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74  
标签:沪教版 高三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4]
松江区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
"松江区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
高三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案与作文均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2.答题时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请用黑色水笔答题,不得使用圆珠笔答题。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7分)
⑴亚洲大陆腹地为亚非荒漠区组成部分,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但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为盆地绿洲提供了生命之水。而这些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在古代水利工程不发达又缺乏能源的条件下,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⑵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⑶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⑷长久以来,人们对坎儿井究竟从何而来莫衷一是,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
⑸“西来说”。依古代波斯(今伊朗)是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国家推断,坎儿井是随伊斯兰教的东传,到了中国新疆。不过,伊朗的坎儿井叫“昆那特”。由于名称的差异,使人们对“西来说”存在疑虑。
⑹“本地说”。在现存的坎儿井中,吐鲁番市恰特咯勒乡庄子村的吐尔坎儿孜,通水时间为1520年,距今已有486年的历史,比它更早的坎儿井也一定还有。因此,坎儿井很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原产物。
⑺暂不论坎儿井究竟起源何时何地,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干旱、高温、多山盆地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有了坎儿井,他们才有了生存的基础。
⑻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达3千米以上,最长的鄯善县的红土坎儿孜,长25千米;也有一些短小的坎儿井,如吐鲁番市的尼牙孜坎儿孜,只有150米长,创了最短坎儿井的记录。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总长度超过5000千米,可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所以,有人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⑼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竖井愈多,其头道竖井就要愈深。如,开凿于1900年的鄯善县的努尔买提主任坎儿孜,长度达20.7千米,其首个竖井深度达98米,将98米深的土一轱辘一轱辘提至地面,工程量可想而知!而20余千米路线的竖井数量多达数百个,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非常艰苦,总工程量也十分巨大。而且,并不是付出了力气就能挖成坎儿井,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端到出水处沿程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是学问,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⑽由此,在新疆形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坎儿匠,他们依靠这种职业谋生。过去,在吐鲁番地区,拥有土地并不一定能成为“巴依”(财主)老爷,只有拥有坎儿井,才是真正的巴依。因此,坎儿匠人受到人们尊重,他们的手艺代代相传,逐渐形成家族性产业。


浏览完整试题⑾然而,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坎儿井的地位不断旁落,许多坎儿井水量枯竭,还有很多因内部缺乏维修而坍塌、废弃。2003年的相关普查发现,新疆全区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条,比20世纪50年代时减少了1170条,其中有963条已不可恢复;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了52%。昔日兴盛的坎儿井为何走向衰竭?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两大因素:首先,地面引水工程的发展和机井的无限制发展抢夺了坎儿井的水源。近半个世纪以来,吐鲁番建设了许多来自山区的直接引水工程,减少了水资源的下潜和二次利用,使许多坎儿井断流、枯竭;其次,坎儿井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特别是艰苦的作业使青年人不愿承袭父业。这些因素使得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条条坎儿井就此消失。难道,坎儿井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⑿作为一种生产技术和历史文化,坎儿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吐鲁番市的坎儿井博物馆和坎儿井乐园一直吸引着大批游客,当地已经开始申请“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工作。而坎儿井对水资源的保护、净化和无须消耗其他能源的优点,在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今天仍有相当价值,保护的关键在于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扬优抑劣。
⒀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在新疆全面启动,吐鲁番各族人民为保护、恢复坎儿井注入了相当心血。我们相信:“坎儿井的流水清”在吐鲁番还将永远持续下去! 
(选自《百科知识》)
1.“坎儿井的流水清”反映了坎儿井具有      功能(2分)
2.根据文意,对“坎儿井”阐述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坎儿井是引用山地地表水进行灌溉的水利工程
B.坎儿井是因竖井的高低参差所形成的一道道“坎儿”命名的
C.现代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使得坎儿井的地位不断旁落
D.坎儿井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是导致坎儿井消失的重要原因
3.作者认为坎儿匠人受到人们尊重的主要原因有①            ②              (2分)
4.第⑿段中,作者认为保护坎儿井“关键在于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联系全文,请说说有哪些具体的做法?(4分)
                                                                            
5.请你为“坎儿井”申请成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写一份发言稿。(100字左右)(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秋夜
巴金
(1)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2)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3)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
(4)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5)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下个不停,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6)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7)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眩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8)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燃烧,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
(9)“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
(10)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连他那颗心“必必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 
(11)“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退却?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


