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115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5]
祁阳四中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必修3)
祁阳四中2008年上期高一语文必修3检测卷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内帏(wěi) 歆享(xīn) 召唤(zhāo) 辽阔无垠(yín)
B.驯熟(xùn) 蹙缩(cù) 宵柝(tuò) 扪参历井(mén)
C.间或(jiàn) 商贾(jiǎ) 崤山(yáo) 芳香馥郁(fù)
D.炮烙(pào) 畏葸(xǐ) 晕眩(xuàn) 锲而不舍(q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牲醴 逡巡 五彩斑斓 撒手人寰
B.汲取 湮没 遍体鳞伤 不经之谈
C.乖张 广袤 茫无际涯 璀璨夺目
D.崔嵬 寒喧 义愤填赝 穷困瞭倒
3、填在下列句子中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⑴天下真有这样 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⑵到了夏季,冰雪 了,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
⑶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 两个旋涡之间, 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
A、标致 融化 即使 / 也
B、标致 溶化 如果 / 却
C、标志 融化 即使 / 也
D、标志 溶化 如果 / 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选修课的开设,使同学们的志趣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B.小张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C.一条广告的好坏,不仅在于文字的精美,构思的巧妙,还要考虑群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D.节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节约钱财,更在于节约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有限资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和执拗的老秦头的顽固劲差不多,却还笑话老秦头顽固,简直就是五十步笑百步。
B.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C.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D.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到: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B.“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C.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
D.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
7、下列是对这学期所学课文内容的相关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现代作家厄纳斯特•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
B.《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小说通过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把批判的锋芒直指造成其悲剧的社会环境和封建伦理道德。
C.《劝学》的作者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文中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贴切生动,使读者易于接受。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琵琶行》(并序)是他的长篇叙事诗之一。
浏览完整试题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8、《四书衬》是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四书”包括( )
A.《大学》、《礼记》、《论语》、《荀子》 B.《礼记》、《孟子》、《庄子》、《诗经》
C.《论语》、《诗经》、《尚书》、《中庸》 D.《大学》、《孟子》、《中庸》、《论语》
9、案上的几本书点明了( )
A.鲁四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爱好和兴趣
B.鲁四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保守和无能
C.鲁四这个封建礼教卫道士的迂腐和顽固
D.鲁四这个封建礼教卫道士的思想和修养
10、对这段文字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描写,点明鲁四老爷的政治身份和思想基础,揭示主人公悲剧的社会环境。
B.场面描写,点明鲁四老爷的政治身份和思想基础,揭示主人公悲剧的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写出鲁四老爷对儒家哲学思想有专门研究,理论层次比较高。
D.场面描写,写出鲁四老爷对儒家哲学思想有专门研究,理论层次比较高。
三、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6题(11~15题每题3分,翻译每句3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11、文中四处方框处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虚词是 ( )
A.也,乎,矣,乎 B.矣,乎,矣,欤
C.也,乎,矣,欤 D.矣,邪,矣,乎
12、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13、从句式特征看,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句相同的一项(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忌不自信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14、韩愈写作《师说》的主要目的是( )
A.批判当时的士大夫们“耻于从师”的社会陋习,倡导一种“从师而问”的社会风气。
B.规劝当时的士大夫们应不耻相师,勇于互相学习。
C.阐明教师的重要作用及择师的标准。
D.表明作者不拘世俗,勇于相师、勇于为师的态度。
15、文中运用了三个对比,请概括出这三个对比的内容。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四、默写:17、在横线上填写原文内容。(每空1分,错一字不给分。共10分。)
(1)、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3)、 ,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别有幽愁暗恨生, 。 ,铁骑突出刀枪鸣。
(5)、锲而舍之, ; ,金石可镂。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一道题。(共计6分)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8、“事事幽”在文中有何作用?作者写了哪些江村幽事?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6分)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1)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2)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3)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4)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5)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展开余下试题
(6)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7)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8)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9)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10)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11)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2)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9、这位母亲“经常”打孩子,试分析她打孩子时复杂的内心世界。(4分)
答:
20、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①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答:
②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答:
21、本文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真诚的内心独白,读完全文,请你也站在孩子的角度,写一段对母亲的内心独白。(30字以内,4分)
答:
22、这篇散文情真意切,主要的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七、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阅读《红楼梦》中片段,回答问题。(7分)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23、文段中描写的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所学课文和你从平时阅读中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写一段50字左右的个性化见解,说说你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独到的理解和评价。
八、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辞书上说:命运是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有人说:命运是生命的一种运行方式。生命平常地运行,就是平常的命运;生命异常地运行,就是异常的命运;生命超常地运行,就是超常的命运。
命运与环境有关,改变了环境,便能改变命运;命运与选择有关,把握好选择,也就把握好命运;命运与机遇有关,抓住了机遇,也便抓住了命运……
也有人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生活中,你对“命运”有何认识,请以“命运与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立意自定,把题目补充完整, 选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B (A,wéi,zhào;C,gǔ,xiáo;D,páo,qiè。)
2、D(暄;膺;潦。)
3、A (“标致”,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标志”,表明特征的记号或某种特征;“融化”,冰、雪等变成水;“溶化”,固体溶解; “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成液体;“如果……就”表假设关系;“即使……也”表假设的让步关系。)
4、D(A,缺主;B,重复;C,两面对一面。)
5、D.(“指手画脚”指说话时手脚做出各种动作,句中应用“七手八脚”,形容人多忙乱,动作不一)
6、C(“学习说”只是一种观点,不是一本书,不能用书名号。)
7、B(《祝福》选自《彷徨》)
8、D.
