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5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3]
南昌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卷
南昌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卷
语 文
本次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卷三部分,共10页。第I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第 I 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稽(jǐ)首 体恤(xù) 提纲挈(qiè)领 余勇可贾(ɡǔ)
B.感喟(kuì) 扪(mén)心 莞(wǎn)尔一笑 矫(jiǎo)枉过正
C.皈依(ɡuī) 庇(bì)护 惊魂甫(bǔ)定 虚与委(wěi)蛇
D.起哄(hònɡ) 解(xiè)数 雕栏玉砌(qiè) 不忍卒(zú)读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恪守 梦寐以求 联袂 消声匿迹
B.遴选 浅尝则止 缄默 振聋发聩
C.磐石 强弩之末 舟楫 义愤填膺
D.澄澈 渐臻佳境 瞋怪 墨守成规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先就业,再择业,这是一种权宜之计,也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明智之举。
B.江铃集团袁政海班组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此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C.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长;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D.初夏的夜晚,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小河边对月凝思,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生活中的人和事总是在向儿童展示新的意义,在他们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感受,新的认识的基础上,也总是不断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
B.经过认真周密的市场调查,这家企业决定从下一季度开始将工作重点生产高精尖产品转移到生产普通的零部件加工方面。
C.电子机票的普及改变了以往必须面对面的购票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这必将给代理人市场乃至航空销售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变化。
D.当今专注地投入到造星运动全程的追星族们的新称号是“粉丝”,这一来自英文“Fans(迷)”的音译,显示了西方文化正比西方商品更直接地影响中国社会。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 , , ,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①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装满了他所坐的轮椅
②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
③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
④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了这样一些特殊装置
⑤他的面前就有屏幕和特殊的键盘
浏览完整试题
⑥屏幕和特殊的键盘就摆放在他的面前
A.①④⑥ B.②③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自然冷能:潜在的能源
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到处存在着温差:冬夏季节温差、昼夜温差、气地温差、地表与地下温差等。有温差,就有热量传递与交换,就有热能的产生。为了与传统的高温热能有所区别,我们把这种自然存在的低温差低温热能称作“自然冷能”。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耗用的能源,比例最大的是空调能耗。空调所追求的温度标准无非是15℃~30℃范围,这个温度范围一般都在我国自然温度变化范围之内,而且变化幅度相对要小得多,因此完全可能利用自然冷能空调需要。目前常用的冷暖热泵空调,是通过热泵消耗少量能源,获得大量低位热能。它的输入——输出能耗比,在制热时最大可以达到1:3.2,即耗费1千瓦的电量,可以获得3.2千瓦的热量,制冷时,这个比例最大为1:2.8。多出的能量全部来自大自然。由于这种系统必须消耗一定能源,因此在沙漠腹地等能源紧缺地区,仍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全有可能在只利用很少,甚至完全不用能源的前提下开展冷暖空调。这种空调能量的全部,或基本上为自然冷能,因此可以形象地称作“无能耗”空调。理论上,1千克水变化1℃的热量,约等于1立方米空气变化3℃热量。一般土中含水量在每立方米300千克以上,因此土温变化1℃,相当于净空3.3米,面积为30平方米的一间屋内空气温度变化10℃的热量。空调时间按冬季为100天,夏季150天考虑,则需要300立方米蓄能土体,就是说,室内空间与土体的容积比为1:3就可以大致满足需要。
还可以利用冬季的低气温实现夏季的冷藏,这种冷藏库被称为“无能耗”冷库。冬季促进地下水分冻结,形成人工冻土,温度高时,土融化吸热。水分冻结潜热是热容的80倍,因此可以使土体温度长期保持在0℃附近,直到融化完毕。在这个冻土内部建库,就可以储存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