展开余下试题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12)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
(13)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14)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形,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
(15)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16)我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17)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 
(18)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
(19)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20)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21)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
1956年9月
6.《野草》是鲁迅先生的    集。2006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     周年纪念日。(2分)
7.文中多次提到秋夜里窗外天空漆黑,屋内灯光黯淡,其用意是                    (2分)
8.第⑴—⑺段对梦境中鲁迅先生的肖像、动作和神态描写主要有什么作用?(2分)
                                                                            
9.第⑼段中“不要离开我们!”与“我决不离开你们!”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10.第⑾段(“忘记我……光明前进”)中的话包含三层意思,试将每层意思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4分)
①为了青年人而无私奉献。②                     。③                      。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是一曲鲁迅精神的赞歌。作者借助梦境,充分展开想象,写出他对鲁迅先生强烈而不寻常的感情。
B.本文以“翻到《野草》最后一页”入笔,以“把《野草》阖上”收束全文,结构上前后呼应,情感真挚而强烈。
C.文中巴金做了一个在秋夜见到鲁迅先生的梦,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怀念、追思、颂扬之情。
D.本文以《野草》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由实入虚,由虚到实,为我们塑造了立体、丰满、生动的鲁迅先生形象。 
12.巴金先生在文末深情地说:“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请你结合阅读鲁迅作品的感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句)(5分)
13.(1)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_____________。(孔子《论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上心》)
      (4)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5)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6)____________________,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
      (7)而庭阶寂寂,____________,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8)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4.颔联中的“迷”字极为传神,它与诗中的“      ”字相呼应。(2分)
15.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颔联中的“好峰”,“峰”即是指“千山高复低”,“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与“适与野情惬”契合
B.颈联两句是互文见义,描写了“山行”所见动景,更衬托了环境的幽静,而“熊升树”、“鹿饮溪”并非亲眼所见。
C.从章法上看,颈联不仅紧承上句的“幽”和“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充分的表现。
D.尾联和杜牧的《山行》中“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景不同。杜诗中的“人家”是眼中所见,而梅诗中的“人家”则并非亲眼所见。
  16.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在写作上所运用的主要手法。(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①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②,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黄武③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④界。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剪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任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
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权闻之,曰:“君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者邪?”逊对曰:“受恩深重,任过其才。又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权大笑称善。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有删改)


展开余下试题【注】①逊:陆逊,三国吴孙策婿,吕蒙荐于孙权,助蒙攻关羽,后又用火攻大破刘备。  
②都:指吴都建业。  ③黄武:孙权年号。④夷陵:在今湖北宜昌境。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逊后诣都(     )        (2)顾人不能为耳 (     )
(3)以仆有尺寸可称(     )  (4)臣虽驽懦 (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式白君而君荐之      B.曹操所惮       C.共剪此虏     D.或堪爪牙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2)君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者邪?
                                                                          
20.画线句“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用了两个历史故事,分别是战国时期
       谦让       一事和东汉初年寇恂谦让贾复一事。(2分)
21.以下各句,用来评价陆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宁为直伐,不为曲全。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有五湖四海之襟怀,经天纬地之才略。 D.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多自强。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 题。(12 分)
曹操杀杨修之后,见其父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①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古文苑》载操与彪书,数修之罪,以为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且赠彪锦裘二领,八节角桃杖一枝,青牸牛二头,八百里骅骝马一匹,四望通巾宪 七香车一乘,驱使二人。又遗其妻裘、革华 、有心青衣二人,钱绢甚厚。卞夫人②亦与袁夫人③书云:“贤郎有盖世文才,阖门钦敬,明公性急,辄行军法。”以衣服、文绢、房子官锦、香车送之。彪及袁夫人皆答书引愆致谢。是时汉室将亡,政在曹氏,袁公四世宰相,为汉宗臣,固操之所忌,彪之不死其手,幸矣。呜呼危哉! 
(选自北宋 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日磾:人名,姓金,两汉人。②卞夫人:曹操之妻。③袁夫人:是杨彪的妻子,“袁公”的妹妹。
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数修之罪(    )  (2)以为恃豪父之势(    )  (3)又遗其妻裘(    )
23.文中划线句“犹怀老牛舐犊之爱”表达了杨彪怎样的情感?
                                                                       。(3分)
24.你认为曹操不杀杨彪的原因是                                       。(3分)
25.从曹操杀杨修却不杀其父杨彪的做法中,可以看出曹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分)
二、作文(70分)
26.作文
    以“温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字数不少于800字。
         (3)不要写成诗歌。
 
松江区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高三语文答题纸
(满分1
标签:沪教版 高三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松江区2006”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