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07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76]
高中语文必修1试题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遒劲(qiú)     百舸(kě)      浸渍(jìn)    长歌当哭(dàng)      怅惘(chàng)
B.彳亍(chì)     黯然 (àn)     慰藉(jí)      殒身不恤(yǔn)       斑斓 (lán)
C.青荇(xìn)     笙箫(xiāo)    逸乐(yí)      弹冠相庆(guān)      创伤(chuàng)
D.立仆(pū)      喋血(dié)     遏制(è)       博闻强记(qiáng)   攒射(c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惮  微漠  微茫  苟活  阴谋鬼计
B、绯红  攒射  屠戳  惩创  展转反侧
C、虐杀  尸骸  踌躇  羽翼  陨身不恤
D、寥落  洋溢  庸人  谈资  黯然泣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已经明确地认识到,通讯的畅通与否,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B.目前,每年大学生毕业虽然不少,但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中央政府强调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并重的方式解决经济运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它表明中国高层越来越善于吸取过去一段时期内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
D.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4、对以下文段依次采用了哪能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A、对比,反问,对偶,反复    B、对偶,反问,反复,对比
C、对偶,反问,对比,反复    D、对比,夸张,对偶,反复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上下片均以问句结尾,从修辞上看,上片末句是设问,下片末句既是设问,也是回答,以问作答,写出革命青年的精神,他们才是主宰中国命运的人。
B、“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
C、《再别康桥》这首诗就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多用六字句和七字句(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一韵到底,追求音节的节奏美和旋律感。
D、在《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里,诗人以幼年时期的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愤恨和诅咒。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形成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宋代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一派是以柳永、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婉约派。


浏览完整试题 B、新月诗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闻一多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诗歌创作“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再别康桥》是体现并发展了闻一多所倡导的“三美”格律诗论特点的代表诗作。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汉代刘向编辑而成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鸿门宴》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如樊哙、项羽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二、(9分,每小题3分)
读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完成7--8题。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7.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解说,选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A.“九派”,水的支流叫派,相传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九个支派。“中国”,就是国中。
B.“沉沉”,亦作“沈沈”,深远貌。“一线”指纵贯南北的京汉铁路。“穿南北”即横穿南北。
C.“莽苍苍”,迷茫的样子。“龟蛇锁大江”,是说龟山和蛇山夹江对峙,约制着翻滚的江流。
D.“酹”,用酒祭地。“把酒酹滔滔”是说把滔滔江水当酒,来祭奠大地。
8.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赏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一个“锁”字,连结两山和大江,不但形象地描绘了龟山蛇山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
B.一个“逐”字,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还写出了作者高昂的革命激情。
C.词的上片写景:登楼纵目,茫茫沉沉,莽莽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阔。下片言情:倚楼把酒,怀古思今,由境及心,豪放深沉。
D.此词写黄鹤楼不落前人窠臼,完全摆脱了晴川阁、鹦鹉洲这些已被说滥了的景物,开首就从小处着笔,惊涛骇浪,泱泱大观;随后又作具体描绘,烟雨江山莽莽胜境。继而引用神话传说,最后抒发登临感受。
9.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10—12每小题3分,共9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B.唯君图之                         唯:只有
C.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D.既东封郑                         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11.加点的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B.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之:邻之厚,君之薄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
D.于: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12.对烛之武成功地说服秦伯退兵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善于抓住敌方秦晋之间的矛盾。
B.烛之武遇事谦虚、做事谨慎,不草率鲁莽。
C.烛之武在分析斗争形势时,处处以秦国和郑国的未来利益为着眼点。
D.秦伯见郑国有烛之武这样善于辞令长于分析的人才,推知郑国一定有很多能人,还是早退兵为好。
 
第Ⅱ卷(共114分)
四、(22分)
1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8分)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10分)
(1)解释加点词(4分)
①赵人患鼠 (           )②其子患之(          )
③吾之患在鼠(           )④ 去饥寒犹远(           )
(2)翻译划线句(4分)
①盍去诸?                           


