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94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6]
07年高三复习第15次综测
"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十五)
(本卷满分100) 使用时间:2006年12月30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泥淖(nào) 澄沙(chéng) 戕(qiāng)害 罗绮 (qǐ)
B.皈附(guī) 甲胄(zhòu) 扁虱(shī) 哂笑(shěn)
C.涵(hán)洞 诡谲(jué) 冥顽(míng) 史乘(chéng)
D.慵懒(yōng) 标识(shí) 抽搐(chù) 稽(jī)查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嚅嗫 蠕动 孺子 茹毛饮血 耳濡目染 B.禅宗 邯郸 不惮 殚精竭虑 箪食壶浆
C.茧绸 浑浊 蛰伏 风烛残年 风雪不蚀 D.憧憬 瞳孔 潼关 招摇撞骗 灯影幢幢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比赛 塞车 瑟缩 敷衍塞责 塞翁失马 B.揣测 踹开 湍急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
C.解说 亵渎 解送 坚持不懈 沆瀣一气 D.哄骗 轰鸣 拱门 哄堂大笑 一哄而散
4.下列各组都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见贤思奇 致理名言 以偏概全 秣马励兵 仗义输财
B.誓不两立 凭心而论 闻过饰非 大声急呼 常年累月
C.留芳百世 至高无上 如雷灌耳 急急可危 舍身取义
D.如愿已偿 计日成功 曲指可数 临摩碑帖 自行其是
5.选出错别字最少的一组 ( )
A.对恃 坐收渔利 元气大伤 挺而走险 B.门坎 扬扬洒洒 宽洪大量 貌和神离
C.妨碍 岁月蹉跎 先发制人 万里平筹 D.赝品 惹事生非 承前起后 金榜提名
6.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恣意妄为 心喜若狂 心劳力拙 揣揣不安 B.招摇撞骗 河清海晏 头晕目旋 举世振惊
C.改弦易澈 敲榨勒索 心浮气躁 绿草如阴 D.逾期作废 歪风斜气 敝帚自珍 乔装打扮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篇文章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B.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C.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D.《焦点访谈》用“十大案件”的处理来赞颂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之大,但许多第二责任者没有责任意识和羞愧意识的问题总使我觉得如梗在喉。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浏览完整试题
A.他妄自菲薄,认为自己这不行那也不行,大家都认为他很自卑,和他打交道很小心,生怕伤害了他。
B.要懂得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生;要懂得死不足惜,但不必轻易言死。
C.美国国务卿鲍威尔4月7日晚上踌躇满志地奔赴摩洛哥,开始他的中东斡旋,以谋求结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最近爆发的暴力冲突。
D.湖南省在2002年4月7日进行的素描、色彩考试中,一共查出90多名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枪手。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本市历史最大的火灾惨案。
B.语文教师的作用正是要设法把学生带入作品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C.他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长物。
D.古今中外,任何政治角逐,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军队和地盘,但最后鹿死谁手,总是取决于人民的意志。
10.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央和地方14家报纸今年2月全月出现了不规范字达4256字。统计结果显示,那些不规范的字主要是繁体字和旧字形,也有些异体字和错误字。
B.与建国初期相比,目前江苏省人均期望寿命已由37岁提高到74.13岁,跃居全国各省第三位。
C.不知是曾几何时,报刊上出 现了越来越多的缅怀往事的文章,慨叹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D.他的神侃,竟也招来了不少梦寐以求发大财,但又不肯吃苦出力的人。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次企图淡化日本侵华暴行的会议引起北京的一场批评风暴并招致日本历史学家和其他人士的强烈谴责。
B.出席会议的除本校的师生员工外,还有市教育局负责人,本市各学校的代表,以及其他有关单位也派人参加了这个大会。
C.特别是关于那些可能阻碍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历史因素及其新的表现形式,更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D.大会以后,很多企业领导端正了认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了整顿的力度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5题。
“醇正”与“纯粹”
我们喜欢“醇正”与“纯粹”。我们爱无瑕疵的白玉和不断锻炼的纯钢。白玉,好比一首诗的本质,纯粹又美;钢代表诗人百炼不懈的精神。匠人在方玉石上要雕镂出奇美的图像,他先要有一个想像,再要准备好一把锐利的刀,又要手腕,要准确地把自己的想像描在玉石上,因为一个匠人最大的希望、最高的成就是在作品上发现他自己的精神的反映。醇正与纯粹是作品最低限的要求,那精神的反映,有赖匠人神功的创造,那是他灵神的移传。在他的工程中,得要安详的思索,想像的完成,是思想或情感清滤的过程。
诗,具有两重创造的涵义。在表现上,它所希求的是新的创造,是从锻炼中提选出的坚实的精华,它是一个灵魂紧缩的躯壳。在诗的灵感上,需要那新的印象的获取。这才是一首诗的内在,是一首新的诗的发现。所以写诗人的涵养是必不可少的,真实的感情是诗人最紧要的原素。如今用欺骗写诗的人到处是,他们受感情以外的事物的指示。其次,要把灵感所激动的诗写出来,他要忠实于自己。技巧乃是从印象到表现的过渡,要准确适当,不使橘树过了河成了枳棘。
为什么一张图画安上了金框就显得清楚?为什么在城外看见煊红的落日,圈进一道古城墙里就更使我们欢喜?是的,从有限中才发现无穷,诗是无穷意义的缩短,限制或约束,反而常常给我们情绪伸张的方便。“紧凑”所造就的利益,是有限中想到无限。我们不怕格律。格律是圈,它使诗更显明、更美。形式是观画赏乐的外助。格律在不影响内容的程度上,我们要它,如像画不拒绝合适的金框。金框也有它自己的美,格律便是形式上给予欣赏者的贡献。但我们绝不坚持非格律不可的论调,因为情绪不容许格律来应付时,还是得听从诗的意义不受拘束的自由发展。我们绝不是在造自己的镣锁,我们要求规范的利用。匠人绝不离他的规矩绳尺,即是标准。诗有格律,才不失掉合理的相称的度量。
