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961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1]
洪翔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洪翔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分值 16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每对词语中多音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慰藉/枕藉 和暖/暖和 倔强/强健 曾经/曾孙
B、颤抖/颤栗 要塞/塞外 屏幕/屏窒 大都/都会
C、供给/给予 血泊/湖泊 翘望/翘首 间或/离间
D、绿林/绿洲 正月/正点 巷道/巷战 相似/似的
2、下列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这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厚实的普通学校,无异于釜底抽薪,必将严重影响到这些学校的正常教学。
B、动画片“变形金刚”和电影“变形金刚”所用的素材一样,两者的主题也大相径庭: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C、张一山也许在大多数人的口中更习惯叫他刘星,这个已经15岁,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子,却让一大群人为之倾倒。
D、在紧迫的能源危机面前,谈论什么“中国将超过美国”,毫无实际意义,完全是在哗众取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究竟要不要建设精神文明?是不是只要经济搞上去了就高枕无忧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B、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学校必须关心并严格要求他们。
C、这项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公众对肺癌的实际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公众对肺癌这一致命疾病的关注和了解程度偏底。
D、乱收费的存在,既有认识不到位、经济驱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监督检查不力等原因造成的。
4、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要语言简明连贯,可适当添加、改动个别词语。(4分)
我最喜欢那张画的是中午的太阳下有一个独眼样的黑洞洞的窗,从屋顶上往下裂开一条大缝像在那里笑的房子的叫做《破屋》的风景画。
5、2008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雪灾、地震、三鹿奶粉事件、金融危机等。请选择其中一件用一段话加以介绍,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5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浏览完整试题
既以亭名,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6、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亭以雨名,志喜也 志:记
B、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治:修建
C、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占:占据
D、越三月乙卯乃雨 雨 :下雨
7、下列句子中的“以为”的意义与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B、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C、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 D、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
8、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有遇到高兴的事就给人、物命名,以此表示永久纪念的习俗。
B、文章围绕一个“喜”字,把古人的习俗、作亭、百姓的忧乐等内容层层铺开,笔调灵活而有变化。
C、作者把亭取名为“喜雨亭”,表现了他重视农业生产、关心民生、与民同乐的思想。
D、作者在本文中流露出的喜悦心情,一是来自久旱得雨,吏民无忧;二是自己的亭子恰巧落成,可以在此与友人“优游而乐”。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⑶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三、古诗鉴赏(8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净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⑴、请概括这首词描绘的鸿雁的特点。
⑵、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错1句扣1分,错8句以上者不得分)
⑴、故木受绳则直, 1 ,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⑵、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 , 4 。(《劝学》)
⑶、 5 , 6 ,用心躁也。(《劝学》)
⑷、是故 7 , 8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⑸、今之众人, 9 , 10 。(《师说》)
⑹、举酒属客, 11 , 12 。(《赤壁赋》)
⑺、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3 , 14 。(《赤壁赋》)
⑻、寄蜉蝣于天地, 15 。(《赤壁赋》)
⑼、 16 ,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2~15题
水性江南 王本道
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那锐利的兵器——剑,也是源于江南的吴越。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我一度大惑不解。
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莫愁湖畔莫愁女,西泠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叶渡口……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那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诉,弦乐清丽委婉,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江南的水又时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急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据说古代铸剑,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几经反复,才铸成一把好剑。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而持戟呐喊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发挥到了极致。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铮铮侠骨。明末的秦淮八艳是有力的佐证,清末的秋瑾则是最优秀的代表。
展开余下试题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这种美是刚与柔的融合。江南,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1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江南的水与江南的人的特征。(6分)
13、文中引用老子的名言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14、作者在第二段和第五段都提到“剑”,各有什么用意?(4分)
15、你认为作者探究的江南真谛的价值有哪些?(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6~19题
晚清学人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情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载的1200多条水道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16、下列关于杨守敬的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B、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
C、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D、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17、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B、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C、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
D、杨守敬对《水经注》中记载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还编制了《水经注图》。
18、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
1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七、作文(70分)
20、请以“经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洪翔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答题纸
1、( )(3分)
2、( )(3分)
3、( )(3分)
4、(4分)
5、(5分)
展开余下试题
6、( )(3分)
7、( )(3分)
8、( )(3分)
9、(9分)(每句3分)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⑵况吾与子渔憔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⑶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10、(8分)
⑴、请概括这首词描绘的鸿雁的特点。
⑵、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错1句扣1分,错8句以上者不得分)
⑴、故木受绳则直, 1 ,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⑵、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 , 4 。(《劝学》)
⑶、 5 , 6 ,用心躁也。(《劝学》)
⑷、是故 7 , 8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⑸、今之众人, 9 , 10 。(《师说》)
⑹、举酒属客, 11 , 12 。(《赤壁赋》)
⑺、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3 , 14 。(《赤壁赋》)
⑻、寄蜉蝣于天地, 15 。(《赤壁赋》)
⑼、 16 ,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1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江南的水与江南的人的特征。(6分)
13、文中引用老子的名言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14、作者在第二段和第五段都提到“剑”,各有什么用意?(4分)
15、
上一篇:
七年级上册期中质量检测卷(泗水县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下一篇:
高埗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洪翔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