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6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6]
四川省南充高中09-1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南充高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遒劲(jìn) 蛰伏(zhé) 休憩(qì) 似曾相识(sì)
B.慰藉(jiè) 愧疚(jiū) 竹篙(gāo) 热泪盈眶(kuāng)
C.发酵(jiào) 旷野(kuàng) 混沌(hùn) 羽扇纶巾(guān)
D.坍圮(pǐ) 傀儡(guǐ) 桂冠(guān) 溯流而上(s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曙光 寒喧 缘木求鱼 终成眷属  B.寥廓 绿阴 惨绝人寰 振聋发聩
C.隐密 惆怅 急流勇退 四季长青  D.暴燥 憔悴 继往不咎 反复无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观看了影片《建国大业》后,他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肯定长处,也指出不足,对这部巨片做了泾渭分明的评价。
B.许多杰出的报告文学,在事过境迁之后,往往成为明日黄花。
C.敌特沐猴而冠,潜入革命队伍,但很快被我情报工作者发现。
D.哦,再见吧,大海!/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威严的容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次语文考试题并不难,但由于他不重视课本,差点儿就没及格。
B.我市华凤镇先后迁进了西华师范大学、南充一中、华凤中学等学校齐聚于此,不仅增添其文化氛围,还带来了上万消费者。
C.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简单,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D.互联网低俗之风泛滥,是侵蚀心灵和毁坏社会主义文明的鸦片。
二、(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的片段,完成5—6题。
(一)   (二)
轻轻的我走了, 悲哀的
正如我轻轻的来; 种族
我轻轻的招手, 我们必须战斗啊!
作别西天的云彩。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那河畔的金柳, 田野上,
是夕阳中的新娘; 自由呵……
波光里的艳影, 从血的那边
在我的心头荡漾。 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 向我们来了,
  (徐志摩《再别康桥》) 像暴风雨,
像海燕。
(田间《自由,向我们来了》)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
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
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
6.对这两首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牵梦萦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③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④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在“寒冷将灵魂冻结/我却还不肯熄灭”这句歌词中,作词者运用“化虚为实”的技巧,将抽象的“灵魂”化为具象的水,可以被“冻结”,看似无理却饶富妙趣。下列歌词“”内的两个词语间,使用相同手法的选项是:


浏览完整试题A.有一个地方叫做故乡/它留些“记忆”叫我“遗忘”/却总在泪湿枕巾的午夜哦荡漾
B.时光隧道里/我“摆渡”着“忧愁”/孤独疲惫的我/又将再流浪
C.“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D.当所有的花都遗忘了你睡着的脸/“群星”在我等速飞行时惊呼“坠落”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南宋朱熹《朱子语类》两则短文,回答8—9题。
(一)近日学者病在好高,读《论语》,未问“学而时习”,便说“一贯”;读《孟子》,未言“梁王问利”,便说“尽心”。
(二)或问:“孟子说‘仁’字,义甚分明,孔子都不曾分晓说,是如何?”曰:“孔子未尝不说,只是公自不会看耳。譬如今沙糖,孟子但说糖味甜耳。孔子虽不如此说,却只将那糖与人吃。人若肯吃,则其味之甜,自不待说而知也。”
8.下列阅读《论语》、《孟子》的方法,与上引朱熹言论最相符的选项是:
A.欲去好高之病,宜先求“一贯”,再求“尽心”。
B.无论读《论语》或《孟子》,皆应循序渐进,踏实研读。
C.《论语》说理平易,适合略读;《孟子》说理详尽,适合精读。
D.《孟子》较《论语》义理分明,宜先读《孟子》,再读《论语》。
9.上文朱熹以“吃糖”为喻,目的是希望读书人明白:
A.在教学方法上,孔子的身教优于孟子的言教。
B.孔子说理直截了当,语重心长;孟子辩才无碍,得理不饶人。
C.孔子虽少讲理论,实教人透过生活实践以体悟道理。
D.“仁”因孟子的解释分明,才得以确立为儒家学说的核心。
10.“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此段文字标上现代标点符号后,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B.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C.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D.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第Ⅱ卷(90分)
四、(20分)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逐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
1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以臣名之___________ 臣故畜牸牛___________
公诚愚矣___________ 管仲正衿再拜曰___________
12.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答在答卷上)(4分)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动词“系”就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换了人间。(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我打江南走过, 。(郑愁予《错误》)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子曰:“朝闻道, 。”(《论语•里仁》)
五、(21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诗的境界(节选)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纷繁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人生世相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结合,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展开余下试题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断。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神领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神领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15.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7分)
(1)诗对人生世相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4字)
(2)“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句中“丝缕”、“顽石”指的是_________,“锦绣”、“雕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各限4字以内)。
(3)“不即不离”概括了诗与人生世相的关系,“不即”在文中指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离”在文中指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本段中原话作答)
16.作者列举崔颢和王维的诗,在于说明诗的境界是有两个要素构成的,请概括说明有哪 两个要素。(4分)
答:要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8字以内)
要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8字以内)
