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84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9]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时值:12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sun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寒暄(xuān) 朱拓(tà)     形骸(hái)     新正(zhēng) 
B.蹙缩(cù)     歆享(xīn)   竹篁(huáng)  吮吸(sǔn)
C.逡巡(qūn)   氓隶(máng)  作难(nàn)     崤函(yáo)
D.飨卒(xiǎng)  鲰生(zōu)   瞋目(chēn)   刀俎(zǒu)
2.下列各组每个词语中都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突如奇来  措手不及  人才辈出  蜂涌而来
B.开源截流  集思广议  砌磋琢磨  通霄达旦
C.严加处治  学以至用  间或一轮  趋炎赴势
D.长备不懈  翻来复去  沸反盈天  少不更事 
3.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    看来跟他毫不相干,    惹得他闷闷不乐。    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    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什么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
 A.虽然  就  只有  或者   B.如果  就  要是  那么
C.虽然  却  要是  或者   D.如果  却  只有  那么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那些年月里,人们干也不是,不干也不是,只好凑在一起聊天,真是走投无路。
B.这几个百无聊赖的流浪汉不是在台球桌旁观战,就是在游戏机旁傻笑,“自在”极了。
C.新上任的县政府领导成员多是些精明强干的中、青年人,充满青春活力。
D.村里人往往容易多事,一听到大街上沸反盈天的声音,就急忙跑过去看个究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B.如何迅速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一个中学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C.我们写文章要做到内容充实,言之有物,关键在于积累起主要作用。
D.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6.下列对话的顺序被打乱,正确的顺序应是
①我们没枪,有枪就不会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②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保管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③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④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⑤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⑥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A.③⑥⑤①④②  B.⑥①②③⑤④  C.①⑥②③④⑤  D.③⑥①⑤②④
 7.对下列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名词活用为动词)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连夜 (名词作状语)
C.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情   (动词活用为名词)
D.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友好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二.(共12分,每小题3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9题


浏览完整试题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一个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8.上面三段外貌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片段依次写了祥林嫂初到鲁镇,再到鲁镇,临死之前三个时期的外貌,其中尤以临死之前外貌变化大。
B.第一、二两个片断中有变的一面,也有未变的一面,如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等。说明她作为农村劳动妇女保持着许多本色。
C.第一、二两个片断中均有扎白头绳的描写,作用并不一样,第一次是出于对白头绳的喜爱而扎的,第二次则是戴孝。
D.三个片断都写了脸颊,由“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到“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说明祥林嫂的精神痛苦是逐渐加深的。
9.对三个时期的外貌分析,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到鲁镇是“顺着眼”、“脸色青黄”、“两颊却还是红的”,除表现她的忠厚老实外,还说明她备受婆婆虐待,但毕竟还年轻。
B.再到鲁镇仍“顺着眼”,但血色已消,眼角还带着泪痕。这是她被卖改嫁,丧夫失子,精神备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的表现。
C.临死之前脸上瘦削不堪,消尽了悲哀的神气,仿佛木刻似的,只有眼睛间或一轮。还表明是一个活物,说明她尽管可以乞讨度日,但精神已经完全崩溃。
D.小说中的外貌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性格,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其中尤以对人物眼睛的刻画,生动传神。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1题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验或追究到这个当前的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且想像她出走后,
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10.对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句是用来解释翠翠为何面对黄昏之景而凄凉的原因。
B.这句是用来解释翠翠为何会有胡思乱想的原因的。
