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868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8]
2005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04秋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5分)
1、据提示默写诗文语句(4分)
  ①男儿何不带吴钩,                ;②浩荡离愁白日斜,                  ;③谁道人生无再少?                !                。苏轼《浣溪沙》
④《己亥杂诗》能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诗句是              ,             ;⑤古诗词中有许多写古代人辛勤劳作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课内外均可):
                  ,                   。
2、下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且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绾合(wǎn)    一愁莫展    心旷神怡    遐迩闻名
  B、脂肪(zhī)    郑重其事    巧妙绝伦    因地制宜
  C、渲染(xuān)   偃旗息鼓    坦荡如砥    杳无消息
  D、纤维(xiān)   南辕北辙    直接了当    和衷共济
3、刚刚踏入毕业年级,有的同学对待学习不够投入,请你写一句话,激励大家的旺盛斗志(2分)
                                                                      
4、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3分)
①能否得到民众支持、理解、积极参与②是成功抗击各种突发疫情的关键。③有了去年战胜“非典”的成功教训和经验,在今年抵御“禽流感”的战役中,疫区人民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疫情的有效控制。
①处应改为:                                                  ;
②处应改为:                                                  ;
③处应改为:                                                  。


浏览完整试题5、课文自主解读:你怎么看《故乡》里的闰土的麻木?(3分)
                                                                           
                                                                           
二、阅读(45分)
(一)(12分)
从香菱学诗谈起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意趣的吟月好诗”。
③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虚心好学。
④                                           。
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⑥要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胃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时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⑦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   ,而且还要有“输梅一段香的”          ,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曜,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廷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  ,个个叹服。
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从              、
               、                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2分)
7、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④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2分)
这句话是:                                 。
8、第⑦段中“不耻相师”的含义是                                   。(2分)
9、第⑦段两处横线上应填写的恰当词语是:           、           。(2分)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放文中的甲处还是乙处?为什么?(2分)
                                                                     
11、请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两种即可)(2分)
  (1)                                                            
  (2)                                                            


展开余下试题(二)(14分)
一个老人的最后情感
出乎意料地收到墨痕老师的一封信,信很短,正文仅一句话:
5月16日是我的七十寿辰,盼你们三个能来老朽的寒舍小聚。
墨痕是我小学时代的启蒙老师,我没有理由不回去看望他老人家,何况又恰逢他的七十大寿呢。
墨痕老师信中提到“你们三个”指的是:我、麻杆和锅肚。当年我们三个是墨痕老师最器重的学生,也是到目前为止从那个小山村里走出来的最光宗耀祖的三个人尖尖。都上过大学,之后又都分配在县里工作。如今我是一个暂时不太出名而将来必定大名鼎鼎的作家,麻秆成了一个整天忙着向学生收取各种材料费或辅导费的高中教师,锅肚运气最好,当上了一个以吃喝玩乐为己任的局长。
我把墨痕老师来信的事通知了锅肚。锅肚在电话里像是自言自语又像问我,老师为啥只给你写信呢?紧接着又莫明其妙地干笑了几声,提高了嗓门说:没问题,准时回去,给老师献一千块寿礼!
我又给麻杆拔了电话,并向他转述了锅肚对我说过的话。麻秆对回去看望老师没有异议,只是一而再再而三追问我:非得给老师送一千块寿礼吗?
我们三个乘上一辆崭新的“奥迪”,那是锅肚的专车。也许是由于这个缘故,锅肚在我们赶往老家的一路上,总是牛气哄哄地大谈特谈他这几年工作如何出色,县里的大头头们对他又如何赏识之类的话题。麻秆则窝在一边不声不响,偶尔插两句嘴,也像放小屁似的,显得底气不足。
远远望见老家村落的时候,麻秆突然抖着手紧紧握住锅肚的胳膊,颤着声儿说:锅、锅、锅肚局长,咱们,咱们非要给老师送、送、送一千块寿礼吗?
锅肚凝眼瞅了麻秆一阵子,又歪头扫了我一眼,打着哈欠说:得敛,我看这么办吧,我再多拿一千,两千块,算咱们三个共同给老师的礼钱,这样行了吧?
麻秆乐得差一点拍了巴掌,连连点头:行啊行啊。停了一瞬,又柔情似水地说:谢谢局长啦。
我沉默不语。说老实话,我有点瞧不起麻秆,也有点瞧不起锅肚。
眼前是我们当年就读的沟坎小学。我让司机停了车,走了下来。麻秆和锅肚不知我要搞什么名堂,先是坐着一动,过一会儿,也走了出来,各自面朝野地撒了一泡尿。
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出发,我深深地懂得收集素材的重要性。事实上,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收集创作素材。这是我积极主张回来看望墨痕老师的内在原因。同样道理也驱使我兴冲冲地走进了母校残破的大门。
一切都跟童年的记忆相距甚远,这种反差使我心里不太好受,但同时也有了些许兴奋:学校的操场凸凹不平,零零落落地生了些杂草;挂着一截锈铁轨的歪脖树,不知何年何月枯死了,以一种别扭的姿势,静止在那里,看不见一个学生,更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苍灰的校舍像个久病的老人,随时有倒下去的可能;几只麻雀从教室已经没有了玻璃的窗户啾的一声弹出来,一直弹进蒙蒙的天际……所有这些都将在我以后创作的小说里再现。
满头白发而又非常瘦弱的墨痕老师,见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去学校看过了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又嗓音低沉地说了第二句话:校舍成了危房,学生已经停课两个多月了。
我没说什么,因为我不知道说什么好。麻秆和锅肚也没说什么,都沉默着。
墨痕老师目光缓慢地从我们三个的脸上扫过,轻轻叹了一口气。
墨痕老师招待我们是大饼子小葱拌豆腐。我们都很吃惊,之后又都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假装吃得很香,饭桌上的气氛很沉闷,也很压抑。
临别时,锅肚掏出了两千块钱,墨痕老师坚决不收。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外,他再也没说一句话,只是连续不断地叹气。
两个多月后,我又收到墨痕老师一封信,信中的话犹如利刃穿透我的灵魂,让我脊背一阵阵发凉:
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我早已病入膏肓……你们都是成年人了,名不能强迫一个成年人去关心他童年的摇篮……我只是为自己感到羞愧,我培养出了三个有出信的学生,却没有培养出一个好人啊……
12、为什么说我们三个是“最光宗耀祖的三个尖尖”?(2分)
                                                                  