这些主张,差不多是我们一致的方向,仅仅是一种方向,也不知道那目的离得我们多远!我们写诗,因为有着不可忍受的激动,灵感的跳跃挑拨我们的心。惑人的新奇,夸张的梦和刺激的引诱,我们谨慎不敢沾染。把住一点儿德性上的矜持,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写诗。我们写诗,只为我们喜爱写,好比是一只燕子在黑夜的天空里飞,她飞,低低地唱,不曾记得白云上留下什么记号?只是那些歌,是她自己喜爱的!她的生命,她的欢喜!
12.就诗歌创作而言,“匠人神功的创造”指( )
A.在作品中努力创造奇美的意象 B.在作品中力求展示自己的艺术功力
C.在作品中准确反映自己的精神 D.在作品中体现思想或情感清滤的过程
13.选出不属于文章第二段所说“两重创造的涵义”的内涵的一项( )
A.在诗的灵感上,需要那新的印象的获取 B.写诗人的思想、艺术涵养是必不可少的
C.锤炼真实的感情,不受感情以外的事物的指示
D.准确适当地运用技巧,完成从印象到表现的过渡
14.从全文看,不属于文章最后一段提到的“这些主张”的一项是( )
A.写诗要锤炼醇正、纯粹的想像 B.写诗要锤炼真实的感情,追求新的创造性的印象
C.写诗要准确适当地运用技巧 D.写诗要运用格律,使诗更加紧凑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匠人在方玉石上要雕镂出奇美的图像”比喻诗人要在诗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
B.“橘树过了河成了枳棘”指有些诗人过分忠实于自己的灵感,以致写不出好诗来。
C.“一张图画安上了金框”所强调的是在诗歌创作中恰当运用格律,能使诗更具感染力。
D.“一只燕子在黑夜的天空里飞”表达着诗人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孜孜以求的爱诗之情。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一19题。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候,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后四还为豫章太守,又三迁拜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曹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展开余下试题
转为宗正、大鸿。延嘉四年,代黄琼为司空,以阴雾愆阳免。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①免,归乡里。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准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埽,以待刘公,不可得也。”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后汉书•刘宠传》)
【注】①策:古时用于计算的小筹,常用于卜卦。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孙家焉 安家 B.乃轻服遁归 逃回去
C.或狗吠竟夕 整个 D.频迁司徒、太尉 接连
17.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以仁惠为吏民所爱 ②人赍百钱以送宠
③二年,以日食策免 ④整顿洒埽,以待刘公
A.①与③相同,②与④相同 B.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C.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 D.①与③不同,②与④不同
18.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若邪山谷间出 自若:如常不变 B.自明府下车以来 下车:到任。
C.乃有自首不入市井者 市井:城镇。 D.以老病卒于家 老病:年老患病。
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宠的祖先原是齐悼惠王的后代,后来迁居牟平。其父刘丕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大儒。
B.刘宠年轻时跟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举为孝廉,后授东平陵县令,因仁爱惠民受吏民爱戴。
C.山阴县有五六个眉毛头发都花白了的老人,拿着钱来谢刘宠,以表示对他惩处扰民官吏的感谢。
D.刘宠曾多次任卿相大官,但他清廉朴素,家里没有多少资财。他曾经从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因不认识他而把他拒之门外。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0—24题。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勒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涨潦①,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河阳。介谓同列曰:“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谓曰:“拟本出中书。”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召执政示之曰:“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梁适斥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言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注:①猪,同"瀦",水停聚处。
2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帖伏以去 帖伏:顺从。伏,通“服” B.峄怒,数驰檄按诘 按诘:诘责质问。
C.而同列依违 依违:表面依从,暗地背叛。D.进用冢司 冢司:宰相的别称。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隋运使崔峰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B.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进用冢司,岂应得预
C.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
D.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 既斩吴、蜀,旋取山东
22.对下列各句“之”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 指"辽使"。 B.中人杨怀敏主之 指"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
C.介筑堤阑之 指"泛滥的塘水"。 D有之,不可隐 指前文列举的文彦博的种种劣迹。
2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唐介"刚直无畏"性格的一组是( )
