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995
标签:
沪教版
高三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5]
青浦区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质量抽查
"青浦区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质量抽查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评分
第一部分 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6分)
山 与 水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我常想,山比水更深奥抑或水比山更辽阔?是哪一个参访河山的古人,在踏破芒鞋之后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成了古往今来,登临山水者的箴言。
⑵山之仁,在于容纳参天古木,亦拥抱任何一株愿意驻足的小草;既允许夜半狼嗷、空穴虎啸,又愿意开放枝叶,招待流浪的嘶蝉、迷路的啼鸟。山愿意合抱,让雨水注成湖泊;也愿意裂身,让瀑布发声。山裸露在天空之下,任凭雷劈雨打;也忍住干旱季节不知从何而来的火燎。山仍然沉默,像一位仁者在希望与幻灭共生的人世上闭目养神。
⑶水的流动多么像智慧之路。水从来不眷恋过往,流动是它唯一的宿命。水有时候回旋于礁石,思索如何绕身而过,轻轻地扬弃河道上的顽石,既不争辩,也毋庸和解,只派一片青苔教导它们水的意蕴。至于飘落在水面的柳絮花片,水愿意负载它们,做它们的足,在流程里教导它们:凡是离乡背井追寻更广阔天地者必定永远是个孤独者。水不曾允许它们在河面上发芽,遂在中途慷慨地收留它们腐朽的体肤。智者不宜耽溺,不宜收藏过多的身外之物。水草不断招摇、鱼群愿意繁殖以丰富水的仓廪,但水哉水哉,流动是唯一的命运,纯粹的命运。
⑷水比山深谙随势应变的道理,暴雨只会充实它的力量,至于火,从来没有一场火在水面上进行。水只是它自己,千江与万川同一宿命,朝着真理的海洋奔赴,为了呼应更辽阔的海洋的召唤,为了寻求更深沉的智慧。
⑸两岸桃李,是挥泪的宫女;那河腹的游鱼只是一群企图牵住水的袖子的童子,水回答它们,这一别就是永远了。
⑹山与水的对话,回响在天地之间。像两位久未谋面却又不曾相忘的故友,一路循声对答。
⑺“为何你总是赶路;难道万顷田地不值得你献身?一塘肥鱼不值得你孕育?你口口声声要与海洋会合,如果千江万川不汇聚为海,这世上的生灵岂不拥有更宽广的土地,锄出他们的家园,种植他们的米粟?”山问。
⑻“我岂能成全短暂的荣华?如果千江万川耽溺于小小的宅舍,在草树鱼粮之中慢慢耗尽血脉,谁来成全沧海?我多希望微笑永远停留在渔民脸上,但我更愿意海洋给他们生死的启示。”水答。
⑼“那么,我是你的反面了。生之短暂是你我都知道的,我担忧狂啸的浪头席卷一切,把短暂生命里仅有的欢乐吞没。因此,我愿意永远固守在此,至少这世上有一座高山是狂涛追赶不到的,人类可以携带妻儿到我的怀抱里躲避;我预先准备柴薪与蔬果,让他们取火升烟。所有受苦的人看到烟,可以前来分食。如果,你执意以死亡惊吓他们,我亦执意张起绿荫,让他们在此成家、繁衍,以生命连接生命,以人造人,永远抵御你的偷袭!”
⑽“你岂能抵挡无垠之海?如果再有一群愚公,愿意子子孙孙荷锄移山,拿你来填平海洋。就算你镇住了海,而你原来的位置也变成了海。这世上,有多少繁荣的山,便有多少幻灭之海;有多少生的贪爱,便有多少死之恐惧。你我岂是为敌的,我们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无非为了等待一个真正认识我们的人,他站在你的巅峰吟诵水的歌谣,他坐在我的河畔,默读山的倒影。他能自你的多情中谛听我,从我的无情里注释你啊!”
