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2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6]
2006—2007学年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试卷(二)
"2006—2007学年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试卷(二)
语文试卷     
[2006年10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延宕dàng    辗转niǎn    自怨自艾ài     妄自菲薄fěi
B.哺育pǔ      娴熟xián    卷帙浩繁chì    矫揉造作jiǎo
C.拙劣zhuō    拜谒yè      力能扛鼎gāng   言简意赅gāi
D.强劲jìn     附和hè      引吭高歌háng   乳臭未干chò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题词       临摹       目不暇接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B.脉络       沉湎       唇枪舌箭       毕其攻于一役
C.辑拿       沧桑       金壁辉煌       坐收渔人之利
D.凑和       宣泄       销声匿迹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前后       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2)大型盆景可以用来        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3)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        自己喜悦的心情,忽地站起来大呼:“成功啦!”
(4)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
A.起用  创造   克制   蜕化      B.启用   营造   抑制   退化
C.启用  创造   抑制   蜕化      D.起用   营造   克制   退化
4.下列各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对此熟视无睹。
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C.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罪不容诛,全世界一切正义的力量是决不会向他们妥协的。
D.在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小布什为了拉选票,在各州进行演讲、游说,真可谓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贺岁剧不仅要有笑料,也要有思想,让观众笑过之后有所收获。
B.雅典奥运会上,七名大力士因服用兴奋剂被责令回国不得参加比赛。
C.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浏览完整试题D.天津市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郭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重京师。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绣衣博带,周游郡国。后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
左原者,为郡学生,犯法见斥。林宗尝遇诸路,为设酒肴以慰之。谓曰:“昔颜涿聚梁甫之巨盗,段干木晋国之大驵,卒为齐之忠臣,魏之名贤。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余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原纳其言而去。或有讥林宗不绝恶人者,对曰:“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乱也。”原后忽更怀忿,结客欲报诸生。其日,林宗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后事露,众人咸谢服焉。
茅容年四十余,耕于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遂与共言,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疏与客同饭,林宗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
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云。
庾乘少给事县廷为门士,林宗见而拔之,劝游学官,遂为诸生傭。后能讲论,自以卑第,每处下坐,诸生博士皆就雠问,由是学中以下坐为贵。后征辟并不起,号曰:“征君”。
黄允以隽才知名。林宗见而谓曰:“卿有绝人之才,足成伟器。然恐守道不笃,将失之矣。”后司徒袁隗欲为从女求姻,允闻而黜遣其妻夏侯氏。妻请大会宗亲为别,因于众中攘袂数允隐匿事而去,允以此废于时。
注解:①傭,受雇为人劳动,此处指受雇为人劳动的人。②雠问,辩驳问难。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好奖训士类。 训:教导。
B.责躬而己。 躬:自身。
C.容独危坐愈恭。 危:谨慎。
D.因于众中攘袂数允隐匿事而去。 数:列举。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绣衣博带,周游郡国。 B.后事露,众人咸谢服焉。
C.众皆夷踞相对。 D.荷甑堕地,不顾而去。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原纳其言而去 B.为设酒肴以慰之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遂与共言,因请寓宿 D.林宗谓为己设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说明郭泰尽心于教育的一项是 (    )
①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
②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余乎?
