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18  
标签:鲁人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8]
新泰一中北校高一第一次阶段性单元检测
新泰一中北校高一第一次阶段性单元检测
语 文 试 题
拟题:张汝友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答题卡项目请用2B铅笔涂黑。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笔书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意无误的一项是( )
A、李蟠(pān) 下载(zǎi) 倒嚼(jiào) 矿藏(cáng)
B、殷夫(yǐn) 爱憎(zēng) 逮捕(dài) 模样(mó)
C、血性(xuè) 寥寥(liáo) 连累(lěi) 禁受(jīn)
D、包扎(zā) 札记(zhá ) 什物(shén) 桂冠(guàn)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精典 淹通 坐右铭 苍黄失措
B、安祥 煞尾 哈蜜瓜 惊慌失措
C、流敝 简截 录相机 固步自封
D、纹身 赋与 必须品 坚忍不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优哉游哉,以至于变化气质。
B、在中超最后一个阶段的比赛中,万达实德队以0:1折戟沉沙,其表现差强人意,令人遗憾。
C、田厂长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主张人性善,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其作品被后人编为《荀子》,《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
B、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和柳宗元等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呐喊》,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雨果,法国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人间喜剧》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祐坊而改称宝祐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讼纷纭。


浏览完整试题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到“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暮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道桥名断,从来金勒①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潘衍桐《两浙锚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
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断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谬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节选自关长龙《“断桥”考》,有改动)
(注) ①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
6.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性( )
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蟹的“簖”相伴的一种桥。
B、“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
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
7、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
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兴起。
C、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了。
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
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祜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
C、第三段列举了赵秉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断之‘断桥’”。
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9—12题。
师说(节选)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问说(节选)
刘开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夫子贤之”一句中的“贤”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孔文子不耻下问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吾从而师之
10、下列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复,可知笑 B、 其可怪也欤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 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
C、非吾所谓传其道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所不知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11、下列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何陋之有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节选的两段文字都是劝说人们要虚心地向各种人学习。
B、《问说》一文明显借鉴了《师说》,其中“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一句同《师说》中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道理相同。
C、《问说》从“问”的角度,强调学必好问。《师说》从师的角度,主张从师向学。
D、《师说》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立足于“破”来用对比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问说》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式,从正面得出了结论。


展开余下试题语 文 试 题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分)
②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2分)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①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注:①除夜,即除夕之夜。
(1) 诗中写“寒灯”有何意义和作用?(4分)
(2) 简析“故乡今夜思千里”这样写的好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个空1分)
(1)故不积跬步, 。
(2) , ,终不解矣。
(3)蓬生麻中,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过尽千帆皆不是, 。
(5)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 。
(6)忍看朋辈成新鬼, 。
吟罢低眉无写处, 。
五、(12分,每小题4分)
16、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教师
新春对联 办公室对联
17、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
(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4分)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回环美。

18、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4分)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K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止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 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六、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婺 源 归 来
周伟苠
⑴国庆长假,举家游了趟婺源。
⑵从婺源归来,脑海里除了青山、古树、碧水,徽派古村落民居外,总是萦绕着在思口镇延村参观时的那一幕幕场景,我百感交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⑶我们此行婺源,是想远离纷繁的尘世,来到这个万山环抱、古道逶迤、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小憩,获得这方山水的陶冶。
⑷踏进婺源,我们已感受到了这方山水的雄美、瑰丽,体会到这里的毓秀山川,碧水蓝天,旖旎风光。但让我震撼并为之沉重思索的却是那号称“天下最美的乡村之一”的古村落民居和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们。
⑸沿着古石板铺就的街巷,我们走进了延村。这里完整地保存着余庆堂、崇木堂等清代民居57幢。
⑹明清时期,婺源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这些商人致富后,不惜重金在家乡修祠堂、建楼院。延村民居正是婺源村落建筑鼎盛时期的缩影。
⑺这里的民居造型考究,规模庞大。可以想象,当年致富后的婺源商人相互攀比炫耀,使这些建筑从形态和规模上都表现出乡土村落少见的富贵之气。
⑻无论是祠堂还是民居,都是青石基脚、马头山墙、天井厅廊、水磨青砖门面,门楼砖刻细密精美,这些建筑既渗透着时代的印记,又表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园林化情调。
⑼在一处民居里,我们遇到了刚从田间劳作归来的主人,一个憨厚木讷的中年男子,对于我们的到来,他表现出村民特有的淳朴,一边与我们搭话,一边低头侍弄着一筐刚从地里翻出来的红薯。我妻小吴与同伴小梁看到这么新鲜的红薯忍不住问他可不可以卖,他腼腆地笑着说:“可以,钱随便给。”当我摸出10元钱递给他时,他竟有点不知所措,随后,主动卷起裤腿扛起一袋红薯,送到我们停在村口的车上。从他身上,我们一点也看不出他祖上的辉煌,看不出他的先人曾经的荣耀和儒商的气息。
⑽在另一处叫承德堂的民居里,我们见到了主人一家。女主人躺在一张木椅里,几个半大的孩子围坐在一张八仙桌前嗑着瓜子。男主人格外热情,炫耀地向我们介绍着他祖先留下来的“百寿”木雕。我们随着他参观,穿过天井,走进黑黑的里屋。现在这里被用做厨房,杂乱地堆放着锅碗瓢盆,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男主人表情陶醉,打着手电筒如数家珍,指指画画向我们介绍“百寿”的精华——里屋门楣上的木雕,一脸的神圣和满足。
⑾我的心咯噔了一下,觉得格外沉重。是的,延村的古建筑是历史的标记,是艺术的结晶,也是婺源人的骄傲。但曾经的辉煌无法掩饰岁月的沧桑,那建筑、那雕刻都明显地刻上了岁月的印记,虽然刻意地修葺,还是显得苍老而又破旧了。
⑿婺源人的祖辈们走出大山,打拼出了曾经的辉煌,而衣锦还乡的他们留下了这些精美建筑的同时,物质的富裕和满足又阻碍了婺源后人物质、精神的升华。
⒀由此,我甚至想起了国人洋洋自得的五千年文明史和“四大发明”。婺源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东西与我们多少年曾为之自豪的这些东西又何等相像。躺在前人的功业上吃老本,那就等于落后,那就会没出息!我的心情郁郁而又矛盾着。
⒁本来还要去参观另一古村落——埋坑,一来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细细密密的秋雨,本来就窄窄的乡间小道上又挤满了前来参观的车辆,让我的心情如这乡间小道一般泥泞和拥堵;二来,我们也不忍再重复在思口镇延村的那一幕,于是终于选择了放弃,驱车回婺源县城。
⒂刚上大学的儿子与我有着相同的感受,儿子说,想起延村那两个心安理得沾先贤光的男人,心情也郁郁地凝重。
⒃在返苏的途中,儿子喃喃自语:“走出大山,走出婺源,才有可能超越先人,才会使婺源不至于停留在过去的岁月里。”
(选自《散文百家》2008年第2期,有删节)
19、第9、10自然段作者写了两处民居里的居民生活。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20、第13自然段,作者说“我的心情郁郁而又矛盾着”。联系上下文,解释“矛盾”的具体含义。(4分)
21、文章既叙述,又抒发感受,请围绕这方面梳理出全文思路,分条陈述。(5分)
22、有人说,可以将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删去。你认为如何?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七、作文(60分)
23、请以“给你说些高兴事”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新泰一中北校高一第一次阶段性单元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
一、
1、选C。A、pān—pán zǎi—zài B、yǐn—yīn mó—mú
D、shén—shí guàn—guān
2、选D。A、精——经 坐——座 B、祥——详 蜜——密
C、敝——弊 相——像 D、纹——文 与——予 须——需
3、选D。A项应为“涵泳优游”。B项“差强人意”与“遗憾“矛盾。 C项“抛砖引玉”是谦词。
4.A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析] B项,成分残缺,“使得”没有主语。C项,句式杂糅,应去掉“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D项,重复,“大约”与“多’’保留一个即可。