浏览完整试题
⑾山仍然盘坐,为了拥抱;水仍然奔赴,为了幻灭。仁者以身为泥,种植希望;智者只是冷冷地观照。当死亡袭击生灵,肉身还给山,而眸底的泪属于水。
⑿山水的对话在冰封的寒冬里沉默了。却有一名穿蓑戴笠的老人,走入山林,劈枝削叶,抖落一树雪花。他削成钓竿,以竿为杖,踏着银白的雪径来到江畔。江面浮着薄冰……
⒀钓叟朝无垠的江面,抛出不丝之竿,在冥冥的冰雪地,在这一刻,他只为了问安,用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
1、下列一组关于“山”、“水”的名句,对其作者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作者是李白。
B.“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作者是杨万里。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作者是王之涣。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作者是王维。
2、第⑸段写“两岸桃李”、“河腹的游鱼”目的是
3、第⑽段说“他能自你的多情中谛听我,从我的无情里注释你啊!”从上下文看,“多情”表现在 ;
“无情”表现在 。
4、本文的语言颇具特色,请就本文语言表达的某一特点,写一段赏析性文字。(80字左右)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10题。(20分)
北 大 人 的 精 气 神 儿
⑴在过去的几年间,我编撰并出版了三种有关北大的书籍(《北大旧事》、《老北大的故事》和《北大精神及其他》),因而被热心的读者想当然地看作“校史专家”。对此,我从来都是敬谢不敏。原因是,我之谈论北大,纯属“业余爱好”。大概是出于对日渐强大且无所不在的“专业化倾向”所带来的弊病心存疑虑,我更愿意像五四新文化人那样,持“爱美”的心态发言与著述。不想将自己的思路与职责定位为“宣传北大”,而是既引以为傲,又保留自我反省乃至批评的权利与义务。当然,也不无将北大作为思考当下中国教育及思想文化状态切入点的意味。若如是,与因职责所在只能“扬长避短”的校史专家不可同日而语。话一出口,马上意识到,这种既喜欢谈论“老北大的故事”,又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反省与质疑,其实正是北大人的共同特征。
⑵在我就学或访问过的众多国内外大学中,对母校有强烈认同感的,比比皆是;但像北大师生那样,喜欢借谈论校史上的奇人逸事寄托情怀的,却不多见。北大最值得骄傲的,并非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可用数字或图像表达出来的图书仪器、校园风光、获奖项目、著名学者等,而是流传在口耳间、充溢在空气中、落实在行动上的“北大精神”。至于什么是“北大精神”,历来众说纷纭,最表面的一点是,北大人推崇个性与气质,在专业成就之外,颇有刻意追求“特立独行”的倾向。这既是其优势所在,也留下不小的隐患———起码容易给人“不合群”的印象。
⑶面对众多有关北大人“眼高手低”的讥评,我从不申辩,因这大致符合事实,但又不便“有则改之”。“心高气傲”与“志向远大”,其实很难截然分清。锉钝了北大人的锋芒,你还能指望其“铁肩担道义”?抑制了北大人的狂放,又哪来科学研究中不时突发的奇思妙想?任何一所正规的大学,都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稳定的教学秩序;但不是每所大学都能像北大一样,容许甚至欣赏才华横溢因而可能桀骜不逊的学生。谁都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可一旦有了规矩,必定对个人志趣与才情造成某种压抑。如何在规矩与个性间保持某种“必要的张力”,让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既感觉如鱼得水,又不至于误入歧途,对于教育家来说,是个极为棘手的难题。在我看来,理想的大学应该是为中才设立规则,为天才预留空间。不因追求管理方便而“一刀切”,也不因标准化教学而“取长补短”,让不同性格与才情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需要名师之襟怀坦荡,更需要作为整体精神氛围的“兼容并包”。这种山高水长任其发展的境界,在我有限的视野里,北大庶几近之。
⑷北大百年校庆时,我说过一句颇有影响的“大话”———北大目前不是、而且短期内也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但北大在人类文明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却又是不少世界一流大学所难以比拟的。这是因为,北大伴随着一个东方古国的崛起而崛起,深深地介入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这一历史进程。对于以培养人才为主要职责的大学来说,在思想文化乃至政治领域里如此大显身手,其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而形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北大传统,以及显得有些“不切实际”的远大志向,在我看来,不应该随着时间流逝而完全失落。
⑸我是博士生阶段方才进入燕园的,初次听到北大人常挂在嘴边的“我们北大”如何如何,感觉很不舒服。久而久之,我逐渐体会出朝气蓬勃的学弟学妹们说这句话时,更多的是一种继往开来的抱负,而非居高临下的排他。我甚至变得喜欢起北大学生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傲气来。试想想,天底下还有什么地方,比大学校园与青春年华更适合于写诗与做梦?而没有了梦想与诗,这世界将是何等乏味!
