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98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6]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试卷[四].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试卷[四]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皈依           贩卖                反诘                  返璞归真
B.忖度           掣肘                衬托                  助纣为虐
  C.保镖           剽窃                漂泊                  瓢泼大雨
  D.纰漏           庇护                秕谷                  比翼齐飞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沤吐             信笺              合家欢乐               久负盛名
  B.联袂             隔阂              不假思索               名门望族
  C.部署             题纲              勤勉有加               既往不纠    
  D.祛病             疏浚              独俱匠心               鞭僻入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巴黎的艺术家们风云际会,大展身手,其中的佼佼者,          在社会视线之上,成为熠熠生辉的明星。
  (2)当时情况十分危急,         遇到警察才转危为安。
  (3)小溪在月下缓缓地流淌,贴上耳朵去听,能够听见它们轻语时发出的           的水声。
  (4)你这么容易冲动,           会发生许多麻烦事的,要学会有意克制情绪。
  A.浮动   好在  叮叮咚咚   毕竟             B.躁动   幸亏  细细碎碎   毕竟
  C.浮动   幸亏  细细碎碎   终究             D.躁动   好在  叮叮咚咚   终究


浏览完整试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在文学界声望极高,一言九鼎,你能得到他的赞许,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荣誉。
  B.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成为第一个夺得短距离径赛项目冠军的黄种人,这次登龙门之后,身价百倍。
  C.他平时气冲斗牛,自负得很,吹嘘自己智勇双全,但到了真正打仗的时候,却胆小如鼠,脚底抹油。
  D.台湾政治当局“台独”势力兴风作浪,企图分裂祖国,这种危言危行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全体华人的猛烈谴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法官赫顿已经受命就英国政府是否篡改过去有关伊拉克情报独立调查。
  B.要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社会就应当给所有的公民提供学习的机会,对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的才能和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同样给予承认。
  C.由于经济落后、体制陈旧等各种因素,不少贫困地区的骨干教师纷纷跳槽,使得原本稀缺的优秀师资雪上加霜。    
  D.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发现王斌在任区税务局局长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法,竟然贪污了数百万元。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句是
  A.一个认真的作者总是要弄清楚,他所引用的事实材料是否确实可靠?他所引用的文献材料是不是恰如原意?
  B.我问他为什么代你收信的女士是这么一个怪名字,他说她就喜欢起得这么怪。
  C.她笑眯眯地问:“这是中国货?”我点了点头。“样子很漂亮啊!”她象是称赞,又象是挖苦。
  D.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他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  ——或者是有了什么预感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提出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它具有非常深刻的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美学内容,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它极其珍贵的内涵在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开掘。
    “和而不同”首先是一个哲学命题。在先秦,“和”与“同”是两个使用得很多的范畴。“和”与“同”的区别最早见于两部古籍——《左传》与《国语》。在这两部书中,初步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还指出了“和”与“同”的三个区别:第一,“和”是众多的统一;“同”是单一的重复。第二,“和”的统一是化合,各种参与“和”的元素并不消失,事物原有的性质与形态均存在。第三,“和”具有创造性,“和”的统一产生新事物,故“和”是发展之本、前进之基、生长之根;而“同”只是同一事物的相加,不产生新事物,故不具备创造性、再生性、持续发展性。在“和”,一加一等于二,又大于二。而在“同”,一加一只是等于二。
    “和而不同”在应用层面上,成为重要的伦理学原则。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这说的是交友的原则。朋友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圈,如何交友,有许多重要的伦理原则。在伦理学上,“和”是原则性基础上的统一。既然是朋友,当然要互相帮助,不分彼此,但不能因为是朋友就什么都干。原则性是必须坚持的。朋友之间只是讲“同”,就没有原则了。好事做,坏事也做,如若朋友中有人陷入罪恶,其他的人就有可能同流合污。这些年揭发的反腐大案,基本上都是一窝一窝的,除了利益相关外,在交友原则上讲“同”不讲“和”也是重要的一条。孔子说得好:“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也是一种审美理想。作为美学命题,它不仅揭示了美的事物现象上的特点,也揭示了美的本质。“美是和谐”是中西美学共同的观点。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的美在于一种数的和谐。人间的音乐实质上只是这种和谐的摹仿,它的原型是从天体上得到和声。这些在天体上活动的星球,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轨道,不同的质量与体积,它们的运行最好地体现了数学的规律。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众多的音符、起伏的旋律构成了它统一的和声。而中国古典美学追求的既内敛又开放、既丰富又整一、动态变化而又圆融整一的美学境界的核心本质也是和谐。
    作为古典哲学的命题“和而不同”,它的生命力是永恒的,它在今天的价值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事业中,“和而不同”的魅力越来越放射出光辉。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国家,必然是一个伦理充分发挥调节作用但审美又必然极为活跃的国家。“和”既联系着人与自然的血缘关系,又联系着人与社会的血缘关系,还联系着情与理的血缘关系。在法治不到的地方,有伦理的“和”在调控,在伦理不到的地方,有审美的“和”在调控。依法治国,以德正人,以美和心。我们的社会必将越来越文明,越来越美好。
7.关于“和”与“同”的区别,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是众多的统一,是各元素间彼此融合;“同”是单一的重复,各元素间是简单的相加。
  B.“和”的统一是化合,各元素以新的形态参与共同体;“同”的统一是混合,事物原有的形态和性质均不变。
  C.“和”有创造性,是发展之本,前进之基,生长之根;“同”不具创造性、再生性、持续发展性。
  D.在“和”的范畴,一加一既等于二,又可等于三、四……;而在“同”的范畴,一加一只能等于一或二,不能等于三、四……
8.对“和而不同”的伦理学内涵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而不同”作为交友的重要原则之一,承认个体间的差异,反对没有原则的统一。
  B.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下,好朋友间要互相帮助,但也不能因为是好朋友就什么都干。
  C.为朋友两肋插刀、为情意包庇罪犯等行为都是违背“和而不同”的交友原则的。
  D.有很多大案牵涉的范围极广,都是因为被涉及的人员没能遵守“和而不同”的原则。
9.关于“和而不同”的美学内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  A.作为审美理想的“和而不同”,其“和”是“和谐”的意思。
  B.“和而不同”既揭示了美的事物现象上的特点,也揭示了美的本质,美在和谐。
