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试卷

阅读:126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4]
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玉林市、防城港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一、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熹(xǐ)微   和煦(xù)   翌(yì)日    姹(chà)紫嫣红  
B.篝(gōu)火    哈(hǎ)达   眩(xuàn)目  引吭(háng)高歌
C.绮(yǐ)丽     璀璨(càn)  希冀(jì)    唾(tuò)手可得
D.抖擞(shǒu )  倔(jué)强  坚韧(rèn )  矢(shí)志不移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秀颀   逶迤   花团锦簇   眼花潦乱
B.腼腆   矜持   忍俊不禁   笑容可拘
C.山岚   穹隆   波光粼粼   流连忘返
D.皎结   澄清   瞬息万变   复想联翩
3.书写。根据全卷答题书写情况评分。(3分)
     根据你班开展“学会利用图书馆”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4——5题。
4.在“初识‘诸子百家’”主题探究学习中,你想借阅《孟子》一书了解儒家思想。你怎样才能在图书馆(室)借到这本书?请结合你在学校的借书经历,写出简要的借书步骤。(3分)
答:                                                                      
                                                                          
                                                                          
5.在学生阅览室里,很多同学在专注地看书、做笔记,两名同学一边看书一边不时高声说笑。不少同学纷纷侧目。这时你会对这两位同学说:(回答连标点在内不超过20字。3分)

得分 评卷人

二、古诗文与名句阅读(24分)
6.下面《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孙悟空——大闹五庄观    B、关羽——单骑救主
C、诸葛亮——智料华容道    D、武松——醉打蒋门神
7.根据课文和要求默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8分。每小题2分)
(1)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瞑》)


浏览完整试题(2)                      ,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2008年是中国人的奥运年,请用《论语》中的一句话表达我们作为东道主对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和朋友们的欢迎。                   ,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8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和(    )(4分)
A.“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B.“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C.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湿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D.末句“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F.全诗用口语化的语言运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私    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 便要还家    B、每三公有所选举 /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亦以此见轻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在位以贞白称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0.把文中“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译文: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五伦说话办事从来都遵规守法,劝阻他这样的人每次都遭到他斥责并被撵走。
B.第五伦为官奉公尽节,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但他生活恭谨,对人处事缺少宽容和变通,也没有威严的仪表举止,因此也被一些人看不起。
C.第五伦向他人言及“心不能忘”的心理及“退而安寝”、“竟夕不眠”的情形是为了说明自己连这些人之常情都可以摒弃。
D.文章写第五伦被别人看轻,更突出了他的可敬,写第五伦的“私心”,更显示出他的“无私”,为我们展示了古代一个真实的奉公守节官员的形象。
得分 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
              乡村教师
                                    岳 勇 
①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②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③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④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⑤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讲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⑥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⑦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⑧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⑨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⑩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展开余下试题(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选自《时文选粹》,南方出版社)
12.这篇小说以“乡村教师”为题,请你在全面把握小说情节和准确把握小说主旨的基础上,对文中塑造的两类“乡村教师”的形象分别用4个字加以形容。(4分)
     

13.下列对文中的划横线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段的“笑笑”表现了娟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同学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B.(3)段中的“笑”以开玩笑的方式表明“我们”对娟子家乡的贫苦程度颇感意外和吃惊。
C.(9)段的“大哭”以两个女同学的脆弱与无助,突出了“老师”临危的镇静与勇敢。
D.(16)段的“哭”表现了娟子对老师的女儿不幸遇难的悲伤心情。
14.小说结尾说,“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如果你也身在其中,你会是“其中一位”吗?为什么?(请根据文意及自己的阅读感受作答,3分)
答:                                                                         
                                                                           
                                                                          
                                                                           
