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0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1]
2009年威海市普通高中毕业年级统一考试
2009年威海市普通高中毕业年级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1I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案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 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1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戏谑(xuè) 暂时(zàn) 悭吝(qiān) 强人所难(qiǒng)
B.熟稔(rěn) 讣告(pù) 攻讦(jié) 相机行事(xiàng)
C.胆怯(qiè) 悲怆(qiàng) 发酵(jiào) 殒身不恤(xù)
D.笑靥(yàn) 蜚声(fēi) 谥号(shì) 信手拈来(n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恶梦 涵养 闻名遐迩 别出心裁
B.弊端 端详 分庭抗理 集腋成裘
C.漫延 喝彩 于事无补 无上光荣
D.惬意 黯淡 人世苍桑 名门望族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目标。为又好又快地实现这一目标,突破高中阶段教育的瓶颈,山东省教育部门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并适时规划出高中素质教育回归路线图。
B.温总理的欧洲之行,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在这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中,虽然我们自己的经济状况也不好,但作为负责任的经济、政治大国,中国政府一定会对身陷其中的友好国家鼎力相助的。
C.法国法院北京时间2月24曰凌晨驳回中国圆明园兽首禁拍请求,这意味着由中国律师团进行的阻止流失海外国宝拍卖的行动无果而终。
D.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于1506年开始重建,先后营造了一百二十年,集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等人智慧于一体,是文艺复兴式和巴罗克式风格的代表建筑。
4.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在《我父亲的梦想》一书中,奥巴马还提到①自己十几岁在夏威夷时,内心时常在挣扎。他当时是一名狂热的篮球运动员,但在球队里他感觉自己是个“外乡人”,因为他②总是要和一群白人运动员打球,遵守他们的球规③如果哪个裁判或教练想往你脸上吐口水,他完全可以这么做,因为他拥有那个权利而你只能承受④

② ③ ④
A : “ , 。”
B , “ 。 ” 。
C : 无 , 。
D , 无 。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抗旱保苗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作,政府一方面要加强调控水源的工作,另一方面要让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加强技术指导,充分把旱区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大力开展生产自救。
B.2008年,我们战胜了灾难,创造了辉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危机四伏的2009
年,我们能否将2008那种团结、上进、全民参与的优异表现持续下去是个问题。
c.近期针对网络上低俗落后的思想影响人们身心健康、扰乱正常的社会、损害改革发展大局的现象,国家七部委联手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
D。近期奥巴马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众多项目上限制使用外国产品。如果美国政府执行这些条款,就不能履行它在世贸组织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间的贸易会不会出现逆转。


浏览完整试题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关于汉学,时下有的叫国际汉学、海外汉学、世界汉学,当然有的也称中国学。以上几种叫法,逐渐摆脱了沿袭汉代以来将重经、史、物、训诂考据之研究称之为“汉学”的范式,逐渐把“汉学”和“国学”分开。当然,也有人认为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研究的是中国文化,且是偏重古代文化的学问,就是“汉学”。我始终认为,还是把汉学(sINOLOGY)和国学分开为好。因为我更强调和看重近百年来国际文化的习惯认识趋向。
在中国文化复兴运动中,’诸如整体性“传统文化”、“易经”、“儒学”、“比较文化”等等,都成为专学,而关于外国汉学家研究中国文化的“汉学”的研究几乎成了显学,史无前例地被学界关注着。但是,就在这时候,关于汉学存亡的问题,国际上也有了不同的看法。瑞典汉学家罗多弼说,汉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不会持续太久,它将被各种具体学科消解,“汉学系”迟早会取消,“没有什么理由要把中国人的经验当作与欧洲人的经验根本不同的范畴来阐释”。这种浮躁的见解,缺乏历史和科学的依据,既违背历史规律,也不合现在和未来的实际。中国文化经过外国人的智慧理解和消化,变成了“汉学”,使其既是中国文化,也不完全是中国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学术史,于是又被中国学界重视着,并构成中国的“汉学研究”。
