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317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7]
中考前课内文言文复习
七——九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卷
史志刚
大连第35中学
uivigh007@163.com
七年级
(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项( )为之强( ) 徐( )喷以( )烟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必细察其纹理 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 扶苏以数谏故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驱之别院 盖追先帝之殊遇
3.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答:
(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泯然众人矣(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浏览完整试题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5.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
(三)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 及日中如探汤
B.孰为汝多知乎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一儿以日初出远 日积月累
D.人不知而不愠 孰为汝多知乎
2.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见两小儿辩斗 B.日初出大如车盖 C.孔子不能决也 D.孰为汝多知乎
3.选文以两小儿的笑“曰”作结语有何作用?
答:
八年级
(一)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负势竞上: ②泠泠作响:
③望峰息心: ④横柯上蔽:
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_____觉和__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4.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知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期:
(3)箪瓢屡空,晏如也 宴如: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
2.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 。
3.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
展开余下试题
4.用“ ”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三)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词语:
①食马者 ②等 ③策
2.用“∕”为下面的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3.本文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一句是
4.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5、文言虚词“其”在本课中有下列几种用法:a.做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b.做副词,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c.做副词,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辨析下面的句子各属于哪种情况,把序码填入括号中。
A.其真无马邪 ( ) B.其真不知马也 ( )
C.安能求其千里也 ( ) D.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E.策之不以其道 ( ) F.食之不能尽其材 ( )
G.鸣之不能通其意 ( )
(四)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又患无硕师________________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__
③俟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从致书以观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计日以还 C.俯身耳以请
3.本文第一段写“我”求学时___________的精神,第二段写求师时___________的态度。
4.对上段中“舍”“腰”“略”“知”解释正确的是( )
A.房子 腰间 丝毫 感觉
B.房子 腰上挂着 稍微 知道
C.房子 腰上挂着 丝毫 感觉
D.房子 腰间挂着 丝毫 知道
5.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五)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是进亦忧,退亦忧。
2.文中显示“古仁人”阔大的胸襟的句子是
3.由“古仁人”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情操而得出的论断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D.是进亦忧,退亦忧。
4.文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六)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咸: ②邑人: ③绝境:
④无论: ⑤不足:
2.辨析下列词的解释:
⑴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 ⑵之:具答之 ( )
闻之,欣然规往 ( ) 闻之 ( )
3.为什么桃花源的人听了渔人的话后皆叹惋?
4.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
(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展开余下试题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点字。
⑴略无阙处 ( )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
⑶至于夏水襄陵 ( ) ⑷沿溯阻绝 ( )
⑸不以疾也 ( ) ⑹属引凄异 ( )
2.辨析下列词的解释:
⑴ 沿溯阻绝。 ( )
⑵ 哀转久绝。 ( )
⑶ 绝巘多生怪柏。 ( )
3.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 夏季: ② 春冬: ③ 秋季:
6.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九年级
(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1.第1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恐托付不效 (3)以伤先帝之明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吾欲之南海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nbs
上一篇:
2007年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广东版)
下一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中考前课内”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