展开余下试题 ②是非若所知也                                           
14、阅读下面短诗《惟一的光明》,完成后面试题。(共6分)
如果所有人都害怕而离开了你,
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
就敞开心扉,孤军前进!
如果无人在狂风暴雨的茫茫
黑夜里高举火把,
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
让痛苦点燃你心中的明灯,
让它成为你惟一的光明。
(选自《泰戈尔诗集》)
(1)这首短诗被誉为“强者的座右铭”。请根据本诗内容,说说这是为什么。(3分)
 
 
(2)朗读这首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采用怎样的语速?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3分)
 
 
15、默写(8分,每空1分)
⑴看万山红遍,             ,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⑵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
⑶                   ,不仁;                 ,不智;               ,不武。
五、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红    叶
江 河
①秋天的挂号信是故乡的一枚红叶托来的。那叶子虽然失去了夏日的翠绿与鲜活,但千丝万缕如云如织的红晕,仍然显示着生命饱经沧桑而不衰竭的光泽。仔细阅读,总能品出满心满目的沉重。
②坐在城市的秋天里,遥祭天边属于红叶的怀想,许多人许多事便在红得烂漫的季节踏歌而来。一楼亮丽而亢奋的情愫,不因岁月的冷雨寒风,历史皱纹一般地印出那些曾经拥有的风景。
③那一年,霜早早地落了,童心里飘漾的一湾亮绿,立时被腾起的深色写意所笼罩。伴着满树乞求阳光感激阳光的叶子,我站在无言又无奈的母亲面前,我能说些和做些什么呢?蜂飞蝶舞、扬鞭吆喝的温馨与雄浑,是与眼前的悲怆画面不相协调的。母亲喜欢红叶,常常把红叶一生的辉煌与美丽归结为朴素的“好看”二字。这样的定义虽很肤浅,但原始的美是能说明红叶作为一种生命过程所独有的轰轰烈烈的平凡与伟大。正如春风的笑,是为绿遍山野;夏雨的狂,是为挥洒豪气;秋月的眼,是为收获鼓劲;冬雪的吻,是为大地铺上一层不掩饰的晶莹一样,让一组神韵在特定的氛围内展示风情。这种风情有可能过程是短暂的,只要留住搏击的顽强与执著,是能够找到属于生命的隽永的。
④然而起风了,灰蒙蒙的天空,一片苍凉。路边的树叶,已经失却了青春的娇艳,痛苦地作着最后的告别;病床上的母亲,泪眼朦胧。看着刚刚绽芽的我,她真的不愿像那一片屈于命运的红叶啊!但是,病魔吞噬生命是与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的。母亲仿佛很安详,连最后的遗言,也是让我去拣几片红叶。我跑在童年的秋天里,为母亲拣回了一大把红叶。母亲数着这些红叶,如同数着我可以用月计算的年龄,终于,她的笑永远地印在了那把红叶之上。
⑤红叶度过了一个辉煌的时刻,而我的感觉也突然回归到被爱怜所簇拥的晨光里。那是一个夜晚,在严寒即将为大地更换主题时,你踩着松软的泥土走了……而我则踩着落叶向你扑去。
⑥我并不企盼一切都会永恒。红叶告别季节,这是自然的法则,就像再坚硬的岩石也注定要风化为泥土一样。造物主在造出万物时,就给了它一个不可超越的毁灭命运。我仍在爱着,就像叶子热恋土地一样,在狂风中不管旋得多高,最终还要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因为,它从枝头走下来,已经有一个归宿在向它招手。我的归宿藏在母亲亲手为我设计的坐标里。
⑦让世界所有的叶子都飞舞吧,那是一颗颗袒露真诚的心哪!
⑧天上的红叶一片片/思念到天边/思念到永远……
⑨把思想从往事中拽回,虔诚地注视今天的红叶,红叶便是活着的历史,是的,一切都未曾老去,也绝不会老去,只要大自然的秋风刮来,那飞溅的流苏,那童年的云雨星光,那饱蘸生命之美的红叶,便突破时空的界限,染红我遥远而清晰的梦境。
16.这篇散文,开头“秋天的挂号信是故乡的一枚红叶托来的”一句。
(1)这句话主要用了                等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2分)
(2)文章开头使用这句话的作用是                                            
                                                            (2分)
17.第三段拿“春风”、“夏雨”、“秋月”、“冬雪”作比,是为了说明                   
                                                                       。(4分)
18.(1)这篇散文第六段“我的归宿藏在母亲亲手为我设计的坐标里”一句意思是说母亲的某个方面深深地影响了我,这个方面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要写到“红叶便是活着的历史”,“那飞溅的流苏,那童年的云雨星光,那饱蘸生命之美的红叶,便突破时空的界限,染红我遥远而清晰的梦境”?因为红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分)
(3)“一切都未曾老去,也绝不会老去”除了表现了作者思乡的情愫是永恒的外,还有什么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坐在城市的秋天里,遥祭天边属于红叶的怀想,许多人许多事便在红得烂漫的季节踏歌而来”一句,是指作者驰骋瑰丽的想象,向往那充满幻想的火热的生活。


