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930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0]
祁阳一中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祁阳一中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时量:150分钟 命题:张靑华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只有一个错误的一组是( )
A伶俜 pīn 隽永 jǜn 赍钱 jī 自牧归荑 yí
B潺湲 yuàn 玉簟 diàn 庐冢 zhǒng 征帆去棹 zhào
C溽暑 rú 赁屋 lìn 蕙茝 chai 殒身不恤 xùn
D歆羡 qīn 楛矢 hù 踯躅 zhí 桴止响腾 h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万籁俱寂 长途跋涉 姗姗来迟 山清水秀
B. 饥嚎遍野 世外桃园 荡然无存 苦思冥想
C.风餐露宿 奋笔疾书 豁然贯通 空空如也
D. 淋漓尽致 光彩夺目 哀声叹气 一气呵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美国国防部长称,巴格达战火一旦平息,就必须组建伊拉克临时政府,美英联军有责任 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
②主观主义者和官僚主义者不知道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极大地 了党的工作的发展。
③大家尽可放心,杨京华这人我了解,他 都不会失信,今天一定会把我们这件事办好,完成任务。
A.保护 妨碍 历来 B.保证 妨害 历来
C.保护 妨害 从来 D.保证 妨碍 从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故责任人紧捂盖子,记者冲破障碍公布部分死者名单。
B.临近年底的时候,也是公司多事之秋,各种各样的杂事多如牛毛,大家忙得不可开交。
C.市场经济信息瞬息万变,时不我与,只有及时掌握信息,才能抓住机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D.春节期间,农贸市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吆喝的吆喝,砍价的砍价,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目前,克隆动物的成功率只有2%,克隆人的难度更高,“克隆”的成功率
和安全性都很差。
B.生命的缺憾在艺术中得到了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
飞鸟意象,是“身无彩风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的遨游。
C.在世界各大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一点
深深的影响着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美学。
D.十多年来,他治学不倦,苦心钻研,期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但由于一场
战争,让他的全部心血付诸于东流。
浏览完整试题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有这样一句话:“上帝与我们同在”,其实真正与我们同在的不是虚幻的上
帝。
B.在古代,“谏官”有很多种,但大多数地位低下。比如有的叫“拾遗”,其
职责是把皇帝遗忘的东西“拾”起来,免得因遗忘而做错了事。
C.祖国!我的母亲,你有饥渴的时候吗,你有疲惫而烦躁的时候吗,有伤痛
和焦虑的时候吗?
D.那些石头形状各异,有的像盛开的莲花,有的像凶猛的狮子,有的像沉思
的少女……等等,真是一大奇观。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东张西望的孩子更聪明
数百年来,听人说话而不看对方的眼睛的行为与“不真诚,不诚实”联系紧密,避免目光接触的说话者其实在说谎。好几项研究如今已表明,这是很不可靠的推测,一些说谎者其实正是利用其双眼“设计”出一副诚实的形象。因为他们明白,人们普遍认为转过脸就意味着自己在撒谎。心理学家认为,从说话者面部得到的信号同时会妨碍听话者被要求完成的智力活动(如听话等),听话者将头偏向一方有助于大脑避免处理不必要的分心信息,这些信息会使“听话”质量大打折扣。
一项新研究显示,听成年人说话的时候,转移“视线”的孩子其实更专心听讲,因为不正眼看对方表情,孩子就更少分心。所谓的“凝视厌恶”有助于大脑吸收较难听进去的话,其原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科研人员完成了一项以在校小学生为对象的新研究。他们教一些学生在听老师讲话的时候眼睛不看着老师,旨在弄清这些学生是否比眼睛盯着老师的其他学生听进更多的内容。这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转过脸的学生听进老师的话较多。此结果可能同样适用于成年人。
英国斯特灵大学心理学家格威尼思•斯耐顿博士以小孩为对象完成了多项关于“凝视厌恶”的研究,目的是想了解小家伙们是否会利用眼神控制其“精神负荷”。她将30名5岁的孩子和一组8岁的孩子作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当听到较难理解的提问时,年龄较大的孩子较多地转过脸去;相反,年龄小的孩子们并不转过脸,只有力图作出回答的时候,他们才会将视线从说话者脸上移开。斯耐顿博士说,很多父母都鼓励孩子们“我跟你说话的时候,你得看着我”。成年人经常将“转过脸”的动作理解为“无所谓”或“没兴趣”。殊不知,这是听话者帮助自己集中精力的一种技巧。所以,这种行为应当加以鼓励才对。
斯耐顿博士还认为,“凝视厌恶”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学来的技巧。小孩靠盯着成人面孔获得“视觉线索”,而较大的孩子则学会更多地依靠口头信息。较小的孩子还希望大人能经常帮他们一把。专家说,听话时,经常转过脸的孩子其实表明他们已经作好了“接受信息”的准备。
(选自《科学之友》2004年第8期,有删改)