利用蒸发法淡化苦(咸)水或海水时,例如以太阳能作热源,首先得到的是水蒸汽,只有经过冷凝才能得到淡水。根据热力学定律,提高热源温度,或者降低冷凝器温度,都是增加热机出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利用昼夜温差降低冷凝器温度,就可以明显提高出水效率。如果利用冬季的低温进一步降低冷凝温度,就可以更大幅度提高出水率。在淡水十分宝贵的场合,例如海岛,或在沙漠地区开展高效节水农业时,利用冷能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赤道附近的海水表面温度接近30℃,而海水500~1000米深处水温大约为4~7℃。利用这个温差,可以推动氨或二氧化硫等特殊功用的透平机发电。从1926年法国科学家建立起第一个实验电站开始,世界上已经有多座这种以海水温差为能源的电站建成,美国甚至计划在本世纪初建成一座100万千瓦的这种发电装置。
除了发电外,还有诸如利用昼夜温差泵水的装置;利用海水与10米高处大气温差汲水的装置;利用气温的高度温差,大型立筒中诱发上升气流发电等。形形色色利用自然温差运行的动力装置,都表明自然冷能将成为重要的能源。随着技术的发展,它很快将在经济性上超过太阳能和风能。
(摘自《百科知识》总286期)
6.下列对“自然冷能”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自然冷能是自然存在的低温差低温热能。
B. 自然冷能源于自然环境中到处存在的温差。
C. 自然冷能存在于土壤、海水、空气中。
D. 自然冷能已成为利用自然温差造福人类的重要能源。
7.下列对自然冷能利用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利用自然冷能在沙漠等能源紧缺地区完全可以在不用能源的前提下开展冷暖空调。
B.利用冬季低温建各种冷藏库,可实现“无能耗”农副产品的夏季冷藏。
C.在海岛或沙漠地区利用冬季低温降低冷凝器温度可以提高淡水出水率。
D. 世界上已经建成了多座利用水温深度温差和气温高度温差等自然冷能为能源的电站。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冷能空调土体容积必须大于室内空调容积,用土体容积越大,空调效果越好。
B.自然冷能的广泛存在将为能源紧缺地区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C.因为自然冷能随时随地存在,且不会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未来它将取代石油、煤炭而成为人们衣食住行中的基本能源。
D.目前利用自然冷能的代价还很高,但是随着利用技术的发展,它将在经济上超过太阳能和风能。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幼时,语未正已知文字。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甫两月,闻弟丧,弃官归养。有诏近臣举御史,举者意属岩叟而未及识,或谓可一往见。岩叟笑曰:“是所谓呈身御史也。”卒不见。
哲宗即位,用刘挚荐,为监察御史。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在从谏用贤,不可以小利失民心。江西盐害民,诏遣使者往视。岩叟言:“一方病矣,必待使还而后改为,恐有不及被德泽而死者。愿亟罢之。”又极陈时事,以为“不绝害本,百姓无由乐生;不屏群邪,太平终是难致”。迁侍御史。两省正言久阙,岩叟上疏曰:“国朝仿近古之制,谏臣才至六员,方之先王,已为至少。今复虚而不除,臣所未谕。岂以为治道已清,而无事于言邪?人材难称,不若虚其位邪?二者皆非臣所望于今日也。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正人进,则小人自消矣。”
质孤、胜如二堡,夏以为形胜膏腴之地,力争之。延帅欲以二堡与夏,苏辙主其议,奏曰:“近边奏稍频,西人意在得二堡。今盛夏犹如此,入秋可虞,不若早定议。”意在与之也。岩叟曰:“形势之地,岂可轻弃,不知既与,还不更求否?”议遂止。
元祐六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入谢,太皇太后曰:“知卿才望,不次超用。” 岩叟又再拜谢,进曰:“太后听政以来,纳谏从善,务合人心,所以朝廷清明,天下安静。愿信之勿疑,守之勿失。”复少进而西,奏哲宗曰:“陛下今日圣学,当深辨邪正。正人在朝,则朝廷安,邪人一进,便有不安之象。非谓一夫能然,盖其类应之者众,上下弊蒙,不觉养成胎祸尔。”两宫深然之。宰相刘挚为御史郑雍所击,岩叟连上疏论救。挚去位,御史遂指为党,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郑州。明年,徙河阳,数月卒,年五十一。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宋史•王岩叟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方病矣,必待使还而后改为 病:疲惫不堪
B.谏臣才至六员,方之先王,已为至少 方:相比、比较
C.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 趣:通“促”,赶快。
D.用刘挚荐,为监察御史 用:采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知既与,还不更求否 ②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①非谓一夫能然 ②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C.①人材难称,不若虚其位邪 ②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
D.①二者皆非臣所望于今日也 ②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王岩叟有政治才干的一组是
①不绝害本,百姓无由乐生。 ②幼时,语未正已知文字。
③正人进,则小人自消矣。 ④邪人一进,便有不安之象。
⑤是所谓呈身御史也。 ⑥宰相刘挚为御史郑雍所击,岩叟连上疏论救。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岩叟认为为政之道,关键在于接受好的建议,任用贤能的人,切不可因蝇头小利而失信于民。
B.对于边境质孤、胜如二堡,王岩叟坚决反对苏辙的放弃意见,认为此二堡是军事重地,不能轻易放弃。
C.王岩叟向太后进谏,认为作为国君,一定要明辨忠奸,忠臣在朝廷,朝廷就会安定;小人在朝廷,朝廷就会有不安之象。
D.朝廷对王岩叟非常器重,太皇太后对他非常赏识,王岩叟也尽职尽责,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政治主张。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绝害本,百姓无由乐生;不屏群邪,太平终是难致。
译文: 。
(2)形势之地,岂可轻弃,不知既与,还不更求否?