在历史上,中国文化影响或浸染西方的过程中,完全是冷静而自由的,是文化的一种自然运动,也是西方的先觉者的一种智慧的结果。人类文化的沟通,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但人类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永远不会变为一体。在2 1世纪,“西学”和“中学”的“撞击…‘冲突”和“融合”还会同时存在,“中学”不会消解“西学”,“西学”也不会取代“中学”,如果没有政治和宗教的“干预”,它们会处于和谐平等的状态之中(这当然不是指具体的自然科学),以一种“文明对话”的形式,发展多元的人类文化。基于人类不同种群的文化历史差异,人们的智慧特征也会不同,因此对社会、历史、宇宙的阐释也会有别,所以人类最古老最灿烂的文化之一、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富矿一一中国文化,虽然曾经有过低迷的时期,但永远是吸引中国境外智者的研究探讨对象,更何况中国文化又是一种生命力异常活跃发展的文化,加之当代中国学术的自由环境,使中国文化有了一个很好的反思、发展、繁荣的机会,因此现代的或是未来的汉学家,可以在中国的文化资源里,发展中国的智慧之光。汉学家们可以在研究中国文化的学术活动中偏重于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等,但这些学科无疑都还属于汉学范畴。在学术高度发展、学问越做越细的情况下,哪一位学问家也不会无所不知,其研究虽只限于自己的专业、学科,但大而言之,他还是汉学家。像中国人不会放弃研习外国文化一样,外国人也绝不会放弃研究中国文化。所以,“汉学”不会消亡,“汉学研究”也还将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
(节选自《关于汉学的命运》,文章有删改)
6.下列表述中符合作者的“汉学”观点的一项是
A.汉学与国学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经、史、物、训诂考据之外的中国古代文化。
B.不管哪国人,只要研究的是中国文化,且是偏重古代文化的学问,就是“汉学”。
C.“汉学”是外国人智慧理解和消化中国文化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
D.汉学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成为一体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既有中国文化、也不完全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学术史。
7.本文认为汉学还会持续下去,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外国汉学家研究中国文化的“汉学”的研究几乎成了显学,史无前例地被学界关注着,构成中国的汉学研究。
B.在2 1世纪,“西学”和“中学”的“撞击”“冲突”和‘E融合”还会同时存在,“中学”与“西学”不会彼此消解或取代。
C.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富矿,虽然曾经有过低迷的时期,但永远是吸引中国境外智者的研究探讨对象。
D.中国文化是一种生命力异常活跃发展的文化,当代中国文化也有一个很好的反思、发展、繁荣的机会,汉学家可以在中国的文化资源里,发展中国的智慧之光。
8.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学者对“汉学”的研究被称为汉学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外国学者关于中国文化研究的学术观点。
B.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和浸染,是一种文化的自然运动,是从少数西方智者的觉醒开始的。
c.从历史规律上看“中学”与“西学”不会相互消解与取代,从当前看当代中国学术环境是自由的,所以“中学”与“西学”将会一直处于和谐平等的状态中。
D.不管国外研究者的专业与学科如何,也不管他研究的全面与否,只要他们是在研究中国文化,那么他的研究都属于汉学范畴。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日:“殊江外人。”帝顾日:“张九龄非江外人邪?”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
久之,为翰林学士,迁左庶子。帝每访殊以事,率以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
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盘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殊出欧阳修为河北都转运,谏官奏留,不许。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④舍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展开余下试题 殊性刚简。累典州,吏民颇畏其狷急。善知人,富弼、杨察皆其婿也。殊为宰相兼枢密使而弼为副使,辞所兼,诏不许,其信遇如此。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后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
(节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改)
【注】①直史馆:官职名称。 ②僦(jiù):租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岁能犀文 属:写作
B.殊孳言 建:提出
C.半从幸玉清昭应宫 坐:因犯…罪,定罪
D.被诏毒宸妃墓,没而不言 志:写(墓志铭)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帝爱基不欺,既成,数称善 吾其还也
B.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 因拔刀斫前奏案
D.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晏殊刚简无私的一组是
①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②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③已答奏,辄
并稿封上 ④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⑤殊怒,以笏撞之折齿 ⑥谏官奏留,不许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⑥D.③⑤⑥ •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项是
A•皇帝赐晏殊同进士出身,寇准反对,是因为晏殊是江南人。皇帝用张九龄的例子加以反驳。
B•晏殊兴办学校,可以说他是我国创建学校的鼻祖。他善于发现人才,其中很多都成为国家栋梁。
c•有人告发晏殊役使士兵建造房屋为自己谋求利益,当时的人们认为应该责备他的过错,作者不以为然。 .
