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019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9]
江苏省苏州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江苏省苏州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将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一、(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娴熟(xián) 脉脉(mò)   踽踽独行(yǔ)    信手拈来(niān) 斐然成章(fěi)
B.角色(jué)  露骨(lù)    力能扛鼎(gāng)  量体裁衣(liàng) 拾级而上(shè)
C.福祉(zhǐ)  重听(zhòng) 怔怔(zhèng)    虚与委蛇(yí)   少不更事(gèng)
D.粘贴(zhān) 剽悍(biāo)  绯红(fēi)       妄自菲薄(fěi)   模棱两可(m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刻不容缓。
B.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日来纷纷发表公报或声明,再次申明对待这一问题的原则立场。
C.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了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中餐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
B.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康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C.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D.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备受新老顾客信赖的。
二、阅读苏辙的《南康直节堂记》,完成4—6题。(9分)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浏览完整试题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5.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府史之所蹲伏                             B.惟杉能遂其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D.君以客饮于堂上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6.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42分)
三、(25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写一段鉴赏文字。(不超过80字)(6分)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3)乘骐骥以驰骋兮,        。           (屈原《离骚》)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6)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林则徐)
四、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10-13题。
一堆茶渣
邢晔
    在中国文化中,茶是一个异数。一个纵横雅俗、亦雅亦俗、大雅大俗的异数。
    阳春白雪者,是文人雅士高门大族每日不可稍离的琴棋书画诗酒茶。品茗论道、煮茶听琴,于袅袅幽香中揣摩炎凉情境、体味苦乐人生。缺了茗香,便低了品位,就如同神仙丢了飞升的祥云,灵感殆尽。
    下里巴人者,是引车卖浆贩夫走卒开门七件要事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泡茶待客、请茶谈事,于漫漫水汽中滋润焦渴咽喉、谈论生活关节。少了茶水,便跌了架子,无异于面孔失了微笑的内涵,干巴无力。
但今天,关于茶,文化传承自中国的日本尚有精致到了艺术境界的茶道,中国,有着数千年饮茶传统的中国,却只剩下那一堆被榨取、流失尽精华的茶渣。虽然,茶依旧饱满在高人雅人贵人们古雅的紫砂壶或晶莹的玻璃杯里,可从什么时候开始,茶开始淡出一般人的视野了呢?
也许是因为喝茶太复杂——找茶叶、烧开水、洗杯子、寻杯垫……喝到的,无非是一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茶。用一次性水杯倒可乐,不是方便得多吗?在锅台碗碟边跳够了舞的主妇们实在没有精神再去操持高情雅趣的茶水了。奔波了一天的主夫们也更愿意喝简易方便的袋泡红茶或绿茶——只是,那能算是真正的茶么?于是,他们索性喝酒、喝咖啡。那费心劳神的茶,不喝也罢。
也许是因为茶味太平淡——尽管茶也有苦、甜、淡、无四道滋味,但哪及得上可乐、咖啡、罐装乌龙茶的一步到“味”?扮帅耍酷的青少年只要“IN”,只要自由与刺激,哪受得了茶经的唠叨、茶道的繁琐、茶味的清淡?在他们心目中,茶只能算是“老掉牙”的古董级食品,过去的传统算得了什么呢?茶既然什么也不是,什么时尚也搭不上边,那就请离得远远儿的吧。
事实就是如此。古人的血液里高山流水着醇浓的茶香,今人的器官间则山重水复着两种可乐的战争。是由于时空被科技、工商骤然压缩得容不下自然的神韵,还是由于心灵被生存、社会逐步挤迫得趋向于精美的复制?
  无论如何,那份泛舟江湖、啸歌山林的从容、淡泊,那份举杯临风、笑望同好的高远情怀,在城市纵情纵欲狩猎的人们,怕是再也无法领略与消受的了。
也许,在工业化、信息化了的今天,只有静谧时间与清洁灵魂才能品味的茶未免太奢侈、太固执、太落伍了,在水泥森林、物质天堂、铜臭与锅碗间操心、操劳的现代人干嘛不投身工商业的流水线上一统天下的口味呢?那些袋装、罐装红茶绿茶、果珍乳品,自会填充现代人因忙碌而空虚的灵魂。


展开余下试题如今的年轻人往往把乐趣停留在可乐与咖啡的杯口上,他们的口味是舶来的口味,一次性消费,无须铺垫与延续,也不谈结局与余音。一如群鸥掠水过,春梦了无痕。一些中年人则多爱喝酒,解酒者何?茶。但半醉半醒之间,他们在鸡毛蒜皮、勾心斗角的人际战争中,也往往成了一堆行将被抛弃的茶渣,那是时光与社会共谋的。还有多少人肯静下心来、能静下心来拾掇那些终于失去味道的往事?只有那些衙门里的大小老爷们能够悠闲地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但他们从茶里得到的,无非是类似茶锈溶液的黄水或绿水,他们给社会留下的,也只是一堆寡淡无味的茶渣。
  那确实是要抛掉的。
10.结合全文,文章前三段谈论茶的雅和俗,有哪些作用?(4分)
                                                                               
                                                                               
11.茶为何会“淡出一般人的视野”?请根据文意,概括作答。(6分)
                                                                               
                                                                               
12.“古人的血液里高山流水着醇浓的茶香,今人的器官间则山重水复着两种可乐的战争。”这句话表达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13.文章以“一堆茶渣”为题,“茶渣”有哪些寓意?(6分)
                                                                               
