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学考模拟卷
阅读:1081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必修四
学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1]
2006年南京市职高高考单独招生考试教学调研测试卷试卷
2006—2007年度职三教学调研测试卷(一)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
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答案标号。如果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蜿蜒 筵席 诞辰 垂涎三尺 B、诅咒 徂徕 沮丧 含英咀华
C、妆奁 抠门 老妪 呕心沥血 D、羯鼓 拜谒 碣石 浪遏飞舟
2、下列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高屋建瓴 迫不急待 大相径庭 流芳百世
B、盘根错结 惊世骇俗 阴谋诡计 引亢高歌
C、纷至沓来 鸦雀无声 各行其是 目不暇接
D、锣鼓暄天 殃殃大国 戛然而止 好高骛远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前合后偃(停止) 觥筹交错(酒器) 燕然勒功(刻) 义愤填膺(心中)
B、长乐未央(中央) 全装贯带(束) 为之一新(全) 信而好古(喜爱)
C、谁主沉浮(主宰) 咸与维新(都) 兽铤之群(快走的样子)秣马厉兵(粮草)
D、闲庭信步(随意) 素不相能(亲善) 怡然自得(快乐) 蚌之一隅(角落)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的存在 一个自明的事实, 需要加以证明的, 有笛卡尔的命题:“我思故我在。”
A、不仅 而且 所以 B、不但 而且 于是
C、不是 而是 于是 D、不但 而且 所以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她的 ,她的意志的 ,她的 ,她的 ,她的公正不阿的 ,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A、坚强 客观 律已之严 纯洁 判断 B、律已之严 纯洁 坚强 判断 客观
浏览完整试题
C、坚强 纯洁 律已之严 客观 判断 D、判断 坚强 客观 律已之严 判断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钱塘潮之美就在于那摧山坼地般的气势,给人以一种雄壮威武、崇高震慑之感。
B、 这副杠铃轻而易举,你可以先从它开始练起。
C、 我们讲艰苦朴素,不是要你守财奴般地敝帚自珍,而是说要把握好享受生活的度和品位。
D、 他们几个从小在一起滚大的伙伴,情深意笃,好得不可开交。
7、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多少曾调朱弄粉的手儿,已经将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准备齐全。
②海在风的蛊惑下,戏弄、欺侮、吞噬、伤害着忠贞不贰的礁石。
③在他们的房间里,只挂着契诃夫为他们写的褒词就够了。
④她落的泪,就是她的诗。
A、借代 拟人 反语 比喻 B、借代 排比 借代 比拟
C、比喻 拟人 借代 对偶 D、比喻 排比 反语 比喻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制定这些措施,是为了避免不犯错误。
B、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读过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C、 这个山区的风景对我很熟悉,能一一说出他们的佳处来。
D、 他是这次空难中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句是:( )
A、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B、 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
C、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D、 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得也就是读后感,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所产生的感想和体会。
B、 引申通常由文章内容直接或间接地生发开去,形成新的想法,与原文关系比较密切。
C、 圈点没有统一的符号,只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就行。
D、 积累通常表现为依照一定的目的对读物中的信息进行取舍。
11、在《新华字典》中查找“幽”、“亟”、“悼”、“啻”四个字的方法及步骤,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部首检字法,“幽”字在部首目录属“山”部,3画;从“检字表” “山”部4画中确定该字在字典正文的页码,查读音及字义。
B、用部首检字法,“亟”字在“部首目录”属“口”部,2画;从“检字表”“口”部4画中确定该字在字典正文的页码,查读音及字义。
C、用音序检字法,“悼”字在“d”音序中,并在音节“diao”中确定该字在字典正文的页码,查字义。
D、用音序检字法,“啻”字在“c”音序中,并在音节“chi”中确定该字在字典正文的页码,查字义。
12、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看云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 ,坐客无不悄然!
①清光四射 ②四野无声 ③天空皎洁 ④微闻犬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13、下列各句中,对有关应用文写作要求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编写简报要实事求是,用最简明的语言把情况说清楚,不可以抒情和带有文学色彩。
B、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以客观事实来反映社会生活,传达思想,表明态度。
C、书信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专用书信也叫日常书信。
D、计划是单位、部门或个人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目标、步骤、措施做出安排的一种应用文,可用条文的形式,也可用表格的形式。
14、对下列各句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极目一望,江水平阔,浩渺如海;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抒情)
B、 我平生还没有看到浙江潮的福气。(议论)
C、 一个人不可能也不应该脱离社会而生活。(记叙)
D、 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遮羞的月影。(描写)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念刘和珍君》和《拿来主义》都是鲁迅的杂文。
B、《项链》、《荷花淀》、《边城》都是短篇小说。
C、欣赏诗歌要进入诗歌的意境。“意”就是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境”就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D、影视文学剧本都是原创的。
二、现代文阅读(三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一)
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张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一天, 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碳,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碳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帐吧!
