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08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1]
福建省南安一中08-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新人教版必修4
福建省南安一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语文)
【试题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共30分)和第Ⅱ卷(共120分)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0分)
一、背诵(10分)
1. , ,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赤壁赋》
3. ,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其一)》
4.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其三)》
5.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6.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7.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雨霖铃》
8.元嘉草草,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9.满地黄花堆积, , ?《声声慢》
10.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课内阅读(3分)
11、《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选读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请说出划线句子所用的的修辞手法及含义。(3分)
三、名著阅读(17分)
(一)《论语》选段(7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篇》)
12、请选出以下错误的一项( )(3分)
A. 孔子认为子贡对“仁”的要求脱离现实,这样来理解“仁”对孔子宣传仁道很不利。
B.孔子认为“仁”是“礼”的思想基础,“礼”是“仁”的具体表现。一个是内在的主体,一个是外在的功用,两者紧密结合。
C.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有了仁德,就能正确对待富贵贫贱以及其他一切遭遇。
D.孔子认为实行仁德既要靠自己,同时也靠别人来完成,应内外相结合。
13、以上三则材料中,孔子从哪些角度来论述“仁”?(4分)
(二)
浏览完整试题
14、下列名著名篇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看探春是个姑娘,又是庶出,自恃是邢夫人的陪房,便趁势作脸,掀起探春的衣襟,结果,挨了探春一耳光,还遭到司棋的挖苦。凤姐见此情景,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红楼梦》)
B.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蓬风所长自告奋勇要去打官司,欧也妮谢绝了他的好意。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法律,如果太太死了,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欧也妮•葛朗台》)
C.只做了索漠城8天市长的德•蓬风先生去世后,作为寡妇的欧也妮虽然每年有八十万法郎的收入,但生活仍和做姑娘时一样。她根本不把金子放在心上,一心只向往天国,并不停地暗中帮助那些受苦的人。(《欧也妮•葛朗台》)
D.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的最突出表现无疑是他的优柔寡断。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有强烈的复仇愿望。但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使复仇计划一次次功亏一篑。
E.《雷雨》所叙述的故事是依照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的“三一律”法则来展开的,即情节、地点、时间必须完整一致,单一的故事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天完成。
15、《红楼梦》中探春和惜春对“检抄大观园”这一事件各有什么反应?
第Ⅱ卷(120分)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6分)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中进士第,知雍丘县,抚民如伤。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纲舟①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时徽宗初政,纳用谠②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章八上,贬惇雷州。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为蔡卞所陷,与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
【注】①纲舟: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②谠:正直。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 苦:苦于,为……所苦
B.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睥睨:斜着眼睛看,轻视
C.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 向使:假使
D.若贷而不诛 贷:推卸,推辞
17.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任伯雨“体恤民情”和“正直敢言”的一组是 ( )(3分)
A.①伯雨处之如平常
②章八上,贬惇雷州
B.①邃经术,文力雄健
②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
C.①知雍丘县,抚民如伤
②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D.①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
②伯雨下令纲舟无得宿境内
18.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任伯雨对朝廷忠心耿耿,子捕妻逝,但他处之如常。高宗诏赠他为龙图阁,加赠谏议大夫。
B.任伯雨自幼与众不同,做雍丘县县令时,爱民如子,大力整顿漕运,使盗贼不入其境。
C.任伯雨多次谏言,大臣很畏惧他。皇上也让他少谏或不谏,伯雨不听,批评朝政的言论更加强力。
D.任伯雨担任大宗正丞时,上书高宗,揭发章惇有篡位的野心,奏章上了八次,章惇被贬雷州。
1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4分)
译文:
(2)何为只若是行遣? (3分)
译文:
五、诗歌鉴赏
2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1)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3分)
(2)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4分)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6分)
塑像与目光
张鲜明
那种眼光,那种洞穿曲折回环的文明的眼光,高高悬在历史的上空。
在黄河岸边,在邙山脚下,在蓝天白云之间,突然就看到了那两尊巨型塑像,炎黄二帝的塑像。
不是“看见”,而是炎黄二帝铺天盖地而来,覆盖了我的整个眼睛。不,占据了我整个心灵!