17.阅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出诗的意境的三个特点。(均限10字以内)(6分)
答:特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答在答卷上)(4分)
A.诗不是像柏拉图所说的简单“模仿”人生世相,而是对人生世相的取舍、剪裁和创造。
B.诗的意境能让读者忘记喜怒哀乐。
C.诗的意境是穿越时空永恒存在的。
D.欣赏者在读诗时,自身的性格和情趣直接影响到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E.诗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塑造的。
六、(9分)
1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盼 望
艾 青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描所发生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抓住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个瞬时场景,从视觉和_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塑造艺术形象,所选取的两位海员尽管所干的事情相同,但心态却不一样。(每空字数不得超过10字)
20.请选择最恰当的句子的序号填在甲乙丙三处,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1)我走到村路上,发现一所房子的石阶上,甲,幼稚的我当她也是没有吃到鸡蛋而伤心呢,就把身上的一个鸡蛋递给了她。
(2)《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乙,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丙,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
①坐着一个呆呆地望着远方的小孩 ②坐着一个小孩,呆呆地望着远方
③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④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带来
⑤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⑥康河里的倒影是河畔的金柳
甲:序号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序号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序号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40分)
21.作文(40分)
请以“诗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30行。
南充高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答 卷
第Ⅱ卷(90分)
四、(20分)
11.(4分)
以臣名之_________________ 臣故畜牸牛_________________
公诚愚矣_________________ 管仲正衿再拜曰_________________
12.(4分)( )
13.(6分)
(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6分)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换了人间。(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我打江南走过, 。(郑愁予《错误》)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子曰:“朝闻道, 。”(《论语•里仁》)
五、(21分)
15.(7分)
(1)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
答:要素一:
要素二:
17.(6分)
答:特点一:
特点二:
特点三:
18.(4分)(    )
六、(9分)
19.(3分)
20.(6分)
甲:序号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序号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序号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40分)
21.作文(40分)
南充高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 2、B
3、B 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用于对影片恰如其分的评价,与语境不合。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4、A B句式杂糅。C“这”指代不明,既可指“欣赏好诗”,又可指“创作好诗”。D“侵蚀心灵”搭配不当。
5、B 参照其他选项可以知道《再别康桥》应该是“新格律诗”。
6、B 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民族战斗错了,我们就是诗中的“悲哀的民族”。
7、B A“记忆”虽抽象,但本即可“遗忘”,并未化为具体的物。B抽象的“忧愁”化为具象的船,可以被“摆渡”。C“釉”为涂在陶瓷表面,使之有光泽的颜料,故“釉色”为非抽象词语(周杰伦青花瓷)。D“群星”不是抽象词语。
8、B《论语》首章首句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首章首句即“孟子见梁惠王”。
译文(甲)现在的学者求取学问,大多有好高骛远的毛病。《论语》首章还未读熟就空谈“融会贯通”;《孟子》首章还没读透,就妄言书本内蕴。
(乙)有的人问:孟子提到“仁”字,解释得十分清楚明白;孔子不曾把它说清楚,为什么?我說:孔子早已将它说明白了,只是你不会看而已。打个比方,今日提到“砂糖”,孟子说糖的味道是甜的,孔子却不去说,只是直接把糖拿给人吃。人如果肯尝,便知道是甜的,不需要再说明了。
9、C 10、C
11、命名 养 确实 使……正(或整理好)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名”后有宾语“之”,所以在这里只能作动词“命名”讲。“畜”后加宾语“牸牛”(母牛),也只能是动词“畜养”之意,如《论语•乡党》:“君赐生,必畜之”。 “诚”有真心、不虚伪,确实、的确,表示假设这三种义项,结合上下文“确实、的确”恰当,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中“诚”是一样的意义。 “正”字的理解,关键问题是“衿”是“襟”(上衣前面的部分)之意,就能知道它的意思了。


展开余下试题12、B解析:本题考查文中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为”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wéi”,一个是“wèi”,读前一个音时多是动词,后一个音多作介词。在此题中,A、C、D三个选项都应读“wéi”,都可以解释为“是”之意,A项中“是”即代词“这”之意,“为”是“是”之意;C项中“以……为”是“认为……是”之意;D项中作谓语动词“是”之意,而B项中“何为”是宾语前置,应是“为何”,读音也应读“wèi”,作介词“因为”讲,因此选B。
13、(1)拟人,(1分)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1分)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1分)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1分)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1分)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1分)
14、粪土当年万户侯 萧瑟秋风今又是 不到长城非好汉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谈笑有鸿儒 夕死可矣
15、(1)取舍、剪裁。
(2)自然(答“人生世相”亦可);艺术(或艺术作品、作品)。
(3)“不即”指诗必有所创,创为艺术;“不离”指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
16、要素一:生动的画境、戏景;要素二:钩摄神魂的情感。
17、特点一:刹那间成为终古;特点二:片断成为完整的形象;特点三:在无数心灵中复现,永保新鲜。
18、BE(B项所说的“喜怒哀乐”所属对象不清,应该说是读者忘记了自身的喜怒哀乐;E项说法不准,作者和读者所塑造的形象有时是有差别的,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现象。
19、轮船起锚出发 到港抛锚 听觉
20、甲:②与后文“她也是没有吃到鸡蛋而伤心”对应,应强调女孩的情态。(答出逗号前后任一意思即可得分)
乙、③主语一致。
丙:⑤与后句结构相同。
21、略 (218.76.216.13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南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