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17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7]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必修一以及必修二第一专题)
  盐城市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卷面总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刘莉   审卷人:赵军
第Ⅰ卷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摭拾(zhí)      跬步(guī)      铩羽而归(shà)   恪尽职守(kè)
  B、戕害(qiāng)    谄媚(chǎn)      锲而不舍(qiè)    曝背谈天(pù)
  C、饿殍(fú)       犄角 (jī) 引吭高歌(háng)     余音袅袅(niǎo)
  D、悠邈(miǎo)     赭色(hè)     酒阑灯灺(xiè)      攒蹙累积(zh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廖廓    静谧     沧凉      汗流夹背
  B、沉缅     缠绵     按捺      一愁莫展
  C、蒙敝    炽热    坍圮      莫名其妙
  D、甄别    坐落     矫饰      怨天尤人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让人瞠目结舌。
  B、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的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
  C、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心灵粘合的一段历史。
  D、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出自于爱……虽然是自以为是的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B、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C、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D、有时候示弱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相反却可称作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清醒令人感慨的。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这是一种聊以慰藉的迷信。
B.于是洁白的纸上,留下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水、阳光、空气、鲜花和笔。(未按笔画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C.以我来说,从连环图画、《西游记》到《红楼梦》;从郁达夫到屠格涅夫;从徐志摩到吉辛……等等,我们少年时代,读书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快乐程度。
D.萨克斯管吹奏的《泰坦尼克号》的音乐,这时候恰当其时地放着。在这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


浏览完整试题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或师焉,或不焉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8、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何为其然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近视与阅读的复杂关系
①近视是一种颇为神秘的现象,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切地说出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关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在近视比较严重的家庭里,近视确实能够遗传,可是谁都搞不清楚内在的原因。最近,美国眼科医生道格拉斯•弗雷德里克又重新提出丹麦眼科医生恩斯特•戈德史密特早在1990年就提出的理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②戈德史密特医生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他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芬兰北部的拉普人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还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纯朴环境中。他们捕鱼狩猎,只有在织补渔网和吃鱼的时候才会近距离地看某个物体,眼睛不需要经常地调节焦距,因而不易疲劳。那时候,芬兰北部的近视率只有1%。后来,拉普人的孩子开始读书写字,到1982年的时候,这一地区的近视率已经上升到12%。这就是戈德史密特医生最早提出的“阅读使人近视”的理论依据。
③现在,弗雷德里克医生再次提出这种看法。他在《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说:“有关的新数据表明,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
④很多戴眼镜的近视患者都说,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是不让他们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或者行驶的汽车上读书的,也不让他们把书拿得太近,可是他们照样得了近视。他认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
    ⑤像在他之前的许多医生一样,弗雷德里克医生的结论也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原本视力很好的土著居民,在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之后逐渐开始近视。而且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譬如律师、记者、医生和经常使用显微镜工作的人就比农民更容易近视。
    ⑥但是,这个理论也有不能让人信服之处:既然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更容易近视,既然近视与眼睛的调节有关,该怎么解释在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了,而有的人却没有呢?
    ⑦当然,近视还和遗传有关。有专家认为单卵双生儿比同卵双生儿更容易近视,而且父母眼球的折射疾患比较容易遗传给孩子。如果父母近视,即使他们的孩子年龄尚小,还未出现近视,可是比起那些父母不近视的孩子,他们的眼球已经被拉长了。
  ⑧实际上,在生命孕育的最初阶段,一切就已经注定了。几乎在母亲怀胎不到三个月的时候,胎儿的眼睛就已经完成了它的生长过程。在这个发育阶段里,感染、早产或不正常的光线等因素都有可能使胎儿的眼球纵轴过度拉长,从而埋下隐患。
    ⑨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或许将来近视患者不必再戴眼镜或是做手术,只需吞几粒药片,就能治好。
9、对文中有关戈德史密特和弗雷德里克两人观点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戈德史密特先提出“阅读使人近视”的观点,弗雷德里克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B.戈德史密特只是以他所观察到的一些事实为根据提出观点,弗雷德里克提出观点时,既立足于事实,又有理论分析。
C.弗雷德里克认为,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会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因而他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D.弗雷德里克不仅指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而且指出近视还和遗传有关。
10、对第5自然段中“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近视的患病率相应提高,近视的程度也相应加重。
B.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更懂得保护视力,因而近视的患病率相应降低,近视程度也相应减轻。
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阅读时间更长,近视的患病率相应增高,但他们眼睛近视了能积极治疗,近视的程度未必加重。
D.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人而异,不宜作机械的判定。
1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的理论并不能解释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有的却不近视的原因。
B.导致近视的因素有:过早阅读,遗传,怀孕的母亲感染、早产或受到不正常的光线照射等。
C.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近视能够遗传的内在原因、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都是有待科学家研究解决的课题。
D.治疗近视眼的前景乐观,将来近视患者通过服药就能治好,不必再戴眼镜或做手术。
1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视患者中绝大多数与父母近视有关。
B.长时间阅读和写作的学者、编辑、律师等人近视的居多。
C.重视用眼卫生对预防近视有作用,只要这样做的人就不容易近视。
D.科学家至已经能准确说明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每题3分。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展开余下试题    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历四十昼夜,无倦容。外祖母濒危回,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其善诱之!”语讫而卒。母哀毁骨立,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闾党姻娅,一时咸以孝女称,至今弗衰也。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节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
①夏(jiǎ)楚:这里指责打的意思。
1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     陈:陈列
  B、则少加夏楚。               少:稍微
  C、旋复持儿泣曰。             旋:转
  D、外祖母病且笃               笃:病重。
14、文中“令铨坐膝下读之”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师道之不传世久矣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故为之文以志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文主要是作者记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自己勤学苦读的故事。
  B、铨在母亲生病时大声诵读,可以给母亲以精神的安慰,使母亲的病好得快些。
  C、母亲对铨要求很严的原因是他只有一个孩子,如果作者不成才,母亲就失去了依靠。
  D、作者九岁时,母亲便请人教授作者学习《礼记》、《周易》、《毛诗》等,以后作者又抄录了唐、宋诗人的诗歌。
第Ⅱ卷
四、(27分)
16、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1)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
                                                                             
(2)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依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象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分,每空1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3)巧言乱德,                     。(《论语》)
 (4)水至清则无鱼,                。(《礼记》)
 (5)见贤思齐焉,                   。(《论语》))
 (6)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
 (7)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8)                     ,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展开余下试题 (9)                    ,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10)                ,小人长戚戚。(《礼记》)
(11)是故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五、阅读文章,完成题目。(16分)
回家是一种感觉
    ①在羁留异乡的日子里,回家是一种感觉。
    ②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
    ③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那一刻,我们是那么地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
    ④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执着的。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
    ⑤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于伤感。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忘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我们曾经用第一声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唤过的土地,又注定会在某一刻穿透时间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
    ⑥于是,我们回家。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无论我们早已经功成名就,还是我们正为生计奔波,当我们踏上回家的征途,我们会有同样的冲动和期望。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太远。
   ⑦我们回到了这里,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用心触摸这里的一切。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条小路应该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浸染着离愁别绪。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面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刻意地寻求她感受她。可是,朴素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那些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我们与我们的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地告诉自己: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轻轻的一声叹息,却沉重地让人无法喘息。
    ⑧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去。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
    ⑨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
    ⑩什么时候,在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动。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他越来越化成为一种感觉。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
    ○11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
19、文章中反复说“回家是一种感觉”,“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又说“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1﹚反复说到的“那种感觉”指的是什么?(2分)
  答: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语文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