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204
标签:
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4]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测验
"大丰市初级中学周练试卷(十)
一、积累和运用:(46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chéng bèng zǎi niàng
______清 ______发 主______ 酝______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横线中,并改正(4分)
披蓑带笠 呼朋引伴 细滋漫长 轻飞曼舞
花枝召展 春日融融 闲情逸致 重岩叠障
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3分)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D.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4 文学常识填空:(12分)
①《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江苏__________人。
②《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和话剧《__________》等。
③《三峡》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
5按要求默写课文(12分)
①《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山坡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 __
_
②《春》一文中赞春的三段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秋词》中表达诗人凌云壮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早春美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答:(3分)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把句子中的“仿佛”换成“也许”,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3分)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月夜、微风、蛙鸣……请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秋天夜景,文中要用到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浏览完整试题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15分)
①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着。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的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活力。
②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亲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1.第2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图?(4分)
2.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调动各种感官将春天写得具体可感,试各举一例。(3分)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写出三种,并在文中各找出一例。(3分)
①修辞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修辞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修辞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内容上看,第②段文字与第①段哪句话相照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词语:(4分)
①略( ) ②漱( ) ③良( ) ④绝(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线的“三”字中,意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巴东三峡巫峡长 B.猿鸣三声泪沾裳
C.船头坐三人 D.为字共三十有四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可联想到李白写的两句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划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自非/亭午/夜分”。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了春冬三峡山水的美丽。
C.结尾引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正面表现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
D.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一带的风土人情。
6.探究:阅读下面两段有关长江的资料,联系所学的《三峡》一文内容,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4分)
大片原始森林意味着什么?不妨说那是恩赐给中华民族的守护神,是长江上游水源保护的重要防线。如今佛宝地区的玉兰山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荒山秃岭取代了原先的层层绿荫,自怀与天堂坝片区的森林也在急剧减少。
1998年早春二月,长江便不再安澜了,江西九江崩岸3次,湖南崩岸更达9次之多。而今长江“闹脾气”已是家常便饭。然后是几十万人、上百万人日夜守护堤岸,每年不知丢下多少草袋子、石头块,治标难治本。看看长江上游金沙江两岸树木已被砍光,通天河畔沙丘堆积,再看看长江中下游那些围垦的、挖沙的,便知道长江受到的伤害是何等深重!
(三)夏 之 韵(21分)
(一)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胃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⑤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⑥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⑦夏天到了。
(二)夏天是金黄色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其中大约有一定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 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 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 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 。
(三)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展开余下试题
(四)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淡淡;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读第(一)段,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3分)
A.第②句话运用比喻手法,从触觉的角度,写出夏天草木的丰茂。
B.第③句话运用拟人手法,从视觉的角度,写夏天恼人的蝉鸣。
C.第④句话运用拟人手法,从触觉、视觉等角度,写出夏天炎热和夏收的紧张气氛。
D.第⑤句话运用拟人手法,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多个角度,写出夏天是充满希望的。
2第(二)段的方框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标志 迸发 蒸腾 冲刺 B.象征 爆发 蒸发 冲击
C.标志 爆发 蒸腾 冲击 D.象征 迸发 蒸发 冲刺
3第(三)段连用四个“快”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听听”“看看”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段作者说文人笔下多是“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澄 迸 宰 酿2.带(戴) 漫(慢) 召(招) 障(嶂) 3B
4.①朱自清 佩弦 扬州 ②老舍 舒庆春 舍予 北京 《骆驼祥子》 《茶馆》③《水经注》 郦道元 北魏
5.①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6.不好。“仿佛”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也许”只表示不肯定。
7本题为开放性题。如: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
8.略。
(一) 12.田畴图 河畔图 天空图 果园图13.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其他景物也可) 渠水欢唱(或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 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
14.①比喻 渠水欢唱,如母亲的乳汁。②拟人 蜂蝶追逐喧嚷③排比 红杏流红,桃花漫霞,梨树飞雪(文中符合要求的句子皆可)15.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活力(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6.对春天、对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17.①完全 ②冲荡 ③的确 ④消失18.①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②即使乘上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得快。19略
19.B(“三”是不确数,很多的意思)2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21.B
(三)22D 24A 25连用四个“快”字突出了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劳动的紧张。26“听听”“看看”两个动词突出了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密切关注。27因为麦子打完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28这句话有衬托(或对比)作用。用文人笔下的春花秋月衬托浸满苦涩汗水的夏季,用文人的闲情逸致衬托出农民劳动的紧张。文中引用的话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热烈赞美的思想感情。 29因为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它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218.92.205.234)"
上一篇: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5分整合练习
下一篇:
七年级上期中模拟\苏教版
标签:
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苏教版七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