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25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5]
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07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07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第Ⅰ卷(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大相径廷 锋芒必露 淋漓尽致 美勤之献
B.斥之以鼻 文过是非 天网恢恢 拔乱反正
C.别出新裁 义正词严 门庭若市 责无旁贷
D.弥天大罪 息世宁人 仗义直言 明哲保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江西某地,七月流火酷暑难熬,很多城市居民纷纷躲到空调房里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清凉,可那些在工地上施工的民工们却头顶烈日挥汗如雨。
B.就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教书先生,却有一位很漂亮的太太,这让我们大跌眼镜,也让我们对他们夫妻的结合怀有浓厚的兴趣。
C.每当问到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时,他就唯唯诺诺,闪烁其词,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D.媒体评价说,优惠房屋贷款相当于限时减税,固然可以刺激购买力,但难免造成坐吃山空,也就是造成买卖行为提前进行的假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NBA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联赛中,即便你明知道水平不如你防守的球员,也绝对不可以放松对他的防守。
B.记得诗人艾青说过,把最好的稿子投给编辑,是对编辑的支持;而把不好的稿子退给作者,则是对作者的爱护。
C.本刊自创刊始,我一直自费订阅。今年4月的卷首语我十分赞同,所以想通过编辑转达我对那位作者的感谢。
D.全球各地已经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反战浪潮,如果美英联军不惜一切敢于投鼠忌器,将有引火烧身众叛亲离的可能。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几条青藤缠绕着那些粗大的树干,开着白色的花, ,好像有人在那儿窥望。
A.几人方可环抱的树干掩映着青藤
B.怒放着的白花睁着圆圆的大眼睛
C.叶子的缝隙中漏下条条刺目的光柱
D.青藤的枝条在树冠当中伸了出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据今天的《德国之声》报道,很久以来,人们就估计,地球的核心——所谓地核——是固体的。然而这一点始终未能得到证明,因为钻探到不了那个深度。现在,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华人科学家曹爱民(音)为首的国际科学家们找到了相当有力的证据。
几百年来,人类反复获得那条令人痛苦的消息:我们的地球并不是由冷却了的岩石构成的。火山们喷出的岩浆清楚地表明,地球内部并非只有固体的石头。今天,地震学家们知道,在地表下面没多少公里的地方,就存在着一个所谓的软流层。在那里,熔化了的物质所占有的比例明显居多。这也由地震波经过这一层时速度明显放慢这一点得到显示。在更深的地下,那平均厚2500公里的地幔和更下面的、直径约5000公里的地核只能通过地震波来研究,人类目前的钻探无法到达那个深度。
1936年,丹麦地震学家英格·雷曼女士证明,地球内部有个地核存在,它的外壳是液状的,而内核是固态的。然而,至今无法对这个理论作出百分之百的求证。甚至对地核究竟是液体的,还是气体的,还是固体的,科学界至今仍是各执一词。
浏览完整试题
现在,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一份新研究报告可能会给地心研究带来根本性的转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华人学者曹爱民和他的两名同事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明,证明地球确实有一个坚硬的、固体的核心。这几位科学家系统地分析德国格莱芬贝格埃里记录下来的地震波数据。格莱芬贝格埃里是德国南部纽伦堡附近的艾尔朗根周围各地震测试站的一个网络。
曹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对格莱芬贝格埃里的数据进行复杂地处理,然后与以有一个固体地核为出发点作出的理论预测结果对比,结果是二者惊人地相似。
科学家们在寻找地核体性方面,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谓的PKJKP相上。PKJKP相是通过地核时会发生变化的地震波。它们在经过液体的地核外层时的形态是密集波或谓P波(类似声波),进入地核内部后变成剪刀波或谓S波。穿过地核重新进入地核外层时再次变回成P波,因为剪刀波在液态中是无法传导的。