                            人在风中
                             刘心武
①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至,来拜访我。我想起她的祖父,当年待我极好,却已去世八九年了,心中不禁泛起阵阵追思与惆怅。与她交谈中,我注意到她装扮十分时髦,发型是“男孩不哭”式,短而乱;上衫是“阿妹心情”式,紧而露脐;特别令我触目惊心的,是她脚上所穿的“姐妹贝贝”式松糕鞋。她来,是为了征集纪念祖父的文章,以便收进就要出版的她祖父的一种文集里,作为附录。她的谈吐,倒颇得体。但跟她谈话时,总不能不望着她,就算不去推敲她的服装,她那涂着淡蓝眼影、灰晶唇膏的面容,也使我越来越感到别扭。事情谈得差不多了,她随便问到我的健康,我忍不住借题发挥说:“生理上没大问题,心理上问题多多。也许是我老了吧,比如说,象你这样的打扮,是为了俏,还是为了‘酷’?总欣赏不来。我也知道,这是一种时尚。可你为什么就非得让时尚裹着走呢”? 
②少女听了我的批评,依然微笑着,客气地说:“时尚是风。无论迎风还是逆风,人总免不了在风中生活。”少女告辞而去,剩下我独自倚在沙发上出神。本想“三娘教子”,没想到却成了“子教三娘”。 
③前些天,也是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至来拜访我,她的装束打扮,倒颇清纯。但她说起最近的一些想法,比如想尝试毒品,以便“丰富人生经验”,跻身“新新人类”等等,我便竭诚地给她提出了几条忠告,都是我认定的在世为人的基本道德与行为底线。
④妙龄少女很多,即使同是城中白领型的,看来差异也很大。那看去清纯的,却正处在可能失纯的边缘。那望去扮‘酷’的,倒心里透亮,不但不需要我的忠告,反过来还给我以哲理启示。 
⑤几天后整理衣橱,忽然在最底下,发现了几条旧裤子。我回想起那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讨到手的。那时“国防绿”的军帽、军服、军裤乃至军用水壶,都强劲风行,我怎么能置身于那审美潮流之外?还有两条喇叭裤,是20年前,在一种昂奋的心情里置备的;那时我已经38岁,却沉浸在“青年作家”的溢美之词里,记得还曾穿着喇叭开度极为夸张的那一条,大摇大摆地去拜访过那位提携我的前辈,也就是,如今穿松糕鞋来我家,征集我对他的感念的那位妙龄女郎的祖父;仔细回忆时,那前辈望着我的喇叭裤腿的眼神,凸现着诧异与不快,重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只是,但是他大概忍住了涌到嘴边的批评,没有就此叽声。 
⑥人在风中,风来不可抗拒,有时也毋庸抗拒。风有成因。风既起,风便有风的道理。风就是风,它来了,也就预示着它将去。凝固的东西就不是风。风总是多变的。风既看得见,也看不见。人有时应该顺风而行,有时应该逆风而抗。像穿着打扮,饮食习惯,兴趣爱好,在这些俗世生活的一般范畴里,顺风追风,不但无可责备,甚或还有助于提升生活情趣,对年轻的生命来说,更可能是多余精力的良性宣泄。有的风,属于刚升起的太阳;有的风,专与夕阳做伴。好风,给人生带来活力;恶风,给人生带来灾难。像我这样经风多多的人,对妙龄人提出这些警惕恶风的忠告,是一种关爱,也算是一种责任吧。但不能有那样的盲目自信,即认定自己的眼光判断总是对的。有的风,其实无所谓好或恶,只不过是一阵风,让它吹过去就是了。于是又想起我衣柜底层的喇叭裤,我为什么再不穿他?接着有想起了那老前辈的眼光,以及他的终于并没有为喇叭裤吱声。无论前辈,还是妙龄青年,他们对风的态度,都有值得我一再深思体味的地方。
15.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人在风中”的“风”,是指社会的时尚、潮流。
B.(4)段的“哲理启示”应是;事物的表面与本质往往并不一致,看人遇事如果只看表面现象,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和判断。
C.(8)段中“有的风,属于刚升起的太阳”一句的意思是:有的时尚是一种新生的事物,代表了社会前进和时代发展的方向,有着光明而美好的前景。
D.文章最后一句中的“体味”(体验领会)体现在(1)、(2)、(3)、(5)段,而“深思”体现在(4)、(6)段。
16.请你就第(5)段末划线的一句写上简洁的批注,发表你的评价和看法。(3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17.作者对风的态度在文中的前后发生了变化。下列不是作者态度变化原因的两项是(     )(     )(4分)
A.少女……客气地说:“时尚是风。无论迎风还是逆风,人总免不了在风中生活。”
B.她的装束打扮,倒颇清纯。但她说起最近的一些想法,……我便竭诚地给她提出了几条忠告。
C.一条还是八成新的军绿裤,………我怎能置身于那审美潮流之外?
D.仔细回忆时,那前辈望着我的喇叭裤腿的眼神,凸现着诧异与不快,重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E.有的风,其实无所谓好或恶,只不过是一阵风,让它吹过去就是了。
18.作者认为“风既起,风便有风的道理,有时也无所谓道理。”请你针对前一句的说法,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4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四、写作与修改。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西玉林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