译文: 。
(3)非谓一夫能然,盖其类应之者众,上下弊蒙,不觉养成胎祸尔。
译文: 。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和一段文,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瀑 布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庚溪诗话》载:“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檗禅师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黄檗云:‘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宣宗续云:‘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其后宣宗竟践位,志先见于此诗矣。”
(1)诗中描写瀑布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
(2)后人认为诗的后两句续得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15.名句名篇及文学常识填空。(8分)
(1)《墙上的斑点》是 国著名小说家 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头脑中的意识流动的情况,表现作家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
(2)在我们学过的课文的唐宋诗文中有不少直接描写音乐的句子,请写出两句。
, 。
(3)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自己强烈的自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
(4)杜甫《兵车行》的最后四句通过对古战场惨景的描绘,表达了强烈的怨愤之情:“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 。”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流浪的河流
吴梦川
(1)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2)八年前,当我由蜀地人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先上电大,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作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
(3)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如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小舟自横,它那么安静,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4)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人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鹭鸶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雾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撒下清凉的光浑……
(5)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头扯出淡淡的乡愁。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我在沙滩上久久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伤。
(6)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冰冷冷,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展开余下试题
(7)这一结论让我觉得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8)事实上,水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级,就像人类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过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9)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10)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生存了。
(11)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12)河流启发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的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问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13)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功近利的人带来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
(14)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15)那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选自2003年第4期《中华活页文选》,选入时有改动)
16.从全文看,同是流浪,为什么“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了呢?(6分)
17.本文第(3)段描写冷水河,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本段在行文上与下文有什么直接关联?请概括说明。(5分)
18.结合原文,理解文中“我在沙滩上久久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伤。”这句话的意义和作用。(6分)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开篇点出河流和人类流浪的相似和不同,蕴藉含蓄;接下来引申出流浪的相关话题;最后指出人类只有彻底摆脱物质力量的束缚,才能最终走出在流浪意识上的迷误。
B.本文把空间上的位移造成的流浪行为,提升到心理上的流浪感层面,并进一步升华了这种感觉,使之成为一个个体与群体融合的过程。
C.本文综合运用了抒情、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艺术表达技巧,并巧妙地融会在一起,确乎达到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艺术境界。
D.本文第五段说“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这里的“美景”主要是指冷水河,作者正是从冷水河的流浪上,感悟到了自己漂泊的饿身世,才引出了“淡淡的乡愁”。
E.结尾句“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中的“那里”从上文看,是指“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和“流动的水”,因为正是这些“河流”和“水”,才使“我”获得感悟的启迪,并找到了最终的精神归宿。
六、(9分)
20.有些人物评论,虽片言只语,却能形象地揭示人物性格特点,巧妙的表现人物的典型意义。如:老葛朗台——被金钱吞噬的灵魂;诸葛亮——忠臣的典范,智慧的化身……
请参照以上示例,从下列文学人物中任选二位写一句简短的评语。(4分)
林黛玉 别里科夫 周朴园 刘兰芝
21.按要求改写下面这段话。要求①不得改变原意;②可适当添加语句;③语言要连贯。(5分)
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有人流的地方,也就是欲望涌动的地方。但人与人之间,因其条件的不同,其欲望也大不相同。有些人的欲望像墙根下的小草,终年处在阴冷之中,对这样的欲望,善良的人们会给它播撒点阳光和水分;有些人的欲望,像蓬勃的大树,由于光合作用充分,生长得很贪婪,旁逸斜出,顶住路边的电线和楼房的窗户玻璃,甚至直刺老天,欲搔老天的胳肢窝。
于是,人们在为园地的繁荣而欣喜时,也不断地期待着园丁的出现,因为那些贪婪的枝丫需要剪剪枝,因为那些小草,需要树缝里的阳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南昌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B(A稽—qǐ C甫—fǔ 委—wēi D砌—qì)
2.C(A消—销 B则—辄 D陈—成)
3.A(B
上一篇:
枣庄二十八中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07年知名重点中学高考最后冲刺模拟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南昌市2006”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