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082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2]
2005语文中考模拟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共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
1.选出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豁亮(hài) 磅礴(bànɡ) B.阴晦(huì) 充沛(pèi)
C.诧异(chà) 抖擞(shù) D.消耗(hào) 馈赠(ɡuì)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王老师三顾茅庐,一年三次到我家家访,真让我感动。
B.我们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
C.他说的话很有道理,我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D.正当我听得孜孜不倦时,下课铃声响了。
3.选出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 “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C. 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水和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
D. 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
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
B.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解决问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所有这些唱词和对白,既符合人物性格特点,而且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D.在老师的教育下,使我认识到上课不认真听讲、开小差是错误的。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10题。
爱莲说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晋陶渊明独爱菊。③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⑦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⑧牡丹之爱,宜乎众人矣。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妖 美丽而不端庄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助词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指行踪飘忽的人
D.可爱者甚蕃 多
6.下列句中的“之”与“水陆草木之花”的“之”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彼竭我盈,故克之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A.不蔓不枝 (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B.亭亭净植 (笔挺洁净地栽种在那里)
C.陶后鲜有闻 (陶渊明之后就觉得新鲜了)
D.宜乎众人矣 (适当地合乎众人要求了)
8.下列句子中,用来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是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文章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菊花、牡丹,其用意是
A.菊花、牡丹、莲花,各有其不凡之处,均是作者大力赞扬的爱物。
B.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
C.“莲”虽美,可是菊花、牡丹更加雍容华贵。
浏览完整试题
D.写牡丹来讥讽贪图荣华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写菊花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文章托物言志,借花喻人。
B.《爱莲说》的“说”与《马说》的“说”都表示一种文体,但各有特点,并不是同一种文体。
C.文章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行文先写莲的形象和品质,最后归纳文章的主旨。
D.文章通过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绝不回避现实的生活态度。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0分)
三、阅读(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23题。
(一)
菊 花 发 卡
一次,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在不远处田头的土路上,用一辆自制的简易独轮小推车,贴着地皮推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小男孩,歪歪扭扭地走着。小男孩很乖,老老实实稳稳当当地坐在车上,大概他知道一乱动就会歪到地上吧。我把车速放得很慢了,与推车的小女孩并行。她见我老看她,便冲我友好地一笑,她的笑使我的心头一热,不由得想与她说说话:
“你几岁了?”
“六岁了。”
“呦,你俩这么小出来玩,怎么没有大人跟着?”
“我爸爸在外面给人盖房子,我妈在地里干活。我帮妈妈照看弟弟。”
不觉走到了岔路口,该分手了,小女孩又朝我笑笑。我知道,她是用微笑表达礼貌、友好和再见,我相信,那是一个六岁孩子发自内心的最美好的情感。被小女孩的微笑感染,那天,我的心情特别好。
第二天下班,我又经过那条小路,看见那个小女孩的弟弟坐在房前的草地上正拾起一块土坷垃往嘴里送。我急忙跳下车,冲房里喊:“家里有人吗?小孩吃土了!”
我这一喊,拴在旁边的大黄狗叫了起来,小孩也哭了。一位年轻的媳妇,大概是小孩的妈妈,手里拿着锅铲从厨房里出来,对我笑笑说:“不要紧,他自己会吐出来。”说完,又回去忙着做饭了。
这时,小女孩从小树林里跑过来,手里捧着一把鲜红的野草莓和一束五颜六色的野菊花,她跑到弟弟面前,把野草莓放到他手里,男孩不哭了,小舌头不停地把嘴里的土往外推,每推出一点,姐姐就给他擦去一点,擦完,男孩就迫不及待地把野草莓往嘴里塞。我走到厨房门口,问小孩的妈妈:“大嫂,那么小的孩子,没大人跟着,你能放心吗?”她笑笑说:“没事,他们自己会玩。”正说着,传来姐弟俩甜甜的笑声。我转脸一看,小女孩正在给弟弟照镜子,他俩都戴了一头野菊花编的花串,五颜六色,煞是好看。接着,小女孩把弟弟抱到小推车上,推着他向小树林走去,边走边向我笑笑,我忍不住也跟着她往那边走去……
再次见到小女孩的时候,已是秋天,她正吃力地提着一只装满水的塑料桶,歪歪斜斜地往家走。我连忙紧走两步,接过她手里的桶。她认出了我,扬起累得通红的小脸,冲我感激地一笑。我问她:“你这么小,提那么多水不累吗?你妈妈呢?”