⑹认同灵动变幻的“北大精神”,但不迷信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权威,这是北大人有信仰而又多怀疑的原因。北大百年庆典时,曾有不少记者希望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大精神”。面对此类热切的追问,我从来都是答非所问,转而介绍起“北大精神”是如何被一代代北大人所建构起来的。不承认北大精神可以“一言以蔽之”,其实蕴涵着一种古老的思路:大象无形。而且,北大必须自我革新,北大传统不应凝固不变,北大精神更有赖于一代代北大人的呵护、承传与发展。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我认同乃至赞许年轻学子谈论“我们北大”时得意的神情———那与其说是夸耀,不如说是承担。
展开余下试题
⑺比起波光潋滟的未名湖、古朴庄严的博雅塔,以及近年崛起的百年纪念讲堂和理科楼群等有形景观,我更看好北大人的自尊与自信。踏进燕园,你很容易为这种有历史感因而显得深沉、有现实关怀因而显得生动的“少年气象”所感动。更为难得的是,这种“少年气象”,既属于稚气未脱的本科生,也属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生活在如此气韵生动的校园文化中,你不会因此而摆脱人生的众多困惑,却很可能平添一股肉搏这虚空与烦恼的精气神儿———这正是北大真正诱惑人的地方。
5、第⑴段中作者对被称为“校史专家”敬谢不敏的原因是
6、概述文中所提及的“北大精神”
7、第⑶段中提到北大的“兼容并包”可以用这样一句名言诠释
8、第⑺段中的“少年气象”是指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
A.作者对概括北大精神的要求答非所问是因为北大精神其实蕴涵着一种古老的思路:大象无形。
B.文中提到“北大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可用数字或图像表达出来的图书仪器、校园风光、获奖项目、著名学者”与提到“未名湖、博雅塔,以及近年崛起的百年纪念讲堂和理科楼群等有形景观”的作用是一样的。
C.北大的兼容并包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在允许甚至欣赏才华横溢但是桀骜不驯的学生。
D.面对众多有关北大人“眼高手低”的讥评,作者从不申辩,因这大致符合事实。
E.有信仰又多怀疑对立统一地存在于北大人身上。
10、谈谈你对第⑶段中“在规矩与个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的理解。
(三)填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句) (5分)
11、(1)刑天舞干戚, 。 ——《读山海经》
(2)暧暧远人村, ——《归园田居》
(3) ,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
(4)茕茕孑立, 。 ——《陈情表》
(5)以地事秦,犹 ,薪不尽,火不灭。 ——《六国论》
(6)忧劳可以兴国, 。 ——《伶官传序》
(7)风萧萧兮易水寒, 。 ——《荆轲刺秦王》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8分)
(甲文) 满 庭 芳•送友人还会稽 黄周星
新绿方浓,残红尽落,多情正自凝眸。不堪南浦①,又复送归舟。便倩②江郎作赋,也难写别恨离愁。消魂久,斜阳芳香,天际水悠悠。
问君何处去,若耶溪③畔,宛委山头。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愧我江湖迹遍,到如今,仍坐书囚④。迟⑤君至,开襟散发,咏月醉南楼。
[注]①南浦:南面的水边,也泛指离别的地方。②倩:请人代做。③若耶溪:又名五云溪,相传西施曾在溪中浣纱。④书囚:书垫。⑤迟(zhì):等待。
(乙文)梦 江 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12、“新绿方浓,残红尽落”是写景的句子,暗示了送友人的时间,具体说是 春时节。
13、(甲文)中的“斜阳芳香,天际水悠悠”与(乙文)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相比较,说说两者抒情的异同。
答:
14、(甲文)下阕“问君何处去,若耶溪畔,宛委山头”用了 的修辞手法。
15、(甲文)下阕感情丰富,跌宕起伏。你觉得其中依次抒写了哪些情感?
答:
展开余下试题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 17 分)
项 脊 轩 志 归有光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②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③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④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顾视无可置者( ) 室始洞然 ( )
三五之夜 ( ) 墙往往而是 ( )
其制稍异于前 ( ) 余扃牖而居 ( )
17、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其制稍异于前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上一篇:
浦东新区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下一篇:
松江区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
标签:
沪教版
高三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青浦区2006”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