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184
标签:
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4]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校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苏教版
兴化市顾庄学校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两颊(jiá) 赫然(hè) 殷勤(yān) 恣情(zì)
B、褪色(tuì) 剔透(tī) 遴选(nín) 谷穗(suì)
C、确凿(záo) 枸杞(qǐ) 蝉蜕(tuì) 渺茫(miǎo)
D、嗫嚅(niè) 攒聚(zǎn) 寻觅(mì) 虐待(nüè)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船队经过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再走七、八公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凤凰岛。
B、专家们正在研究这座千年古塔将怎么修,周围近百株古树将怎么办?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挑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诗人刘禹锡看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景,不禁发出“道是无晴还有睛”的感慨。
3、下列句了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B、排球队大比分输给育才中学后,教练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没有给学校争光。
C、王伯年作为小区保安,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做好每一件事。
D、部分西方媒体别出心裁地剪接西藏“3 •14 ”事件的图片,歪曲报道事实真相。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当天的《时报》报道了一些义务献血者的动人事迹。
B、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双休日加班的报酬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能否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倾听着著名作家秦文君作“亲近文学”报告。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普少习吏事(熟悉) 读之竟日(整天)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
B、普又以其人奏(把) 卒用其人(终于) 补缀旧纸(修补、连接)
C、万籁此俱寂(声音) 亲朋无一字(书信) 太祖乃悟(就)
D、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孔子不能决也(判定) 寡学术(少)
6、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连天蔽日的杉木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A、④①②③⑤ B、②③①④⑤ C、①④②③⑤ D、④②①③⑤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82分
一、按要求答题(33分)
7、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把它们一一订正在下面的方格内。(4分)
决择 鲜为人知 心清如许 轩然大波
颓唐 相辅相承 变幻莫测 相得益彰
风靡 人迹罕至 溶为一体 不堪设想
订正
8、默写(12分)
① ,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②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 。
③单是 ,就有无限趣味。
④杜甫《登岳阳楼》中最能表现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句子是 ,
浏览完整试题
。
⑤两小儿笑曰:“ 。”
⑥ ,可笑不自量。
⑦路曼曼其修远兮, 。
⑧皮之不存, 。
⑨ ,勿施于人。
⑩桃李不言, 。
⑾ ,鲜克有终。
9、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放飞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首联所展现的画面。(3分)
(2)此诗的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矛盾吗?请说明理由。(2分)
10.名著阅读。(2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通篇运用对比批判封建教育的散文是《_________ _________》。
11、口语交际(3分)
假如你是校篮球队的队长,你的好友小亮多次让你推荐他加入球队,而他的球技确实不佳。当他再次向你提出要求时,你将如何应对?
你说:
12、语文综合性学习。(7分)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瓯越大地到处张灯结彩,竹报平安.迎春接福。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
【过新春】正月初一早餐,人们喜欢吃年糕,寓含“年年高”之意,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含“ ”之意;有些地方,人们还喜欢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粽”和“宗”音近,取“ ”之意。(2分)
【写春联】鼠年的春联,请从“嚣、响、喧”中选择一个字填入这副春联的空缺处,使之对仗工整。 (2分)
子 夜 鼠 欢 爆 竹 乐
门 庭 燕 舞 笑 声
【话春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过年的习俗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人选择发短信表示新年的祝福,也有的选择外出旅游欢度春节……但是,打“开门炮”辞旧迎新,带上礼品走亲访友,舞龙灯、闹元宵等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不变。你知道为什么为什么要保留这些传统习俗吗?谈谈你的看法。(3分)
我的看法:
。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赵普 10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宫,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3、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家人发箧视之 跪而拾之以归