③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疏与客同饭。
④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
⑤诸生博士皆就雠问,由是学中以下坐为贵。
⑥然恐守道不笃,将失之矣。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泰虽然出身贫贱,但是学业有成,曾一时名重京师,后传授知识,教育成就很大。
B.被有些人认为是恶人的左原,受郭泰耐心教导的影响,最终还是停止了报复行动。
C.对茅容、孟敏、庾乘,郭泰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学习,使他们终有所成。
D.郭泰称勉黄允才能杰出,告诫他坚守道德。后黄允受袁隗指使抛弃妻子被舆论鄙弃。
第Ⅱ卷(共120分)
三、(18分)
11.用“/”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4分)
伯 乐 一 过 冀 北 之 野 而 马 群 遂 空 夫 冀 北 马 多 天 下 伯 乐 虽 善 知 马 安 能 空 其 群 邪 解 之 者 曰 吾 所 谓 空 非 无 马 也 无 良 马 也 伯 乐 知 马 遇 其 良 辄 取 之 群 无 留 良 焉 苟 无 良 虽 谓 无 马 不 为 虚 语 也
                                (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哲宗年间,因遭蔡京之流迫害,苏轼被远放儋州(今属海南省)等地,前后七年。此诗为哲宗病死、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海返回大陆时所作。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参横”句写夏夜星空,点明“夜渡”,参星横斜,斗星转向,正是夜半时分。
B.久雨成灾谓“苦雨”,整日刮风为“终风”,云开日现称“解晴”。
C.“鲁叟乘桴”化用孔子的“道不行,乘浮桴于海”;“轩辕奏乐”代指中原文化。
D.“九死”指多次濒于死亡,“奇绝”指作者流放海南所经历的艰辛磨难。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二句侧重“解晴”,“苦雨终风”句既是写实,也暗示自己积年所遭受的政治迫害结束了。
B.三四句一问一答,就“晴”字生发开去,隐喻朝政和时局本来是清平无事的,短暂的风雨终究改变不了天与海的本色。
C.五六句使用典故,表明诗人终究做不到隐居南荒而遗落世事,还存有兼济天下推广教化之心。
D.七八句直抒胸臆,“不恨”二字意为虽历经“南荒”贬谪劫难但不以为憾,“冠平生”则指一生难忘。 
 (3)诗中“苦雨终风也解晴”与苏轼《定风波》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它们共同使用了哪种艺术手法?简要分析这两句分别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4题限选作3题)(6分)
(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以为固。(贾谊《过秦论》)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月明星稀,                。               ,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4)              ,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四、(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游民文化
儒家认为周代实行的是井田制,在这种制度下,田有常制,民有定居,各安其业。井田制如果被败坏,农民、手工业者或商贾脱离了原来的定居点与相应的职业或劳动对象——土地,这些人便成了游民。但儒家承认社会分工和人们职业的多样化,有事可干就不是游民。而先秦法家只承认耕战的作用,认为只有务农为本,老百姓以其它事情谋生都是“游食”,也就是游民。自武帝而起,历代所实行的都是“外儒内法”,因此把不务农的人们视为游食或游民的看法几乎支配整个封建社会的主导舆论,直到明太祖朱元璋还说:“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到了清代,统治者所理解的“游民”实际上是游民中的腐败分子,他们脱离了正常的劳动,完全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衣食,坑蒙拐骗,欺压百姓,成为危害一方的败类,他们不仅为官方所不容,也遭到普通平民百姓的厌恶。
如果不从游民的思想倾向、道德品质,或者生活来源、生活状况(即所谓经济地位)来确定其身份,而是从这些人在其所处的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出发,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游民”应该指那些脱离了当时社会秩序(主要是宗法秩序)的人们,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游”。他们缺少稳定的谋生之手段,居处也不固定,大多数人在城市乡镇之间游动。游民意识的最大特点是反社会,缺少执着的理想,没有固定的价值观。这种类型的游民虽然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就存在,但是只有在宋代和宋代以后才大量出现,形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群体。流氓地痞不过是游民中的腐败分子,他们在游民之中也属于少数。另外,由于天灾人祸导致整个家族或宗族作大规模的迁移的脱离自己土地的农民,是流民而不是游民。
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有文化的人与唐代比大大增加,而社会(特别是官场)对他们的吸纳能力有限,于是一部分具有一般文化知识的分子被抛到游民的队伍之中;元代由于蒙古人掌权,统治集团汉文化水平极低,数度停止科举考试使得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堕入游民的队伍。许许多多的文士从事过去为他们所不齿的通俗文学的创作,这是宋代以前所不曾有的文化现象。因为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是江湖艺人们创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便带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迹,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