7.下列关于“凝视厌恶”这一现象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说话内容“无所谓”或“没兴趣”的表现。
B.有助于大脑吸收较难听进去的话。
C.正眼看对方表情会使“听话”质量大打折扣。
D.听话者可以借此避免处理不必要的分心信息。
8.下列不属于斯耐顿博士研究结果的一项是( )
A.当听到较难理解的提问时,年龄较大的孩子较多地转过脸去。
B.成年人经常将“转过脸”的动作理解为“无所谓”或“没兴趣”。
C.年龄小的孩子在力图作出回答的时候,才会将视线从说话者脸上移开。
D.小孩靠盯着成人面孔获得“视觉线索”,而较大的孩子则学会更多地依靠口头信息。
9.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研人员通过了一项以在校小学生为对象的新研究。弄清了眼睛不看老师的学生比眼睛盯着老师的其他学生听进了更多的内容的原因。
B.传统观点认为,听人说话而不看对方的眼睛的行为是“不真诚,不诚实”的。
C.一些说谎者其实利用其双眼“设计”出一副诚实的形象,这实际上是种很不可靠的推测。
D.“较小的孩子还希望大人能经常帮他们一把”,“大人的帮助”是指通过更多的面部表情来提供更多的有关说话内容的信息。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避免目光接触的说话者其实在说谎”,这种说法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B.很多父母都鼓励孩子们“我跟你说话的时候,你得看着我”,这实际上并不能达到他们原来的目的。
C.“凝视厌恶”的技巧来自于后天。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们都能通过“视觉线索”学会“凝视厌恶”的技巧。
D.对于“东张西望的孩子”,我们不必为之担心,因为他们“东张西望”的时候往往能更好地接受信息。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傅永字惰期,清河人也.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串,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趣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井公政送京师.裴叔业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徒边.永克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溯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个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攻之,仙碑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矟①,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还京,拜光禄大夫.卒,赠齐州刺史.
展开余下试题
①稍:shu6,同“槊”。
(选自《北史•傅永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 量:考虑,衡量。
B.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 禽:通“擒”,捉拿。
C.自将马步千人 将:将领。
D.贼俯射永,洞其左股 洞:射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傅永字脩期,清河人也 B.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 D.遂与诸君追之
秦军解去,遂救赵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傅永有远见卓识,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
①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
②有气千,拳勇过人
⑧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④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
⑤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
⑥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永年轻时只有勇力而缺乏韬略,连—封信都不会答复,请人代自己回信,
遭到拒绝后发愤读书,从而使自己变得“兼有才干”
B.涡阳之围时,虽因傅永的正确判断不为他人所认可而吃了败仗,但他又能
及时地把握战争进程,运用谋略进行反击.
C.义阳之战,傅永被箭射中,他拔出敌箭,率领诸将乘胜追击,坚持作战到
深夜,显示了他过人的毅力和英勇。
D.傅永年逾八十而“自称六十九”,回到京都后去拜望光禄大夫.最后,朝
廷封他为齐州刺史。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8分)
四.(25分)
15.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②深沟固垒,然后图之。
③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诗歌一二句中最值得品味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
②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7.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②⑤必填,其余任选四小题填写。共10分)
①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 。
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③《迢迢牵牛星》中既写了水的状貌,又写了人的情貌的两句诗是: ,
。
④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
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岂独伶人也哉?