以曹先生为首的科研小组仔细研究了1980至1999年间在太平洋南部发生的20次较大规模地震的数据。曹先生等在美国专业杂志“科学”发表的文章中称,德国南部被证实是理想的观察点,因为由那里观察的数据须通过地核的传递来收取。(来源:北京晚报)
5.科学家为证明“地球的核心是固体的”,找到了“有力的证明”。对这个“证明”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自德国南部格莱芬贝格埃里地震测试站记录下来的地震波数据。
B.地震波在固体中可以传导,在液态中无法传导。
C.地震波经过地核外层到达地核内部再返回时发生的变化。
D.对格莱芬贝格埃里的数据进行复杂地处理
6.对“软流层”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软流层是距地表下面没有多少公里的地方存在着的熔化了物质。
B.地震波具有类似声波的速度,但经过软流层时速度明显放慢。
C.软流层的存在让人类痛苦地了解了地球内部的构造。
D.火山们喷出的岩浆清楚地表明地球内部确实存在着软流层。
7.下列对文章的解说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丹麦地震学家英格·雷曼女士曾证明,地球的内核是固态的。七十年后的今天,科学们
为此学说找到了强有力的科学数据。
B.德国南部被证实是理想的观察点,因为由那里观察的数据须通过地核的传递来收取。
C.以华人科学家曹爱民为首的科研小组仔细研究了近二十年来在太平洋南部发生的20次较
大规模地震的数据,为地球研究带来根本性的转折。
D.科学家们用格莱芬贝格埃里记录下来的地震波数据与有一个固体地核为出发点作出的理
论预测结果对比,证明地球确实有一个坚硬的、固体的核心。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令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也?”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驰去。合邑市民焚香送之。
袁枚《书鲁亮侪事》
8.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摄中牟 摄:代理
B.虽十鲁公奚能为 虽:即使
C.甫下车而库亏何也 甫:刚刚
D.意不能无动 意:料想
9.下列两组句子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严,提、镇、司、道以下 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 ①且贤称噪于士民 ②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C. ①且浴且思 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D. ①甫下车而库亏何也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10.下列句子中括号内补充的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县令)令摘中牟李令印
B.(各行政区域)无游目视者
C.揖入,(田文镜)曰:“印待公久矣!”
D.(鲁亮侪)径诣别室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记叙中牟摘印前后的事件,表现了鲁亮侪的秉公无私和坚守正义,突出了他是位不平凡的大丈夫的特点。
B.鲁亮侪虽非执法人员,但他敢于依法行事,亲自调查研究,了解了李中牟的冤屈,坚决制止了田文镜私换县令的行为。
C.当鲁亮侪骑着毛驴进入中牟县后,百姓的打探和读书人的议论,已使他对李中牟十分敬重,听了李中牟的哭诉后,他更坚定了拒官决心。
D.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特别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注重在矛盾中刻画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突出特点。
第Ⅱ卷(117分)
四、(20分)
12.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
译文:
展开余下试题
(2)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
译文: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杨柳枝词 刘禹锡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1)古人写诗讲究诗眼,词也讲究词眼,因为“眼乃神光所聚,能映照全体”。这首词的“词眼”应是“ ”二字。因为
(2)唐代李益的《隋宫燕》“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同样是写汴水隋宫,亦托杨花以寄慨,但其意境运逊于刘诗。请分析,刘诗为何比李诗更妙。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请根据《琵琶行》中恰当的诗句填入横线处。