D•晏殊不仅政绩卓著,而且文采飞扬,最擅长诗词,著作丰厚,创作并流传后世的文集共三百四十卷。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I)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 (2分)
(2)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4分)
(3)殊为宰相兼枢密使而弼为副使,辞所兼,诏不许,其信遇如此。(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新晴山月
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_山果坠。
谁伴余苦吟,满林啼络纬…
【注释】①病雨,受到雨的损害。②络纬,一种草虫l'又名“络丝娘”。
(1)“高松漏疏月”中的“漏”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2)评者认为这首诗“诗中有画”,而且画面中充满了动感,请说明其动感所在。(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吾生也有涯,-----------------------。(《庄子•养生主》)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2)然而诸侯之地有限,--------------------------.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3)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王羲之(《兰亭集序》)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4)我自横刀向天笑,-------------------------------。(谭嗣同《狱中题壁》)
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五、(12分)
16.将下面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分别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①自己对国家肩承的道义和责任 ②曾经发生过的积弱挨打的屈辱历史
③一条健全健康的人生道路 ④那些于危难中构筑和撑挺起民族脊梁的先辈‘
不种植仇恨,却应该记取和吸取历史教训。让今天过着和平安宁日子同时享受着国家尊严的每个公民, 了解-------------------- , 感知并铭计--------------------------,明白--------------------------------------------,进而设计并实践--------------。
17.现在,青少年使用网络已经非常普遍,网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词语,甚至是一些看不懂的字或符号,有人说这是网络语言,也有人说这是“火星文”。有的同学把这样的语言或符号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请你用简明得体的话规劝这些同学不要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30字左右)(4分)
18.某电视台制作了一个“北京奥运感动瞬间”的节目,其中选取了这幅在开幕式上三名外国人救助一名晕倒的中国女孩的画面。请你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其配上一段画外音。要求有描述有评论,90字左右。(5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废墟下的课堂
哑樵
那节课她正在给同学们讲《地震中的父与子》,一个美国父亲在所有的人都绝望了不肯施以援手的情况下,用双手从地震的废墟里,救出埋了38个小时的儿子和他的14个同学。当她念到“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这一段时,房子就剧烈地摇晃起来,大地疯了一样地颤抖,抖得人魂飞魄散,“快,蹲下!躲进角落里!”坐在前排的几个同学从座位上跳起来,向她跑来,她伸手扶了一把跑在最后的一个,房子就塌了。轰隆隆墙壁倾倒、噼噼啪砖瓦飞溅之后,一切都归于黑暗和沉寂。
许久,一个声音怯怯地响起来:“老师,老师。”
她的头被撞破了,流了很多血,人也昏迷过去。她费力地睁开眼睛,除了断壁残垣,什么也看不见。闭上眼睛,她又昏了过去。
“老师,老师。”声音又响起来,她猛地清醒过来,答应着:“我在,老师在。”
她睁开眼睛,过了一会儿,适应了黑暗的环境:她的身边,有三个女生和两个男生,每个人都有些轻微的擦伤,正是这个角落,救了他们的命。
“还有人吗?”她大声地喊。
四个墙角,都有人回答,已经成为废墟的教室下面,也有人应声。她想动,腿却被什么压着,动不了。一个靠近她的男生想把压在她腿上的东西挪开,也许整个房子都压在她的腿上了,根本动不了。
“老师,我们害怕。”一个女生突然哭了,废墟下,也有哭声传过来。
“我给你们接着讲课文吧,讲讲地震中,寻找儿子的阿曼达。”没有人回应,但她知道一只只耳朵在听。这篇文章她早就背熟了,清了清嗓子,她给同学们念余下的课文。当念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的时候,一个急切的声音问:“老师,他找到儿子了?”
