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114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4]
白下区2008年九年级调研测试(二)
  白下区2008年九年级调研测试(二)
语    文
一(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宨淑女,     ▲     。 《诗经·关雎》
(2)     ▲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无可奈何花落去,          ▲            。 (晏殊《浣溪沙》)
(4)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五十弦翻塞外声,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在《夜雨寄北》)
(7)己所不欲     ▲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8)令初下,群臣进谏,     ▲     《邹忌讽齐王纳谏》
(9)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      。 
(10)临近毕业,同学之间互相赠言,请你从中国古代赠别诗中选出合适的诗句送给你的同窗好友。写出连续的两句:     ▲            ▲     
2.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题目(4分)
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千年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千年民族梦想的殷切期望,千百万人的关注与祝福,千千万万个日夜的不xiè努力与付出,一下子汇聚成为了只有百日的期待,奥林匹克色彩终于有了中国红,中华民族的伟大téng飞不再是梦想,让五环旗飘扬在北京的上空。
   (1)根据拼音写汉字:不xiè  ▲  努力       téng   ▲  飞        
(2)给加点的字注音:底蕴(    ) 积淀(    )         
3.对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修改:在“冰冻”后加上“天气”。)
B.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修改:去掉后一个“不”。)
C.“管住自己”,不仅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修改:将“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的位置互换。)
D.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修改:删去“使”。)
4、阅读下面材料,请你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话。(2分)
这是全市最忙的一部电梯,上下班高峰时,和公共汽车差不多,人挨着人。
这时,一只胳膊从人缝中穿过来,出现在我的鼻子前头。我扭头望去,一个小伙子隔着好几个人,伸手企图按电钮。他伸得很辛苦,好几个人刚刚站踏实的身子不得不前挺后蹶,发生了一个小小的骚动。同乘电梯的人力资源总监问道:“你要去哪一层?”“九层。”有人立刻帮他按好了。他没有谢谢。下午在楼道里又碰到那个人力资源总监。她告诉我,上午电梯里那小伙是来应聘的,可是公司没要他。


浏览完整试题“为什么?”我问。那位总监答道:“     ▲   。”
5、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分别用一个成语来反映两个人看到同样的数字“4”后的不同心情。(2分)           
左:  ▲         右:  ▲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则漫画的内容,并针对漫画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2分)
 内容:          ▲                         
观点:          ▲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内容。(2分)(不超过20字)
时间就是生命,就在黄金时间72小时后,还是不断地有惊喜从四川灾区传来。就在5月17日19点30分,江苏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经过艰苦作战后,成功营救出了又一名被埋压人员。这名幸存者在被埋压了125小时后终于成功获救。
          ▲                 
二(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1题。(17分)
【古诗阅读】(4分)
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  ”起,到“    ▲  ”终。以“     ▲  ”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尾联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分)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                (2分)
【古文阅读】(13分)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有善口技者,佚其姓氏,衣败絮,履脱底,尝手持抚尺往来于松江。松江某绅宴会无所乐,客请以口技进,绅欣然,则默默无对,木立于旁。绅仰首笑曰:“客能乎?”曰:“能也。”曰:“客何能?”曰:“无不能也。”绅一笑置之,命尽奏其所能。卖技者乃揖众客曰:“吾技虽贱,然不凝神肃听,则请毋奏之为愈也。”一座诺之。卖技者趋入帏,抚尺一下,阖室寂然。忽闻巨狮出谷声,众人惊呼声,村下群犬惊惶声,狮默然喘息声,犬奔走乱吠声,狮惊吼声,逃遁声,犬奋追声,村人旁观鸣掌呼笑声。至此又一抚尺,四座俱寂,卖技者启帏出矣。
(节选自《清稗类钞》)
8.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B.不能名其一处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   
C.有善口技者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D.忽闻巨狮出谷声       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
9. 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骈死于槽枥之间  
B.一座诺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命尽奏其所能          其真无马耶
D.客请以口技进          属以作文以记之
10.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B.又夹/百千/求救声
C. 命尽/奏其所能                   D. 村下/群犬/惊惶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2)尝手持抚尺往来于松江。              ▲            
12.根据文章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3分)
(1)乙文中“有善口技者。”中“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1分)
(2)甲、乙两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   ▲   ,其作用是      ▲    。
                  ▲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13分)
转    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②在广场,在车站,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展开余下试题③在旅途上,这“转身”的频率更高。一转身,那个清丽的少女不见了,她失踪于汹涌的街市人潮;一转身,那个老者不见了,这是我极少见到的“经典老者”,满头银发,一身素净,眉宇间透出气定神闲的沉静和慈祥。一转身,车门关闭,车轮转动,不知把他带向何方。
④那一次,我在北京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面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你,我挡着你了”,我深为感动,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波动的各色衣服……
⑤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鲜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在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为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她的背影,却记不请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我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⑥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贫寒凄苦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 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⑦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⑧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3.根据文章的内容,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方框中。(2分)
一转身,不见了               的年轻男子。
一转身,不见了               的秦岭女孩。
一转身,不见了贫寒、凄苦的中年乞丐。
14.品味第6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
                                  ▲                                         
15. 简要分析文章第⑤段开头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第①段中的加点词“打捞”,与这一句中的“人海”相照应,形象地写出作者对那个动人的身影念念不忘,苦苦寻觅的情态。
B.文章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刻画了小女孩的形象。其中正面描写主要表现了小女孩的外貌、心理,令人难忘。
C.第⑥段中,作者写自己从南大街找到东大街,又找到北大街,最后找到丁字街。这样反复寻找,突出表现了我对中年乞丐的关切之情,对苦难的同情,对人性回升的期盼。
D.本文的语言风格和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一样清新优美,具有诗一般的韵味,这使我们在阅读中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韵所感染。
17. 本文所选几个瞬间画面是以什么为线索贯穿的?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3分)
                                    ▲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4分)
幸福和痛苦的领悟
                                     俞敏洪
    ①有一年夏天,我沿着黄河旅行,无数次站在黄河岸边,看滔滔河水像黄龙翻滚,自天际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无边无际的壮阔;无数次注视着落日像血一样融入河水,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腾到海的冲动。
    ②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黄河边上,用瓶子灌一瓶河水。泥浆翻滚的水,被灌到水瓶里以后,依然十分浑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黄色的世界。在瓶子背后,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面对这样的水,我感到了痛苦和绝望,感到了黄河河床不断提高带来的灾难,感到了人们在这种灾难中的呼喊。我把水瓶放在边上,痛苦地坐在岸边。看着黄河发呆。
③一段时间后,我把目光从远处收回来,猛然发现身边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浑浊的泥沙沉淀下来,上面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我看看这种变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整个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地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我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
④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我们在匆忙和浮躁中,拼命地摇晃我们的生活,直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浑浊,使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们一生幸福的总量应该大于痛苦。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我们用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为痛苦的渗透,我们本来应该清澈如水的生活,变得像黄河水一样,有了太多的杂质。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让痛苦沉淀在我们的心底,不管痛苦能不能消失,都只让它占有我们心里的一小片空间,那大部分的空间就会被幸福充实。有人觉得痛苦多,有人觉得幸福多,不是因为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而是因为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不同。想到这里,我把水瓶中的水晃动了一下,已经变得非常清澈的水在一瞬间就又变得浑浊不堪。


