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41  
标签:北师大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1]
北京人大附中2007年5月高三最后适应测试
  北京人大附中2007年5月高三最后适应测试
    语  文       2007.05.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炽热      不啻      鞭笞      摧山坼地
B.蹊跷      祈求      稽首      杞人忧天
C.毗邻      譬如      荫庇      可与媲美
D.嗜好      谥号      弑君      有恃无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详      兵慌马乱      纷至沓来      心有灵犀一点通
B.诨号      融会贯通      相辅相承      无边落木萧萧下
C.宣泄      大材小用      促膝谈心      自古逢秋悲寂寥 
D.糜烂      闲情逸志      鞠躬尽瘁      落霞与孤鹜齐飞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②中央财政部称,中国政府每年必须花费几十亿来      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
③我国的婚姻法规定,夫妻之间有相互      的义务。
④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西华一高完全有希望有实力      为国家级示范高中。
A.与其      遏制      抚养       进升
B.宁可      遏制      扶养       晋升
C.与其      遏止      扶养       进升
D.宁可      遏止      抚养       晋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人物形象丰满、情节引人入胜、具有震撼力的小说,读起来总会让人津津乐道。
B.不管台湾当局今后做什么,怎么做,祖国大陆都将既往不咎地为受地震灾害的台湾同胞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C.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摆在桌面上,大家开诚布公地谈一谈,问题不就解决了?
D.文艺晚会结束后,评委会经过一番评头品足,反复比较,终于确定了获奖名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进入新千年后,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造成了杭州等城市的供应、就业、住宅、水电等问题日益严重。
B.超微型电脑已经尽显了巨大的魅力,但研究人员认为其微型特点还可以发展到更高水平。
C.日前,成都血液中心销毁了近73万毫升人民无偿捐献的血浆,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血浆袋的质量问题正在调查之中。
D.金钱会腐蚀一些明星、艺术家,诱使他们放弃昔日的理想,成为金钱的奴隶,这必然会损害他们的形象。


浏览完整试题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答后边的题目。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公辞焉              B   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大礼不辞小让             学而不厌
C   蹇叔之子与师         D   以乘韦先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超乘者三百乘
7. 下面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为从者之淹           B   哭而送之
为吾子之将行也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C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D   其谁不知
遂墨以葬文公             吾其还也
8. 下面各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这里的“国”是指郑国。
B  “厉兵秣马”中的“厉兵”指经过磨砺的兵器。
C  “而以贪勤民”中用到了使动用法,意思用贪心使百姓勤奋劳作。
D “素服”本来是名词,在这里是“穿素服”的意思。
9. 下面全都反映蹇叔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①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②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③ 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④ 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⑤ 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⑥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A  ①③④    B  ①②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10.下列各项对文章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蹇叔意识到自己的儿子随军出争必遭厄运,因而大哭力劝秦军不要出发,被秦穆公呵斥。
B 弦高遇到秦军后,以重礼犒赏秦军,巧妙地将秦军劝退。
C 原轸以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劝说晋君出兵袭秦,最终在殽大败秦军。
D 孟明等三将回归后,秦穆公素服郊次,主动自责,表现出有为君主的风范。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三(共18分)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试题。(6分)
孔子的言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一直被解释为“老百姓只可被驱使,而不可以让其知道为什么”,这句话成了孔子推行愚民政策的罪状。但也有不少专家指出,这样解释当然也通,但有可能误解了孔子的原意,因为孔子是主张有教无类的,不可能主张愚民。造成误解的原因在于后人的标点点错了。实际上,这句话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标点方法。请根据你的理解给下面两个句子重新点标点,并根据自己的点断翻译这句话,看看,意思有什么不同?