“是的。他找到了。他儿子还活着,还有他的14个同学。”她激动地说。课文念完了,她也累了。静下来的废墟,像是突然变成了冰窟,大家感到全身发冷,有一个男生的牙齿打起了冷颤,得得地响。
好半天,也没有人说话。她摸索腿边,她每天上课时必带的水杯恰好也翻滚到那里,她拾起来,拧开,刚放到嘴边,又拧紧,递给身边的一个女生。女生打开抿了一小口,又传给别人,再次传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掂了掂,分量并没少多少。
“告诉我,阿曼达为什么会去救自己的儿子?”她问。
“因为他对儿子说过,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一个男生回答。
“还有呢?”她眼睛逡巡着,仿佛这里也是课堂。没有人回答。她的学生上课抢答一向很踊跃,可是,现在,他们没有那么积极了!是啊,他们又怕又饿,还听不到外面的任何声响。


展开余下试题 过了不知道多久,又有声音在喊:“老师。”
她激灵一下醒了。不管她有多困,只要有人喊老师她就会醒来。好像那称呼是根绳子,使劲地拽着她的心。
“阿曼达一定会去救儿子吗?”“一定,因为他对儿子有承诺!”“可是我爸爸和我没有这样的承诺。”废墟里,又陷入一片可怕的寂静。
“有的。也许表达方式不一样。其实,这篇课文不只是想说一个实践诺言的故事,还想说,孩子们要相信亲情,相信成人社会。”
一瓶水,反复在几个人手中传着,每次她都掂一掂,越来越轻了,她的心在收紧。她轻声地叮嘱大家少说话,靠紧些,用手碰着手,腿碰着腿,感知其他人的存在和温暖。
“阿曼达会来吗?”她平时最喜欢的一个女生声音颤抖地问。
“会来的。就像老师会和你们永远在一起。”
听到有人说话的时候,男女生全哭了起来。几小时以后,佩戴着“绵阳消防”标记的救援人员扒开了压住他们的墙壁,告诉他们:这已是震后40个小时。
救援人员在想办法弄掉她腿上的重物,那个她最喜欢的女生趴在她耳边,哽咽着说:“阿曼达,他来了!”
19.文中“阿曼达”这一形象内涵丰富,请概括这一形象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内涵。(6分)
20.小说两次写到传递水杯,有什么作用?(4分)
21.本文构思精巧,请作简要分析。(4分)
22.小说中师生面对灾难时的表现令人感叹,请择其一点谈谈你的感受。(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热情谁可比
——追忆臧克家
舒乙
没有热情,写不出诗,更写不出好诗。好诗人一定是极端热情的人,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一个可以拿出来当例子的,而且是很典型的例子,便是臧克家。
克家先生多病,打认识他的时候起,就知道他是个“病包儿”。偏偏这位“病包儿”活得比谁都长久,居然高寿到99岁;仔细想想,也是必然的,久病成医,自有一整套养生之道,终于成了老寿星。不过,他也常常越轨,一热情起来,什么都忘了,手舞足蹈,神采飞扬,吓得深知他的脾气秉性的谈话人不得不赶快离开,他的家人也慌忙出来打断他的兴奋,劝他去躺一会儿,要不然,随时都有叫救护车的危险,全是热情的道!