  C.西方美学认为宇宙是美妙的音乐,是因为宇宙中各天体运行的节奏符合音乐的节奏,是和谐的。    
  D.中国古典美学所讲究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其实也是“和”的美学精神的体现。
10.综合全文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站在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美学诸高度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命题,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其珍贵内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去深入开掘。
  B,“和而不同”对我们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它可以弥补法治的不足,在法治不到的地方,通过伦理的“和”和审美的“和”的调控,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文明、美好。
  C.大到历史上的党派之争,小到集体中小圈子活动,其实都是违背“和而不同”的伦理原则的“小人现象”,是应该坚决摒弃的不正之风。
  D.从“和”的哲学角度看,生态平衡就是自然界的“和”,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就是维持自然界的“和”。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渎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l-14题。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父昭,彭城太守。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经。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市人咸为之悲。后太守刘毅尝以非罪笞雄,及吴奋代毅为太守,又以少谴系雄于狱。司隶钟会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敛,雄迎丧而葬之。文帝召雄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问也。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尸,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帝甚悦,与谈宴而遣之。
    累迁黄门侍郎。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
    泰始中,累迁秦州刺史,赐钱二十万。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攸将归藩,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帝不纳。雄固谏忤旨,起而径出,遂以愤卒。
    ——《晋书•向雄传》
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营者先王掩骼埋尸,仁流朽骨               流:传布
  B.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               卜:占卜
  C.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中野                     捐:丢弃
  D.向被诏命,君臣义绝                       被:蒙受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何以故绝?                           B. 今王诛既加,予法已备
     徒以吾二人在也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C. 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            D.  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山峦为晴雪所洗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表现向雄忠义的一组是
  ①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              ②会死无人殡敛,雄迎丧而葬之
  ③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                ④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
  ⑤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           ⑥雄固谏忤旨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雄收敛钟会尸骨,于公说明朝廷法纪与仁义并施,于私又报答了钟会的营救之恩,说明他既识大体又重情义。
  B.向雄与刘毅、吴奋之间有旧怨,当他们一起任职时,晋武帝强迫他们恢复君臣之好,结果并未消解他们之间的恩怨,说明晋武帝不识君道,驭臣无术。
  C.晋武帝几次接受了向雄的观点,这固然与向雄据理力争有关,但也说明晋武帝不是昏庸之君。
  D.向雄极力主张将齐王司马攸留在京邑,遭到晋武帝拒绝,但他不顾君臣之礼起而径出,并且郁郁而终就显得胸襟狭窄。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钟会躬为叛逆。
  译文:                                                                            
  (2)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
  译文:                                                                                    
  (3)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临江仙  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展开余下试题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仔细阅读全诗,体会“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答:                                                                                    
  (2)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的“醉”是“酒醉”,你怎样理解这个“醉”字?
  答:                                                                                     
1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                 ,景行行止。(《诗经》)
  (2)                  ?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3)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l题。
论  旅  行
                 (日)三木清
    人们总因各式各样的理由踏上旅途。有人因为买卖、有人因为视察、有人因为疗养、有人因为探视不幸的亲人、有人因为祝贺朋友结婚……就像人生是各式各样的,旅行也是各式各样的。脱离了日常生活的环境,从平时所习惯的关系中解放出来,旅行的喜悦就是这种被解放的喜悦。也有人是以逃避人生为目的而进行旅行的。这种解放乃至逃避的感觉往往伴随着其他感觉,也就是说,或多或少地抱有一种漂泊感。解放是漂泊,逃避也是漂泊。漂泊感中有着旅行的感伤。
    旅行之心是遥远的。这种遥远感与可以用多少公里来计算的距离没有关系。每天,即使从很远的地方乘火车去事务所上班的人,也不会有这种遥远感,但是,如果他外出旅行一天,而且比上班的地方还近些,他却会体味到这种遥远感。旅行往往在遥远的同时,又是很近的,这意味着旅行是过程。出发点不是旅行,目的地也不是旅行。只以达到目的地为目标而不体味旅途的人,不可能真正地懂得旅行的情趣。
    为什么旅行是遥远的呢?因为旅行是面向未知的旅途。假如,旅行中的一切事先已一清二楚,那么,从本质上说来,这旅行就不成其为旅行了。旅行是从习惯的生活方式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能够或多或少带着新奇的目光观察事物,这样,也就能够或多或少地在各种事物中发现新颖之处。平时见惯的事物,往往在旅行时会感到耳目一新。旅行的益处不单单在于初次见到从未见过的事物,还在于思考平时自明的、已知的事理,从中感到惊异,进而产生新的见解。说旅行是经验、是教育,也是由此而来的。
    常言说:“人生是旅行。”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何处到何处”是人生的根本问题,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关于“2006-2007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