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101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5]
2009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模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卷
2009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模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卷
亲爱的同学:
欢迎你参加考试!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你的最佳水平。答卷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填上学校、姓名、试场号、准考证号。请勿遗漏。
3.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祝你成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天边流过一丝云,你觉得这云真好,淡淡的,轻轻的,任意东西,自由自在。这时你就是在学语文。语文是那巍巍的昆仑,语文是那奔téng(▲)的长江;语文是名城故都里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荒郊野外随风piāo(▲)散的蒲公英;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那静mì(▲)的荷塘;语文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 打渔船,语文是暴风雨中高傲飞翔的海燕,语文是青天里的一行白鹭,语文是沉舟侧pàn(▲)的万点白帆……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好美的景致。正是雨后的万里晴空。小草  ▲  ,小花  ▲  ,风  ▲  ,阳光  ▲  。苍穹下,菜花显得格外的黄,麦苗也格外的绿,真想躺在这绿色的硕大的地毯上,眯着眼睛,爽爽地做个绿色的日光浴。
A、朝我们铺洒轻拂 B、向我们弯腰招手 C、让我们漫步轻舞 D、冲我们咧嘴微笑
3.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⑴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⑵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 ▲ 。 (《长歌行》)
⑶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⑷夏完淳的《别云间》表示死后仍将抗清的句子是 ▲ , ▲ 。
⑸《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诗句是: ▲ , ▲ 。
4.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使语意连贯,句式整齐。(4分)
语文让我们受到心灵的洗涤,情感的触发,语文让我们与作者内心一次次交融,语文让我们体验百味人生。刘成章让一群茂腾腾的 ▲ 敲击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让我们感受到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沈从文让少数民族的男男女女上演西南边陲的“ ▲ ”,让我们品味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李森祥让一位准备了大半辈子的 ▲ 造起了有九级“台阶”,让我们感动中国传统农民身上所特有的谦卑。王鼎钧让一棵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那树”,让我们 ▲ 。
5.综合性学习。(8分)
(1) 探究下列有关温州划龙舟习俗的材料,简要写出你得到的结论。(4分)
材料1: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
材料2:南宋文学家叶适有诗云:“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
材料3:明清时期,温州流传的民歌云:“五月五日端午了,屈原饮恨汨罗江,龙舟队队江中飞,要饮蒲酒保平安。”
材料4:清代诗人石方洛的《且瓯歌》有云:“一江竞渡胥寻乐,谁为汨罗三闾哭。”
探究结论一: ▲
探究结论二: ▲


浏览完整试题(2)温州划龙舟,也称“斗龙舟”, 有“悬赏夺标”的习俗。斗龙舟时,河道锣鼓喧天,数条或数十条龙舟展旗竞先。岸上观客呐喊助威,场面壮观。但是常会发生两舟斗殴与观众拥挤坍桥落水事件。对于这种现象,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简述理由。(3分)
观点1:划龙舟发球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保护。
观点2:时过境迁,划龙舟应当被淘汰。
观点理由: ▲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4分)
诗人与酒
洛夫
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唯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梁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魍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郁闷和不平就可以靠酒浇去了。
④酒还可以渲染气氛,有助于交谈的兴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苏夫人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⑤酒也还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梁酒来。
⑥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有删改)
6.阅读第②段划线句,联系下文,请你说说作者被“绍兴高梁醺出了”哪些“味道”。(4分)

7.比较原句与改句,你认为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简要说明理由。(4分)
原句: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梁酒来。
改句: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一定可以榨出半壶高梁酒来。

8.阅读③至⑤段,请你简要概括诗人喜欢酒的原因。(6分)



