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394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94]
杖节不改丹心永存--《苏武传》检测性练习
杖节不改 丹心永存
——《苏武传》随堂练习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 067300 张小燕
【资料卡片】
●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先秦符节的种类甚多,形状各异,用途有别。已知最早的符节是战国时期的,有的用以征免税收,如作竹节状的错金“鄂君启”铜节;有的用以发兵作战,如作虎状的“辟大夫”铜虎节等;有的用以驿传邮递,如作龙首状的“王命传”铜龙节。此外还有作牛形、鸾形、燕形和凫形的。现存战国时期的符节,除陕西长安出土的错金“杜”铜虎符称符外,其他大都称为节而不称符。汉代亦用虎符,大体沿袭秦制。秦虎符文字错金,汉虎符多错银。西晋虎符通体有虎斑条纹,不能容字,故于背缝处凸起长条形窄台刻背文,肋间之字移于胸前或符阴。西晋男符亦错银,唯太守符凿款,东晋以后则皆凿款。唐代改用鱼符,为符制上的一大变化。武周时一度用龟符。鱼符和龟符皆可系佩,与后世的牌区别不大。宋以后皆用牌。历代符节种类繁多,其铭文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制度。
●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四方,给旄节以为凭信。《汉书•叙传下》:“博望杖节,收功大夏。”又《王莽传上》:“以太保甄邯为大将军,受钺高庙,领天下兵,左杖节,右把钺,屯城外。”后多以谓执掌兵权或镇守一方。
【e线链接】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浏览完整试题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拜谒苏武墓
拜谒苏武,是在阳春三月的一个日子里。武功城里,桃杏花开得正繁,麦苗己经起身拔节,碧森森的连天空都要染绿了。出武功老县城往北行约3里地,就到了那个因苏武而著名的龙门村。苏武墓就掩隐在一片绿色里。墓呈圆锥形,土封而成,高约4米,南北东西约有30平方米的面积,杂草野花密匝匝挤满了墓地。墓前有“汉典属国碑”和“重修苏武门碑”两块,俱为清代建筑,风吹日晒,倍显苍凉。苏武不是皇上,也不是三公九卿,在现在人眼里,他只是一个倒霉鬼。人都想神气富贵,情愿费时费力来拜他这个倒霉鬼的人,毕竟有限。倒霉鬼没有经济效益,故而无必要的保护和管理。没有人收门票,也没有讲解员,倒是一位放羊的老汉漫不经心、无所顾忌地讲了墓主人的事情。老汉只牵着一只羊,跟在羊后面的是几只小羊羔,欢蹦乱跳的极不安分,老汉就不时地被羊缰绳拽得摇摇晃晃,但这并不影响老汉说话。老汉说话时的神态颇有几分高古之气,旱烟锅上的红火星明明灭灭,更增添了几分历史感。
老汉说,要说苏武这个人嘛,差不多跟老汉我算同行,都是个放羊的嘛。他在北海放羊,我在他的墓前放羊,差就差了点时间。说到这里,老汉笑了,说老汉我的名字叫苏北海,是我爷起的,苏北海跟在北海放羊的苏武就是一回事嘛,就这么个名字,便把我老汉放羊的命运给决定了。
放羊老汉抿住嘴咂了两口烟,说成天围着苏武墓转圈圈,时间久了,就觉得苏武跟我近,近得就跟老哥兄弟一般。这当然只是一种感觉,说到底,苏武是咱的先人呢。当初,苏武北使匈奴时,官职也不小,中郎将,怎么说也是个将军吧。北海可是个荒无人烟的苦寒之地,苏武去了那里,匈奴人也不给他送粮食,也不给他盖房子,还要让他死。可人的命是没法说的,有的人,一碰就没命了,有的人,七灾八难,天亏人害,可就是不死。苏武先人就是这后一种人。没有老鼠,苏武就挖老鼠洞,老鼠洞中有老鼠积攒下的草籽儿,苏武就用鼠洞里的草籽儿充饥,硬是不死。苏武出使匈奴,是持有汉节的,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但那时的汉节是个杆子,上面有旌帜毛穗。北海风大雪狂,时间久了,汉节上的旌毛都掉光了,可苏武不分白天黑夜放羊睡觉,都把汉节抱在怀里,一心归汉呐!
