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0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2]
2007年学军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07年学军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1卷(选择题共42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他通宵做噩(è)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没精打采,脸色苍白。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他满心害怕和憎(zēng)恶。
B.他率先在政协会上呼吁建设老年公寓,动员社会力量解决老年人的瞻(shàn)养问题,使老年人逸(yí)养天年自得其乐。
C.父亲给我的这副条幅上的话,使我有了再接再励的勇气,一个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灰心气馁(něi)和自怨自艾(ài)。
D.天一阁藏书之丰富蜚(fēi)声学术界,阁中明代的典藉较多,并会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碑帖,其中著名的是北宋的拓(tà)本。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其实作为军队作家都有一种难以     的情结,军事生活总是让他们那样魂绕梦牵。
②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在上海碰撞,新旧事物相互      ,缔造出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
③一些医生受效益驱动,私开处方,抬高药价,     损害了患者的根本利益。       这些医生名气有多大,也要把他们从医院清理出去。
A.消释      交融     因而/不管            B.消失       交织      进而/不管
C.消释      交融      因而/尽管           D.消失       交织     进而/尽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爱心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你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B.张检查官厉声问道:“请问这个贪官给了你什么好处,你替他为虎作伥,干出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C.在职场里竞争有时候机会很多,有时候会机会不等人,如果老是瞻前顾后,高不能攀,低又不就,可能会坐失良机。 
D.“班主任讲过填高校志愿可以填外省的。你就不要老盯者本省本市的,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嘛!”爸爸说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张编辑认为,电视从业人员,特别是文化素质不高的节目主持人,是造成电视媒体中语文差错率居高不下现象的主要原因。
B.王老师认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研究语言”,而是教学生“运用语言”。
C.应该看到,不少歌星、影星成了中学生们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 
D.三名记者深入到这个煤矿,调查研究写出文章,详细地揭露了矿长欺上瞒下,造成该矿20多名矿工遇难,令人震惊。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墨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
B.宋代的豪放派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词人有李煜、李清照等。王国维认为李煜的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C.我国杰出的现代作家茅盾著有长篇小说《子夜》,“人民艺术家”老舍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剧本《茶馆》等。


