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77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6]
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二语文9月份月考试题
  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二语文9月份月考试题
第Ⅰ卷(30分,一、二、三题,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的是(    )
         A、窠臼(kē)     铜臭(xiù)   炮制(páo  )   泾渭分明(jìng)
         B、跻身(jī)     公姥(mǔ)    翘首(qiáo)    为虎作伥(chāng)
         C、刹那(shà)    恪守 (kè)   粗犷(guǎng)   浑身解数(xiè)
         D、症结(zhēng)  煞尾(shà)   瘦削(xuē)     雕栏玉砌(q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厉兵秣马     仗义执言    执迷不悟    融汇贯通
        B、委屈求全     世外桃源    长年累月    出奇制胜
        C、精兵简政     脍炙人口    高潮迭起    谈笑风声
        D、真知灼见     功亏一篑    徇私舞弊    披星戴月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散文语言自然朴素,浑然天成,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苦心经营的妙笔。
        B、今日的北京,高楼大厦平地而起,立交桥四通八达,这与当年的小胡同、四合院真不可同日而语。
        C、东方大学在短短的四年内就以2亿元自有资金获取13亿元的巨资利润,这种惊人的速度确实是匪夷所思。
        D、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一向致力于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发挥建设作用,支持半岛南北双方改善关系,最终实现自主、和平、统一。
        B、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表示,已经派出官员对有关设施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受到破坏。
        C、本市某医院于前年率先推出“病人选护士”后,又在今年四月推出“病人选医生”,此举深得病人欢迎。
        D、刚过了18岁生日的神奇小子丁俊晖的心理素质非常过硬,在世界职业台球巡回赛中,战胜了前世界头号球手,为中国体坛和世界台球界书写了一个神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9分)
简谈玉文化的价值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是财富的一种炫示。玉器是一种殓葬品。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日趋完善。玉器也是一种吉祥物。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玉器更是德行操守的象征。自春秋末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其国家权力而崇尚玉器,并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玉器还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也就成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 


浏览完整试题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是有七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万年的辽宁海城县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出土的三件绿色蛇纹石制作的砍斫器。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中国的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公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暇,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而这些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禁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神秘的美感,这种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审美趋向。“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和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选自2007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5.下面关于中国玉器“文化内涵”的理解,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A.中国玉器在长期发展演变中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体系,其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既是殓葬品,又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B.中国玉器是玉文化的核心要素,其文化内涵很丰富,它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又是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
C.中国玉器的“文化内涵”很丰富,它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并且又属于殓葬品、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D.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它以殓葬品而作为财富
的炫示,也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6.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这与统治者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密切相关。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很多,因而“玉”也就成为了美好事物的象征。
C.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
D.玉器质感温润细腻,色感纯洁无暇,音感清脆悦耳,能够让佩戴者倍感体贴,观赏者净 化心灵,聆听者涤荡胸怀。
7.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可见玉器是玉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玉器的文化内涵就是玉器的“人工之美”即社会美。
B.中华民族一直都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表明我们民族一致认同“玉”的文化内涵。
C.玉器的神秘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产生了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美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玉的喜爱、崇敬的情感。
D.辽宁海城县小孤山出土的三件砍斫器侧重突出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玉器表现
出的多种美学要素则侧重于玉器的艺术价值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④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所谓卞庄刺彪⑥,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拒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
                                    (节选《北史•崔浩传》)
[注]①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②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③姚泓:后泰国主,羌族人。④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⑤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⑥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展开余下试题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置:安排
B.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穷:尽,绝
C.臣观其意,必自入关             意:意图
D.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感激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崔浩反对阻截刘裕军队的理由的一组是(  )
①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②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
③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
④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
⑤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
⑥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顺应环境,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
C.崔浩不仅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而且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答:                                                                       。
(2)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答:                                                                       。
13、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两题任选一题,5分)
(一)(1)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
       (5)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二)(1)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2)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3)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桥仙》)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姜夔《扬州慢》)
五、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4-17题。(22分)
雪               
①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是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已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新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邃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象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兀傲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和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展开余下试题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恬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地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中融化了。 
 
14.请根据作者对《寒江独钓图》的解读,结合上下文中的句子,写出“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的“闹”字的几种含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文章第三段,“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染出幽美的图形”,如何理解这一句话在文中的意思?(4分)
答:                                                                        。 
16.文章第五段,“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根据上下文,解释“生命的诗情”的含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作者赏雪时联想到哪些东西?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条概括。作者用大量笔墨写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将下列语段中与主旨无关的两句删去。(6分)
        ①中国人是吃惯了“大锅饭”的。②后来发现这样吃下去弊病太多,便来了个奖优罚劣。③古人是颇注意赏罚严明的。④这一改革使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⑤然而就时下而言,有些单位的领导往往愿意赏善而不愿意罚恶。⑥何故?⑦诚然,思想政治工作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但这不等于只奖不罚。⑧他们认为赏善多,矛盾少;罚恶多,生是非,丢选票,甚至还会丢掉乌纱帽。⑨由于只赏不罚,结果使企业涣散。
应删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
 19.将下面的备选文句分别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使文段语意清晰连贯。(5分)
   ①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 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
 ②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
   ③一片一片颜色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
   ④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
       快阁是陆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地,在城西南三里,正是鉴湖绝胜之处。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               。田亩间分成红绿黄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             ,               ,              ,这样的景致,晴天固然极好,雨天想来也必定神妙!
答:                 。
20、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
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
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
事物的个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答: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西陆川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