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092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2]
外海中学第二三单元试题
外海中学高一语文二三单元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10题各2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鱼凫(fù) 贾(jiǎ)人 铮(zhēng)铮 恬(tián)然
B.飞湍(tuān) 迁谪(zhé) 饿莩(piǎo) 嘲哳(zhā)
C.逡(quān)巡 钿(tiàn)头 迸(bèng)裂 扪(mén)参
D.数罟(gū) 暮霭(ǎi) 教坊(fáng) 崤(yáo)函
2、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痒序之教 侧身西望长资嗟
B.转轴拔弦 坐中泣下谁最多
C.良将劲驽 故不积跬步
D.虽有稿暴 度长契大 比权量力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去来(助词,无意)江口守空船 B、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
C、却(退回)坐促弦弦转急 D、声非加疾(快)也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你自己荐他来,又合伙劫他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B、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C、2008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阻断了多少游子回家的路。
D、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和近体的分别。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B、李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以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情感充沛,常常用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出壮丽奇谲的境界。后世称他为“诗仙”。
C、杜甫,字子美,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的作品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D、白居易,字乐天,号易安居士。他的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振之以威怒 D. 句读之不知
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③树之以桑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王道之始也 ⑥填然鼓之 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⑧未之有也 ⑨察邻国之政 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③④⑧ B.②③⑦ C.①④⑥ D.⑤⑨⑩
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
9、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B、“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浏览完整试题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象,就象“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
D、<<登高>>写出了去国怀乡、骨肉分离、病魔缠身、漂泊憔悴、落魄潦倒、冷酷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10、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既表达了对琵琶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的郁闷心情。“天涯沦落”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感情体验,隐含了社会变化、政治衰落给人造成的痛苦。
B、“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叙述江边送客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获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渲染了送别时的凄凉愁惨的气氛。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千呼万唤”呼应上文的“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可见琵琶女出场是不得已。“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她由于身世低微,怕人瞧不起,不好意思,不愿见人的心理。
D“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沉吟”的神态与询问有关,反映了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起…‘敛容”,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克服内心障碍,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二、课内阅读题(选择题各3分)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子亦有不利焉
C.朝济而夕没版焉 D.将焉取之
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不同的意思(4分)
A.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指: 今义指:
B.輮以为轮
古义指: 今义指:
3.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 )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4.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准确翻译下边文句。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分 )
译: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分 )
译:
B、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9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 )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 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
7.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
8.翻译下列各句: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2分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分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2分
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2分
9.“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一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3分
C、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5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
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践:削平 因:凭借
C.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销锋镝 镝:箭头
D.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1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展开余下试题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A.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B.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C.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D.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12、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奋六世之余烈 六世: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
B.履至尊而制六合 六合:东西南北天地,天地四方。
C.南取百越之地 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
而统称百越。
D.以愚黔首 黔首:古代称老百姓。
13、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以愚黔首。
C.以弱天下之民。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4、解释下列加线词语(3分)
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19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5、对下列四组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①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16、从句式特征看,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17、下列对原文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他们比圣人差得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学了,大学却丢了,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此)可以知道了。
18、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19.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老师的职能是什么?1分
⑵择师的标准是什么?1分
E、阅读下面古文,完成20—23题:(共11分)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武节,泛指武艺兵法。
20、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2分)
自伤年老失时( ) 是以泣也( )
21、“昔周人有仕数不遇”中的“遇”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遇事不慌 B 随遇而安 C 知遇之恩 D 不期而遇
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
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
23、导致“周人”可悲结局的自身原因是什么?(2分)
答:
选择题答题卡:
一、单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阅读
1 3 4 6 7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21
三、默写(16分,每空1分,错一个字不给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
剑阁峥嵘而崔嵬, 。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无复鸡人报晓筹。
4、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帝城高急暮砧。
5、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身死人手,为天下 笑者,何也? 。
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7、 ,此时无声胜有声。
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9、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10、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四、语言综合运用(10分)
1、根据诗句的意境扩写诗句,任选一联进行扩写,不少于30字。(6分)
(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以及表达特点,仿写句子填空:(4分)
爷爷奶奶,你们是夕阳,但夕阳并不逊色,夕阳的余辉别有一种魅力。是一弯残月,也要辉映大地;是一座古桥,也要背负风雨;是_ ___ _ ,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奶奶们,夕阳无限好,何必管它是不是黄昏呢?
参考答案:
一、
1.B(A贾gǔ C钿diàn D崤yáo-xiáo)
2.C(A痒-庠,资-咨,B 拨弦,座中C驽→弩D稿→槁,契—)
展开余下试题
3.D(疾-强,宏大)
4、D 5、D 6、D 7.A 8.C 9、D(第二联有豁达和坦荡,) 10、C
二、
1.B 2.A蟹钳;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B把…作为;认为 3.B 4.A 5.略
6.D 7.A
8. ①五亩大小的建宅基地,如果种上了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也能穿上丝织衣服了。
②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③如果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称王,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过的。
④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而是兵器”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⑤大王如果做到不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9. 用比喻手法揭露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暴政。
10.B 11.C 12.D 13.D 14.华山,黄河,比喻边疆上的屏障。
15、c16、B17、C18、B 19、传道受业解惑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悲哀;因此 21、C
22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呀?”
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23 学习本领不专一(1分);盲目跟随君主的好恶而决定自己的行动。(1分)
三、(16分)1、枯松倒挂倚绝壁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空闻虎旅传宵柝
4、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7、别有幽愁暗恨生
8、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9、以五十步笑百步
10、东船西舫悄无言 , 唯见江心秋月白
四、(8分)1、略2、是一丛秋菊,也要散发芳香;是一片秋叶,也要装点大地;是一匹老马,也要指点迷途;是一株古柏,也要撑起蓝天;是一眼古井,也要流出清泉…… (59.37.160.27)
上一篇: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过关测试
下一篇:
2009年高考考前专题测试系列——词语(45分钟)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外海中学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