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314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4]
《鱼我所欲也》练习试卷
"《鱼我所欲也》
一、生字 箪( ) 蹴( ) 羹( ) 死亦我所恶( )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 2、患: 3、辟: 4、箪:
5、蹴: 6、得: 7、乡: 8、何加:
9、恶: 10、辩: 11、义: 12、勿丧:
13万钟: 14、贤者: 15、苟得: 16. 呼尔:
三、重点句子翻译
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四、思考题
1、本文出自《 》,作者 , 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 》 (附“四书”:《 》《 》《 》《 》)
浏览完整试题
2、归纳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3、理解及背诵: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2)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问题,请写出原句: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 ,
。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7)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句子是什么?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4、思考、
(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 ,批评的是怎样的人:
(2)人的本心是什么?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展开余下试题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5、拓展延伸
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
诗句:(1)
(2)
6、应用。
(1)本文孟子用“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5)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鱼我所欲也》答案
一、生字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祸患,灾难 3、辟:通“避”,躲避
4、箪:竹筐 5、蹴:用脚踢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7、乡:通“向”,从前 8、何加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 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16. 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四、思考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归纳段意:
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n
上一篇:
2006学年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2006学年度临海三中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鱼我所欲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