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6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6]
密山一中2009年高考模拟试卷
  密山一中2009年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全国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注音的一项是(        )
A   攻讦/反诘     滑稽/犄角        翘首以待/乔迁
B  泡桐/泡沫     杠杆/ 内讧      不落窠臼/鸟巢
C   汤匙/钥匙     煞尾/刹车       自古洎今/觊觎
D  尽管/锦缎     华山/计划       矢口否认/出仕
答案;A项 Ajié    jī   qiáo   B  pāo/pào   gàng/hòng      kē/cháo
C  chí/shi   shā/shā    jì/jì  D  jǐn/jǐn   huà/huà  shǐ/ shì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的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B 很多人再买进股票后,无时无刻都在关注股市行情走势,一点点小的波动就会让他坐立不C 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这场灾难造成几十万个生灵涂炭。
D 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各种活动课应运而生,给语文课堂增添了勃勃生机。
答案:D “应运而生”现指顺应客观需要而生,用在此句语境中恰当。
 A项“拍手称快”词义是“鼓掌欢迎,表示非常高兴。多用于表示仇恨得到消除,正义得到伸张时”,泼水节泼水,并不存在仇恨与正义的问题。
 B项“无时无刻”只与否定词连用,表示永远,不间断。
 C项“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牛奶运动”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国强民”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促进公众营养的提高,是各国政府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很多国家甚至将全民饮奶列入了国家法令。
B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直到今天,十多年时间里,齐达内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巨星。他知道如何用双脚与走球起舞,其他人哪怕用手都未必能办得到。
C  青藏铁路这条穿越世界屋脊的“雪域天路”为青藏高原架起了通往祖国各地的通道,也使更多的百姓圆了去青藏旅游的梦想。
D 今年台风频繁“光顾”我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全球气温上升,容易形成气旋,导致极端天气现象增加;二是因为今年西太平洋海温升高,气压偏强,导致台风西行,频频在我国沿海登陆。
答案:B    A前后不对应,删掉“能否” C 搭配不当,改“通道”为“桥梁”或改“架起”为“铺设” D 句式杂糅,删去“主要原因有两个”或删去两个“因为”。
4 在横线处填入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保护动物,已不是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与掌中并主宰他们命运的程度,但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浏览完整试题① 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② 用于实验的动物为为科学献身
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  ④①②③       B  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 ① ②  ④
答案:B 题中“把其他动物玩与掌中并主宰他们命运”在语意上有递进作用,①③两句说动物被人类玩于手掌 ,②④句则说动物被人类主宰命运,另外,②句比④句程度更深,有语意上的递进。
二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日本人对节能“着了魔”
     在许多国家,高涨的油价掏空了大家的钱包,甚至引发了经济速减的担忧。但是,在日本,一位名叫木村公信的建筑师说,他一丁点也感觉不到这方面的压力。事实上,他每月在能源上的开支比一年前还低了。
一个原因是他新使用的家用燃料电池。这个大家伙像档案柜似的静静地立在门口,把氢变成电,把冷水变成热水,可以把水电费省下一大半。这种装置目前只在日本有售。既便如此,木村也没有忽略其他可以节省能源的办法。
在他狭窄的家里,节能装置无处不在。比如他的冰箱会在门未关好时发出叫声;他的洗碗机非常小巧,可以放在厨房的台面上。
一些家庭使用的暖气装有一种传感器,只把热量想人身上发射。还有的家庭安装了“能源导航仪”,可跟踪能源的使用情况。
木村说,他们一家四口还通过其他一些办法节省能源,比如拿洗澡 用过的水洗衣服,骑自行车去买东西等。
一位日本能源问题专家说:“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日本,政府、公司、普通公民,几乎所有人都对节能着了魔。”