民   可    使    由    之    不    可     使    知    之
翻译:
民   可    使    由    之    不    可     使    知    之
翻译:
12.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柳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在半山园。
注:a、湖阴先生指杨德逢,王安石晚年与杨德逢相交甚厚,成为挚友,二人经常互相到对方的居所小住,相处甚欢。
b、半山园是王安石晚年所居之园。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 “茅檐长扫静无苔”不用“净”而用“静”,是指房屋主人居处幽僻,点出他隐者的身份。
B 无人来往而檐下不生苔藓,表明房屋主人正在隐居,非常勤快且爱整洁。
C.诗人亲手在房前屋后栽种了成畦的花木,表达出诗人生性淡泊但却不乏爱美之心。
D.第二首诗的佳处,在于作者调动了眼耳鼻身的通体感受,显示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
E.第二首黄鸟数声,惊起了诗人的残梦,悲从中来,不觉想念起家乡,自以为身在家中。


展开余下试题(2)第一首诗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历来被人称道,任选一角度评析这两句的艺术特色。(4分)
13.按课文原文填空(6分)
①.久在樊笼里,______________。
②.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⑤.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
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共1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4—17题。
所谓东方数学,就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也就是现在欧美的数学跟东方数学(主要是古代的中国数学)的异同。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而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不考虑定理不定理,没有这个概念,它的主要内容是解方程。我们着重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说出来。这个方法步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相当于所谓算法。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即是算法的数学。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进入到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这是我个人的一种看法。
    我们再来说一下东方数学,也就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我们古代数学的精髓就是从问题出发的精神,和西方的从公理出发完全不一样。为了从问题出发,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就带动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带动学科的发展,这是整个数学发展的总的面貌。
    为什么解决问题要解方程呢?原因很简单:一个问题有原始的数据,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这个答案也应是以某种数据的形式来表示的。在原始数据和要求数据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关系,这种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一种方程。为了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就要解决形形色色的方程。因此,解方程变成中国两千多年数学发展中主要的目标所在。
我们正在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只能处理有限的问题,所以相应的数学应该是一种处理有限事物的数学,在数学上叫“组合数学”。历史上,组合数学创始于中国,以贾宪为首,一系列的成就不断涌现。我们在数学方面得到许多这样的成就绝不是偶然的。东方的数学有一定的思考方法,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思想地进行的。具体地讲,它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一些新的概念,产生一些新的方法,再提高到理论上,建立一般的原理(就像牛顿有关的定理),用这样的原理解决形形色色更复杂、更重要、更艰深的实际问题,这样数学就不断地上升和发展。
14.以下各项中西数学对比,最符合文意的是:(3分)
A中国古代数学以算法为主,而西方数学则不重视算法。
B中国古代数学根本不考虑证明定理,而西方数学则只考虑证明定理。
C中国古代数学是与计算机结合得最紧密的数学,而西方数学则不是。
D中国古代数学的内容以解方程为主,而西方数学则以证明定理为主。
15.下列各项根据本文做出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古代数学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理解和把握不同的原始数据和要求数据之间的关系。
B 中国古代数学不从公理出发,但不排除本身理论体系的建立。
C 中国古代数学和计算机数学都是算法数学,可以说明中国数学是最成熟和最先进的数学。
D 中国古代数学从问题出发,通过不断解决问题来推动自身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6.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分析理由。(3分)
中国古代数学可以今天做出更大的贡献。
17.从文中看,公理、定理在中西方数学体系中各起什么作用?(3分)
五、(共18分)
重逢老子
李洁非
世间有怪才一类人物,中外皆然。这种人见识乖张,思路诡异,所发议论多与时论相左,甚至有扬恶隐善,对人所共识的普遍道德良知大唱反调者,使人乍一看实实的匪夷所思。
   老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甲]这无异乎公然主张愚民政策,其无耻的坦率,令任何稍有正义感的人都感到目瞪口呆。
    也许由于阅历渐长,后来再读老子,已不觉得那么怪僻畸奇。这时我发现,对老子,不可从正面去读,而须反过来颠倒着读,亦即说,理解老子,有一个读法的问题。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老子对人生和世界,本来就是反过来看的,跟孔子那种堂堂正正、直述善真的方式截然不同。对我很有启发的,是老子的如下观点:“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乙]它非常典型地显示了这位智者的思维角度。如果人人都只认识到美,那这反而便成了一种恶,如果人人都只了解什么是善,那这其实也就是不善;因为,人们遗忘了、忽略了、掩盖了相反的东西的存在。
    可以说,老子全部智慧的出发点和表现,即在于从善的、好的、正面的、积极的……相反方向去观察和把握事物,并从这当中求得真实。他独具慧眼地提醒人们,舍弃这种颠倒过