(二)(18分)
似水年华
①雨水划落在车窗上,冲刷出无数淡淡的水痕,我还没来得及看清她的样子,下一个痕迹又一次悄悄划过。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来,想去触摸,我只发现了自己的徒劳,于是乎,我看着掠过的风景认真地微笑。如同面对溜走的岁月一样,一路欣赏过来,然后微笑面对,感谢它赋予的一切。
②28年的人生中,我有15年的岁月是完完整整和父母一起渡过的,余下的岁月里乃至现在,便是漂泊与半漂泊的人生。这段时间里,总喜欢看一些老电视剧,儿时的一些事情不断浮现在眼前。
③小学的时候,父亲每天督促着我学习。没有上过幼儿园的我(那个年代农村是没有幼儿园的),六岁直接读一年级,可能年龄小的缘故,记得语文课本还没有学完,我的课本已经旧破烂不堪了,后面的几页已经是掉完了,父亲白天忙完之后,晚上吃过晚饭便拿借来的书开始抄写,父亲写了一手的好字,那时候晚上也经常停电,父亲就在点的灯下抄写。还记得抄写的内容是:《小猫钓鱼的故事》,父亲边抄写边说我就是那只三心二意的小猫。
④每个新学期的课本,父亲都会用过期的挂历给我的课本包个新书皮,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儿时唯一的课外读物是小话本,很小的那种,上面是黑白图片,下面是三到四行的字,一本一本的,都是赶庙会时买来的。每次去姑姑家,总会拿一些报纸、杂志之类的刊物来看,同时,也大概是这个的缘故吧,我从小写的作文都是每次家长会上必读的范文。但我的数学学的很糊涂,所以父亲经常晚上辅导我数学。在那个年代里,农村的小学升初中考试就是一大考,村里的女孩子大部分都是读完小学就不再读书了,我的父母是没有封建传统观念,那年我们班40多个学生,考上了七个,我就是那其中的一个。
⑤考上大学是我跳出农门的惟一机会。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A】我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我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很多人生下来就拥有的大城市户口。最后我拥有了,可是我发现我把父母放到了一个遥远的位置,我想起了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读书是给自己读了,谁读出来了谁就享福”。
⑥父亲为了我们四个孩子读书,忙了大半辈子。【B】起初农村没有农用三轮车的时候,父亲就靠赶着一个小驴车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跑,收购一些农户的余粮,然后再卖到比较大的粮食收购基地,一袋子、一袋子的从车上扛下来,全家的所有开销都是父亲用肩膀扛下来的几分几角、几分几角地攒下来的。再后来,父亲买了辆柴油三轮车,但父亲却更加的劳累了,因为父亲要用肩膀扛下满满一三轮车的粮食,卸下3000到5000斤的粮食。每到夕阳染红天边的时候,我常常站到大门口张望,等待父亲的到来。还没有看到父亲的影子的时候,便会听到三轮车喇叭的响声,我兴奋的把大门敞开。父亲有时还会带来几块点心,他总会微笑地说是给我们特意买的,其实那钱都是他从午饭里省下来的。这就是一个终日操劳的父亲所给予我们的爱,简单而博大。他用勤劳与点滴的爱教会了我们怎么去生活,怎么去爱。有一次我对爱人说,我工作后我才喝到的第一瓶饮料,因为那是我自己能够挣钱了。因为我不忍心去花父亲的血汗钱买一件奢侈的东西。


展开余下试题⑦找不到任何华丽而美丽的词语来形容父爱,因为太伟大,太无私了,无私得让你都不能去形容。一粒沙土,或许太渺小了,但堆积起来,却是大山的脊梁。 (有删改)
9.阅读③④两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父亲在“我”儿时学习上做过的一些事情。(3分)
(1)督促学习 (2) ▲ (3) ▲ (4) ▲
10.阅读第⑥段,哪件事具体体现了父亲给予的爱“简单而博大”?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4分)

11.结合语境请你选择文章的【A】句或者【B】句进行赏析 (4分
我选择 ▲ 句,赏析: ▲

12.有人提出文章题目《似水年华》不是特别妥贴,你能换一个更加妥贴的题目吗?并请说明理由。(6分)
题目:《 ▲ 》
理由: ▲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一)(5分)
溪 兴
唐 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呼,流到前溪也不知。
13.“独”字呼应下文中的哪个词?(2分) ▲
14.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境?请作简要分析(3分)