虽多忌克 普颜色不变
14、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太祖/常劝以/读书 B、家人/发箧/视之
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D、普/明日/复奏其人
15、翻译句子(2分)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16、从本文中,你能学到赵普的什么精神?(2分)
17、“手不释卷”证明赵普读书非常勤奋,请举出两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2分)
(二)楚人学舟 6分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1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分)
(三)教会我感恩的人
教会我感恩的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给我们家装塑钢窗户。一整天,他都闷头干活,也不说话,一直干到很晚。见他那么老实,我们留他吃晚饭。他很拘谨,连菜也不敢夹,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就像对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公公则递烟给他,与他扯家常。原来,他是考上大学的人,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家里太穷,负担不起两个人,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如今,他娶妻生子安心做了农民。我们听了,不甚唏嘘。婆婆想得实际而周到,翻拣出我们淘汰的旧衣物还有洗衣粉等洗涤用品,装了满满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着不肯收。婆婆说,这都是我们不用的,闲放着也是闲放着,给你就拿着,回去也好帮衬媳妇过日子。他低头接过袋子,连句道谢的话没有,就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人很快忘记了这件事。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一个农村打扮、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我不认得他。他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我忙招呼他进门,他拘束地坐在沙发上,搓着手缓缓地说,麦收的时候,他回了一趟家,说起我们帮他的事,全家人都很高兴。他们想表示对我们的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家里人商量了好久,最后他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我们尝尝鲜。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
青年人放下东西,走了。我们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我曾接受过比他更大更多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著地心存感激,表达谢意。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展开余下试题
当“感恩”这个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背着半口袋粮食站在我家门口的青年。 (摘自2005年2月2日《今晚报》作者:魏海玲)
2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唏嘘( ) 淘汰( )
22、写出含有“恩”字的褒义成语和贬义成语各两个。(2分)
褒义成语: 、 贬义成语: 、
23、从第二段文字中找出能表现主人公“老实”这一特点的三个事例。(3分)
①
②
③
24、“我们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我们”为什么感到“意外”?“感慨”的又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请你分析一下句中的“生动的一课”具体指代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二段写“我”全家对农村青年热情、慷慨的招待和帮助,应该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但“半年后的一天”,这位农村青年登门答谢时,“我”却“不认得他”了。请你结合全文,分析一下“我不认得他了”的原因。(至少答出两条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割 麦
任慧超
天还没亮,赵老师便起来了,妻子还正熟睡。他摸索着将窗帘拉开,桌子上便泻下了一片淡淡的月光,屋里的东西也便依稀可见了。他又摸摸索索地从墙上摘下镰刀,轻轻地拉开门,来到院里的石墩旁蹲下磨刀。村子里很安静,只听见低低的沙沙磨刀声。
磨罢镰,赵老师便走出了家门,他往东刚走了几步,不由笑了,用镰把敲敲脑袋,又回头往西。往东二里是学校,每天从家里出来便是往东去学校,走顺路了。自家的地在村西头,却很少去。家里家外的活,都是孩子他妈一手包揽,可真苦了一个妇道人家。妻子真是好样儿的,表面上她常对人说:“就他忙,一个孩子王有什么了不起的?”可她对丈夫获得的各级优秀教师证书什么的,却宝贝似的保存着。她从心里疼爱他,理解他,支持他。
迎着一弯下弦月,赵老师走着,心里仿佛揣着一个神圣的使命。多少年了,他都没有完成这项“使命”,以弥补他对妻子的愧疚。
他边走边想着孩子妈多少年来的辛勤。到了地头,借着月光,只见麦垅像一幅幅金黄的缎带,煞是喜人。他动镰便割了起来。麦子潮润润的,晨风凉爽爽的,地里就他一个人,割得挺自在。他估摸割完后还不会耽误到学校辅导学生晨读,待孩子妈来了,一定会惊喜。想到这儿,他笑了。然后,中午放学后再去找台打麦机,连三赶四将麦子脱出来,该是他今年麦收的功劳。
他不由地想到了学校。割麦如救火,救火不如救命,辅导学生复习准备中考不像救命?每当上学校经过村口,住在那里的驼背八爷总是眼巴巴地望着他,问:“小三八呀,哦不,赵老师,咱这穷乡僻壤里啥时能飞出只金凤凰啊?”是啊,他肩负着多少乡亲的厚望啊,村里爷儿们识字断文的少,都希望小字辈有个出息;再说,前几天乡文教助理曾经拍着他的肩膀说:“赵老师,咱乡就看你们‘联中'了,你们‘联中'就看你教的那个班级。”……
不知不觉中,月儿不见了,东方染上一片橘红,麦子割完了。望着满地的麦茌,他笑得好舒心。
匆匆地赶回家,妻子也早起床做饭,见他拿着镰刀急急忙忙的样子,将一只手从面盆里抬起来在额头上搭个凉棚,望着东方刚露头的太阳:
“哟,我说哩,今儿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
“别用老眼光看人嘛!”赵老师笑笑,“今儿上午你把麦子拉到场里,晌午我去找打麦机。”
“嗯,是我看错了,日头还是从东边出来了!”