16、对 “冰峰林立,雪原寂寥”理解不恰当的是( )
A、交代红柳生长的环境,展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为全文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展开余下试题
B、从视觉上看,白茫茫一片无边无垠,给人以辽阔和雄壮的美感。
C、映衬红柳树铁一样的枝干,使其更为醒目。
D、突出红柳顽强的生命力,赞扬其乐观主义精神。
17、对作者写红柳“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理解全面的一项是( )
A、突出其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红柳树生长的不易。
B、暗示红柳在高原雪域中的珍贵,表现其顽强的生命力。
C、写出了红柳树的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那顽强的生命力。
D、既突出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暗示其珍贵;又写出了红柳怡然自得的神态,表现其顽强的生命力。
18、对司务长和“我”算帐的过程连用了几个“对不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活了司务长说话是理直气壮的情态。
B、这是文章的妙笔,突出人们亲手毁灭红柳的悲哀之处,不仅在于破坏了生态环境,更在于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可悲,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辞。
C、司务长有这样的想法情有可原,因为生存是人们的首要目的。
D、在平平淡淡的叙述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在笑过后回味这苦涩的眼泪和深深的无奈。
19、对课文及语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主题是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B、本文从一个典型入手,用真实的叙述来表达作者对人类愚蠢行为的谴责。
C、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仅描绘了红柳的外形,而且刻画出红柳的精神。
D、本文用简洁而凝重的语言讲述故事,奇特的比喻,细致的描写,有强烈的感染效果。
(二)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20、这段文字出自:( )
A、茅盾《风景谈》 B、巴金《灯》 C、徐迟《黄山记》 D、余秋雨《废墟》
21、联系课文,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防御阶段。
B、这是一篇把物言志的散文,通过“灯光”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
C、课文从物质的灯光写到精神的灯光,强调了精神的灯光给人以方向、勇气、力量、温暖。
D、这几段文字告诉我们:灯光凝聚着人间的爱和温暖,是一种使人坚强地活下去的巨大精神力量。
22、对前四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使不少捕鱼人得到帮助指引,这是正面说明灯的作用。
B、第二段写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它曾因为熄灭而使情人葬身大海,是从反面说明灯的作用。
C、第三段现身说法,精神的灯光指引“我”追求进步。
D、第四段叙述友人死里复生的实例,表明了作者珍爱生命,向往光明的情感。
23、对文中内容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象征爱情的精神力量。
B、哈里希岛上的孤灯凝聚着姐弟间的友爱之情,使不少捕鱼人得到帮助、指引。
C、“黑暗的海”是指内心常有空虚消沉的一面。
D、“对着山那边微笑”,明确地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三)
海森堡和狄拉克的风格为什么如此不同?主要原因是他们所专注的物理学内涵不同。为了解释此点,请看图一所表示的物理学的三个部门和其中的关系:唯象理论(2)是介乎实验(1)和理论架构(3)之间的研究。(1)和(2)合起来是实验物理,(2)和(3)合起来是理论物理,而理论物理的语言是数学。
物理学的发展通常自实验(1)开始,即自研究现象开始。关于这一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举很多大大小小的例子。这里举牛顿力学的历史为例。布拉赫是实验天体物理学家,活动领域是(1)。他做了关于行星轨道的精密观测。后来开普勒仔细分析布拉赫的数据,发现了有名的开普勒三大定律。这是唯象理论(2)。最后牛顿创建了牛顿力学与万有引力理论,其基础就是开普勒的三大定律。这是理论架构(3)。
……
海森堡从实验(1)与唯象理论(2)出发:实验与唯象理论是五光十色, 的,所以他要摸索,要犹豫,要尝试了再尝试,因此他的文章也就给读者不清楚、有渣滓的感觉。狄拉克则从他对数学的灵感出发:数学的最高境界是结构美,是简洁的逻辑美,因此他的文章也就给读者“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感受。
让我补充一点关于数学和物理的关系。我曾经把二者的关系表示为两片在茎处重叠的叶片(图三)。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之根、二者之源。譬如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希尔伯特空间、黎曼几何和纤维丛等,今天都是二者共用的基本观念。这是惊人的事实,因为首先达到这些观念的物理学家与数学家曾遵循完全不同的路径、完全不同的传统。为什么会 呢?大家今天没有很好的答案,恐怕永远不会有,因为答案必须牵扯到宇宙观、知识论和宗教信仰等难题。
必须注意的是在重叠的地方,共用的基本观念虽然如此惊人地相同,但是重叠的地方并不多,只占二者各自的极少部分。譬如实验(1)与唯象理论(2)都不在重叠区,而绝大部分的数学工作也在重叠区之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重叠区,虽然基本观念物理与数学共用,但是二者的价值观与传统 ,而二者发展的生命力也各自遵循不同的茎脉流通,如图三所示。
24、这段文字选自:( )
A、刘征《过万重山漫想》 B、朱光潜《文学的趣味》
