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105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5]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如皋市五校联考高二期中试卷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如皋市五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匮乏 馈赠 溃不成军 功亏一篑
B、斥责 拆除 诉苦叫屈 天崩地坼
C、孝悌 挑剔 醍醐灌顶 风流倜傥
D、纰漏 庇护 荜路蓝缕 惩前毖后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春花秋月的婉约之美令你动情,高山仰止、惊涛拍岸的气势难道不同样令你怦然心动?
B.入梅以来,长江、淮河流域,五风十雨,某些河段水位警戒线频频告急,抗洪抢险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
C.南京大学曾想与北大分庭抗礼,可惜还是差了一截,毕竟现在的首都是北京。
D.电视剧中特型演员王霙将井冈山上的毛泽东演得栩栩如生,形似神更似。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坏,取决于政府号召力、领导干部影响力、广大农民群众觉悟力的高低。
B.央视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段暄上穿西装下穿短裤主持节目的镜头在网上曝光后,有人说是,有人说非,引起了很大反响。
C.凡是读过《安娜.卡列尼娜》的人,大概都会被它富有哲理性的精彩开头所深深吸引,而怀着极大的兴趣看下去。
D.党风中很多问题迟迟引不起警觉,都与这种见怪不怪的麻木心态和由此以来的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处理方法有很大关系。
4.请概括下面文字所表达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5分)
香港大学的校徽,镌刻着“明德格物”四个字。“明德”和“格物”,是非常古老的说法。明德,意为美德,语出《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唯馨。”格物,是《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对于“格物致知”的解释,从宋儒起,一直众说纷纭;清末则有人将科学技术一类统称为“格致之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确实不可偏废。属于尖端科学的核能利用,能够造福人类,也能够毁灭世界;同是电脑高手,有的在不断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增光添彩,有的则成为“黑客”,或骚扰,或攻击,不断地制造麻烦。如鲁迅先生所说,发明了罗盘,只是用来看风水;发明了火药,只是做自娱娱神的鞭炮。
5.仿照下列句子,按照给定的条件,任选写两句运用比喻、结构相同的句子。(4分)
例句:语文老师说,友谊是一篇绝妙的美文,能让灰色的心情变得亮丽;
数学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乐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浏览完整试题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宋义)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弑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间疏楚君臣 疏:使……疏远
B.独恨其不早耳 恨:仇恨,痛恨
C.愿赐骸骨,归卒伍 赐骸骨:喻允许自己告老还乡
D.当于是去耶?曰:否 于是;在此时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终以此失天下 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羽之杀卿子冠军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然则当以何事去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汉王用陈平的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但苏轼认为,如果项羽不是自己先对范增有了猜忌之心,反间计就不会成功。
B.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从项羽杀义帝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项羽杀义帝不但不是范增的本意,而且范增还不会听从项羽的主张,必定竭力谏争。