①那些慷公家之慨,饱一己之腹,想方设法吃,巧立名目吃,间或收敛,一遇良机,便又 ,接着吃了起来。
②精心布置学校环境,创造强烈的集体主义氛围,也是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的好办法,甚至收到了 的更好效果。
③批评就是要理直气壮。现在,那种“欲说还休”的批评太多了,那种 的批评太多了,那种叫人猜谜的批评太多了。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战国时期的风诡云谲之中,士争雄、国争霸的社会场景在历史上留下的画卷之繁富、之错综、之精彩、之生动,的确是罕见的。而提及战国,自然要提及名噪一时的乱世枭雄——“四君子”:齐之孟尝、赵之平原、魏之信陵、楚之春申。他们广养门客,苦心经营,倡合纵、拒强秦,确是做了不少事情,或亦不愧“君子”之称。但是,较之隐没在这“四君子”之后的“四小人”——冯谖、毛遂、侯生、朱英,则“四君子”的名望与声威就过于显赫了些。
据《战国策》等典籍载,冯谖初投田文时并未受到重视,被冷落在“传舍”。他之所以未被赶走,恐怕只是因为孟尝君不愿损害自己那“好客”之美名。之后,冯每提一点改善生活待遇的要求,便会引来田文的不快。而当冯在薛地烧券书“市义”,使田文小小地受了点暂时的损失时,后者更是勃然大怒,连忙派人将冯找回来。由此可见,孟尝君既乏见识,更少涵养,他之所以失位后能复位,祸乱中能全身,在一定程度上说,正是靠了冯的襄助。
再像平原君的杰作——与楚合纵而解邯郸之围,借重的也是自荐的毛遂。临行前,赵胜不仅对处其门下三年之久的毛遂一无所知,还臆断毛“无所用”。殊不料,毛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促成了楚赵的结盟——歃血堂下。没有毛,此行或难有此功。
至于窃符救赵的信陵君无忌,尽管为后世传为美谈,但他的窃符之计、夺兵之招却均出自大梁夷门的监者侯嬴。若仅就窃符救赵一节而言,无忌不过是个无所顾忌的村夫莽汉而已。要不是得到过他的一点“感情投资”的侯生全身心报恩,那么“君子”之名是断然落不到信陵君头上去的。
同样的,春申君黄歇的门下观津人朱英,也为这位楚相出过不少颇有远见的主意。比如,在“魏旦暮亡”的形势下,他建议黄歇重新部属国家的防卫系统,“去陈徙寿春”,就是一着高棋。还值得一提的是,当春申君以“已有身(孕)”之妾进于楚王(考烈王)而该妾被立为王后之日,朱英便敏锐地预见了春申君的“毋望之祸”,多次提醒黄歇提防“毋望之人”李园(该妾之兄),但黄歇本不以为意,以致受挫。
由此看来,舍“四小人”则无“四君子”,这应当不是牵强之说。事实上,“四君子”之成为“君子”,主要是靠了天生的门第、财富和权势,以及一点点“投资意识”,而“四小人”得以名垂青史,则完全是靠其自身的胼手胝足,殚精竭虑,历死地,处险境,每每把命攥在手心,把“运”系于口舌,靠大智、大勇的拼搏。
所以,在看了“四君子”们的脸面之后,还要再看一看他们的身边、身后的。
15.(4分)
(1)第六段中“一点点‘投资意识’”,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不超过5个字)
(2)“四小人”青史留名,靠的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16.(4分)分条概述作者是根据哪些事件,得出“舍‘四小人’则无‘四君子’”的结论?
答:
展开余下试题
17.作者为什么说“孟尝君既乏见识,更少涵养”、“无忌不过是个无所顾忌的村夫莽汉而已”?(4分)
答:
18.(6分)
(1)从文中看,战国四君子所以能成为名噪一时的乱世枭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2)作者说“在看了‘四君子’们的脸面之后,还要再看一看他们的身边、身后的”,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三项是(4分) [ ][ ][ ]
A.“四君子”虽然“倡合纵、拒强秦,做了不少事情”,但都有见识浅薄的缺陷。
B.作者以为,没有“四小人”,就没有“四君子”,“四小人”当与“四君子”齐名。
C.“四小人”大智大勇,他们留下的精彩、生动的故事,是历史是罕见的。
D.在看到“四君子”声名显赫的同时,还应看到比他们声名更显赫的“四小人”。
E.“四君子”仗恃先天的权财和众多的门客,成就了君子的美名。
F.“四小人”靠自身的胆识和努力,帮助“四君子”做了许多“益君利国”之事。
六、(12分)
20.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4分)
有思想才是真正的人。一个根本不会思想的人是幸福的,不过,这种幸福是植物人一样的幸福。一个从来就没有过自己的思想的人是悲哀的,因为① 。只有会思想、有着自己的思想的人,② 。思想使得我们的心灵不断丰盈,使得我们的意志不断坚强,使得我们的人生不断成熟——思想使我们变得崇高起来。只要我们真实地活着,思想就是我们承受生命之轻的一种需要。
答:① &nb
上一篇:
2005年乐山市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05____2006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京市清华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