9、C.(鲁四老爷在小说中不仅仅是个地主知识分子的形象,更是一个封建卫道士的形象,这几本书从内容上可以体现出其作为封建卫道士的迂腐和顽固)
10、A.(这是对鲁四老爷书房的环境描写)
11、B
12、C(“惑”,疑惑/糊涂;“所以”,表原因/表方式、凭借
13、B(同为宾语前置句。)
14、A
15、(1)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2)为子择师与自己耻师(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用文中相关词语,意近即可)
16、(1)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注意“众人”、“下”、“耻”等词)
(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与之同列(看不起他们),现在他们的见识(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真是(多么)令人奇怪啊!(注意“不齿”“乃”等词。)
17、(1)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5)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展开余下试题
18、“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一篇旨意。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在诗人看来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第二问,用诗中的相关词语回答也可。)
19、一方面期望孩子能遵守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被迫以“殴打”作为教育手段;另一方面又因“殴打”了孩子而深深自责,内心感到痛楚。
20、①“殴打”是教育孩子最后的手段,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②人类社会的某些法则,必须孩子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别人无从帮助、无法替代。
21、应从“殴打是爱的证明” “殴打是期望的表现” “殴打是一人挨痛,两人伤心”等方面去写,关键是要以一个被打的孩子的角度来说。
22、从内容上说,这篇散文真诚地抒发了一位母亲那种发自内心的期望和责打孩子的痛楚之情。从写法上看,这篇散文巧妙的使用了第一、第二人称,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这样更易于表达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
23、提示:只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范例:
(一)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
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
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
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
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
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二)林黛玉有才,而且很高,不符合“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离奇标准; 纯洁,心灵纤尘不染,这种洁癖比妙玉的更高尚; 清高,脱俗,痛恨世间各种丑恶,绝不会同流合污; 清醒,最痛苦; 真诚,恨得彻底时爱得更彻底; 敏感,多心,挑剔,追求完美,艺术家、哲学家脾性,也对自己有害; 高傲,自尊,看不起浊人(多数人),难怪孤僻; 脆弱,无助,常常用自尊来掩饰自卑,毕竟只是个女孩——孤苦无依、寄人篱下的女孩; 痛苦,郁闷,世少知音,以致性情乖戾,多愁善感,言语刻薄,才令她被某类人(包括现代的)如此厌弃; 由此可见,一个不出世,又被俗世过早磨练的人,含着对周遭怨恨而夭亡的人,她绝对是俗臭男人、女人避之则吉或狠狠打击的对象,她不属于她那个时代,也不属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她是“天使”,根本就不该来到凡间,被我等人追慕,被那等人咒骂。~`
(三)林黛玉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薄命佳人。她聪明美丽、多愁善感、天真率直,不谙世事、冷漠孤傲,却又纤弱多病,活像一朵在秋风中不胜哀愁而摇摇的木芙蓉。在那种重权势、重钱财、重封建礼教的宗法社会里,她这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来到贾府,寄人篱下,身不由己,虽有「老祖宗」贾母的爱抚慰藉和贾宝玉的情投意合,但前途末卜,人生渺茫,精神上有沉重压力。所以她很早就哀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后来病情渐重,处境更加艰难,她预感到寿命不久,发出了「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悲吟。因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弱点即超常的自恋情绪是造成黛玉早亡悲剧的内在根源 .
黛玉聪明美丽,天真率直的特点难能可贵,可由于她的冷漠孤傲,整天哭哭啼啼又使人很反感,她那整天泪光点点,给人以弱不禁风的感觉,
有人喜欢她说个性,有才华,有人不喜欢她说很清高,难相处.总之,林黛玉是曹公给红楼梦塑造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 (222.243.231.117)
上一篇: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
下一篇:
祁阳四中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祁阳四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