展开余下试题5、选B。A项主张人性恶。C项《狂人日记》D项《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
二、
6、C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解析] C项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
7、D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析] 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被淘汰与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无关。
8、D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析] 用李壬的诗是说明“断桥”就是“簖桥”。
三、
9、选A。A项是使动。
10、选C。C项均为代词,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结构。
11、选C。均为宾语前置句。
12、选B。同《师说》中的“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理相同。
四、
13、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
14、(1)“寒灯”二字,意义上旨在表现诗人远离亲人,独居客舍的孤寂心情;作用上渲染了旅馆的清冷与凄凉气氛。(4分,意义及作用各2分。意思对即可)
(2)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思念自己,借此衬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魏婉含蓄。(4分,意思对即可)
15、(1)无以至千里。(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3)不扶而直。(4)斜晖脉脉水悠悠。
(5)我以我血荐轩辕。(6)怒向刀丛觅小诗,月光如水照缁衣。
五、
16、(解析)该题属于老题新考,变化一下形式,也是为了降低难度。考生只要具备简单的对联知识就能做好。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
(答案)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秀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17.(答案)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
18.[解析]本题是对压缩语段的考查,能力层级为D级。本题是新闻标题类,要把语段的主要信息进行合理压缩,不要漏掉要点,注意字数的限制。这是一则新闻,共两段,表达两层意思,成分别概括,第一段报道的主要内容是“5月3日,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K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第二段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中日韩3国山资的比例”,剔除次要信息,就可得本题答案。
(答案)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存将在年底前成立, 中日韩出资最多(或“中日韩出资比例最大”)。
六、
19.①赞美村民特有的淳朴;②说明延村居民现在生活的不富裕(或延村先辈辉煌不再);③表现延村后人对先辈辉煌的满足(或延村后人失去进取心);④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4分,答对3点得满分。)
20.作者看到了婺源美好的自然和人文风景,应当是心情愉快的(2分);但发现婺源人躺在前人的功业上吃老本(1分),并联想到国人类似的心理和表现,因此又感到很忧伤(1分)。
21.①开篇点明文眼——心情不平静;②感受婺源山水的雄美、瑰丽;③参观两处民居,表现主人的生活现状和精神风貌;④表达自己“格外沉重”和“郁郁而又矛盾着”的心情;⑤借儿子“心情也郁郁地凝重”及“喃喃自语”作结,照应开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4分,按叙述和感情的条理能否分清楚酌情给分。)
22.答案示例:⑴不能删。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儿子的“喃喃自语”,更充分、更直接、更强烈地表达了希望现在的延村居民不能“躺在前人的功业上吃老本”,突出了“走出大山”、“超越先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文章的立意更明晰。⑵可以删。这样是为了让生活画面本身说话,避免将作者思想感情直接说出,使文意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深思,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文章已经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企盼,至此结构完整,表意清楚。(这是一道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两种答案,只要答一种,言之成理,言之有序即可。但要结合表达作用及段落乃至全文的主题来组织文字作答。观点1分,理由2分,语言1分) (119.184.132.198)
标签:鲁人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新泰一中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