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B 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C 扬州获得2006年“联合国人居奖”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D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6、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时,全中国成为欢乐的海洋。至今,那纵情欢呼的人们的笑脸,长安街车水马龙的庆祝场面,还像昨天一样历历在目。现在,08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她振奋着全中国人民的心,鼓舞着中华民族的斗志,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你对此有何感想?请发表一下你的“08奥运感言”,要求:①文段中必须出现下列关键词:奥运圣火,奥运精神;②不少于80字。(3分)
二、 阅读理解 (共40分) 7、对下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中“巴山楚水”概括被贬谪的地方,“二十三年弃置身”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 B 颔联运用典故,上句隐含作者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下句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 颈联用“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表明处境困难,抒发沉郁悲凉的心情。 D 尾联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收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一)与长子受之(11分)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①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②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③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④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①汩:沉没。②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③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④忝(ti ǎn):辱。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②力改故习 ③不然,则徒劳费 ④夙兴夜寐 9、下列句中的“之”与上文中“已无可望之理”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辍耕之垄上 B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C 时人莫之许也 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11、下列关于“然今遣汝”的原因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 担心儿子在家为俗务缠身,不能专心学习。 B 作为父亲,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 C 儿子在家里难以结交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D 自己的学问有限,儿子跟自己学习很难有更大长进。 (二)太阳能(6分) 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 O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 O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据预测,今后l 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