说到这里,苏北海老汉激动了,猛拽了一下牵着的羊,双手一拱,向着苏武墓拜了三拜,大声说,苏武先人骨头是最硬的,他在北海时,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去劝说过他,当下被他骂了个狗血喷头,他说人活着不能像条狗,谁给它肉吃就帮谁咬人。人各有志,不可勉强,我这条命是汉家的,死也要把它献给汉家。你们说,苏武这人忠不忠?他在匈奴十九年,苦楚受尽,磨难受尽,却始终坚贞不屈,终于归汉,这般英烈之祖不拜,还要拜谁?拜秦始皇?我才不拜呢,当时修长城,害了多少军队!孟姜女哭长城的戏没听过?
老汉说着,拱手又一拜,一脸崇敬。我随着苏北海老汉,也对苏武先祖行了九叩十八拜的大礼。我拜得非常认真。苏北海老汉很高兴,执意要我去他家喝羊奶。我哪儿有资格喝“苏北海”的羊奶,那是维系铁骨铮铮节操昭昭的“苏北海”生命的救命水,凡人如我者,岂敢消受。
我谢过了老汉,于暮色之中返回县城,炊烟弥漫之间,我似乎隐约看到了持节牧羊的苏武的不屈形象。我心里当然明白,这个形象的获得,就来自在苏武先祖墓前放羊的那个苏北海。
忠魂不灭,苏北海老汉便是苏武先祖在新时代的化身。
一.课内阅读:
1.填空:
(1)班固,东汉著名的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 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
(2)“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 、 、 和 。
(3)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 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意思。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通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
与旃毛并咽之 通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
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
信义安所见乎 通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通
法令亡常 通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通
始以疆壮出 通
3.古今异义: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古今意。
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今义: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今义:
位列将 位:古义: 今义:
列:古义: 今义 :
兄弟亲近 古义: 今义:
我丈人行也。 古义: 今义: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今义:
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 今义:
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 今义:
武等实在 古义: 今义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监;
②数( )通使相窥( )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 )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归汉;
⑦置煴( )火,覆武其上; (附: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 )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5.请选出“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 )
例: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① 张胜闻之,恐前济发,以状语武。
②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④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⑤ 士亦以此不附焉。
⑥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⑦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⑧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⑦ D.④⑥⑧
6.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进行了分类。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
①赵氏求救于齐。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④望长安于日下。
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⑥而耻学于师。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7.下面是对文本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和缓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选择,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因此赢得了敌国的敬意。
D.卫律使尽威吓、利诱等手段,但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8.一词多义,指出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数通使相窥观
使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3)单于使使晓武
(1)以状语武
语
(2)如惠语以让匈奴
(1)虞常果引张胜
引
(2)引佩刀自刺
(1)绝不饮食
食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3)廪食不至
(4)给其衣食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3)恐前语发 。
9.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
(1)单于壮其节
(2)欲因此时降武
(3)空以身膏草野
(4)反欲斗两主
(5)单于愈益欲降之
(6)何久自苦如此!
