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33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3]
初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初三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联考试卷(2005.12)
(满分 130分     时间  150分钟)
制卷人:储瑞勤     核卷人:储开云
第一卷(选择题,共12分)
一、(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反映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藤野先生》《范进中举》《孔乙己》分别通过对主人公藤野先生、范进和孔乙己的刻画,揭示作品深远的社会意义。
B、“孙悟空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情节;“智救星期五”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一个情节;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C、下列作品按照作者年代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孟子》、《桃花源记》、《杜少府之任蜀川》、《望岳》、《山坡羊  潼关怀古》、《岳阳楼记》。
D、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和高尔基的《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2、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是(     )
A、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没有系统的计划,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B、学习应该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C、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海安的工农业发展如日中天。
D、国庆长假期间,海安文峰大世界内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3、依次在下列句中横线上填上词语,正确的是(   )
   (1)从总体上看,我国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有所______,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最近,有关部门联合行动,迅速______黑网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3)大陆、台湾血脉相连,期盼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_______。
   (4)德国环保部长称欧盟的行动是对布什总统反《京都协定书》立场作出的正确_____。
    A、改善    取缔    心愿    反应
B、改善    取消    心思    反映
C、改变    取缔    心思    反映 
D、改变    取消    心愿    反应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4~6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选出加点字读音或意义有错的一项(    )
A、死亦我所恶(wù厌恶)       B、一箪食(dān古代盛饭食的竹器)


浏览完整试题C、贤者能勿丧耳(sāng丧失)    D、蹴尔而与之(cù践踏)
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    )
A、故患有所不避也        桓侯故使人问之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君将哀而生之乎
C、呼尔而与之            黑质而白章
D、苛政猛于虎也          所恶有甚于死者
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发出本文的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
B、文章通过层层推理,反复证明了“义”并非人人皆具备,只不过为少数贤者所拥有。
C、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证明了“义”的普遍存在。
D、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118分)
三、(共16分)
7、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chóu                 tú                 lán
一______莫展     如火如_______      五彩斑_______         
8、用课文原句填空。(6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4)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当人们看到陈旧的事物日趋没落,新生的事物逐渐兴起时,自然而然地就想起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着新陈代谢规律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行路难》中以连续动作写出作者内心苦闷与感情变化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苏轼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
9、下面一段话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1)最近,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六城同创”的号召。(2)一时间,全县上下无时无刻在为创建做着积极努力。(3)我们学校更是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4)投身创建活动,体现了我们师生是否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5)对于活动中涌现的积极分子,我们不但要予以表彰,更要向这些典型学习。
    ____________处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处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你对知识与创新的关系的看法。(2分)
    (一)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二)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己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身一事无成。
    (三)荣获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物理学家温伯格,曾说过以下一段很值得青少年认真思考的话:“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知识,要去尝试下一步,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它往往成为最好的学生与次好的学生的分水岭。”
    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诗中的“柳色”除了写春景外,还表达了哪些含义?(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尽”的“更”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3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12分)
龙卷风
    (1)盛夏季节,在天气预报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台风中心的风力在十二级以上。”似乎这十二级就是风力之“最”了。自然界中还有比这更大的风吗?有,这就是龙卷风。
    (2)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云柱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中而得名的吧。实际上,它是从雷雨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
    (3)龙卷风的风力极大。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下可达300米。十二级台风的风速相当于每秒30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是非常惊人的。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开玩笑似地卷到天空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可以把坚固的高楼大厦拦腰斩断。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10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的高空,然后把它甩到100米远的地方。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2000多人的死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的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A)台风中心的空气与它外围的空气平均每100公里气压差为20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它的外围空气只相差20米,气压差就达20毫巴。(B)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好多倍。