多数专家都认为,日本是全世界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在全球能源价格高涨的年代,日本所做的准备远比其他国家充分。
他们说,如果日本能给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那就是:面对油价超过每桶50美元的现实,没有一了百了的解决办法。
如用木村所展示的那样,这需要把多种办法结合起来,从最先进的技术到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省钱手段;还得像他那样对节能迷恋到几乎失去理智的程度---冬天,全家人只在一个房间取暖。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提供的数字,日本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相当于美国的40%左右。但是,2004年日本消耗的能源还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
日本人对节能的极度关注来自强烈的不安全感,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能源大部分从中东进口。70年代的能源危机充分说明的了这种问题的危险性。
政府的引导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日本,汽油和电的价格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迫使家庭和公司尽量节俭。政府通过附加税和价格调控给汽油定价。目前,每升汽油在日本大约需要1.37美元,是美国的两倍。
                                (选自2007年1月9日《参考消息》)
5 从原文看,最能体现木村公信对节能“着了魔”的一项是(      )
 A 使用家电燃料电池把水电费省下一大半。
 B 冰箱门在没有关好的时候会发出叫声。
 C 家庭使用的暖气安装了“能源导航仪”。
 D 一家所有的人冬天只在一个房间里取暖。
6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日本独有的家电燃料电池可以放在居室的门口,把氢变成电,把冷水变成热水,从而节省下大量水电费。
B 在日本,节能并不是告知识人群的专利,从政府、公司到普通公民,所有人都在节能上作着自己的努力。
C 各国专家都认为,日本是全球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它在能源价格高涨年代准备得远比别的国家充分。
D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能源大部分要从中东进口,强烈的不安全感迫使日本人高度关注节能问题。
7 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日本的木村公信之所以没有感到能源价格高涨的压力,是因为身为建筑师的他掌握了许多家庭节能能技术。
B 各国要想启动全民节能计划,不仅要将多种节能能办法有机结合起来,而且还要不断增强国民的节能意识。
C 日本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只相当于美国的40%左右,所以要想赶超美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D 日本政府的经验启发我们,只要科学运用能源价格杠杆,就能从根本上调控人们对节能问题的关注程度。
 答案:5 D (四项都是木村公信的节能举措,但最能体现“对节能‘着了魔’”的应为D项,原文由“失去理智”作为语言提示。
   6 C (以偏概全,原文是“多数专家多认为”。而不是“各国专家都认为”。
   7 B (A只是原因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有节能的“思维方式”。C原文是通过40%和1/4这两个数据的对比,来说明日本在人口多、经济规模大的情况下,节能问题却抓得很好。D 项“能源价格杠杆”只是一个外在的强制手段。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
   万里寻兄记
   (清)黄宗羲
   宗羲六世祖小雷府君,讳玺,字廷玺。兄弟六人。长伯震,商于外,逾十年不归。府君魂祈梦请卜之,茫然不得影响。作而曰:“吾兄不过在域内,吾兄可至,吾何不可至乎?”蹑屦出门,乡党阻之,曰:“汝不知兄之所在,将何之?”府君曰:“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
   于是裂纸数千,缮写共兄里、系、年、貌为零丁(寻人启事)。所过之处,辄榜之宫观、街市间,冀兄或见之。即兄不见,而知兄者或见之也。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卒无所遇。
   府君祷之衡山,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遇士人,占之,问:“君何所求?”府君曰:“吾为寻兄至此。”士人曰:“此杜少陵《舂陵行》中句也。舂陵,今之道州。君入道州,定知消息。”府君遂至道州。彷徨访问,音尘不接。
   一日,奏厕,置伞路旁。伯震过之,见伞而心动。曰:“此吾乡之伞也。”循其柄而视之,有字一行云:“姚江黄廷玺记。”伯震方惊骇未决,府君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道路观者,亦叹息泣下。时伯震已有田园妻子于道州,府君卒挽之而归。


展开余下试题   尝观史传,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岂世无其事欤?抑有其事而记载者忽之欤?