一座山,整整一座山啊,嶙峋地站着,峥嵘地站着,站成两个活生生的头颅,山人合一,在无垠的苍穹之下,以浩瀚无际的目光,与太阳和月亮一起,与波光粼粼的黄河一起,照耀着我们,沐浴着我们,谁能不为之深深地震撼?
展开余下试题
这震撼,来自灵魂和血脉的渴望。
多少年,多少代,多少灵魂在追寻:我是谁?我们的血脉在不停地叩问:我从哪里来?
爷爷奶奶说,咱们是炎黄子孙;父亲母亲说,咱们的血脉像黄河、长江一样悠长,而这血脉的源头,来自炎帝部落、黄帝部落。
可是,可是,炎帝是什么模样?黄帝是什么模样?到哪里去祭奠他们?我们千百次追问着。我们只能把炎黄二帝的祭坛设在心里,想象他们筚路蓝缕的身影,想象他们开疆拓土的豪壮,想象他们仰观天象的智慧,想象他们俯察万物的艰辛……就像回味着《史记》里那一页页像风一样飘渺的传说。
终于,一群中原儿女,再也按捺不住对于炎黄二帝的渴念,在古老的黄河岸边,以一座高山的挺拔和巍峨,去复原和描摹他们灵魂深处对于人文始祖的想象。
这是一场伟大的接力。开始是几个人,在黄河岸边,在邙山脚下,悄悄地创意和谋划;后来是几十个人在一起规划和行动;再后来是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几万万人……从百姓到官员,从海内到海外,所有炎黄子孙都投入和关注着这个伟大的工程。他们规划设计,他们捐款筹款,他们宣传发动,他们风雨无阻地投入建设。从一九八七年到二零零七年,整整二十个年头,无数中华儿女,用双手,用双肩,用心血,用汗水,用整个心灵,测量着天地的高度、日月的光亮,并用这一切雕塑着人文始祖的高大和辉煌。
终于,炎黄二帝回来了,回到了他们创业和出发的地方。他们以山的姿态,站在黄土高原的终点,站在地上悬河的起点,站在苍茫的天地之间。他们比肩而立,一个凤目龙准,英姿勃发,气宇轩昂;一个广额厚唇,智慧深邃,宽厚仁爱。他们在凝望,西望雄关,北眺太行,东览华北大平原。不,是在凝望整个华夏大地!
看啊,炎黄二帝,在深情地看着我们,在天地之间凝视着他们的子孙!我的眼睛,化作趋光的蝴蝶,与香烛一样燃烧着的黄河一起,沿着巍然屹立的邙山,袅袅上升,袅袅上升,去承接那天光一般清澈、深邃的目光。
那目光,像时空隧道一样深远。与之对接的一刹那,天啊,五千年的岁月,带着披荆斩棘的意象,带着星河流转的沧桑,带着奋发和创造的力量,像滔滔黄河一样滚滚而来,把我深深地裹挟,把我高高地托举。
面对这目光,弯曲的腰板必定挺直;面对这目光,疲软的心灵必定坚挺、坚毅、坚强。
也许,我们也有软弱的时候,也有懈怠的时光,那么,让我们来到黄河岸边,来到邙山脚下,来接受那伟大目光的洗礼吧,它将告诉你:大地在下,苍天在上,人是万物的灵长,创造是我们的宿命,奋进是我们的方向,开拓是我们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凭仗!