C.苏轼认为范增与项羽共同事奉义帝,既不分君臣,又不明去就,这不是大丈夫应有的品质。
D.苏轼对范增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既认为范增没有及时离开项羽却想依靠他来成功就功业名声太浅陋了,又认为范增确实是人中豪杰。
9.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留侯论》(3分)
(2)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3分)
(3)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上枢密韩太尉书》(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
(1)第二首《台城》中柳色“依旧烟笼十里堤”与第一首的哪一句可形成照应?“鸟空啼”
的 “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滋味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最是“无
情”?(4分)
(2)这两首吊古伤今的古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江畔何人初见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春江花月夜》)
(2) ,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
(3)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展开余下试题
(4)星垂平野阔, 。(《旅夜书怀》)
(5)云横秦岭家何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
(7)业精于勤荒于嬉, 。 (《进学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①湖草被人关注的季节,就是湖草成熟的季节。就像鄱阳湖畔的黄毛丫头,忽然长成红唇鲜艳的妮子,吸引了一双双后生的眼睛。湖草一片一片地铺开来,无边无际的样子,就像鄱阳湖绿波荡漾的湖面。一阵风儿吹过来,湖草连绵起伏。一种青悠悠的湖草的味道,从草根下散发开来,弥漫在湖畔的空气里。
②其实,湖草刚刚从沙土里钻出来的时候,人们就发现了她们。或许是在冬末的雪后,或许是在初春的细雨中。在潮湿的沙土上,忽然就冒出一丛丛鲜嫩的湖草。湖草挺立着矮小细弱的身子,隐藏在远离人迹的沙洲上。可是人们还是发现了她们,并且把她们加以分类,将其中可以食用的一种称之为蒌蒿。
③蒌蒿的生命很短,过不了十天半月,蒌蒿就不再脆嫩了。这个时候的蒌蒿,又变回了普通的湖草。经过漫长的梅雨季节,湖水涨起来了,把沙洲上的湖草淹没。(1)细小的湖草们,在水中轻盈地摆动。有些不甘寂寞的湖草,把修长的手臂伸出湖面,仿佛在波涛中起舞。这个时候的湖草,沉浸在梦一般澄澈的境界里。她的颜色是青翠的,她的身材是柔软的。她将她青春的美,全部展示给水中的鱼儿,天空中的白云。
④夏季过后,湖水渐渐退却。湖草从水中露了出来,由于失去了湖水的滋润,她渐渐干枯。平常寂静的沙洲,忽然就热闹起来,妮子跟随着娘来收割湖草。娘割草的时候,手握磨得白晃晃的镰刀,身子弓下去。空气里一片镰刀的声音湖草断裂的声音。
⑤妮子不喜欢这个声音,尽管她手里也拿着镰刀。当看到娘毫无表情地割草时,她的心就有一种被撕裂的感觉。娘曾经说过,妮子的命就像这沙洲上的湖草。湖草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耕耘,更不需要呵护。风里雨里,沙里泥里,她们挣扎着生存。到了秋天,她们等待着人们收割。把湖草编成草帽、草筐、草绳、草鞋,或者把湖草变成一把火,用来取暖或烧饭。一年一年又一年,伴随着湖水的涨落,湖草一茬一茬地接着生长。
⑥妮子想着湖草,心里就有一种委屈。于是她远离了娘,自己找了一块湖草地。她弯下身割草的时候,镰刀下得快,湖草却放得轻。她手里握着割下来的湖草,心里就涌起怜惜之情。仿佛是为了安慰湖草,(2)她把湖草放下的时候,不仅动作轻柔,而且还像绣花一样,把湖草码成菱形,或者是五星形,或者像荷花形的图案。
⑦娘抬起身子,用手臂揩掉额头的汗水时,就发现了妮子割倒的湖草。娘心里有些着恼,又有些伤感。着恼的是妮子在耽误时间,因为割湖草不是绣花。伤感的是妮子的举动,让她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她本来想责怪妮子,可是责备的话到了嘴边,最后又咽了回去。
⑧当男人们撑着船儿,要把湖草收回家时,娘暗示男人把妮子割的湖草留到最后。可是妮子割的湖草还是被打成了捆,堆上了船。娘发现妮子的眼角,隐隐有了泪痕。
12.请按生长过程概括湖草的特点。(6分)
答:(1)刚出生时: (2)梅雨季后: (3)夏季过后:
13.第⑤节中“娘曾经说过,妮子的命就像这沙洲上的湖草”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14.第⑤一⑧节中,娘对妮子是什么态度?从娘和妮子身上能看出鄱阳湖女子什么样的命运? (4分)
答:
15.请从手法、情感等角度,任选一段画线文字加以赏析。(6分)
答:
以下四、五两大题中选择一道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双刃的“于丹热”
(熊汉忠)
《于丹论语心得》火得不得了。不仅她本人因此“红得发紫”,就连“十博士”借“倒于”之名也已名声大振。当然,《于丹论语心得》也带动了古典书籍的畅销。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都透露出一个共同的信息,那就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迅速回升。
现在的“热”实质上可以说是源于以前的“冷”。作为国学ABC的《论语》,本来应该是每个中国人的基本读物,过“冷”与过“热”都是非常态。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文革”期间,《论语》就分别被“打倒”过两次。前者主要针对《论语》中落后而保守的成分,而后者却是将《论语》彻底否定。这两次的“冷”遇,几乎让国人逐渐将以《论语》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经典完全忘记了。
然而,传统文化的内涵毕竟是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深深根植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的。因此,一旦时机合适,冷藏的种子立即发芽,甚至疯长就不足为奇了。人们对待《于丹论语心得》的感觉,就如同一个久别故乡的人,多年之后偶然吃到童年时喜欢吃的家乡饭菜一样,那一份兴奋表现出来就是一种“热”。因此,传统文化在经受长时间“冷”遇之后出现的“热”潮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平衡。
《于丹论语心得》热,揭示了整个社会所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匮乏。
几十年间盛行的拜金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确让更多的人钱包鼓起来了,但这种物质上的丰富却同时掩盖甚至阻挡了人们内心真正的需求,整个社会因此而显出一种严重的精神匮乏,因而人们的快乐感似乎更少了,困惑也更多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于丹论语心得》以“半部论语修自身”的提示,正好满足了人们温饱之后,抚慰心灵,追求精神快乐的大众需要。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讲,人们似乎找到了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而同时也反映了一种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归宿感。
同时,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变革时期,太多的“变化”让人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无所适从。于是,更多的人想寻找好的“减压”方法。遗憾的是,人们以为这些压力都是因为外界原因所导致,因而在寻找减压方法的方向上走入了一个误区:“向外”寻找而不是“向内”寻找。在于丹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解读《论语》时,人们似乎突然发现:真正的减压方法就存在于我们自身,就在我们老祖宗的宝贝里面,也似乎同时明白了我们内心真正的需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于丹论语心得》对于纠正人们的减压误区可谓功莫大焉。
在网上曾出现过这样一首诗:京城书市蔚奇观,半日签名逾万千。清早门庭人济济,夜深场外队弯弯。常闻《论语》多生涩,谁料如今当美餐。饥渴寒风全不顾,三更也要见于丹!许多人甚至到了以“不知于丹为耻,未读《心得》为辱”的地步。毕竟,“于丹”的粉丝们总体文化层次都不低,能成为“于粉”似乎也显得更有身份。于是,就如同抢购一般,不少人也以购得一本《于丹论语心得》为荣,至于买回来以后是否真的去读恐怕就是另一回事了。国人的从众心理本来就很强,加上媒体的巧妙宣传,使得“《于丹论语心得》热”等古典热潮迅速升温与蔓延,这种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因此,在这股热潮的背后,也难免存在一些“虚火”的成分。
展开余下试题
16.对《于丹论语心得》的影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丹本人迅速走红,有了很多的“粉丝”。
B.“十博士”终于借“倒于”之名名声大振。
C.带动了古典书籍的畅销,也带动了出版商、书商的利润增长。
D.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迅速回升,出现了回归传统、热爱传统的热潮。
17.下列对于“冷”与“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于丹论语心得》的“热”是源于以前的“冷”
