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896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96]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四专题测试卷
  苏教版必修三第三、四专题训练卷
                                                        试题命制、校对:张建华
【说明】本训练共110分,选择题每题2分,其它题目分值另外标出。
一、基础知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慰藉(jí)     园圃(pǔ)        攻讦(jié)      夜缒(zhuì)而出
B.气氛(fēn)    驽(nú)劣        媲(pì)美        应(yīnɡ)运而生
C.钳(qián)制   刎(wěn)颈    参乘(shènɡ)   数(shù)目
D.玉玦(jué)    给(jĭ)予        刀俎(zǔ)       显露(lù )无疑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逻辑    飨士卒    弘扬国威    赅人听闻
B.犒劳    嗔目      自诩        肉袒负荆
C.交戟    精髓      运筹惟幄    重蹈覆辙
D.督过    桮杓      劳神苦思    琳琅满目
【 】3.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         博闻强志
B.春华秋实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4.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坚明约束:坚守信约。 
B.臣请就汤镬           就:于是
C.不如因而厚遇之       遇:招待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唯:表希望的语气。
【 】5.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使(派)烛之武见秦君            B.公从(听从,同意)之
C.臣之壮也,犹(好像)不如人        D.许(答应)之
【 】6.下列句子,“言”的意思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的“言”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察纳雅言
C.广故数言欲亡                      D.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 】7.下列加点的“其”,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发其志士之悲哉                    B. 秦王恐其破璧
C.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D.秦贪,负其强   


浏览完整试题【 】8.下列句子,“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的“之”相同的一组是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②公从之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⑤投诸渤海之尾                      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⑦水陆草木之花                      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①⑥⑧        B.①③⑦        C.④⑥⑧        D.④⑤⑧
【 】9.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
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③赵立奉璧来                         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⑤卒廷见相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⑤
【 】10.选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
C.籍何以至此                        D.吾属今为之虏矣
【 】1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找您,是我的过错。
B.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找您,这是我的过错。
C.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D.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救您,是我的过错。
【 】1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B.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C.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D.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 】1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得“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 】14.第一段中的“鱼翅”、“烟枪和烟灯”、“姨太太”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借代    B.暗喻    C.明喻    D.借喻
“鱼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烟枪和烟灯”指                   。
“姨太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 】15.第二段层次划分正确的是(2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6.下面各句分别阐明“拿来主义”的问题是什么?(5分)
①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
②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    )
③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                                 (    )
④他占有,挑选。                                                 (    )
⑤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军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背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展开余下试题【 】17. 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沛公奉卮酒为寿
【 】18. 加点字的用法与“籍吏民”中的“籍”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刑人如恐不胜                     B.顺流而东行
C.择善而从之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19. 从用法特点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项是
A.卒廷见相如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沛公军霸上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20.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因循守旧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5分)
(1)无能为也已                       _____通_____
(2)共其乏困                           _____通_____
(3)何厌之有                           _____通_____
(4)秦伯说                       _____通_____
(5)失其所与,不知                     _____通_____
(6)距关,毋内诸侯                     _____通_____
(7)张良出,要项伯                     _____通_____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_____通_____
(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_____通_____
(10)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_____通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安置住宿,动词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这里是“间道”“小路”的意思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用作动词
【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相如因持璧却立              不如因而厚遇之
C.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D.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2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怒发上冲冠
            ③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⑤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⑥臣请就汤镬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①③④⑤
【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展开余下试题B.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面责秦王无礼无信,并用自己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秦王想采取其他方法巧取豪夺,便假意同意“十五都予赵”。
C.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示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27.下列四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善始者实繁    春华秋实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    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不腐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28.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克终者盖寡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则思知止以安人
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善始者实繁      故遣将守关者
【 】2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 】30.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31.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这里的三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这里“以”和“而”在相对位置出现,意思是接近的,“却”,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这里的三个“则”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这里的两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全球化打破了民族的藩篱,把各民族文明都卷进了大交流、大融合的浪潮之中,然而,它却是以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为先导的。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民族文明倚仗着经济、科技的优势,造成了对工业化程度低的民族以及农业民族文明的排斥和压抑,引起了这些民族文明同一性的危机,同时也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文明的同一性,是指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或另一些群体的关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苏教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