   方府君越险阻,犯霜雪,跋涉山川,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汲汲皇皇(惶恐不安),惟此一事,视天下无有可以易吾兄者。而其时当景泰、天顺之际,英宗、景皇,独非兄弟耶?景皇惟恐其兄之入,英宗惟恐其弟之生(明英宗亲征瓦拉,兵败被掳;其弟郕王继位,为明景宗。其后瓦拉请和,送回英宗;英宗归国,入居南宫,景宗不许其朝谒,形同软禁。后景宗病甚,英宗于是发动政变,夺回皇位,景帝被废)。富贵利害,伐性伤恩,以视府君,爱恶顿殊。可不谓天地纲常之寄,反在草野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视府君,爱恶顿殊 视:看
B.作而曰 作:奋起 
C.冀兄或见之  或:也许
 D.觉而以为不祥 觉:睡醒
参考答案:A.(“视”应为“比”,全句意思为“拿来与先生寻哥哥的事做比较,仁爱和险恶立刻就表现出不同了”。“视”这一义项也见于中学教材《五人墓碑记》中:“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小雷府君“挂念兄长”和“为找兄长历尽险阻”的一组是( )
   A.①魂祈梦请卜之
   ②踰十年不归
   B.①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
   ②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
   C.①见伞而心动
   ②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
   D.①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
   ②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
参考答案啊;B.(A项②“踰十年不归”、C项①“见伞而心动”是写其兄长的,D项①“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是写兄弟二人的,不符合要求。)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雷府君为找寻出外经商十年未归的长兄伯震,在没有伯震任何音讯的情况下,不
   顾别人的劝阻万里寻兄,其情其事,感人至深。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小雷府君终于在梦中获得找寻其兄的线索。然当他历尽艰辛
   找到长兄时,长兄已经在道州有了田产和家室,他最终只好惋惜而归。
   C.作者认为,自古以来,孩子辗转颠簸寻求父母亲的故事不断出现在史传中,但弟弟
   找寻哥哥的故事则没有出现过,其原因并不一定是世上没有这样的事。
   D.这篇文章通过写兄弟的友爱,鞭挞了帝王英宵与景皇因“富贵利害”而“伐性伤恩”
   的丑恶,暴露了统治阶级封建道德的虚伪
参考答案:B.(错在“只好惋惜而归。”文中“卒挽之而归”,“挽”义为“拉,牵引”,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后拉着伯震回到了家乡”。)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下列文言文句(10分)
   (1)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3分)
   译: 
   (2)所过之处,辄榜之宫观、街市间,冀兄或见之。即兄不见,而知兄者或见之也。(4
   分)
   译: 
   (3)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3分)
   译:
参考答案:(1)我哥哥是商人。商人在的地方,必定是大都市和县城。我走遍大都市和县城。一定能找到我哥哥。(要点:“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是判断句,“尽历”的理解)
   (2)他每经过一个地方,就将寻人招帖贴在庙宇和街市上,希望哥哥也许能看见寻人招帖。即使哥哥看不见,知道哥哥的人也许能看见。(要点:榜、冀、即、或的理解)
   (3)作为孩子遭遇不幸,辗转颠仆,寻求父亲寻求母亲的事不断出现在书中,作为弟弟寻求哥哥的事没有书上见过。(要点:人子、间关踣顿、闻)
   文言文参考译文
   黄宗羲的六代先祖小雷先生,名叫黄玺,字廷玺,有兄弟六人。年龄最大的叫伯震,伯震在外地经商,过了十年也没有回来。先生心理祈祷,梦里询问,占卜,模糊不清,不能得到伯震的消息。先生站起来说:“我哥哥不过是在国内。我哥哥能到的地方,我为何不能到呢?”他穿上鞋准备出行。乡里的人阻拦他说:“你不知道人哥哥到达的地方,东南西北哪里开始寻找呢?”先生说:“我哥哥是商人。商人在地的方,必定是大都市和县城。我走遍大都市和县城。一定能找到我哥哥。”
   于是他裁了几千张纸,写上哥哥的家乡、年龄和外貌,做成寻人的招帖。他每经过一个地方,就将寻人招帖贴在庙宇和街市上,希望哥哥也许能看见寻人招帖。即使哥哥看不见,知道哥哥的人也许能看见。他走了万里路,足迹几乎踏遍了所有的山川和洞穴,四面八方的各个角落,最终没有遇到哥哥。
   先生在衡山祈祷,梦见有人吟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行”,醒来后认为是不祥的预兆。便求得一个读书人占卜这梦境。读书人问:“你求的是什么?”先生说:“我是为了寻找哥哥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人说:“这是杜甫诗歌《舂陵行》中的句子。舂陵,就是今天的道州。您进入道州,一定会知道消息。”先生于是到了道州。来回不安地访求询问,没有消息。
   一天,先生进入厕所,将伞放在路边。伯震经过那个地方,看见伞,心里被触动说:“这是我家乡的伞。”顺着伞把儿看,看到上面有一行字:“姚江黄廷玺记。”伯震正惊诧的时候,先生出来了,兄弟二人相互看着,好像在做梦一样,忍不住放声大哭。路上旁观的人也叹息着流下眼泪。这时,伯震已经在道州有了田产和妻子,先生最后还是拉着伯震回到了家乡。
   我曾经看史书和传记。作为孩子遭遇不幸,辗转颠仆,寻求父亲寻求母亲的事不断出现在书中,作为弟弟寻求哥哥的事没有书上见过,难道是世上没有这样的事吗?或者是有这样的事,却被写书的人忽视了呢?当先生穿越险阻,冒着风霜大雪、爬越山川,饿着身体,冻着肌肤而不顾惜,没有吃食,瘪着肚肠面不体恤自己,穷尽天地之间的地方,到达日月所能照到的地方,急迫匆忙,只有寻找哥哥这一件事情,认为天下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代替哥哥。而当时正是明朝景泰、天顺年间,明英宗和景泰皇帝,难道不是兄弟吗?景泰皇帝害怕他哥哥回到国内,明英宗害怕他弟弟活着。富贵利益和祸害,损害着人的本性,妨害着恩情德惠。用先生寻哥哥的事做比较,仁爱和险恶立刻就表现出不同了。难道不可以说,天地之间的三纲五常所寄托的地方,反而是民间吗?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 诗的颔联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2)王安石《题张司业诗》中说,张籍的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实际上也道出了他自己作诗的甘苦。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的颔联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纵横”与“高下”相对,“一”与“数”相对。颔联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自由宁静的气氛于言外可现。