    (4)龙卷风涉及的范畴范围很小。1972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次龙卷风,在它经过的15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被连根拔起,而靠近这股大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


展开余下试题    (5)龙卷风虽然破坏性极大,令人可怕,然而龙卷风也是可以事先预报的,气象雷达就是监测龙卷风的一种很好的工具。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人类不仅能监测预报龙卷风,而且还能利用龙卷风巨大的风造福人类。
    12、文章写龙卷风,先从写台风落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将文章第三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大意。(3分)
        从开头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止。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气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是从文章第三段中抽出来的,请将它还原的原位,它应在文中(A)(B)两处中的(     )处。(2分)
    15、作比较是本文主要说明方法之一。请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3分)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龙卷风威力巨大,但如果有一天人类科技发展到可以控制它的时候,它将能“为我所用”,也正如作者所言将“利用龙卷风巨大的风造福人类”,请你假想一下,我们可以让龙卷风为我们做哪些事情呢?(2分,至少回答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2题(14分)
何不去登山
    (1)许多平铺直叙的日子以后,一次偶然的远足,你突然发现,原来在生命盆地和平原的边缘,有山;在你生命的底蕴中,原本有山。
    (2)世界充满了起伏变化,它以不同的高度铺展着各异的风景,又以大自然的平衡之手,着意营造了险峻处的美丽。这一哲理也结晶在一句唐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知道你很忧郁,于是我说,何不去登山?在山上可以俯瞰朝霞落日,感受天广地阔的景深;还可以大喊一声你爱的人的名字,听听山谷旷远的回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那种空灵高峻之美,须得身经心历。山与你互相等待,却很可能失之交臂,让你一辈子都矮在平原。
    (4)山峰入云也许尚不足于却步,最难的莫过于翻越自身惰性的屏障。在一座千万年山龄、千百仞身高的大山面前,以苍天的眼望去,人便缩成了蚂蚁,仿佛动与不动都失去了大的意义;倘若以蚂蚁的眼望去,人又是顶天立地。高度决定了层次,层次决定了视域,视域又决定了心境,这心境则又是一层精神的仁山智水。
    (5)这种高度,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从前人的书里发现。俯身字阶行梯,神游八方四极,你能看到大洋彼岸有个叫瓦特的人,正从姥姥的烧水壶里揣摩着蒸汽机;还能看到此山脚下百多年前,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子在大观园内,如何红楼一梦尽历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
    (6)这种高度,我们还可以从人世文明、社会昌盛、科学进步中觅得。这时候个人往往超越攀缘的客体,也成为海拔的主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立身于人类公利的山峰,那是杜甫亘古千秋的境界。沐底层风雨,则有“自非旷世怀,登兹翻百忧”的沉郁。浴高处日月,又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奇。
    (7)这种高度原来就坐落在你的内心,耸立在幼时的志向里,绵延在壮年的走向中。许多先天低矮、其貌不扬的人,因这攀登而气韵高雅、卓然不群,举手投足间荟萃了海拔数百米乃至数千米的风度。
    (8)人在山中,才知道,白云也可以抓上一把,苍翠竟有清甜的味道;人在山中,才知道,高度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快乐则是附于跋涉过程的函数;人在山中,才知道,庄严是望远时的一种心境,高处才能指点江山。
    (9)生命中原本有山;高山上,必有昂扬的生命。
17、谈谈你对文中“登山”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说说你对选文第(3)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引用的诗句中,有的蕴涵了登高望远的哲理,有的表现了俯视一切的气概,请找出来写在下面。(2分)
    登高望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俯视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以“登山”为话题,为何在第(5)段中举了瓦特的例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在学习上也需要翻越很多山峰,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22——26题。(13分)
储蓄人生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呱呱落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学识的储蓄要锲而不舍。一个人的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22、从整篇文章来看,“储蓄人生”包括“储蓄”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4、揣摩第三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用直白简明的语言代替比喻的说法,完成下面的句子。
    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第四段中加点的词语,“充实”是说明知识需要____________,“更新”知识则是强调______________。(2分)
26、文章说“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你认为还需要储蓄什么?请写出一点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还可以储蓄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五、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27——29题。(共8分)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犁耙)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27、这则寓言可以概括为成语“______________”。(2分)
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兔走触株(        )          冀复得兔(         )
29、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这则寓言蕴涵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六、写作(55分,其中含5分书写)
3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一直在设计着伟大的梦想;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一直在实践着伟大的梦想;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一直在创造着伟大的梦想;有哲人云:人,因梦想而伟大。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梦想黑人与白人一样平等自由;国父孙中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毕生都在实践推翻几千年来禁锢中国人民的封建帝制的梦想;邓小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亲手设计的强国梦真的让十几亿中国人民强大起来。
    其实,每个人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梦想的精灵……
要求:请你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答案
1、B  2、C   3、A   4、C   5、D   6、B   7、筹、荼、斓    8、(略)
9、(2)处 在“无时无刻”后加上“不”   (4)处 去掉“是否”
10、提示:把握知识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例如;必须精通各种知识,这是创新的源泉;但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知识,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尝试和开拓。 
11、(1)折柳送别(2)依依惜别的深情
12、衬托(或铺垫),突出龙卷风风力巨大(1+1)
13、从开头至“造成2000多人的伤亡”(1)  第一层:龙卷风风力大,破坏性强;第二层:龙卷风风力大的原因。(各1分)
14、(B) (61.177.201.90)" "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初三上学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