C、杨振宁《美与物理学》 D、李政道《科学与艺术》
25、依次填入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是:( )
展开余下试题
A、千头万绪 齐驱并驾 大相径庭 B、眼花缭乱 不谋而合 等量齐观
C、错综复杂 殊途同归 截然不同 D、纵横交错 如出一辙 泾渭分明
26、这段文字没有运用的说明方法:( )
A、作比较 B、列图表 C、举例子 D、分类别
27、以下各项表述错误的是:( )
A、从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入手,说明海森堡和狄拉克风格不同的原因。
B、从他们不同的风格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他们创新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美的执着追求。
C、介绍物理学有关知识深入简出,使没有学过物理的读者也能看懂。
D、作者阐释海森堡与狄拉克风格不同的原因时,对他们专注的物理学内涵作了十分生动形象的说明。
三、文言文(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28、以下各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秦论》——散文——贾谊——汉 B、《石钟山记》——散文——苏轼——宋
C、《群英会蒋干中计》—小说—罗贯中—清D、《琵琶行》——古体诗—白居易—唐
29、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阿房宫赋》后半部分由铺写转为议论,指出六国破灭和秦王朝灭亡的原因都是没有“爱其人”。
B、刘勰《文心雕龙》中“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特征在《阿房宫赋》体现最典型。
C、《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都是苏轼的赋,都是凭吊历史人物感悟现实生活的名篇。
D、《赤壁赋》借主客问答的方式,借古讽今,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30、以下各项表述错误的是:( )
A、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今体诗。而非格律诗则称为古体诗或古风。
B、杜甫《蜀相》是一首规范的七言律诗。
C、词产生于隋唐时期,词的句式变化多,长短不一(也叫长短句)。
D、作家作品各具风格,比如李白沉郁,杜甫飘逸等。
31、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师说》作者韩愈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和柳宗元等倡导的古文运动,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B、王安石与司马光、苏轼生活年代大体相同,政治观点也相同。
C、姚鼐的《病梅馆记》是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文。
D、《兰亭集序》是一篇记叙成分较多的序,批判了士大夫崇尚虚无的思想,表达“死生亦大矣”的观点。
32、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体类别,诗眼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古风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B、古体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近体诗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格律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3、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都是书序。
B、《送东阳马生序》是篇赠序,具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C、《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不是就书论书,而是就书来评史论世,借序悼逝者,勖国人。
D、《滕王阁序》也是篇骈文,表达一种悲凉、消沉的感情。
34、对下列文字理解错误的是:(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 此段文字选自韩愈《师说》。
B、断句正确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耻”是意动用法
D、作者认为圣人本来超出众人的观点是客观的,正确的。
35、选出与“不拘于时”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句:( )
A、吾子淹久于敝邑 B、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C、受制于人 D、而大声发于水上
36、下列文段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暮寝而思之①曰②吾妻之美我者③私我也④妾之美我者⑤畏我也⑥客之美我者⑦欲有求于我也⑧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7、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是:( )
A、乡师而哭 B、当与秦相较 C、须臾成五采 D、屈平属草稿未定
38、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
A、超乘者三百乘 shèng chéng B、或遇其叱咄 duó
C、则或咎其欲出者 jiù
上一篇:
合肥中锐国际学校高一升高二分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下一篇:
常州市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必修四
学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6年南京”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