⑥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
⑦《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声音的两句诗是 , 。
⑧应念岭海经年, ,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23分)
炉火
臧克家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地初雪,满庭斗艳争妍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忙,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呵,又干净。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挡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搪塞,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
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室,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里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是有点清冷,而我的写作间兼寝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每晚,我必卧在床上,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
我想到七八岁上读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边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味地回忆到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的情景。火,以它的巨大热力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冲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也有相同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心灵的声响。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18.第四段中说作者对炉火的脾气是摸透了。那么,炉火的脾气特点是什么?(4分)
19.第七、八段作者回忆童年时的铜火箱与隆冬篝火取暖的情景,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20.本文说作者几十年来一直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联系全文分析,作者喜欢炉火的原因是什么?(6分)
展开余下试题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10分)
(1) 试析《炉火》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2) 浅谈《炉火》的语言风格。
(3) 赏析《炉火》的构思技巧。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
生活中往往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过多的爱和过大的压力只会使效果适得其反。请你以上述诗句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祁阳一中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卷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张青华
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2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8分)
15.① 。(3分)
② 。(3分)
③ 。(3分)
16①
。(3分)
②
。(3分)
17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②⑤必填,其余任选四小题填写。共10分)
①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 。
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③《迢迢牵牛星》中既写了水的状貌,又写了人的情貌的两句诗是: ,
。
④早岁哪知世事坚,中原北望气如山。 , 。
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岂独伶人也哉?
⑥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
⑦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声音的两句诗是 , 。
⑧应念岭海经年, , 。
18.第四段中说作者对炉火的脾气是摸透了。那么,炉火的脾气特点是什么?(4分)
。
19.第七、八段作者回忆童年时的铜火箱与隆冬篝火取暖的情景,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
20.本文说作者几十年来一直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联系全文分析,作者喜欢炉火的原因是什么?(6分)
。
21.鉴赏短文(10分)
祁阳一中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选B
2选C
3选D。“保证”指确保原来的状况;“保护”指尽量照顾,不受损害,不能与“生活”搭配。
“妨害”常用于能够受到损害的对象,如“视力”“健康”等;“妨碍”常用于能够受到障碍、
影响的对象,如“发展”“学习”等。“历来”与“从来”意思相近,但“历来”后面不用否定式。
4选A。“捂盖子”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B项“多事之秋”意为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
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句中的“事”只是熟知的日常事务。C项“时不我与”指再也没
有时间给我了,表示嗟叹机会错过,追悔莫及。“时不我待”指时间不会再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此处应用“时不我待”。D项“生意盎然”形容草木长势旺盛和自然界蓬勃兴旺的景象。
5选C(A项中搭配不当,应为“成功率很低,安全性也很差”;B项中成分残缺,应为“意象是……邀游的媒介”;D项后一分句缺主语,删掉“由于”或“让”,此外语意重复,删掉“于”)
6选B
7选A “无所谓”或“没兴趣”正是本文要纠正的观点。
8选B 这一观念为数百年来人们的传统观念,而并非“研究的结果”。
9选B A原文意思并非“弄清了……的原因”,而是“旨在弄清”是否存在……的现象;C“很不可靠的推测”是针对前面的数百年来人们的传统观念而言的;D这一说法在文中没有根据,“大人的帮助”也有可能是进行语言提示等。
10选C “都能”没有依据。且“获得视觉线索”与“学会凝视厌恶的技巧”没有直接的关系。
11选C(将,动词,率领)
12选C(A项,助词,表判断/舒缓语气的助词。B项,所,名词,......的地方;以,介词,
用/固定结构,……原因。C项,连词,于是。D项代词,指敌军/助词,取消独立性)
13选C
14选D(拜,授任;卒,死;赠,死后追封)
15选①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让”1分,“报”1分,“为”1分,共3分)
②挖很深的沟壑,筑坚固的壁垒,然后图谋解救涡阳之围。(“深”、“固”、形容词用作动词,各1分,“图”1分,共3分)
③还没过十天,(皇上)下诏任命傅永担任汝阴镇将,兼任汝阴太守。(“经旬”1分,“为”
1分,“带”1分,共3分)
16(1)“惊”字用得最好。准确地表达了诗人“见草芽”时的内心感受:新奇、惊讶、欣喜。(3分)
(2)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飞雪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光,把春雪描写得美好而有灵性,饶有情趣。(3分)
17略。
18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每个要点1分,共4分)
19回忆铜火箱与篝火,从而拓宽了文章的境界,充实和提高了“炉火”的象征意藴,深化了主题。(4分)
20它伴我寂寞,给我以安慰和
上一篇:
高一第一单元检测题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上期中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祁阳一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