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55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5]
2009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57
2009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六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诗经•卫风•氓》)
(2)人非生而知之者,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
(4)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
[唐]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于所?窈而深,廓其有客。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近迹兮,蛀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秫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声昭于时 昭:显著 B.入耳而不烦 烦:厌烦
C.濯清泉以自洁 濯:洗涤 D.窈而深,廓其有容 窈:美好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写盘谷风景优美,但地势十分险要,即使隐居的人到此也徘徊犹豫而离去,友人李愿却住在这里。
B.“友人李愿居之”一句,既结束了第一段对盘谷的介绍,又引出第二段“愿之言曰”的内容。承上启下,过渡巧妙自然。
浏览完整试题
C.作者借李愿的话描写了三种人,通过声威赫赫的显贵、高洁不污的隐者和趋炎附势的官迷的对比,突出了隐者的高洁。
D.结尾的赠歌语言优美,句式工整而有变化,抒情达意,淋漓尽致,表现出作者锤炼语言的造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3分)
译:
(2)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3分)
译:
(3)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①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①流水,即沅水,流经武冈。
(1)这首诗是作者为送别友人而写,第二句为什么说“不觉有离伤”?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2)起句“流水通波”.一作“沅水通流”。你认为哪一种版本更好?为什么?(2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袁术派纪灵攻打刘备,吕布为助刘备写信请来了纪灵,设宴调解。纪灵将吕布的方天画戟插在辕门外一百五十步处,并说如果吕布射中画戟小枝,两家罢兵;射不中,则两家各自安排厮杀。结果辕门射戟,应声而中,避免了一场厮杀。(《三国演义》)
B.觉民对琴低声说:“琴妹,我们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听到这消息.琴十分高兴,说到时候要第一个去报名。回家后,她找母亲商量,母亲的态度虽然让她很失望,但当她读了易卜生的《娜拉》后,又充满了希望,并写信给许倩如,表明自己的决心。(《家》)
C.吴荪甫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他收买赵伯韬的姘头刘玉英,笼络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将益中公司的抵押款和办厂的资金聚拢,甚至连住宅也押上了。但由于收买方和合伙人杜竹斋倒戈相向,致使他功败垂成,倾家荡产,险些自杀。(《子夜》)
D.为了要受封骑士,堂吉诃德到“城堡”的院子里守夜,看护自己的甲胄。结果他被两名前来打水饮马的脚夫打伤了,因此堂吉诃德十分愤怒,他用乱石把两名脚夫打得鼻青脸肿。店主终于无法忍受这样的胡闹,于是决定尽快授予他骑士称号。(《堂吉诃德》)
E.“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本来抱着希望,以为他会来一趟……然而从那天夜晚起,一切都变了。未来的婴儿也变成纯粹是累赘了。”
聂赫留朵夫从军队回来,却没有顺道拐到姑妈家。于是马斯洛娃便在深夜里冒着风雨赶到火车站去找他。这段话是玛丝洛娃对这一经历的回顾。(《复活》)
7.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姑苏闾门城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小说《红楼梦》中的这个乡宦是谁?请简述他遭逢不幸而出家的故事。
(2)伽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以后.送了她一个小铁哨。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小铁哨帮爱斯梅拉达免受凌辱的故事。
选第(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教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尽心上》)
(1)下列对《孟子》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良能和良知是人的天性,是不经学习就具备的,是不需思考就知道的。
B.孩提之童都知道孝敬父母.等长大后都知道尊敬兄长,说明爱亲敬长是人的本性。
C.孟子认为仁义就是能够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要求。
D.孟子认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人的良知良能,这两种人的本性能够通行天下。
(2)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孝弟(同“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