(2) 本诗前六句所描绘的景物,真是一幅形象的桃源图。《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描写,岂非与“草如积”“花更繁”的景色相似吗?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不是又与此诗中间两联的意境一致,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虽然诗歌名《即事》,但绝不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他在景物的摄取,题材的剪裁上早已成竹在胸,虽以平易语言写出,却可见遣字造句、构思谋篇的精心安排。这种千锤百炼而以平淡出之的手法,正是诗家化境。
13 补全写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舸舰弥津,____________。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勃《腾王阁序》)
(2)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 (韩愈)
       ___________________,千斤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___________________,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兵车行》)
      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      (林逋《山园小梅》)
答案  略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交友之态
                        易中天
     所谓“交友之态”,就是结交朋友的意向和态度,也指人世间交友的常态,即“世态”。所谓“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也可以说是两种“交态”,但那只是两个极端。因为世上真正的君子和真正的小人都不多。大多数人,处在君子和小人之间,无妨称之为“常人”。常人的“交态”也就是人世间社交的“常态”。
通常的“交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有目的”
常人交朋友,都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不一定是小人那种急功近利的目的,也许只是觉得人生在世,不能没有三五友人。“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朋友,就无法自立于人世,也无法做人。所以,就大多数人而言,,都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寻求和结交朋友。大体上说来,这些目的又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事业,或是寻找事业上的指导者,或是寻找事业上的支持者,或是寻找事业上的参谋者,或是寻找事业上的合作者,如古代大政治家的“广纳天下之士”,或学者诗人的“四方寻师访友”,都属此类。一类是为了生活,比如工作上有个方便、生活上有个照顾、在遇到紧急情况和特殊困难时有个帮衬,这些都需要朋友,否则便寸步难行、投靠无门。还有一类是为了心灵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遭遇,这些遭遇都需要向他人倾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秘,这些隐秘有时也需要向一两个人透露,否则别在心里会生病的。但是,自己的家人、亲人并非都能充当交流、倾诉和透露的对象。比如夫妻感情不和,就不能向丈夫或妻子倾诉。又比如初恋的秘密,有时就不能向父母透露。这就需要朋友,以便把一些不能对父母、亲人讲的话讲出来。中国传统文化把“朋友”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一起,列为最重要的五种伦理关系,称为“五伦”,不能不说有其独到精辟之处。
第二是“趋利害”。
“趋利避害”本为人之常情,更何况是有目的地交朋友,当然就不能完全没有功利的考虑,也不能一概地斥之为“小人”、“不义”。一个人在选择和开始交朋友时,两人之间,尚无“情义”,如果“趋利避害”,又怎能说“不义”?历史上如信陵君之结交侯赢、公子光之结交专诸、严仲子之结交聂政、燕太子丹之结交荆轲,都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也都未被视为“不义”,又怎能要求常人之交往,完全不计利害?严格来说,只有那些共患难而不共富贵、为小利而忘大义、卖友求荣、一阔脸就变的人,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也只有那些不顾身家利害,甚至承担着风险,仍要去结交身处逆境甚至困境中的朋友的人,才是大义凛然的君子。处于二者之间的是常人。常人在初交时“趋利避害”,是应与理解的;若能在对方失势落难时仍维持友谊,便更难能可贵,应视同君子了。 
第三是“多离合”。
常人交友,既以需要为目的,则需要发生变化,朋友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或加深,或疏远,或转移。所以,常人的朋友关系,往往会不断地重新组合,老朋友渐次疏远,新朋友纷至沓来。这既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无妨说是一种“好事”,因为能扩大交往的范围。中国传统理论观念视朋友如夫妻,一味强调“从一而终”,即不现实,也不尽合理。因为对人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在交往过程中,如发现对方与自己志趣不同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密山一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