①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 ②民以为利 ③遂劾宰相文彦博 ④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 ⑤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 ⑥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介是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谏官,他对张尧佐为笼络同党突然任命四个地方官的行为据理力争,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
B.从文中可以看出,统治集团内部不乏种种卑劣行径,有的人明哲保身,不敢直言,有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谋一己之利,相比之下,唐介的精神更显得可贵。
C.皇帝虽几次发怒,但在理智上不能不承认唐介是尽到了职守,还是接受了谏议,直臣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D.唐介的时代,朝庭里仍有些秉公无私的官吏,他们或据理力争,或揄扬直臣,表现了正气,这也是皇帝最终肯定了唐介的原因之一。
25.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
(2)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3)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准约省素,家无货积。
(4)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
(5)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2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古人认为这首词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以少总多”,即用典型的小事件贯穿始终,写出了诗人的整个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请结合这首词的具体内容,对“以少总多”作一简要鉴赏。答: (4分)
展开余下试题
(2)关于词中“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句,有人认为是表达了诗人已达到看破人生世相归于无情的境界;也有人认为是正话反说,“无情”其实就是“有情”。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27.下面是从某学生所写的一封应聘信中摘录来的,在语序、语法和语意表达上有一些毛病 。请找出文中的毛病,在它们下面划横线并标上序号,然后将序号和修改结果填在横线上。
我叫李文文,女,现年19岁。1996年在××县职业高中毕业。身高1.7米,体重56公斤。擅长导游、厨师业务,热爱本职工作。今见《××晚报》刊载贵公司聘任广告,我特写信来报名应聘。届时再来参加面试。
28.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准确概括“文人的清高”的含义,要求不超过25个字。
文人的清高源自于文人对理想人格的企盼。理想人格是人类精神的高度凝聚,历代思想家肩负着理想人格设计的使命身体力行之,在人类精神的发展进程中,树起了一块块界碑。理想人格以“虽不能至然人心向往之”、“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特殊功力提升和矫正着现实人格。中国文人从小就读经史子集,耳濡目染的均是“圣人之言”,久而久之,便不自觉地以书本所描绘的理想人格自居。但环顾左右,都是活生生有欲望、汲汲自营少管他人、且情感日趋功利化的感性人,心灵便受到重创,心境便大失衡。然自身修养的惯性,使文人不甘“沦落”,便满怀忧怨自我恪守。于是,清高就成了文人操守的最后一块盾牌,可怜可叹,但悲壮。
答:文人的清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次综测答题纸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选择题每题3分,共7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翻译(10分)
(1)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
答:
(2)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答:
(3)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准约省素,家无货积。
答:
(4)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
答:
(5)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答:
26.(1)结合词的具体内容,对“以少总多”作一简要鉴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词中“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句,有人认为是表达了诗人已达到看破人生世相归于无情的境界;也有人认为是正话反说,“无情”其实就是“有情”。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序号 改为(5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答:文人的清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综合15答案
1.( B )
2.( C )
3. ( B )
4. A奇(齐)致(至)励(厉)输(疏)
B誓(势)凭(平)闻(文)急(疾)常(长)
C留(流)灌(贯)急急(岌岌)身(生)
D已(以)成(程)曲(屈)摩(摹)
5.C筹—畴 (A.恃—峙、挺—铤 B.扬—洋、和—合 D.事—是、起一启、提—题)
6.D斜—邪 (A.心—欣、揣—惴 B.旋—眩、振—震 C.澈—辙、阴—茵)
7.A
8.C
9.D
10.D(A.“了”应改为“的”,“那”应改为“这”;B.“梦寐以求”与“想”重复;C. .删“不知是”)
11.A(B.“以及……参加了这个大会”句式杂糅, C.去 掉“关于”,D.“围绕……为中心”句式杂糅)
12.答案为:C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在文中涵义的能力。本文借匠人雕刻来类比诗人写诗。上文说“一个匠人最大的希望、最高的成就是在作品上发现他自己的精神的反映”,而这种“精神的反映”,则“有赖匠人神功的创造”;把这个意思换到写诗上就是,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准确反映自己的精神。
13.答案为:B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隐含意义的能力。“诗,具有两重创造的涵义”是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是这一段的中心句。用原文的话来说,第一重涵义是,“在诗的灵感上,需要那新的印象的获取”,要追求“真实的感情”;第二重涵义是,要想“把灵感所激动的诗写出来”,“技巧
上一篇: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第一单元自主测试题
下一篇:
九年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
关于“07年高三复”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