                                                                               
五、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体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当今散文大盛,仅就写作的成果而言,散文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作品的格局似乎越来越小,人称小男人、小女子的散文,小巧玲珑,色彩艳丽,轻松幽默,解颐怡人;但也轻飘飘的,缺少厚重感。还有一种被称为心灵鸡汤的散文,弄一点小哲理,小诗意,小性情,其实是故做深沉状、沉思状、呻吟状、自我陶醉状,境界也都很小,很琐碎。
近读《唐宋八大家文品读辞典》,忽然就想到了当今散文的这些毛病。韩、柳所面对的,是魏晋以来占据了文坛统治地位的骈体文,这种文体在后来的发展中,它变得越来越绮靡,越来越重形式,轻内容,其末流更发展为文字游戏,成了束缚散文写作的桎梏。韩、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起古文运动的。他们提倡自由抒写的文风,并以自己的写作实践,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散文。他们的散文最终成为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及至宋初,以欧阳修为代表,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亦陆续加入进来,在宋初的数十年间,又发起一场前追韩、柳的新古文运动,在后来的近千年里,这种散文文体始终统摄文坛,直到五四运动白话文兴起为止。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我国散文史上继先秦、两汉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其卓异诱人之处,首先在于他们的许多文章内容充实,不是无病呻吟之作,也不是虚浮夸饰之作,更不是空洞乏味的政治说教。他们的文章,上承先秦、两汉,长于说理、叙事;又不拒绝骈体文的优长,发挥六朝散文长于写景、抒情的特点,在以散体为主的句子中巧妙地穿插一些骈偶句子,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表现力,使古代散文在事理兼胜的基础上,更具形象性和抒情性。再有,他们的文章比起前人来更讲章法,起承转合,疏密详略,灵活变化,时出新意,既严谨有序又灵动多变,既一气贯通又曲折跌宕,给人一种和谐精巧的审美感受。他们的语言又是简约精练的,很多百余字或几百字的散文,含义隽永,内容深刻,文采飞扬,笔墨酣畅,尺幅之中蕴涵波涛万里之势。而且,八家散文又呈现出自居一格的个性色彩,“韩愈雄奇奔放,柳宗元沉郁峻洁,欧阳修委婉流丽,曾巩雍容平和,王安石刚劲峭拔,即使‘三苏’也并非如上袁枚所说‘如出一手’,而是同中有异,在共具的雄放风格中,苏洵显得简切老辣,苏轼显得清旷超逸,而苏辙则表现为疏荡纡折”毫无疑问,对当代散文写作来说,这是有待开发的宝贵资源,其蕴藏之丰厚一定超出我们的想象力。
当代散文写作为人所诟病,自非一日。而所开药方,亦层出不穷。有求助于西方散文者,有钟情于近现代散文者,也有希望散文写作走出书斋,回归生活者,不一而足。然而很少有人提出向古文学习,向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学习。这种对古典的轻视、鄙视、蔑视,或者来自一种久远的偏见,真是很令人叹惋的。说得严重一点,当今散文写作的种种弊病,难免不是丧失了历史传统所造成的恶果。在这里,最为重要的似乎还不是文章的技法、章法、叙事、说理、抒情或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而是如何使文章具有浑浩流转的气势和充沛的力量。韩愈的文章所以能“起八代之衰”,就是因为在其字里行间,充溢着一股浩然之气。孟子曾有“养气”一说,就是要养成这种“浩然之气”。听起来很玄,其实是可感可知的。一言以蔽之,这里所说的浩然之气,就来自一个人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自其内在的精神信仰和道德诉求,来自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在当今散文写作中难得一见的。如果有一个字可以概括当今散文之病的话,未必不是这个“衰”字!


展开余下试题1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对中国当今散文的看法的一项是(3分)
A.当今的散文并不令人满意,缺少厚重感,境界不高,表现为小男人、小女子散文,心灵鸡汤散文。
B.求助西方散文、近现代散文,走出书斋,回归生活对于中国当今散文没有意义。
C.当今散文的种种弊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散文创作丧失了历史传统。
D.文章的技法、章法、叙事、说理、抒情或文字的运用和表达,对当今散文创作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
15.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3分)
A.魏晋的骈体文,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几为文字游戏,是束缚散文写作的桎梏。
B.唐宋八大家散文继承了一些散文的优秀传统,事理兼胜,具有形象性抒情性。
C.八大家散文呈现出自居一格的个性色彩,其中三苏的散文风格接近。
D.八大家的散文上承先秦、两汉,长于说理、叙事;又不拒绝骈体文的优长,提高了散文的表现力。
16.唐宋八大家散文在之后的近千年里,统摄文坛,分条概括说明其原因。(6分)
                                                                               
                                                                               
17.文末“如果有一个字可以概括当今散文之病的话,未必不是这个“衰”字!”这句话用一“衰”字概括了当今散文之病,结合文意,概括“衰”字的内涵。(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航天巨眼
(1)人类是通过肉眼的瞳孔和晶状体,将外界发出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来观察事物的。可是,面对浩瀚的宇宙,人类的眼睛就不够用了。于是,天文学家便根据人看外物的原理制造出一只只“巨眼”——通过透射镜或反射镜将光线聚焦来看远处天体的天文望远镜。
(2)借助这只仿生“巨眼”,天文学家可以看到几亿、几十亿甚至几十亿光年以外的宇宙天体,同时,它还有人眼无法比拟的别一个优点——能“看到”几乎所有波段的“光”和电磁辐射。天文学家又根据不同望远镜所能“看到”的不同波段,将“巨眼”分为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红外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γ射线望远镜和紫外线望远镜。
(3)1609年,伽利略制造了最早的折射望远镜,从此开辟了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宇宙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口径已达10米;但是,用光学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还必须要有好天气。包裹着地球的浓密大气层是天文观测的一大障碍。在地面观测星空是很费劲的,就像从湖底去看飞鸟一样困难。因而世界上许多大型光学望远镜都安装在高山上,以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江苏省苏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