(7)王必欲降武
(8)天雨雪
(9)羝乳乃得归
(10杖汉节牧羊
(11)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12)惠等哭,舆归营
(13)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10.请逐一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为降虏于蛮夷
何以女为见
子卿尚复谁为乎
何以复加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非汉所望也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见犯乃死,重负国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皆为陛下所成就
11.请把下列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②何以女为见
③子卿尚复谁为乎
④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⑤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⑥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⑦见犯乃死,重负国
⑧皆为陛下所成就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8题。
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尸乃上疏,言:“霍氏泰盛;
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官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禅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汉书•霍光传》)
12.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霍氏秉权日久 秉:执掌 B.天下害之 害:陷害
C.客有过主人者 过:拜访 D.威震主者不畜 畜:容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夫奢则不逊 ②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B.①而又行以逆道 ②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C.①于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D.①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②凡四方之士未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14.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B.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
C.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D.唯陛下察之。
15.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身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宜以时抑制,无使者(霍氏)至亡。
B.向使(您)听客之言,不费牛酒。
C.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霍氏)宜防绝之。
D.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徐福)居焦发灼烂之右。
1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之右,众必害之——一个人地位在别人之上,大家一定忌恨他。
B.更为曲突,远徙其薪——再修一个弯取的烟囱,把柴草移到远处
C.灼烂者在于上行——被火烧的皮肉焦烂的人坐在上座
D.向使福说得行——假如徐福的主张能够实行
17.选出全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 ( )
①霍氏奢侈 ②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③霍氏秉权日久
④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⑤大将军霍光从骖乘 ⑥福独不蒙其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应该不让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让他们长时期秉权。
B.霍氏诛灭后,徐福上书朝廷,说明自己察微知著,建议皇上抑制霍氏,论功更应受赏。
C.在文中“焦头烂额为上客”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变乱的人受到封赏。
D.“贵徙薪曲突之策”的喻意是应该重视那些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
参考答案
一、1.(1)史学家 断代史 班马(2)《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3)《两都赋》
2. 女:通“汝”,你。
畔:通“叛”,背叛。
旃:通“毡”,毛织品。
去:通“弆”,收藏。
亡:通“无”,没有。
见:通“现”,显现。
展开余下试题
祠:通“祀”,祭祀。
亡:通“无”,没有。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疆:通“强”,强壮。
3、 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偿。 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位列将 位:古义:位;官位。 今义:位置、地位。
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 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4、jiù shuò kuī hang yūn mò yānzhī wèi chù dī
5、C
6、D(向/对于/在/比)
7、C
8、①(1)使:使者。 (2)第一个“使”:出使。(3)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1)语:告诉。(2)语:说的话。
③(1)引:招供。(2)引:拔。
④(1)食:给他吃的。(2)食:吃。(3)食:粮食。(4)食:食物。
⑤(1)发:打发。(2)发:发动。(3)发:被揭发。
9、(1)名词活用 (2)——(7)使动用法 (8)——(13)意动用法
10、
1.倒装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二、12.B(害:痛恨,忌妒)
13.A(表顺承,就)
14.D(这件事,余代霍氏)
15.C
16.B
17.C(④、⑥与霍氏被诛无关)
18.B(是另外一人上书朝廷,而徐福是在霍氏被诛之前上书皇上抑制霍的。)
参考译文:
当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此人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别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权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全部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等待死等什么?”于是上疏皇上说:“霍氏宽裕昌盛,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应当适时抑制他,不要让他最后到死亡的地步。”上书三次,才听到。
后来,霍氏被杀,而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官。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个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见他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了些柴火。客人对主人说:“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没理他。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邻居们一起救火,有幸使火熄灭。于是主人杀牛备酒,感谢他的邻居。身上烧伤者在上座,剩下的各按他们的功劳就座,而独独不邀请说改烟囱为弯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假使当初听了那客人的话,不用牛、酒,最终可以使火患没有。如今按功劳而邀请宾客,提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移走的人没有得到奖赏感谢,却把焦头烂额的人作为上宾吗?”主人于是醒悟而邀请他。今茂陵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化,应当防止杜绝他。假如按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大臣死,叛乱等事都不会发生。往事既然已经发生,唯独徐福一人没有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重视徙薪曲突的方法,把它放在焦发灼烂之人的上面。”皇上于是赏福帛十匹,之后任他为郎。
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理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121.26.254.71)
上一篇: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下一篇:
《张衡传》检测性练习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杖节不改丹”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