语•学而》)这句话所表现的思想的理解。(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造成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其原因在于这两种权利存在着交叉重叠。言论自由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来表达的,保障言论自由的宗旨在于使言论者尽可能言其所知,充分地表达其思想,以发挥言论自由的政治和社会功能,侧重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名誉权保护的客体是名誉。名誉是社会对特定人的一种评价,评价的主要方式也同样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但名誉权更侧重于个人利益及其个人在私生活中的自主权,它的目的不在于使言论者尽其所言,而在于规范和约束言论,使其不至于揭露他人隐私、诽谤他人名誉。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冲突”。
言论自由和名誉权的价值和功能,其侧重点虽然不同,但它们对于民主政治和健康的社会同样重要。当言论自由和名誉权这两种代表着不同利益和不同价值的权利发生冲突时,法律所提供的并不是均等的保护,而是由其所依据的利益决定保护的范围与力度。当一般公民的名誉权与言论自由发生冲突时,应当更多地保护一般公民的名誉权;如果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与言论自由发生冲突时,则应当强调言论自由,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适当弱化;当言论自由和法人的名誉权保护发生冲突时,应给予言论更多的自由度,让它能够更多地反映、揭露法人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尤其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言论自由和名誉权的冲突方面,美国的“沙利文案”是典型的判例。《纽约时报》1960年3月29日刊登了一则付费广告,称亚拉巴马州首府蒙哥马利市警察使用暴力对付反对种族歧视示威的黑人学生,蒙哥马利市管理警察局的官员沙利文向法院控告《纽约时报》和四名黑人牧师刊出的广告损害其名誉,犯有诽谤罪,要求赔偿50万羡元,州法院判决被告应向原告支付这笔赔偿费。《纽约时报》遵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最高法院的判决驳回了州法院的原判,提出了“真正的恶意”的原则,即政府官员指控媒介损其声誉和失实,必须证明媒介是出于明知故犯或毫不在意失实与否。这个判例在美国甚至整个西方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从此新闻媒介在报道和评论官员时被赋予了宪法特许权。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太众传媒和人格权保护》,作者洪伟。有删改。)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言论自由和名誉权,前者鼓励言论者知无不言,后者规范和约束言论,主张言行相符。
B.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两种权利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因而可能存在互相侵犯的情况。
C.言论自由与名誉权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两者对于民主政治和社会健康都是同样重要的。
D.当言论自由与名誉权冲突时,法律所提供的保护应该不偏不倚,不伤及另一方的权利。
E.作者从造成言论自由与名誉权冲突的原因入手,就如何维护两者的权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0.为什么说“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冲突’”?请简析。(4分)
答:
11.在“沙利文案”的司法审理中,最高法院的判决维护了哪一方的权益?并请你谈谈最高法院判决的理由。(3分)
答: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文本的小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篇小说.完成12~14厢。(15分)
那年,我15岁。
离家的前夜,母亲对我说,到了城里一定要找到你父亲干活的工地,看看他能帮你找到啥事儿,我说,妈,你放心,这个暑假我会好好干活儿,挣些钱交学费的。母亲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看了看我,笑笑说,我儿有志气。
清晨,坐着村里的拖拉机,我在一阵阵颠簸中被送到了县城。县城杂乱的人流让我有些惊惶失措,毕竟第一次到县城,我有些迷茫。父亲的工地在哪儿呢?东南西北,我找不到方向。
于是,我开始询问每个人。问的最多的是,哪里有工地?人们总是看了看我,说,工地到处都是,你要到哪个工地?城北还是城西?城南还是城东?我苦笑着说,我也不清楚。人们似乎开始怀疑我是不是一个头脑有问题的少年,有人对我的问话开始不理睬了。父亲,你在哪儿?我在心里呼唤着。
哎,小伙子,你这样问是永远找不到你父亲的。一个中年汉子说,这样吧,你坐我的车,
我带你去各处问问。
要多少钱?我说,我可坐不起你这专车。
中年汉子一笑说,不用你交钱,反正,今天也没货可拉,不碍事,就带你一程,上来吧。
坐在车里,那个中年汉子一路问我,多大啦,一个人出来,为啥啦。我一一说了。
我看得出,中年汉子连叹了几声气,他说,我小时候也和你有一样的经历,生活如此呀!
车不知转了几转了,每到一处工地,中年汉子总将我父亲的名字向工地的人问上一阵,甚至于问过每个人。
夏天,如火的阳光烘烤得车箱发烫。中年汉子和我汗流浃背。但中年汉子总是笑着对我说,小伙子,下次出门可得找准方向喽,读书也一样,好好读书,为你的父母争气,将来,少走这样的路。我嗯了句,然后说,谢谢叔叔。
一路上,中年汉子的手机响过数次,他只看了看手机,没有接,然后又看了看我,一脸笑笑的。
终于.在日落的时候,我们在离县城偏远的山凹地找到了父亲。那里是一处别墅开发工地。父亲见到我一脸的诧异,说,你怎么能找到这里的。我说,是这位叔叔帮的忙。父亲两眼间顷刻噙满泪水,他说,谢谢你师傅。
中年汉子说,没什么,只是你应该告诉家人你的方位。不然,让一个孩子这样找人很不安全的。
父亲说,对对对,只是,我真不想让孩子和家人来呀,苦我自己一个就够了,父亲说着,脸上有些酸楚。
中年汉子说,我明白你的想法。对了,还有些货等我呢,我就先走了。
中年汉子跳上驾驶室,正准备开车时,他突然叫了我,哎,小伙子,你过来一下。
我跑过去说,叔叔,啥事?
