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二中2008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卷 (注意:全都做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加点字的注音也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寒暄(xuān) 黏(zhān)合 掎(jǐ)角之势 题纲挈(qìe)领 B. 座(zuò)标 殷(yān)红 量(liáng)体裁衣 蓬荜(bì)生辉 C. 炫(xuàn)耀 模(mó)样 真知卓(zhuó)见 铤(tǐng)而走险 D. 慰藉(jiè) 真谛(dì) 有恃(shì)无恐 翘(qiáo)首以待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全都无误的一项是 A. 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美轮美奂,振奋人心。 B. 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就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C. 迎接这位伟大航海家疲惫风帆的是一堆堆熊熊大火——为了防止再有人出海,兵部官员焚烧了郑和惨淡经营多年的船只和积累的航海资料。 D. 这本书是我的恩师惠存的,多年来我一直敝帚自珍,经常翻阅。 3.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A. 在欧阳修1000周年诞辰纪念会上,他作了关于欧阳修研究状况的讲话,表扬的人很多。 B. “迈向无烟中国”项目媒体培训会的召开,标志着以预防被动吸烟为目的的“迈向无烟中国”项目在我国全面启动。 C. 招考博士生的条件应是2006年和2007年的毕业研究生,思想进步,业务优秀,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经培养单位或所在单位同意,就可以报考。 D. 今年开始的“国际极地年”行动是对两极地区规模近50年来最大的全球科研项目。 4. 下列句子出自鲁迅《范爱农》,其顺序应当是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素。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A. ①⑤③②④ B. ①②⑤④③ C. ⑤②①④③ D. ③⑤①②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这样看来,灭绝现象没有达尔文想得那么简单。以恐龙为例,如果达尔文关于生物为生存环境而竞争的设想是正确的,那么物种形成的速率将如他所料,与物种的灭绝达到完全的平衡。但是恐龙却在短时间内突然消失了。迄今为止,从未在比马斯特里奇白垩新的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是哺乳动物杀死了恐龙?几乎没有人真的这样想过。当时的哺乳动物都很小,它们的生活环境与霸王龙或角龙之类互不相扰,当然也无力挫败那些庞然大物。 所以我们该探究的是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生存竞争。根据化石记录和动物的选择性繁殖,达尔文深知生物的演化是缓慢的。生物个体在生命期限内不能发生大的变化。比如说,一种生物无法因为气候日趋干旱而变成骆驼,只有在经历了许多代的干旱之后,生物才能忍受缺水的环境生存下来。或者形成某种防止失水的功能,或者拥有某种繁殖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无疑会有某些生物个体灭绝。因为即使是现实环境中连续发生的缓慢变化,对生物的适应能力而言,也太迅速了。
浏览完整试题但是,依事实看来,地质记录也反映出两种相当不同的演化速率。有一段时间是平静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内,大多数物种保持不变,演化形成的新物种与灭绝的物种数量大致达到平衡。但是也有一些时期,物种形成速度极快,或者生物的灭绝更快。这些事件并不是同时发生的。首先,历史上存在着诸如恐龙灭绝那样的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然后是一个间歇期。这时期生物按照马尔萨斯的说法,像兔子一样成倍地增长。然后分化形成新的物种。有时演化速度之快,谓之“爆炸”实非夸大其词。如果我们注意到环境可能与上述生物演化形式有关的变化,那就会发现一种显而易见的有趣联系。快速的环境变化,必将加速生物灭绝的速率,使后者超过物种的形成速度。因为任何生物通过演化而适应环境变化的速度都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旧种属的灭绝与新种属形成所引起的竞争风马牛不相及,达尔文却反过来强调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显然是错误的。 有鉴于此,环境变化速率理应处于生物灭绝公式的核心地位。环境变化速率越快,生物灭绝的速率也愈快。沿着这条线索思考,近一个世纪来,古生物学家四处挖掘所发现的奇珍异兽大规模灭绝,很可能是由环境的剧烈变化引起的。如果有一种灾变能够证明对这种或那种生物灭绝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那么达尔文的“规律”就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如果我们不能透过鉴定古生物遗骸和现代物种的研究,预言何种生物将幸存,何种生物将灭绝,那么“适者生存”又有什么意义呢? 5. 作者认为“环境变化速率理应处于生物灭绝公式的核心地位”,下列不属于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A. 迄今为止,从未在比马斯特里奇白垩新的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而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与霸王龙或角龙之类互不相扰。 B. 依事实看来,地质记录也反映出两种相当不同的演化速率。 C. 快速的环境变化,必将使生物的灭绝速度超过新物种的形成速度。 D. 近一个世纪来,古生物学家四处挖掘所发现的奇珍异兽大规模灭绝,可能是由环境的剧烈变化引起的。 6.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 达尔文认为,某种生物的灭绝是在与新种属的竞争中失败的结果,生物之间生存的竞争处于生物灭绝公式的核心地位。 B. 面对变化的环境,生物要想生存下来,要么经过许多代的选择而形成某种适应环境的功能,要么繁衍后代的能力比其他物种强。 C. 即使现实环境中连续发生的缓慢变化,也能导致一些生物个体的灭绝。 D. 作者认为,研究生物灭绝现象应该研究环境变化,而“生存竞争”与生物灭绝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7.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恐龙的灭绝原因是它们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快速的变化。 B. 如果事实能够证明新物种的形成与旧物种的灭绝永远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学说就有现实意义。 C. 在环境快速变化时期,伴随着物种形成速度的加快,生物的灭绝也就更快。 D. 研究已灭绝的物种及现存的物种,分析它们与环境变化的关系,较之“生存竞争”更有意义。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文章繁简 顾炎武 ……子曰:“辞达而已矣。”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史记》之繁处,必胜《汉书》之简处。《新唐书》之简也,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此不须重见而意已明。“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①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②,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其妻疑而瞷之,于子产则必曰,校人出而笑之,两言而已矣。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 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当日《进新唐书表》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③。”《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也。 《黄氏日钞》言:苏子由《古史》改《史记》多有不当。如樗里子传史记曰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古史曰母韩女也滑稽多智似以母为滑稽矣然则樗里子三字其可省乎甘茂传史记曰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学百家之说古史曰下蔡史举学百家之说似史举自学百家矣然则事之一字其可省乎?以是知文不可以省字为工。字而可省,太史公省之久矣。 注:①校人,管池塘的小吏。 ②圉圉焉,无力的样子。 ③前,旧,均指《旧唐书》。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馈生鱼于郑子产 馈,赠送 B. 校人烹之,反命曰 反命,反而狡辩 C. 故其事多郁而不明 郁,晦暗 D.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文,通“纹”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 《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也 B.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饮 C.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D. 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字而可省,太史公省之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