13、文中对校园景象的描写非常细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4、墨痕老师做寿,其本意是什么?(2分)
                                                                  
15、“临别时,锅胆掏出了两千块钱“,墨痕老师为什么坚决不收?(2分)
                                                                 
16、读最后一段回答: 
  (1)“有出息的人”与“好人”有何区别?(2分)
                                                            
  (2)老人最后的情感是什么?(2分)
                                                           
17、这篇小小说中的麻杆是怎样一个人?(2分)
                                                              
(三)(9分)
①人类描述宇宙的精确程度突然之间变得令自身也感到吃惊不已。就在一年前,你读到的资料可能还在讲:宇宙的生命介于100到150亿岁之间。如今,由于有了2001年发射升空的“威尔金森号”微波探测器,我们知道了宇宙的确切年龄为137亿岁。仅这一条信息,就可以引起一连串的反应。正在开展的成千上万的研究项目因此少了一个可变量,每一项研究的结果也会因为更加精确而更有价值。
②“威尔金森号”微波探测器还帮助我们精确地弄清了宇宙的构成和各成分之间的比例,为科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它使我们了解了我们在宇宙中能够看到的和我们希望看到的一切——恒星、星系、气体、尘埃,而这些物质仅仅构成太空的4.4%。宇宙中还有23%的构成成分是我们无法用目前的手段——X光卫星、无线电探测仪或者光学望远镜所能够探知的。科学家把这些不可见物质称为“暗物质”。宇宙的另外72.6%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的,科学家称之为“暗能量”,我们也无法直接探测到这种能量,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复杂手段推断出它们确实存在。就在25年前,当天文学家维拉·鲁宾宣布她发现了大量暗物质存在的证据时,曾遭到许多人的怀疑。如今,暗物质已经由新奇的猜想变成了人人接受的科学。宇宙是怪异的,其怪异程度就连十年前最大胆的理论家恐怕也难以想像得到。


展开余下试题③我们生活在一个发现的时代。诸多的发现是人们以前闻所未闻的。新的证据和观察结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出来,让理论家们目不暇接,压力倍增。我们能够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的微乎其微的一部分而已。然而,如今我们能够把历史追溯到宇宙的初始时刻,而且能够凭借科学证据对遥远的未来作出预测。即便是对于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而言,我们的时代也是一个真正充满敬畏和惊奇的时代。    (节选自2004年第3期《科学与生活》)
18、第①段中,“一个可变量”指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9、从第②段中可以看出,宇宙由恒星、                          等构成。(2分)
20、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真正充满敬畏和惊奇的时代”?(2分)
                                                                       
21、读了本文后,就“科学发现”这一话题,用一句话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3分)
                                                                         
(四)(10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板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2、找出文中三个通假字注音并解释。(3分)
(1)                ;(2)              ;(3)                 
23、文中第一段中列举的六个人的经历,为了证明“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05初三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