展开余下试题⑤而生命的难处在于,我们很难让生命静止不动,使我们能够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并彻底把痛苦沉淀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不再翻滚。痛苦和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如果我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生命将失去存在的最本质的意义。
⑥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黄河,我发现它是那么的壮阔和美丽。看着滔滔的河水,翻滚着浊浪,从地平线那头流过来,从我脚下流过,又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头,使人无法不感受到我们这个星球所蕴涵的勃勃生机。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把人的生命不断放大,放大到像黄河一样壮阔,从远古和天边流来,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我们的生命就无所谓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变成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雄壮的黄河交响曲。
18.根据文义梳理出作者对幸福和痛苦的领悟过程。
一瓶浑浊的黄河水,使我感到了   ▲    ;一瓶澄清的黄河水,使我看到了    ▲   ;一条奔腾不息的黄河,使我意识到放大的生命就无所谓幸福和痛苦。
19.阅读第④段,说说我们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痛苦的原因是生命。
                       ▲                                              (2分)                                
20.第⑥段中的“雄壮的黄河交响曲”用来比喻什么?(3分) 
                         ▲                                              21.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正确地对待痛苦往往会让暗淡的人生重见光明,走向幸福。请从下列名著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来证明这一观点。(3分)
《童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人传》
                                                                               
2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文中反复描写滔滔黄河水浊浪翻滚,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绝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B.文章第④段中最能表现“痛苦与幸福交织相融的关系”的两个动词是掺杂、渗透 。      
C.第④段中的开头语句“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D.第⑤段画线语句中的“其中”一词,在文中具体指痛苦和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的状况。
 
三(5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50分)
在造物者的眼里,一切永远是在开始。
    狂风过后,我走过花园,看见一株老树倒下去了。我在心中叹息,老树的生命结束了。但我听见造物者在说:“看看它身边的幼苗吧,一切才刚开始!”
    秋冬近了。在凉风中,我自己沉吟道:“一年了,又快是一年的结束了。”但我听见造物者在说:“听听春天的脚步声吧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白下区2008”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