我平均每年见他两三次,一次必是春节,去给他拜年。另一次是10月8日,去给他过生日行礼。他一直管我叫“小L,-。这还是30年代初,在青岛时就叫起的小名,一直叫到我60多岁。每当小乙来时,所有的回忆,青岛的、重庆的、北京的,都跟着来了,想想,那得有多少话要说呀。克家先生便仰着头,眼睛看着天花板,挥着手,开说,声音极大,语速极快,青岛的、重庆的、北京的、前天的、昨天的、今天的,全挨着挤着往外涌,确实没有别人插嘴的份儿。谈话中间,他很忙,一会儿叫你吃蛋糕,一会儿叫你吃糖,一会儿叫你吃桔子。一会儿跑进卧室,拿出日记叫你看,日记是记在日历上的,上面记着某日“梦见老舍先生”,怕第二天早上忘记,醒来当时就记在床头的小纸条上。一会儿又拿出杂志来,说上面有小乙的文章,他还做了圈点,果然,只见他用红笔勾勾划划,密密麻麻,像给小学生批澈作文似的。一会儿又背诵几句自己昨日或当日早上刚想出来的诗句,诵到得意处,自己先叫好:“写得好极了!”“很有意思!”一会儿又拿出一幅刚写的条幅,让你欣赏他的字。他说他一年要写好多文章,1987年两个月之内写了22篇,包括《新文学大系(1937—1949)》和蠛抗战文学大系》那样的太书系,其上有新诗卷的序以及老舍新诗序那样的专论。一年还写了385幅字和题字(19,88年),还要写无数的信,是个很忙的忙人。臧老完全是来而不拒,这也是热情的缘故。
臧老的生活方式非常有意思,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也充满了对生活对人的热爱。有一度他很不愿意搬家,不愿意离开赵堂子胡同那座小院。理由很简单,舍不得麻雀和邻居!他每天要定时喂麻雀,竞招来一大群小麻雀准点来他家做客,飞起来打成团,成片,蔚为壮观,叫得极欢快,嘁喊喳喳,吵声震院。每日喂养它们是克家先生一大乐趣。克家先生每日散步4次,清晨夭还未亮时一次,早、中、晚各一次,累计长达3小时,不管刮风不刮风。克家先生喜欢在风中行走、做操、锻炼,做一些自己发明的古怪的姿势,诸如抡胳膊之举,真有点和风作战的意味。久而久之,胡同里的居民全认识这位老爷子诗人了,可以随时和他站下来聊天,其中有工人,有教授,还有孩子。他兜里老揣着糖块,见了孩子就给糖吃。胡同里孩子们欢呼“臧爷爷”的声音有时可以用此起彼伏来形容。其实,克家先生长寿的秘诀也包含在这里面了,这么乐观,这么活泼,这么爱动,这么有趣,他还能不快乐?他还能不长寿?一定能。
生活的富翁,也是生命的富翁,有这样的境界,才打下了诗的底子,诗作才能喷涌。
克家先生常说他是“两面派”,既喜欢旧诗,又喜欢新诗。这倒是道出了一个有成就的诗人的秘诀。他说郭沫若的诗是新式的,而柳亚子的诗是旧式的。而克家先生自己则主张新老结合。诗要有新思想,新语言和新格式。他主张诗要有一定的格式,而此格式,必有传统的影响。
这就是臧克家先生自己的诗论。正是他的诗论,以及他自己的实践,使他成了一位中国现代大诗人。
而在根儿上呢,是他的热情,正直,和一腔赤子之心。他天生是个有诗人气质的特殊可爱的人。
想到“诗人”二字,我就想起了臧克家先生,他是一个最鲜活的样板。
【注】舒乙:老舍先生之子。
(文章有删改)
19.臧克家的“热情”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回答并分别作简要分析。(6分)
20。传记中第3段用了大量的笔墨叙述自己到臧家做客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21.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列出两点并举例分析。(4分)
22。“生活的富翁,也是生命的富翁,有这样的境界,才打下了诗的底子,诗作才能喷
涌。”结合国已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七、(60分)
23.请以“比阳光更灿烂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09年威海市普通高中毕业年级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1.A(B th f也C怆chu~ng D靥y6)
2.C(A噩梦B分庭抗礼D人世沧桑)
3.B(“鼎力相助”只能用于敬称对方,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不能用来说自己。)
4.B
5.D(A“充分”是程度状语,应该移到表对象的状语“把旱区人民的积极性,,的后边。B句式杂糅,“是个问题”去掉。c成分残缺,“扰乱”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社会”一词后面加上“秩序”。)
二、6.C(A是沿袭汉代的看法,B不是作者的观点,D中西方文化不能融为一体)
7.A(这只是说汉学现状及汉学研究的由来,并不能说明其必然发展下去)
8.c(“和谐平等”状态的前提是“没有政治和宗教的‘干预,”)
三、9.C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9年威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