浏览完整试题D.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长篇小说《死魂灵》;泰戈尔是印度诗人,有诗集《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还透露,第一期讲座将讲一本名为《书法有法》的书。“古时候,手势和笔法合在一起称为‘书法,’就像一种行为艺术,”他说,“现在却失掉了一半了。”
B.村中古宅“声远堂”中梁雕鲤鱼的鱼身会随天气与季节变化而变幻颜色;俞氏宗祠中蜘蛛不结网;鸟鹊不过夜;村中古建筑按天体星象排列等都非常奇特。
C.《彩图科技百科全书》各卷条目的选取,不是从纯理论的抽象概念的角度出发,而是以人类探知的客观对象——自然对象或人类对象——为标准。
D.听到导游说了一句“大家稍快一点好不好?”之后,游客们赶快下车走到了游船上。放眼欣赏湖光山色,大家不禁赞叹道:“真是太美了!西湖的春色。”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众所周知,以煤炭、重油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在生产电力的同时,又会制造出大量的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元凶——二氧化碳废气。如果工业社会继续将二氧化碳废气排向大气或海洋,温室效应必将愈演愈烈,地球环境遭到的污染也必将变本加厉。由此,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为掩埋二氧化碳废气寻找合适的“垃圾场”。
美国哈佛大学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史拉格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海底也许是永久掩埋二氧化碳废气最理想、最安全的“垃圾场”。他指出,水深3000米以下的海底,具备掩埋二氧化碳废气最理想的物理条件:水温仅为2摄氏度左右,而深海底层的水压非常高,处于这种高压条件下的二氧化碳即会很快液化。而液态的二氧化碳密度高于水,因而不会上浮,自然也不会自储藏处逸出。他还强调,为排除二氧化碳重新气化的危险,二氧化碳废气还应该被深深注入海底以下至少300米的深处,因为该处还可能是海底底层产生汽水化合物的地方,而注入深海地底的二氧化碳与其接触后,就会产生固态结晶体。假若史拉格的理论能够成立,那么二氧化碳重新气化的危险就被全数排除了。这是因为:这种二氧化碳“垃圾场”不仅具有300米厚且充满孔隙的海底岩石的保护,而且在“垃圾场”顶端还将自行产生犹如密封圈的固体水化合物。这也就为二氧化碳废气安全永久地停留在海底深处提供了双重保障。
尽管史拉格的研究尚处于理论假设阶段,但他断定付诸实施并无大问题。他解释说,今天一些设于深海油田的钻孔,完全有能力深入海底沉积数千米以下。此外,海底可供储存二氧化碳废气的“掩埋场”几乎取之不尽:如美国,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全国所有火电厂排除的二氧化碳废气,深深掩埋在200海里宽的领海水域的深海沉积层中。虽说此项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按照史拉格的说法,在最近数十年内,人类“必须”将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废气深埋于海底,不然地球环境就可能发生“灾难性”污染,此外原有的掩埋废气、废油的垃圾场也早已不敷使用。
至于如何将二氧化碳废气导引至深海“垃圾场”,他也提出了两种设想:一是铺设一条自海岸通向深海底层的导管,将二氧化碳废气从陆地抽吸至海底;二是将废气装入油轮,再从船上将之注入深海沉积层(油轮将石油自中东运往美国后的返程中,就可顺带将二氧化碳废气装船,再运往深海“垃圾场”)。
史拉格透露,他已计划与英国BP公司等超级石油公司合作,不久之后就要展开第一次的海底现场实验,地点定在墨西哥湾。二氧化碳废气将首次被注入海底沉积层,届时地质学家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如他们设想的那样,“安分”地呆在深海海底。
——节选自2007年1月11日《光明日报》
7.下列与“二氧化碳废气”有关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二氧化碳废气是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元凶,找到掩埋二氧化碳废气的合适的“垃圾场”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
B.只有找到掩埋二氧化碳废气的合适的“垃圾场”,地球环境遭到的污染源才会根除,温室效应才不会出现。
C.美国科学家发现海底也许是永久掩埋二氧化碳废气最理想、最安全的“垃圾场”,但目前还没有进行有关的实验。
D.如果二氧化碳废气没有一定的物理条件使它液化的话,那么它在水中就会浮出,也就不可能被掩埋在“垃圾场”里。
8.对“双重保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深海海底的水温仅为2摄氏度左右,深海底层的水压非常高能使二氧化碳液化。
B.密度高于水的液态二氧化碳不会上浮,同时也不会从储藏处气化逸出污染环境。
C.二氧化碳废气必须注入海底以下至少300米的深处,必须使其成为固态结晶体。
D.“垃圾场”有300米厚的海底岩石的保护,其顶端还将自行产生固体水化合物。
9.下列说法与原文信息不符合的一项是
A.今天一些设于深海油田的钻孔,完全有能力将二氧化碳废气深入海底沉积数千米以下。
B.海底可供储存二氧化碳废气的“掩埋场”几乎取之不尽,所以不必担心没有足够的空间。
C.如果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废气不深埋于海底的话,地球环境就必然发生“灾难性”污染。
D.将二氧化碳废气导引至深海“垃圾场”,可以用导管抽吸至海底或从船上注入深海沉积层。
10.联系全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随着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研究怎样消除环境污染,使地球更清洁的任务越来越重。
B.按照史拉格的理论,二氧化碳废气埋入海底不到300米的话,二氧化碳就有重新气化的危险。
C.就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也许海底才是掩埋二氧化碳废气的最佳场所,这是全世界科学家们的共识。
D.史拉格与英国BP公司等超级石油公司合做实验时,地质学家也将参与检验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①,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展开余下试题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櫺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蹟。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注释] ①报罢:博学鸿词科每年取一等、二等各若干人,三等、四等落第,称“报罢”。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省:探望    
B.必造随园投诗文       造:造访
C.再起,发陕西         起:被起用
D.其考自远来县治       治:治理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B.君亦遇事尽其能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与人留连不倦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考乃喜,入官舍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写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袁枚文学才能的一组是
   ①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  ②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 ③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④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⑤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1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枚的文章出色并有声望,他被排挤外放做知县,因写文著书有才能,始终不愿升迁,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尽自己的才学创作诗歌。 
B.“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散文、骈文有自己的个性特色,“通乎古法”是说他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因此,他的作品受到世人广泛重视。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如第四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写在江宁的为官情况,这和第一段“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D.文章写袁枚的父亲匿名到民间察访儿子为官的情况,可见出袁枚父亲正直的品格和爱护儿子的心情,也侧面突出了袁枚有为官的才能。
第Ⅱ卷(共108分)
四.(17分)
15.(8分)
(1)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3分)
译文:                                                                   
②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2分)
译文:                                                                   
(2) 用斜线“/”给下段文言文断句(3分)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16.阅读下列元曲,解决问题。(6分)
[双调]清江引 
[元] 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1)这首元曲以           为主要意象(2分)
                                                                            
(2)写一段文字,简要赏析“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这两句诗。(4分)
                                                                             
                                                                             
                                                                             
17.下列名句,有的与原文不符合,请选出有错的题号,再改正。(3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展开余下试题(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夕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题号                 改正:            改为                                                                   
     题号                 改正:            改为                  
     题号                 改正:            改为                  
     题号                 改正:            改为                  
     题号                 改正:            改为                  
     题号                 改正:            改为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感动是一种养分
何 蔚
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儿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譬如看见一只小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盼顾,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尔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象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略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亦惨亦烈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内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
更有时候,感动我的仿佛什么也不是,也仅仅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于不痛不痒中丢弃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和一尾鱼,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也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
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艳妩媚,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么而清波漾溢,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跃出河面?
许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着,被极小的感动润泽着。只是,我好像从来没有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地探究,一条一款地罗列起来,为诱发下一次感动埋好伏笔。我想,谁如果真这么愚蠢地对待感动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07年学军”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