C.产生这样的情形的原因是情因景生。
D.体验追究到黄昏景致特点的,其内心和外在境况常是孤独寂寞,这也正是翠翠当前的境况。
11.翠翠为什么想离开爷爷,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是她有所思有所待,希望生命中发生点什么,打破眼前孤寂心灵的怀春思绪的自然流露。
B.在翠翠的生活中,爷爷是她心灵的支柱,要想生活有变化,最“放肆”大胆的当是离开爷爷。
C.她依恋爷爷,也明白自己在爷爷心目中的地位,这样的想象,最符合她在情无所属时希望爷爷陪陪她的情态。
D.她怨恨爷爷不理解她的内心世界,不懂得她的爱情发展。
三(共21分,每小题3分)
 (1)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北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万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B.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C.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军队
1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C.以弱天下之民        D.却匈奴七百余里
14.对所给文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于是让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B.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于是秦始王废除了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言论,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可靠的臣子,精锐的士卒摆开阵势,缉查盘问过往的行人。
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2)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③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宋史•苏轼传》节选)
 (注)①范滂,东汉人,曾任汝南太守属吏,对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而被逮时,其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33岁死于狱中。②涂潦(láo):泥水。③锸(chā)锹。


展开余下试题15.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程氏)慨然太息。  太息:长叹  B.轼诣武卫营。诣:到……去
C.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属:归属   D.城不沉者三版以。版:筑城墙用的夹板。
16.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母程氏亲授以书    ②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③使官吏分堵以守    ④以虞水之再至
A.①句和③句相同 ②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相同 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不同 ③句和④句相同     D.②句和③句相同 ①句和④句不同
1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直接表现苏轼高尚精神的一项是
 ①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②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③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④太守犹不避涂潦。 ⑤吾在是,水决不能改城。 ⑥轼庐于其上,过家门不入。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18.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极大。
 B.苏轼少有大志,决心为民除弊兴利,所以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
 C.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动员富民出资修筑被洪水冲坏的城墙,受到朝廷的嘉奖。
 D.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苏轼亲率士兵冒雨增筑城墙,保全了徐州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6分)
  四.(共13分)
19.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共7分)
 (1)(2分)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译:
 (2)(2分)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译:
 (3)(3分)河将害城,事争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译:
20.根据课文填空,补写空缺的部分。(6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2)然秦以区区之地,      ,      ,百有余年矣。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
五.现代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冬    夜     
(1)冬天,一个冰寒的晚上。在寂寞的马路旁边,疏枝交横的树下,候着最后一辆搭客汽车的,只有我一人。虽然不远的墙角,也蹲有一团黑影,但他却是伸手讨钱的,马路两旁,远远近近都立着灯窗明灿的别墅地,向暗蓝的天空静静地微笑着。马路上是冷冰冰的,还刮着一阵阵猛厉的风。留在枝头的一两片枯叶,也不时发出破碎的哭声。
(2)那蹲着的黑影,接了我的枚铜板,就高兴地站起来向我搭话,一面抱怨天气:“真冷呀,再没有比这里更冷的了!……先生,你说是不是?”
(3)看见他并不是个讨厌的老头子,便也高兴地说道:“乡下怕更要冷些吧?”
(4)“不,不,”他接着咳嗽起来,要吐出的话,塞在喉管里了。
(5)我说:“为什么?你看一下霜,乡下的房屋和田野,便在早上白了起来,街上却一点也看不见。”
(6)他捶了几下胸口之后,兴奋地接着说道:“是的,是的……乡下冷,你往人家门前的稻草堆上一钻就暖了哪……这街上,哼,鬼地方!……还有那些山里呵,比乡下更冷哩,咳,那才好哪!火烧一大堆,大大小小一家人,热闹呀!……”