展开余下试题 B.本文成功地使用了象征手法,“红叶”作为作者的感情寄托对象,被描写得意象鲜明,饱含了作者的美好感情。
C.“霜早早地落了,童心里飘漾的一湾亮绿,立时被腾起的深色写意所笼罩”一句,“深色写意”指秋天的雄浑景象,但在一个孩子眼里却是满眼的肃杀景象。
D.本文用“红叶”象征母亲一生轰轰烈烈的平凡与伟大,文中引用诗句更增添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E.文中关于母亲赞美红叶、临终要求拣红叶、“她的笑永远地印在了那把红叶之上”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红叶的偏爱,说明母亲不奢求生活的浪漫。
六、语文运用(14分)
20.用“中国的书法”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中间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增删个别词语)(4分)
书法家就是运用这支笔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使中国的书法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答:中国的书法                            
                                       
21.仿照下面的句式,选择恰当的内容,再写两个句子。(4分)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里,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里,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             
                                                    。
22、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不超过10个字)
螃蟹妈妈对儿子说:“我的孩子,你别再横爬了,直爬多好看啊!”小螃蟹回答说:“好妈妈,一点儿不假。如果你教我直爬,我一定能学着做。”螃蟹妈妈用了各种方法尝试直爬都不行,于是她才明白起初那样要求孩子有多愚蠢。
答:

 
七、作文(60分)
请以“秋天的记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二、三、
1、D  2、D  3、C  4、B  5、C  6、C  7、D  8、D  9、B  10.B 11.D 12.A
四、
13、(1).解释加点词(4分)
①以┅┅为患    ② 担心,担忧,动词   ③ 忧患,名词  ④ 离,距离
(2).翻译划线句(4分)(要求字字落实)
   ①盍去诸?  译:为什么不丢弃它们(指猫)呢?(“盍”“ 诸”为兼词)
   ②是非若所知也  译:这(就)不是你知道的事(或“原因”)了。
14、
(1)、答题要点:面对孤独能勇敢前进,把孤独的痛苦作为照亮自己前进的明灯。(3分。答到一点得2分,两点都答到得3分。意思对即可。)
(2)、不设统一答案。在感情把握上,只要不严重悖离原文的感情,如悲伤、绝望、消沉、忧郁等,不作严格要求;语速的把握上,与所认定的感情要一致;理由的阐述要依据文本。(3分。情感语速把握基本合理,理由阐述比较充分,可得2分;语言通顺得1分。)
例:前面语气较轻语速稍慢,后面语气加重,声音高昂激烈,能体现出坚强的感觉
15、略
五16.(1)比喻、拟人(1分);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吸引力(1分)。
   (2)既点明了秋天的到来(1分),又是文章的引子,引起深深的怀乡之思(1分)
17.说明红叶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同样有着搏击的顽强与执着(2分),同样展现了自己轰轰烈烈的平凡与伟大(2分)
18.(1)母亲那平凡而伟大的品格。(3分)(2)“红叶”代表着美好的记忆(1分),
(3)短暂的生命散发的是永恒的精神。(2分)19.B、D(4分)
六、20.例:是中国书法家用笔创造的成为表达民族美德的工具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
(答案不唯一)
21.例:我梦想,置身于江南古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情调;我梦想,徜徉在东海之滨,在阵阵海浪声中,感受“烟雨莽苍苍”的气白色。
22、.身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高中语文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7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