B. 文革时,《论语》因其落后而保守的思想受到“冷”遇。
C. 《论语》在遭受长期“冷”遇 后变“热”是一种正常现象。
D.于丹“热”是双刃的,里面杂有虚火的成分。
18.请概括《于丹论语心得》“火”的原因(6分)
19.请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6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王伟力:用电影打开盲人心目
“电影开始了,这是一部美国科幻影片。一位科学狂人,在一个海岛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制造了真正的恐龙,想通过开发旅游来赚大钱。屏幕出现片名——侏罗纪公园。
黑漆,夜间,树梢来回摆动(画内音:飒飒的风声,间杂刺耳、尖利的金属滑动声……),在空中有一个巨大的箱子在移动……
这位电影讲述人叫王伟力,大家亲切叫他大伟,他的沉醉在电影世界中的听众是一群眼中没有光明、没有色彩的盲人……
第一次为盲人讲电影
2004年的一个夏。他、妻子郑晓洁和一对盲人夫妇在自己家看电影《终结者》。影片开始不长时间,身边的盲人朋友就不时问大伟剧情进展什么的,大伟就说,“我从头好好给你讲吧。”电影放完了,大伟也讲完了。身边的盲人朋友第一次被电影这种神奇的艺术震撼了,眼前好像打开了一扇窗,里面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大伟和妻子郑晓洁一商量,觉得办一个专门给盲人讲电影的影院非常有意义。于是,2005年上半年,在多方准备和筹措之下,“心目影院”正式面世。
声音描述中的光影魔方
大伟和妻子郑晓洁都还记得第一次给各个盲人朋友打电话通知看电影时的情景,“他们大多非常惊讶,说,讲电影,那太好了……”,“其中一个盲人朋友拿着话筒,半天不说话,憋了好一会儿才说:谁待见我们啊,你们还给我们讲电影……”
第一场电影讲下来,大伟“逼着”盲人听众一定要讲意见,出建议……
为了把电影讲的更生动,盲人更爱听,大伟还经常给健全人作体验盲人的游戏,比如,让健全人蒙上眼睛坐在心目影院里,跟盲人一块儿感受电影;蒙上健全人的眼睛让他们在院子里走,尝试盲人的日常生活……大伟说:“体验盲人是为了了解他们心里的感受,在这个前提下去想,去体会,你才能更好地为盲人讲电影”……
也许有人认为盲人看不见,可以摸啊,讲电影似乎不太重要,但大伟不这么认为,“电影涵盖的东西很多,浓缩的内容也很多,通过讲电影,盲人就能获取好多他所触及不到的东西,比如说大楼、高层建筑……我们健全人可以用视觉去描述,去诠释的东西,盲人都没办法获知……”而盲人听众也反映,大伟讲的比客串的知名主持人王小丫、崔永元都好。
因电影而改变、而丰富的那些生命
也许电影展示在盲人“眼前”远不只一朵花儿的绽放,一簇火光的灿烂,电影改变了、并丰富着每一个听电影的盲人的生命。
“让更多的残疾人听到电影,了解社会,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大伟说,盲人对事物的了解是局部,是从自我出发的,而不是从一个立体的,三维的视角来了解和体认社会,而大伟要做的恰恰是这样一件事情:用自己的努力来弥补盲人们视觉上的缺陷,帮助他们理解以健康人为主的社会生活,让他们离现实社会越来越近,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参与到社会当中来。
心目影院迎来第一批盲人电影听众时发生了小小的尴尬,影院门都关不上,是因为盲人“身上那股味道实在太大了,熏得关不上门”。还有可以理解的原因,盲人聚集成堆后,爱吵架、骂街、情绪很不稳定,那时候,大伟的讲述屡屡被打断,甚至难以进行下去……
但是随着一场场电影讲下去,随着一个个故事形象渐渐深入人心,当然也随着大伟、郑晓洁们“苦口婆心”地教导,盲人听众们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们爱洗澡了,穿着也更整洁了,衣服颜色搭配更和谐了,听电影也更投入,更专著了,很多好电影片断成为电影迷津津乐道的珍宝,大家还相互“攀比”,看谁记得情节更多,细节更详细……
盲人听众张辉说:“我觉得到时候就想来,一说有讲电影,就一定要来,就什么也顾不上了。”盲人听众陈国乐说:“以前只是向往电影,但是都不敢想象……(心目影院)拓宽了我的视野……”
面对这样可喜的变化,大伟很欣慰:“其实对我们来讲,他们能跟着电影去激动,跟着电影去兴奋,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20.对文章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记
上一篇: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如皋市五校联考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下一篇:
2008年春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校高中一年级语文第二册半期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2007-2008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