宋代和宋代以后的社会风气是崇文抑武,普通的老百姓对于战争武备很陌生(宋以前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时一般农民也都接受作战训练)。因此,走投无路的人们一旦铤而走险,那些具有游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便给他们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为指导他们战斗生涯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下层社会人们从事武装反抗统治阶级活动时戏剧化、小说化的独特情景。如天地会的组织模仿《水浒传》、《三国志演义》等小说;义和团的斗争生活模仿通俗戏曲等等。同时,作品中游民们的冒险生涯与传奇般的经历对于听众或观众来说是引人入胜的审美对象,能引起他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于生活平庸单调的人们或缺少生活经验的年轻人更是如此。实际上,通俗文艺作品的发展与繁荣与游民、游民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摘编、改写)
14.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末作”也是一种职业,明太祖却把其从业者与不劳动、游手好闲者等同起来。
B.今人常说的“无业游民”,其概念与儒家的理解相近,与作者的理解差异较大。
C.尽管有一定差别,但儒家和法家都是从生活来源、生活状况的角度理解游民的。
D.作者所理解的游民,比起清代统治者理解的游民,涵盖范围要更加狭窄一些。
15.按照作者的观点,下面四类人,完全不属于游民阶层的一项是(3分)(    )
A.清代地痞流氓          B.宋代话本小说的作者
C.唐代低级军官          D.元明时期的手工业者
16.根据文意,说说“流民”与“游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 (3分)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17.按照作者的观点,研究具有游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主要意义是什么?(3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五、(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8—21题。
牡丹花水      
                     张丽钧
①坐在从兰州开往敦煌的旅游车上,一路不停地喝水。问自己怎么会这么渴,回答竟是焦渴的大戈壁传染给了我难耐的焦渴。
②导游王小姐是个锦心绣口的人儿。在讲当地的风土人情的时候,她说:“你随便到一户人家做客,人家都会把你奉为上宾,用‘牡丹花水’沏了八宝茶来款待你……”我问邻座的燕子,什么叫“牡丹花水”?燕子说她也不清楚。我只好凭空猜想,仿佛就是妙玉给宝玉、黛玉沏茶用的“梅花雪水”吧?从梅花的蕊上小心翼翼地收集点点细雪,融成一掬冰莹蚀骨的柔水。这“牡丹花水”,说不定就是采的牡丹花瓣上的露水雨水呢。这样想着,禁不住对那“牡丹花水”神往起来。
③到了嘉峪关市,我们要用午餐。坐在餐桌边等着上菜的当儿,服务员来上茶了。导游王小姐笑着说:“虽说不是八宝茶,却是‘牡丹花水’,大家一路辛苦,请用茶吧!”我万分惊讶地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看着就要亲口品尝到的“牡丹花水”。但是,不对呀!服务员居然拎了个寻常的铝壶,咕嘟嘟给大家倒着最寻常的茶水。我跟燕子嘀咕道:“开玩笑,这哪里会是‘牡丹花水’嘛!”燕子皱着眉头,一百个想不通的样子。终于,我忍无可忍地唤来了王小姐,问她:“难道,这真的就是你所说的‘牡丹花水’吗?”王小姐听罢,“噗”地笑了。她盯着我问:“你以为‘牡丹花水’是什么神水仙水呀?‘牡丹花水’是咱西北的老百姓对开水的一种形象叫法。你仔细观察过沸腾的水吗?在中心的位置,那翻滚的部分,特别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
④我“哦”了一声,双手捧住一只注满了“牡丹花水”的茶杯,眼与耳,顿时屏蔽了饭店中一切的嘈杂。
⑤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怀着怎样一种心情,给一壶滚沸的水起了这样一个俏丽无比的名字?世世代代,老天总忘了给这里捎来雨水。在茫茫的戈壁滩上,草活得那么苦,树活得那么苦,人活得那么苦。有一点浊水就很知足了,有一点冷水就很知足了,但,一个幸运的容器,竟有幸装了沸腾的清水!幸福的人盯着那水贪婪地看,他(她)想,喔,总得给这水一个昵称吧?叫什么好呢?抬头看一眼窗外,院里的牡丹花开得正好,那欣然释放着的繁丽生命,多像这壶中滚沸的水啊!好了,就叫它“牡丹花水”吧。
⑥我的心,在那一刻变得多么焦灼,竟恨不得立刻跑到饭店的操作间去看一眼从沸腾着的水的中心开出的那一朵世间最美丽、最独特的牡丹。这么久了,粗心的我一直忽略着身边最神奇的花开。我从一朵朵盛开的牡丹花旁走过,没有驻足,没有流连。是缺水的大西北给了我一个关乎水的珍贵提示,让我在此生一次平凡的啜饮中感受到了震撼生命的不平凡。
⑦“牡丹花水”,“牡丹花水”。我反反复复默念着你的名字,一个让人心疼的名字,一个让人心暖的名字。人间烟火味里铺展着无尽的梦幻织锦,美好的感恩,由衷的赞颂,既素朴又华丽,既“农民”又“小资”。把所有对生活的祈愿都凝进这一声轻唤当中,让苦难凋零,让穷困走远——我的大西北,愿你守着一朵富丽的牡丹,吉祥平安,岁岁年年。
                                                     (选自《散文》)
18.第②段中为什么在具体写“牡丹花水”前要写妙玉的“梅花雪水”?(3分)
                                                                        &nbs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2007”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