他笑笑说,也没什么,这个给你,将来,好好读书,争个出息。说完,就往我袋中一塞,开车而去。
我掏出一看,那是100元。
那个傍晚,我和父亲站在工地门口,向着车开走的方向久久地挥手……
(作者:吴富明。有改动。)
12.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15岁的“我”出生于一个尚未摆脱贫困的家庭,暑假到城里找父亲,希望能在父亲的帮助下找到活干,以便挣些钱交学费。
B.傍晚,“我”终于在一处别墅开发工地找到了父亲。一边是要挣钱交学费的少年,一边是别墅的开发,在鲜明的对比中,小说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C.“中年汉予的手机响过数次,他只看了看手机,没有接”,这个细节描写,既为下文“还有些货等我”埋下伏笔,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小说灵活地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及细节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个朴实且热心肠,不富裕却乐于助人的普通中年汉子的形象。
E.小说以“找父亲”为线索,通过叙写找父亲的缘由、经历、结果,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社会生活的小画卷,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13.小说的结尾,我和父亲为什么要“久久地挥手”?请简析。(4分)
答:
14.在审稿时,编辑们对这篇小说用哪一个标题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以“城市的方向”为妙,有人为“中年汉子”叫好。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探究。(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音乐的魅力
科学和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使音乐成为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不管旅行到哪里,他总是身不离提琴,甚至参加柏林科学院的会议,也要随身带着琴盒,以便会后拜访普朗克、玻尔时,能在一起拉拉弹弹。在紧张思索光量子假说或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爱因斯坦一旦遇到困难,思索陷入困顿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放下笔,拿起琴弓。那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的旋律,会在无形中开启他对物理学的思路,引导他在数学王国作自由、创追性的遐想。音乐往往催化出爱因斯坦的科学创见和思维火花。在音乐的自由流淌中,深奥的理论物理学有了美妙的旋律。
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很高,还能弹一手好钢琴,他与同时代的物理学家们有过许多理论上的争吵,也有深厚的并肩战斗的友谊。在他们的交往中,音乐常常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爱因斯坦和荷兰莱顿大学物理学教授埃伦费斯特是终身挚友,但在相对论问题上,又总是争论不休。从1920年起,爱因斯坦接受荷兰的邀请,成了莱顿大学的特邀教授,每年都来几个星期,住在埃伦费斯特家里,讨论、争论自然是免不了的事。埃伦费斯特思维敏捷,又心直口快,批评意见尖刻、毫不留情。这点恰好与爱因斯坦棋逢对手,唇枪舌剑之后,能统一观点自是皆大欢喜。遇到无法统一的争论,两个好朋友会自动休战。埃伦费斯特是位出色的钢琴家,他喜欢替爱目斯坦伴奏。爱因斯坦则只要埃伦费斯特伴奏,那提琴演奏定是光彩四溢。有时,一支乐曲奏到一半,爱固斯坦会突然停下,用弓敲击琴弦,让伴奏停止演奏。或许是一段优美的旋律触动了灵感,争论又开始了。争着、争着,爱因斯坦又会突然停下,径直走到钢琴边,甩双手弹出三个清澈的和弦,并强有力地反复敲打这三个和弦。
展开余下试题
熟悉这段典故的人都知道这三个和弦;
像是在敲“上帝”的大铁门:“镗!镗!镗!”
像是在向大自然发问:“怎一么一办?”