(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3期)
21.作者为什么会有“覆盖了我的整个眼睛”“占据了我整个心灵”的感觉?请分别回答。(4分)
22.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3分)
23.给炎黄二帝塑像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条概述。(4分)
24.文章的题目是“塑像与目光”,文中运用了虚实结合(实写与虚写)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加以分析。(5分)
七、语言表达运用(11分)
25. 给下面一段文字作点评。
1984年,年已古稀的里根同年轻的蒙代尔竞选总统。里根发表竞选演讲后,一名支持蒙代尔的记者向他发问:“您不认为在这次选举中,年龄会成为问题吗?”里根微微一笑后,答道:“我不打算利用我的对手年轻和阅历不深这一点。”
记者的发问,貌似提出一个漫不经心的问题,实则有言外之意:里根年事已高,可能有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毛病,恐怕不能胜任总统这一职位了吧。面对记者这一带有质疑和诘难性质的提问,老到的里根回答的十分巧妙。
请分析一下里根的回答有何弦外之音?(2分)有什么作用?(4分)
弦外之音:
作用:
26.下面是以“丰富”为话题的一段文字,仿照“看到……,看到……,我为……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句式,从“善良”“高贵”中选择一个话题,写一句话。(5分)
【示例】丰富: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唯一目标,看到许多人的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为人们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
答:
八、作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美国西点军校,遇到军官问话,只能有4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西点军校是美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别称,因其坐落在哈德逊河畔的西点镇而得名。两百多年来,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3个总统、5个五星上将、3700个将军,以及无数的精英人才。让世人惊讶的是,大批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企业界获得了非凡的成就。二战后,在世界500强里,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一千多名、副董事长有两千多名,总经理、董事有五千多名,可口可乐、通用公司、杜邦化工的总裁,均出身于西点。
为什么如此众多的精英来自西点?其实,全部的秘密就在于“没有任何借口”。
现实生活中,你一定会经常听到一些借口,或自己曾说过一些借口,对此你一定有你的见解。请以“借口”或“没有借口”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1.立意自定。2. 题目自拟。3. 不少于800字。
南安一中2008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一、(10分)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其一)》
4、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咏怀古迹(其三)》
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7、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9、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10、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3分)
11.比喻。(1分)文中将人比作苇草,形象地指出人的脆弱而不堪一击。(1分)但喻体前的“能思想”则强调了由于有了思想,能思想,所以人比宇宙还高贵。(1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三、
12.D (3分)
13.孔子从“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论述“仁”,认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背离“仁”(也可回答:认为“仁”是取舍一切的标准,是人须臾不可离的道德);并指出施行“仁”的条件——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仁由己”),积极主动地 “为仁”;还阐述了指出施行“仁”的方法——“克己复礼”( 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应酌情扣分)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4分)
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只停留于翻译原文,不能加以概括的,酌情扣1-2分。
【参考翻译】
子贡说:“如果有人广泛地给人民许多好处,又能周济众人,怎么样呢?可以说是仁人吗?”孔子说:“何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了!尧、舜尚且对做不到这样而感到为难呢。作为仁人,自己要立身,就要帮助别人;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办法啊。”
孔子说:“发财与升官,是人们所想望的,[然而,]若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去获得,君子是不接受的。生活的穷困和地位卑微,是人们所厌恶的,[然而,]若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君子是受而不避的。君子假如离开仁德,如何能成名呢?君子是连吃完一顿饭的功夫也不能违背仁的。[即使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仁德去做,[即使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必须按仁德去做。”
颜渊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回复和符合于‘礼’,就是仁。有一天做到了克制自己,符合于礼,天下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纲领条目。”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14.A C (5分) A 挖苦的不是“司棋”应为“侍书”。C 只当选为索漠城议员,在当选后的第八天去世。
答对一项给2分
15.(5分)探春理智清醒,对检抄行为非常反感,(1分)先命丫环秉烛开门而待,继之流泪叹息,对家族未来日渐式微的发展趋势有自己的清醒认识,最后给了带头检抄的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让凤姐很难收场(2分);惜春则胆小怕事,极力拥护,积极配合,(1分)请求凤姐严惩衣箱内有男人靴袜的丫环入画(1分)。
应有“总说”和“分说”,“总说”是对人物在“检抄大观园”表现出的性格特点的概括,“分说”是举例说明。
四、
16.B 17.C 18.D(各3分)
19.(1)(伯雨)就下令,东下的船只用斧头砍断它的缆绳,前往京城的船只护送着出境,从此(雍丘百姓家)的门可以不关闭。
虚词——“者”(1分),省略句——(以)斧(1分),通假字——“趣”(1分)(“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整体句意1分。
(2)为什么(对他)只像这样放逐贬谪呢?