(二)(10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吴广素爱人 ( ▲ ) (2)忿恚尉 ( ▲ )
(3)尉果笞广 ( ▲ )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17.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陈胜和吴广两人具备怎样的素质?(3分)
      ▲
(三)(11分)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táng 同“糖”。
18.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 ▲ ) ②治病辄效 ( ▲ )
③偶一求药者既去 ( ▲ ) ④走而告之曰 ( ▲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
20. 请你一分为二地评价文中 “医家” 的为人。 (4分)
      ▲
四、写作(60分)
21.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分离是一首歌,婉转缠绵。重逢是一首曲,忧愁哀伤。多少次的重逢与分离,就有多少次的笑容与泪水,人生的情感如此丰富。我们有过泪与笑的重逢,因为有了重逢也才有了分离,我们感叹重逢的短暂,分离的漫长,可人生如不这样又何以精彩?
请你以“离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09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模拟学业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书写(5分)
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即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说明:1、卷面虽有修改痕迹,但仍保持整洁、规范,也可得满分。
2、3分或3分以下的评分应严格控制。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 (4分)⑴腾 ⑵飘 ⑶谧 ⑷畔
2. (4分)BDCA
3. (8分)⑴留取丹心照汗青
⑵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⑶长风破浪会有时
⑷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⑸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4. (5分)后生 云南的歌会 父亲 思考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或感慨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一空为2分,意思接近即给分)
5.(7分)(1) (4分)温州一带的划龙舟活动,历史悠久。温州一带的划龙舟活动渊源于古代越族龙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用于祈求平安和丰收。温州一带的划龙舟活动在宋时,还不是纪念屈原,直到明清以后,才演变为专门纪念屈原的日子。 (三方面,涉及到两方面就给分。)
(2) (3分)不应当被淘汰,因为习俗这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中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若说是要淘汰,言之有理也可)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4分)
6.(4分)(1)微醺的境界(欲醉未醉的境界), 深思漫想的独酌(哲学式的饮酒), 灯下清谈的对酌(散文式的饮酒), 戏剧性的饮酒 (学生能理解到两个层面给满分)
7.(4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一是运用假设复句,表示作者的一种猜想,目的是为了强调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字字都含酒香)的诗文。(答案只要涉及表现“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意即可。如果说改句好,看其表达如何,但是依然不能脱离“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之意。)
8.(6分)(1)、酒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2分);(2)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2分);(3)、酒可以使人唤起联想,产生创作的灵感(2分)。
(二)(17分)
9.(3分)抄写课本 包新课本(包新书皮) 辅导数学
10.(4分)父亲有时还会带来几块点心,他总会微笑地说是给我们特意买的,其实那钱都是他从午饭里省下来的。
11.(4分)【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要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的艰辛与困难。表现了“我”的顽强的拼搏精神与意志力。或者:通过“独木桥”“一批批落马”表现了“我”要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的不易,通过“获得”“拥有”表现“我”的不屈的奋斗精神。
【B】通过“一个小驴车一个村庄、一个村庄”“ 一袋子、一袋子”“ 几分几角、几分几角”等表示数量小的词语(通过词语的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展现父亲的为了家庭生计而辛苦劳作的忙碌的身影。表现了父爱的伟大与无私。


展开余下试题12.(6分)
题目:切合文章内容,着重看学生的分析是否合理。如父爱如山、昨日重现等
理由:拟题或者分析时应当扣住父爱这一主题,并从文章内容着手进行分析。联系文章内容2分,语言表达2分。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一)(5分)
13. (2分)无人(呼)
14. (3分)开放题,两种观点均可,只要能扣住诗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表现“闲适”的心情:诗人沐浴着山雨溪风,怡然垂钓,篷底自斟自酌,醉来酣睡,无人打扰,任小船随波逐流,何等清静闲适。
表现孤寂无奈的心情:这首诗表面上看似表现了闲适的心情,实际上暗含着一种孤寂无奈的心情。诗中的钓者是在“山雨溪风”的凄凉氛围中垂钓的,他使用着粗陋的“瓦瓯”,独斟独饮,形单影只,百无聊赖,只好以酒为伴,借酒浇愁,“醉来睡着”、无人呼“醒,只好听任小舟在山溪中漂流。这些无不表现出钓者的孤寂和凄苦。
(二)(10分)
15. (4分)① 向来 ②使……恼怒 ③用竹板子打 ④难道(每个1分,共4分)
16. (3分)就算能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17. (3分)机智勇敢,处事果断,善于创造机遇,发动群众,调集民心。
(三)(11分)
18. (4分)①曾经 ②奏效 有效果 ③离开 ④跑
19. (3分)原礼心对这件感到很奇怪,问他原因。
20. (4分)是一位好心(不失一定医德)的人但是又是一位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贻笑大方、不认字)的人。
四、写作(60分)
21.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文 章 诗 歌
一类 60—55分 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选材有个性,内容充实;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表达恰当,语言流畅,有文采。 符合题意,联想、想象丰富,意象具体,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语言精炼。
二类 54—48分 符合题意,立意正确,中心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较真切;选材合理,内容较具体;层次较清楚,结构较完整;表达较恰当,语言通顺。 符合题意,能较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有较具体的意象和意境,感情较真切,语言较精炼。
三类 47—42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有一定内容;语言尚通顺。 基本符合题意,有一定诗意,感情较真切,语言较通顺。
四类 41—36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欠明确;内容空泛;条理欠清楚;语病较多。 基本符合题意,诗意较缺乏,感情欠真切,语言欠通顺。
五类 36分以下 不符合题意,结构混乱,文理不通。不成篇,或字数不足300个。 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无诗意,辞不达意,且行数不足8行。
说明:① 有较明显的道德认识缺陷降1—2个等级评分。
② 错别字每个扣0.5分,重现不计,扣完3分为止。“的、地、得”不在扣分之列。
③字数不足,每50字扣1分。 (58.216.193.18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9年温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