弹着弹着,“上帝”之门打开了,沉默的大自然与这些虔诚的探索者接通了信息管道。两个好朋友笑了,欢快悠扬的乐曲又响起来了。在柏林科学院,爱因斯坦同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也是人们广为流传的美谈。
弹钢琴者是量子论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者,则是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科学两大支柱。在科学上,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和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上,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在这两位理论物理学大师的心目中,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而且互补的,是精神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只有艺术的美,没有科学的美,同样是残缺的。
爱因斯坦毕生痴迷音乐,尤其痴迷西方古典音乐,酷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
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巴赫有何见解,爱因斯坦则回答说,关于巴赫的作品扣生平,我们只有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要发什么议论。的确,爱因斯坦的一生,对物理学之外的世界发表过很多议论,但他从不议论音乐,他仅仅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千百次地去感受,仿佛音乐是来自天国的福音。
应该得出的答案是,从童年就钟情于音乐的爱因斯坦早就视音乐为灵魂的安息地,它就是和谐,就是完美。和谐、完美是真实的基础,是人生的目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中的划时代发现,竟建立在一个古亦有之的美学原则之上。
(节选自《爱因斯坦传•音乐的魅力》,聂运伟编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爱因斯坦看来,音乐能在无形中开启他物理研究的思路,引导他在数学王国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还会促进他与朋友的友谊。
B.在相对论问题上,爱因斯坦和他的朋友意见无法统一时,是音乐让他们与沉默的大自然接通了信息管道,找到他们认为的正确答案。
C.文中描写了爱因斯坦弹奏和弦的细节,虽是想象,却生动地再现了爱因斯坦对自然科学思考的灵感在音乐中被触发的情景。
D.根据和谐、完美这一古亦有之的美学原则,爱因斯坦完成了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的19世纪物理科学两大支柱的研究任务。
E.本文叙议结合,通过叙写爱因斯坦对音乐的喜爱,既展示了音乐的魅力,也表现了科学和艺术具有互补性与统一性的主旨。
13.传记中作者还写到了其他科学家,如埃伦费斯特、普朗克等,他们也同样喜爱音乐,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4.“爱因斯坦的一生,对物理学之外的世界发表过很多议论,但他从不议论音乐”,有人据此认为爱因斯坦对音乐的见解还不够成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阅读下列语段,按照语境填入适当的句子。(3分)
人生处处有风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对于同一风景,也会有不同的视觉与感悟。在画家眼里,风景处处如画,在诗人眼里, ① ;在哲学家的眼中,风景是一个个虚无的存在,在小说家眼中, ② ;而在中学生的眼中, ③ 。
16.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小沈阳春晚一夜走红。有人认为,这东北爷们就是好样的,“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总不能因为那几声叫“俗”,就抹杀了小沈阳的娱乐价值。
材料二:有文章认为,俗文化的泛滥让人担忧。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了生计,已不愿意拿出力气去品味和欣赏高雅文化,使得小沈阳这种来自民间的俗文化,占据了休闲娱乐的上风。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答:
(2)对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答:
六、作文(7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月12日晚,湖南卫视大型魔幻情景互动秀开播。节目开始不久,评委刘谦就把一个照搬美国魔术师的参赛选手“毙掉”,随后又以“特色不够”把一个女魔术师“毙掉”。有表演者当即反问:魔术界何时规定不能模仿?
对于刘谦的裁决权,该节目的总导演在发布会上表示,刘谦是这个节日专业评判组的核心,拥有绝对的权力。但也有节目组负责人透露,第二期节目中,将改变刘谦独揽大权的局面,平衡所有评委的权力。
著名魔术师杨屹力挺刘谦。他还表示,应该感谢刘谦——是刘谦的走红,使内地魔术师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收入也提高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2009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7分)
(一)(6分)
1.(6分)
(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4)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邀游
(二)(15分)
2.(3分)D(窈:幽远。)
3.(3分)A(“徘徊犹豫而离去”错,文中“盘旋”是“盘桓逗留”的意思。)
4.(9分)
(1)他们坐在朝廷之上(参与政事),任免文武百官,辅佐天子发布政令。
(意思正确、语句通顺1分,“进退”“佐”译对各得1分.)
(2)与其当面听到赞誉之辞,不如背后不遭人诋毁。
(意思正确、语句通顺1分,“与其……孰若…”1分,“誉、毁”对译正确得1分。)
(3)(这)是那些生不逢时的大丈夫所能做的,我就是这样做的。
(意思正确、语句通顺1分,定语后置、“遇于时”译对各得1分。)
参考译文:
太行山的南麓有个叫盘谷的地方。盘谷中间,泉水甜美而土地肥沃,草木丰茂,居民稀少。有人说“因为它处在两山环抱之问,所以叫‘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静而地势险阻,是隐居的人盘桓逗留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就隐居在这里。
李愿说“人们称为大丈夫的人,我是了解的.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让自己的名望声誉显扬于当世。他们坐在朝廷之上参与政事,任免文武百官,辅佐天子发号施令.他们到了朝廷外面.便树起旗帜,陈设弓箭,武夫在前面喝道,随从把路都堵
上一篇:
2009年泉州外国语中学高三年语文质量调研卷(四)423
下一篇:
2009届成都市第一次诊断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9年厦门”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