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人,物之罕至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倍道而妄行(倍:通“背”,违背 妄:胡乱,不合理) B.蓄积收臧于秋冬:(畜:牲畜 臧:通“藏”,储存) C.怪星之党见(党:通“倘”,偶尔 见:通“现”,出现) D.是无世而不常有之(是:这 常:通“尝”,曾经)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养略以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B.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C.日月食而救之,天旱面雩,卜筮然后决大事。 D.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B.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怪之可也,而畏之畏也。 C.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怪之可见,而畏之非也。 D.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 10.下面对本文各段意思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论述天道运行有自身的规律,人们要想社会富足安定,就必须重视农业生产,节约用度,增加物质储备。 B.第二段从天象、时令和地利三个方面,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治乱对比,说明治乱下自然无关。 C.第三段说明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与治乱没有关系,社会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是昏庸。 D.第四段指出人们针对自然现象所做的一些事情,只不过是对政治的一种装饰,如果认为真有神灵就非常有害了。 课外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做11——15 题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曰:‘供舆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扰法耶?”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死。是时朝廷大开选举,或有诈伪阶资得,太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太宗曰:“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污法。”太宗曰:“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是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贞观政要》) 1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是时朝廷大开选举 B 太宗令其自首 C 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 D 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B 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扰法耶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C 太宗将从其议 备必喜而从命 D 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 吾属今为之虏矣 13.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太宗)召 B (太宗)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 C 更令(戴胄定议 D 而生死顿殊,(大臣)敢以固请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戴胄严正执法的一组是 ①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 ②误不如法者,皆死 ③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④既付有司,臣不敢亏法 ⑤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 ⑥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1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复议。 B 戴胄引法典“……误不如法,皆死”,劝太宗不要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能因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 戴胄针对当时有人用欺骗手段谋官骗财,建议太宗敦促他们自首,否则就重判,而在实际处罚中,却又改死罪为流放,以显示太宗的“大信”。 D 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太宗下令“……不首,罪至于死”,也与法典相背。戴胄敢于据理力谏,足见其忠直不阿。 课外阅读:(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19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人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①,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②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③。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 ,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