(7)接着他便说道壮年之日,在南方那些山中冬夜走路的事情。一个人的漂泊生活,我是喜欢打听的,同时车又没有驰来,便怂恿他说了下去,他说晚上在那些山里,只要你是一个正派的人,就可以朝灯火人家一直走去,迎着狗叫声,敲开树荫下的柴门,大胆地闯进。对着火堆周围的人们,不管他男的女的,用两手向他们两肩头一分,就把你带着风寒露湿的身子,轻轻地放了进去。烧山芋和热茶的香味,便一下子扑入你的鼻子。抬头看,周围闪着微笑的眼睛,欢迎着,丝毫没有怪你唐突的神情。你刚开口,说你从哪儿来的时侯,一杯很热的浓茶,就递在你的下巴边上。老太婆吩咐她的孙女,快把火拨大些,多添点子柴,就是客人要烘暖他的身子;你暖和了。还不觉得疲倦的话,你可以摸摸小孩子的下巴,拧拧他们的脸蛋,做一点奇怪的样子,给他们嘻笑。年轻的妈妈,一高兴了,便会怂恿她的孩子把拿着要吃的烧山芋,分开一半,放在你这位客人的手上。如果你要在她们家过夜,他们的招待,就更来得殷勤些。倘若歇一会,暖暖身子,还要朝前赶路,一出柴门,还可听到一片欢送的声音,“转来时,请来玩呀!”老头子讲着讲着,给冷风一吹,便又咳嗽起来。我听得冷都忘记了,突然老头子忘形地拉着我问道:
“先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哪?……”
搭客汽车从远处轰轰地驰过来了,我赶忙摆他的手,高声说道:
“因为他们是文明人,不像那些山里的……”
再跳进通明的汽车里,蓦地离开他了。但遥远的南国山中,小小的灯火人家里面,那些丰美的醉人的温暖,却留在我的冬夜的心中了。   (作者:艾芜,写于1935年4月)
 21.第一段中主要用了哪两种手法描写景物,渲染冬夜的特征?(2分)
答:             
 22.①简述第2-6段人物对话的作用:(2分,不超过个10个字)
答                         
 ②以“……的风俗画”概括第(7)段的内容。(2分,不超过10个字)
答:             的风俗画。
 23.①“先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哪?”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断,“这”指代什么?(2分,不超过15个字)
  答:                    
②“因为他们是文明人”,句中的“文明”怎么理解?(2分,不超过15个字)
   答:                        
 24.简述本文中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3分,不超过30字)
   答:                                   。
 2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乞丐回答我的话时,先用“不”表示否定,后又用“是”表示肯定,这表现了他当时矛盾的心理状态。
B.第(7)段中的细节描写渲染了室内欢愉安乐的气氛,结构上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
C.最后一段写到南国山中灯火人家里“那些丰美的醉人的温暖”“留在我冬夜的胸中”,显得含蓄蕴藉,发人沉思。
D.本文有明写,也有暗写;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语言是朴实而文采并存,感情是热烈与深沉同在。
F.本文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下层人物――乞丐的形象,从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六.语言表达(共6分)
26.下面划横线的句子,说法不尽合理,请删除一个词语、添加一个词语,使它准确严密。(3分)
   当前,一些新词常见于报刊,如“酷”、“秀”、“黑客”、“伊妹儿”……,面对这些有趣的新词,有人说:“语言大都根植于社会生活,语言创新最丰富的时代,就是社会大发展和大开拓的时候。”
   答:删除:       ,在         处添加       。
 27.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以“燃烧”话题,再补写一个句子。(3分)
   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我们拒绝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灭亡,且在灭亡之后,会让自己遗臭万年。
仿写:                                   


展开余下试题 七.作文:(60分)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教育家威廉•坎宁安对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乔治•光春默杰思说过这样一则寓言:
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量里,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的。”这个人弯腰拾了一把卵石放进口袋里,后来发现是钻石、绿宝石、红宝石,他感到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他拿了一些,后悔的是未能多拿一些。
请联系自身实际,以“高兴又后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    卷
一. 选择题:(共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B C A D D C C C B D D D B C D B B
二. 非选择题:(共36分)
19.①  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② 你能做范滂那么大的官,我难道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良母吗?                                     
③南清河即将祸害这座城,事情紧急了,即使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正规军,也要替我尽力护城                              
20.①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②  致万乘之势               序八洲而朝同列             
  ③ 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1. 拟人         对比      
22.① 反衬乡下人情温暖                 (不超过10个字)
  ② 山乡人家冬夜迎客             的风俗画。 (不超过10个字)
23.① 城里人不像乡下人那样有同情心        (不超过15个字)
 ② “文明”是反语,此指冷谟无情           (不超过15个字)
24. 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真情的赞美,对当时城里人情冷漠的鞭挞。             。(不超过30字)
25.(  B     )(  C   )
26.删除   大都  ,在  “就是”前    处加上 通常(或:往往、一般)           
27.仿写 : 我们选择燃烧,因为燃烧意味着给予,且在给予之时,会让生命熠熠生辉。 (220.169.173.9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年级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