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2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4]
怀化一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怀化一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分值:150分 时量:150分钟 2008.08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许多时没有动静,把总焦急起来了,悬了二十千的赏,才有两个团丁冒了险,逾垣(huán)进去,里应(yìng)外合,一拥而入,将阿Q抓出来。
B.偌(nuò)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nìng)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
C.孟子开始游说(shuì)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际。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sī)杀。
D.那时欧也妮正捧了那口精美的梳妆匣放到母亲床上,趁葛朗台不在家,母女俩很高兴地在查理母亲的肖(xiāo)像上咂(zā)摸一下查理的面貌。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B.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小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C.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祥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D.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邮戮后便退了回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这个学校的校服设计巧妙,老师的校服用蓝色,学生的校服用青色,表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 青岛市原市委书记杜世成利用承办2008年奥运会风帆比赛之机,哄炒楼市,房价每年翻番,而市民收入未见改善,只能望洋兴叹。
C、 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随着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大都安土重迁,,高高兴兴地搬入新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所有作者都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那些用字不规范,一定要不断地增强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意识。
B.影片《生死抉择》是一部给人以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的反腐倡廉的文艺作品,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C.在这次志愿者活动中,有“爱心天使”美誉的护士黄卉和电视台记者杨洁两位女性,除了跟男性志愿者一起参加活动外,还到福利院为老婆婆们清洗衣物。
D.最近,湖南假日旅游协调办公室发布了2008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信息预报。文中声称,乡村旅游将成为2008年“十一”黄金周的热点。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 ,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
①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
②坐在石头上,徘徊在塘边
③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
④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浏览完整试题
二、现代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思乡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弯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
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像,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
在已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流行在内蒙古的马头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节悼念爱国先人,重阳节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持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245期,部分有改动。
相关链接:国务院2007年12月16日公布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修改的决定, 决定从2008年1月1日起,把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假日增设为法定节日,各自放假一天。)
6、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色。
B、 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 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7、对于如何“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要在弘扬和传承时了解所有节日所蕴含的“和文化”传统文化本质。
B、 在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中增添一些时尚元素,让传统节日更多体现一些时代色彩。
C、 重视这些民间节日,国家和民族要增加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
D、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8、对于国务院出台的增加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这一做法的意义,结合文章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 是从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民意作出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表现,更是对祖先文化的高度重视
B、 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与日、韩等国有一定差距,但如今这一状况正在改变。
C、 中国人由早先的愈行愈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转变为怀着一份敬畏与呵护之心去留存民族这些独特的文化记忆。
D、有利于去除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在重视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重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三、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翻译,问答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金圣叹先生传【清】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展开余下试题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①,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②,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③。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14),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其馀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④,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⑤!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释】①权子母:古谓国家铸钱,以重币为母,轻币为子,权衡其轻重铸之,以利通行。(参看《国语•周语下》)后世遂称借贷生息为“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②鼎革:指明清易代。
③ “《论语》”三句:两“喟然叹曰”,一见于《论语•子罕》,颜渊感叹孔子伟大,育人有方,是“叹圣”;一见于《论语•先进》,孔子赞叹诸弟子独曾点志向与自己一致,是“圣叹”。
④金针:比喻作诗文秘法。元好问《论诗》其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后以教人作诗文方法为“金针度人”。度,授与。⑤ 顾:岂,难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示:给……看。
B. 先生辄起而排之 排:批驳
C.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 善:友好,亲善。
D. 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 乌:没有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先生辄起而排之 /王甚任之。
B.先生则抚掌自豪 / 出则不知所往。
C.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其若是,孰能御之?
D.至今学者称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金圣叹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一组是
①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②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③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④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⑤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⑥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 金圣叹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他非常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
B金圣叹所作的评论并不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他的著述多到十万多字,但是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几种是有价值的。
C.王斫山拿一千两银子给金圣叹,可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就被他挥霍一空了。王斫山竟没当回事。足见王斫山为人侠义,也可看出金圣叹为人洒脱。
D. 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最出名的人有毛宗岗、徐增,江苏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受到人们的称赞,说明金圣叹的影响极大。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3分)
(2)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3分)
(3)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3分)
14.金圣叹“兹行世者”主要指哪方面的成就?(3分)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回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客至》)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 ,能无怨乎? ,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司马迁(《屈原列传》)
若民,则无恒产, 。苟无恒心, , 。及陷于罪, ,是罔民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对 月
贾平凹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双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展开余下试题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暂短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
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笋。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为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
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17.平常的事物和生活蕴含着无穷的理趣.文中“月”和“圆”的内在含义是什么?(4分)
答:“月”喻指 。
“圆”喻指 。
18.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4分)
答: 。
19.文章开篇发问,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答: 。
20.作者说自己从“月”这面“镜子”“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结合全文分析回答:作者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世界”,怎样认识了“自己”?(5分)
答: 。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莫道无情物,最动有心人 (2)从精巧的构思谈《对月》
---从主旨谈《对月》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有时要学会转弯,有时是转好一个弯,会引你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巅峰。
请以“人生要学会转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怀化一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答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3分)
(2)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3分)
(3)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3分)
14.金圣叹“兹行世者”主要指哪方面的成就?
15.(2分)(1)
(2)(3分) &
上一篇:
九年级(上)语文素质达标第五单元检测及答案
下一篇:
连城县语文中考模拟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怀化一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