宾语前置——“何为”,实词——“行遣”(可从前文“闻中国黜惇”推敲)。
译文:
任伯雨字德翁,是眉州眉山人。从小已经很强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深入钻研古代经典,文章雄健有力。中进士等级,做雍丘县县令,安抚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伤口(那样周到细心)。雍丘县靠着汴河,水道运货的船只络绎不绝,从前为盗贼多而苦恼,然而不曾抓到过盗贼,人们不明白其中的缘故,伯雨下令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不能在雍丘境内过夜,开始(船家货主)还不听从,伯雨就下令,东下的船只,用斧头砍断它的缆绳,前往京城的船只,护送着出境,从此(雍丘百姓家)的门可以不关闭。
朝廷使者上奏了他的事迹,伯雨被召,做了大宗正丞,刚到任,又提升为左正言。当时徽宗刚开始执政,采纳正直的言论,伯雨首先揭发章惇,说道:“章惇长久窃取朝廷大权,欺骗朝廷,流毒百官,趁先帝变故的仓促之机,就表现出篡位之意,看不起陛下,不再有做臣予的恭敬。假使他的用心得以实行,将把陛下与皇太后放到什么地方呢!如果宽恕而不杀他,那天下的大义就无法阐明,大法就无法确立了。我听北方的使者说,去年辽主正进食,听到中原罢免了章惇,放下筷子起身,接连称好,说宋朝错用了这个人,北方的使者又问,为什么(对他)只像这样放逐贬谪呢?从这件事看来,(对章惇)不只是如孟子所说‘国人都说该杀’,虽然是蛮貊之邦,也无不以为该杀的。”奏章上了八次,皇上贬章惇到雷州。
伯雨处在谏官的位置半年,上疏108份。大臣们惧怕他的多言,皇上让伯雨做给事中,私下告诫他少说或不说是根本。伯雨不听,批评朝政的言论更加强力,而且将上奏疏弹劾曾布,曾布察觉了这件事。调任度支员外郎,不久到虢州主持工作。(后来)崇宁年间官员结党的事发生了,伯雨被削掉官职发送通州。又被蔡卞陷害,与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都南迁,(可)去昌化的只有伯雨。奸人还不甘心,用匿信又抓了伯雨的第二个儿子申先,将他下狱,妻子在江淮家申又刚去世,子捕妻逝的消息一齐传到到,伯雨对这两件事跟平常一样,他说:“死的已经死了,活着的对朝廷有罪,也合当从此诀别。如果不这样,上天难道会枉杀无罪之人吗?”
绍兴初年,高宗颁诏追赠(已故的)伯雨为龙图阁,又加赠谏议大夫,采纳他的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确了被诬陷的宣仁事件来告知天下。淳熙年,赐谥号忠敏。
五、
20.(1)(3分)因为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1分)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来映衬(衬托)(1分)兰花处幽谷独自坚守高洁志趣的节操。(1分)
(2)(4分)“着意闻时不肯香”中“不肯香”写出幽兰的独特个性,其幽香不可有意强求,“香在无心处”进一步表明“无心”领略反而可以闻到兰花的幽香,(2分)抒写了作者甘于寂寞坚守节操以及不受束缚、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上一篇: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下一篇:
广东省砺儒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福建省南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