“妈妈带弟弟去姥姥家了,家里水管没水了,爸爸回来没水喝。”
多么懂事的孩子!我不由地在心里赞叹。
到她家了,我把水放下,小女孩盯着我问:“姑姑,你明天还从这里过行么?”
我点点头动情地说:“行!”
她高兴起来,说:“明天我带你去摘野菊花,东边的山沟里可多了,什么颜色的都有。那次,我给你编了个菊花发卡,可是你好几天都没来,都蔫了。”说着,她清澈的大眼睛里竟流露出几分伤感。我仿佛看见那几天,她手拿菊花发卡站在路边等我的情形。
我由衷地被小女孩感动了。我不由地蹲下来,爱怜地搂住她,在她童稚、真诚、善良的脸颊上深深地吻了一下……
(选自2004年3月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11.概括“我”三次看到的小女孩所做的事。(3分)
答: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2.“我由衷地被小女孩感动了”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13.小女孩给“我”怎样的印象?(2分)
答:
14.联系文中划线的句子思考:孩子妈妈是怎样管教孩子的?(2分)
答:
15.有人说文章写菊花发卡的内容并不多,以“菊花发卡”为题目不很恰当。你的看法怎样?请说明理由。(3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二)
①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个美国人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郑重其事地拿出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做父亲的不以为意:“除了果核还能有什么?”儿子就把苹果横切成两半,兴奋地说:“看哪,里面有一颗星星。”果然,苹果切面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这位美国人沉默了,他已吃过多少苹果,却从未发现苹果里还有“星星”这样一个秘密。
②这个故事让我领悟到一个道理:只有敢于突破思维定势,才会有质的飞跃和创造性的发现。
③突破思维定势,勇于出奇制胜,将有助于开创事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据载,足球鞋早在1895年就制造出来了,当时每对重585克。直到20世纪50年代爱迪达公司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发现鞋重与运动员体力消耗关系极大,而鞋重减不下来主要是因为始终保留了金属鞋头。他们大胆屏弃金属鞋头,设计出重量仅为原来一半的足球鞋。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就深受青睐,供不应求。爱迪达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突破了人们头脑中无形的思维框架:鞋重无足轻重。打破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也就领先一步,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迅速占领了市场。这对于今天我们企业务创新、求发展是很好的借鉴。
④突破思维定势,善于独辟蹊径,会在学习中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从1加到100,怎么算?老老实实“1+2+3+……”的演算,当然也能得出结果,但有没有简便方法呢?只要动一下脑筋就不难发现其中有50个101,这样很快就准确地算出答案是5050了。所以,我们解题时可以试用一些新的方法,它可能更简便,更合理。在观察问题时,不妨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原来就是这样的吗?将来又会怎样?读书时也不一定完全顺着作者的思路走,可以想一下:有没有相反的情况呢?有没有作者未说明白的道理?这样不断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创造欲、探索欲,就能体会到创造的欢乐,提高学习的实效。
⑤由于传统力量和思维定势的作用,不少人容易对生活的各种现象习以为常。让我们树立问题意识,不断有所发现,找到创造的入口,到时候得到的收获,相信比发现苹果中的“星星”有价值得多。
16.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答:
17.第②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8.文中说“由于传统力量和思维定势的作用,不少人容易对生活的各种现象习以为常”,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用简洁的语言从突破思维定势的角度对所举事例加以分析。(4分)
答:
19.文章提出观点后,是怎样进行分析论证的?(3分)
答:
(三)
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①100多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②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埋在地下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破坏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③人们把塑料给环境带来的灾难称为“白色污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
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 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展开余下试题
⑤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国家都制订了相关法律以减少塑料袋的污染。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20、文中说明塑料袋是“最糟糕的发明”,原因是现在用来生产塑料袋的材料大多具有什么特点?(2分)
答:
21、第③段画横线的一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
22、第⑤段中有一句话可作为“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这一观点的理由,请抄出这句话。(2分)
答:
23、根据你对塑料袋的了解和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就减少使用塑料袋以减轻环境污染这一问题提出一
上一篇:
06年鼓楼区语文二模测试卷
下一篇: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5语文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