来看人生的角度,恰恰是一种自我欺骗和自我蒙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丙]寻常人只能看到五色、五音所“给予”自己的东西,却看不到它们所“夺去”的东西,凡此皆为“正常思维”不能觉识的盲点,所以才需要有一种非常态的逆反的认知立场。
像老子这种强烈抵抗文明进程的智者,竟出现在春秋末期那么久远的古代,很让人惊讶。中国开化虽早,但文明程度在老子的年代无沦如何还是相当初级的,不要说工商业,连农业文明也远未发展到汉代以后的水准,所以老子的产生实难以社会经济条件加以解释,毋宁说纯属一种偶然的个人智慧。他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丁]这样的具有原始主义意味的社会观,反而更能引起后工业社会里人们的共鸣。
由此可见,真正的思想者是能将智慧大大越出某一时代限制以外的人。他们把握的是宇宙的整体、人性的整体;如果单单从他所在时代的社会、文明条件来解释,也许会把他的认识判为“保守”、“谬误”之类,然而,若干世纪以后人们却突然发现这些“保守”的、“谬误”的观点,是何其具有穿透时空的先见之明。  当着二十世纪的今天,物化文明日甚—日地使我们生存于其间的内外世界、自然界和情感世界结上—层又一层厚厚的硬痂时.我们终于领悟到了老子的那种“反文明”的自然主义哲学的深虑奥义。
18.下面对文章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文章题目为“重逢老子”,是为表明作者重读老子的文章后很有收获,在与老子的真情对话中,完成了人生境界的升华。
B 世间的怪才都主张扬恶隐善,对人所共识的普遍道德良知大唱反调,可谓见识乖张,思路诡异,令人匪夷所思。
C 作者最初读到老子主张“愚民政策”的格言,感到目瞪口呆,但随着阅历增长,逐渐赞同了老子的主张。
D 孔子的文章可以从正面读,老子的文章应该从反面读,两个人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真理。
E 老子的伟大,在于他把握宇宙和人性的整体,体现了原始的辩证思想,给后世思想家提供了精神营养。


展开余下试题19.(1)甲乙丙丁四处老子的话,最适合做文章第一段画线语句的依据的是:________
(2分)
20.(2)文中提到的老子的思维角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3分)
21.在文中,作者认为老子的智慧是如何大大超出某一时代的限制以外的?(3分)
22.结合全文,试简析文章最后一段的画线语句。(6分)
23.请按要求排列下面四句的顺序。(4分)
A.又有波澜     B.与西湖的静绿不同
C.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     D.玄武湖的水是白的
①强调玄武湖水自身的特点:___________
②突出玄武湖与西湖的差别:___________
24.列举两个词语,并解说它们引发什么样的感受。(4分)
在语感敏锐的人看来,许多词语都可以激发广泛的联想,引起情感的波动: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见了“______”,就会感到________________;
又比如,见了“________”,就会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下面一段话中填空并续写。要求:①先用一句话拟写出一种你自己不认同的看法,②然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充分的理由,③不超过100字。(4分)
现在,来两句外文词,越来越成为写文章的时尚。在文章中,到处可见“PK”之类的外文或外文缩写。有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6.作文(共60分)
以“说‘实’”为题写作文。
“实”可以有实际、真实、充实、实在、果实之意,请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北京人大附中2007年5月高三最后适应测试
    语文 参考答案
1:D   A.chì  chì  chī  chè  B.qī  qǐ  qǐ  qǐ
C.pí  pì  bì  pì
2:C   A.慌-荒  B.承-成  D.志-致
3:B   “与其”与“宁可”都是连词。与其:表示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决定放弃的一面前,后面常与“毋宁”、“不如”呼应;宁可:表示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选取的一面,往往与上文的“与其”或下文的“也不”呼应。  遏制:侧重控制住;  遏止:侧重停止了不发生了。 扶养:指扶助、供养,可用于长幼之间,也可用于平辈之间;抚养:兼指供养、爱护和教养之意,只用于长对幼(包括兄姊对弟妹)。
4:C     A津津乐道:指很有兴趣地谈论。B指对过去的事情不再责备。D品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5:D    A缺少主语,B“特点”和“水平”搭配不当,C语意重复
6 B (厌:满足)   A  辞:拒绝;计较  C  参加,参与;结交  D  四张;兵车(读四声)
7 A  (都是主谓取独)  B 连接状语中心语;却,表转折  C 因为;相当于“而”,表目的 D 语气副词,起加强反问的作用;还是,表商量语气。
8 D   A 国是郑国国都的意思  B 厉兵是动词,磨砺兵器  C 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贪心而使人民劳苦。
9 A  
10 D  A 蹇叔不是因为自己的儿子要遭厄运才劝秦伯不要出兵的B 弦高并没有退秦兵 C 原轸没有用天时、地利、人和劝晋军  
11.
(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翻译:老百姓认可的,就按照百姓的意志去做;老百姓不认可的,就使对他们教育,使其明这样做的理由。
或者:当执政者认为老百姓的道德、行为符合“道”、“礼”的要求时,就随他去,不要管他。如果老百姓的道德、行为不符合“道”“礼”的要求,就要告诉他,引导他。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翻译: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或者:如果有人可以做使者(有出使的条件与能力),就应当授以特权,由他全权处理,不要过多的限制;如果他条件不具备,就应当告诉他,他有哪些方面不足,哪些地方应当改进。
(3).民可使,由之不可,知之。
翻译:老百姓可以被支使的,放任自由是不行的,必须加以引导。
(4).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翻译:(孔子说,)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可以进行教育。
(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
翻译: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
注: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文言文句子内部关系,根据不同的句读对句子做不同的理解。每句标点点对了给1分,翻译大体意思对了,得2分。如果学生做出了新的点断,后边的翻译符合自己的点断且合情合理,应
标签:北师大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北京人大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