上午十点多钟,赵老师正给学生上课,妻子气呼呼地赶来了,当着几十个学生的面,劈头就问:“你割的是谁家的麦子?”“咱家的呀!”“胡说!你把三狗子家的割了!”“哄——”学生们都笑了。他难堪地站着。妻子气呼呼地走了。
傍晚,赵老师家的麦田里,十几个活泼的身影挥舞着镰刀。他们是赵老师的学生。赵老师此刻正在学校油印室满头大汗地印第二天要用的模拟试卷……
27、根据上下文推断,“使命”具体是指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今儿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和“日头还是从东边出来了”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文中有一整段关于赵老师去割麦路上的心理描写,请想想这段心理描写对表现赵老师这一人物形象起到怎样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文章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多变,试举出一例说明它情节设计的奇妙。(3分)
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简评赵老师这个人物形象(指他的思想、性格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化市顾庄学校初一第一次月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1——6 C、D、C、A、C、D
7、抉 水 成 融
8、略
9、(1)略
(2)不矛盾,这里运用了以静写动的手法,更能突出禅院的寂静。
10.《旧事重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1、略
12、【过新春】团圆 怀念祖宗(敬重祖宗) 【写春联】喧 【话春节】保留传统过年习俗,是为了表达人们的良好祝愿和美好情感,同时也是为了继承民间悠久的文化传统。
13、略
14、A 15、略 16、略 17、凿壁借光,蠹萤夜读,悬梁刺股等
18、(1)慢;(2)看。
19.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0、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21、xū;tài
22、褒义示例:感恩戴德、恩怨分明、返哺之恩;贬义示例:忘恩负义、恩断义绝、恩将仇报
23、①一整天,他都闷头干活,也不说话,一直干到很晚;②他很拘谨,连菜也不敢夹;③他低头接过袋子,连句道谢的话没有,就走了
24、没有想到这个农村青年在半年之后还会专门前来感恩。感慨的是这个农村青年的质朴、真诚、厚道、可爱。
25、示例:对待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学会心存感激,表达谢意。或:人,要学会感恩,对家人、对朋友、对陌生人都应如此。
26、提示:注意从人和事两个方面分析原因,鼓励合理的、有创造性的理解。示例:①对一个只有一面之交的人来说,半年不见,的确是太久了;②当时的热情慷慨只是出于对农村青年的关心和同情,并不希望回报,所以对这件事并没有记在心里;③这位农村青年太普通了,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27.指帮助妻子干农活。
28.“今儿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言外之意是丈夫平时不可能去帮助妻子去干农活——他忙的是他的教学。否则,就像太阳从西边出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日头还是从东边出来了”,是指丈夫这一回真的帮她干农活割麦。
29.这一段心理描写写了乡亲们和干部寄予他的厚望,这是他忠诚教育事业,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而不顾及家中活计的思想基础。有了这段描写,人物的行动才有了“根”。
30.例①赵老师起早去割自家的麦子,结果却割了“三狗子”家的麦子。
例②学生偷偷地去帮赵老师家割麦,他在学校赶印模拟试卷,对自家地里发生的事还不知道。
31.赵老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教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他公而忘私。从性格上看他既有知识分子的愣劲儿,又有农民的朴实厚道,勤恳乐观。 (218.76.216.133)
上一篇: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下一篇:
唐宋散文选读4月月考试题
标签:
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兴化”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