禹锡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全文紧扣“陋室不陋”立意,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8、口语交际:(4分)
(1)小明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大妈对他说:“小明你可真爱美啊,我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
刘大妈的言外之意是: 。
(2)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回答呢?
答: 。
9、名著阅读:(2分)
一个经历太多困苦和灾难的丑小鸭,在好心人的爱护帮助下,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上述故事来源于 (国家)著名童话作家 (人名)的童话故事《丑小鸭》。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0-14题。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 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的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需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10、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2分)奢侈—— 敏捷——
11、给加点字注音:(2分)窥伺( ) 盛馔( )
12、文中画波浪线一句用了 修辞手法,在结构上起 作用。(2分)
13、文段是从 的角度来写鹅的,主要表现鹅的 特点。(2分)
14、上文在语言运用方面很有特色,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
答:
。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22题。
善待生灵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摸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礅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 时 写的诗句,引用这两句诗的效果是 。(2分)
16、第一段中所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是指(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字)(2分)
展开余下试题
答: 。
17、“猎人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2分)
18、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
这一句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2分)
19、“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指(不超过30字)
。(2分)
20、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拟一条标语。(不能摘录原文中的语句)(2分)
答: 。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21.根据原文填空。(4分)
(1)采菊东篱下, 。
(2) ,草色遥看近却无。
(3)潮平两岸阔, 。
(4) ,甲光向日金鳞开。
2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这篇短文的作者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 。(1分)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蕃: ○2染:
○3妖: ○4鲜: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分)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4)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联想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3分)
①最喜爱的花是
②喜爱的原因是
(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
②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
五、作文(40分)
23、题目:我的 (乐园、最爱、财富、未来、座右铭、课余生活……)请补全题目写作。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2字数550字左右。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59.34.112.18)"
上一篇:
天津市和平区2006年高三第一次质量调查
下一篇: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标签:
语文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05—2006”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