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930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
200 7 —200 8 学年度( 上 ) 七 年级 期末 考试
语 文 试 卷
( 注意: ① 答题前,请将 所属学校、班级 和姓名 、 考号填写在 试卷 密封线内。 ② 全卷满分120分 , 考试时间120分钟 。 )
一 二 三 总分 总分人
希望你始终保持文字书写清晰工整,做到卷面整洁,让人一看就赏心悦目!
一、积累运用(30分 )
(一)古诗文名句 积累 ( 10 分)
1、“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 背诵优美的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 文学 素养。请你 利用本期所积累的诗词名句, 根据具体语境 , 将答案用正楷或行楷字体规范地填写在 下列 横线上,请尽可能写出书法效果。(每 空1 分, 共10 分, 增、 漏、错、颠倒字 ,则该空不得 分)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2) 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 3 )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
“ , 。 ”
(4) 诗是有形的,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 ”的轻烟淡月,那是“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
( 5 )古人读书很注意学与思结合,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教导弟子, , 。(用《论语十则》中的原文回答)
( 二 ) 语言积累与运用 ( 2——5题每题2分,6——9题每题3分,共20 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凝 视(níng) 迸 溅(bèng) 贮 蓄(zhù) 苦心孤 诣 (yì)
B、倔 强 (jiàng) 梦 寐 (mèi) 枯 涸 (hé) 春 华 秋实(huá)
C、 澄 澈(chéng) 栖 息(qī) 静 谧 (mì) 抖 擞精神(dǒu)
D、 虐 杀(nuè) 孪 生(luán) 玷 污(zhān) 猝 然长逝(cù)
浏览完整试题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小心翼翼 庞然大物 花枝招展 直接宵汉
B、 再接再励 黯然飘缈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C、 马到功成 问心无愧 海市蜃楼 风定天清
D、 闲情逸至 骇人听闻 更胜一畴 神通广大
4、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遇着不懂的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 。
B、 在 语文课堂上 , 我们要 积极动口动手,善于倾听,勤于动脑,勇于质疑, 随声附和, 独抒己见。
C、听说这位老奶奶逝世了,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她慈祥的面容,泪水情不自禁的流下来。
D 、1938年,日本在中国进行了耸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
B、 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C、初 一入学时,学校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官是两个连队的排长。
D 、 因特网作为传媒,可以使全世界的人们凭借它共享信息资源。
6、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能传达人的情感。请你写出描绘眼睛 或 与描绘眼睛有关的 三 个词语或成语。
。
7 、亲爱的同学,在人生的旅途中,你已经走过了 几 千个日日夜夜,迎送了十几个春夏秋冬。在这些幸福难忘的岁月里,是父母,像日月一样紧紧相伴在你身旁,用一片真情呵护着你,培养着你;是父母,带给你无尽的温暖、奋斗的信心和成功的动力。而他们留给自己的,却只要岁月沧桑的印记。但他们却无怨无悔,只用自己的爱心蘸着浓浓的真情默默地为你书写着一个大字——值!
请结合以上材料,并根据下面假设的各种情境,向自己的父母说一句真话,诉一片真情。[要求:①说话意思要明白,语言要得体。②表达时,可同时对父母二人,也可以只对父亲或母亲。]
(1) 当父母在学习上给你施加过重压力时,你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当父母为你操劳过度 生 病 时 ,你安慰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当你在困难中及时得到父母的理解、关爱和帮助时,你动情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伊索寓言》中“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其寓意。
(提示:寓意可按原文的写,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新的见解。)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名著阅读: 《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请写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 与下列情节有关的人物姓名:
(1) 单刀赴会:
(2) 三气周公瑾:
(3) 浔阳楼题反诗:
二、阅读理解( 40 分)
(一)阅读《春》,完成文后各题(12分)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展开余下试题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0、 文中“盼望着,盼望着”连用,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选文第③~⑤段,分别描绘了春的哪几幅图画?分别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钻”字改为“长”字好不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阅读第②段和第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 第②段中,“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第⑤段写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我混在人群只能感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 会 帮助人的,在饥谨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14、 与人相比,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加以概括,分条陈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简要阐释“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 从“仰望”大树到“蹲下来看”小草,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轨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小草不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主旨的?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探究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40字。(3分)
材料一:心理学认为,自卑这一种人格元素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人格中。
材料二:自卑的最大敌人就是勇于面对自卑的人。
材料三: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和张越年少时也曾自卑,现今都有豁达自信的主持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展开余下试题
(三)(1 3 分)
[甲]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故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乙]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 9 、解释下列加点词( 4 分)
(1)父子相 保 ( ) (2)马无故 亡 而入胡( )
(3)今日不 雨 ( ) (4)渔者得而并 禽 之( )
20 、翻译句子( 3 分)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
21、 第一则中的“塞翁”对生活中的祸福抱着怎样的心态?第二则中的鹬蚌又有着怎样的心态?(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2 、第二则寓言讲述的道理是 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3 、由第一则寓言流传下来的成语是 ,由第二则寓言流传下来的成语是 。(2分)
三、 写作表达 ( 5 0分)
24、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1) 题目: ________ ,让我告诉你 。
(2) 初中生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试以“我好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等 .
(3) 有人说,“由于理解的存在,水与岸拉近了距离。”理解很重要,无论在何
上一篇:
高中2009级第三期半期考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人教版/七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