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87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4]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天水市一中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2009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张栋祥 审核:魏会阁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28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霉菌(jūn) 憎恶(zèng) 窗扉(fēi) 卓有成效(zhuō)
B.隽永(jùn) 山脊(jǐ) 嘈杂(cáo) 硕果累累(léi)
C.祈求(qí) 拙劣(zhuō) 拜谒(yè) 锲而不舍(qì)
D.内疚(jiù) 洞穴(xué) 戕害(qiāng) 贻笑大方(y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寂漠 凋敝 浅尝辄止 百折不挠
B.蓊郁 深邃 毕恭毕敬 膏腴之地
C.端倪 苍桑 梦寐以求 至理名言
D.灰心 亵渎 门廷若市 杀一儆百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伟大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在向世界 出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灿烂前景。
②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 的问题,而知识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③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 下来的,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了。
A.昭示 辩论 留传 B.展示 分辨 流传
C.展示 辩论 流传 D.昭示 分辨 留传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在一起的。
B.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话》)。
C.在全国第10届发明展览会上,长沙九中的展品:三角函数作图器、带镜子安全幅、记事发卡……引起人们强烈火的兴趣。
D.电视剧《水浒传》标明原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引起了许多观众的疑惑:《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吗,怎么又多出个罗贯中?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这部著作是他长期斗争的总结,是他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B.夜深了,小张终于把写了一个多星期的总结写好了,他出其不意的摸着下巴,长长松了一口气。
C.连长说:“同志们,今晚我们在村口埋伏好,让民兵将日本鬼子引入包围圈,来个请君入瓮,一网打尽。
D.他乐于助人,从善如流,对有困难的人充满了爱心,人们都称他为“雷峰”。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
B.晚会上,他们神情自若,舞姿潇洒,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甚至年逾古稀的老人呢?
C.昨天,市图书馆举办知识经济讲座,聘请了东南大学的教授,会议室的座位真是座无虚席,好多人站着听了一下午。
D.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不少商务、交流、购物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感到怀疑。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②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③79年前,北京大学的爱国青年发起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
④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浏览完整试题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教授、文学家朱自清的著名散文,反映了作者在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时内心的苦闷与烦乱,虽游荷塘但这种心情始终无法排遣。
B.《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是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语言流畅通达,生动活泼。
C.所谓“春秋三传”,指的是解释鲁史《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D.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与捍卫者,故后世常“孔孟”并称。《孟子》是孟轲和他的学生合著的,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孟子》的文章气势雄浑,活泼流畅,是学习文言的好范本。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一)阅读《秋水》(节选),完成第9—11题。(6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B.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1.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以为莫己若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2—14题。(6分,每小题2分)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见梁襄王 见:接见
B.望之不似人君 望:远远地看上去
C.孰能与之 与:追随,拥护
D.诚如是,民归之 归:归顺,归附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①其如是,孰能御之 ②如会同,端章甫
B.①孰能一之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①由水之就下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D.①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将人民盼望不嗜杀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间的旱苗盼望下雨。这个比喻还暗含了对比,说明雨对禾生死荣枯的关系,显示了人民对明君与暴君的态度,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B.孟子用“水之就下”形容天下人民归附不嗜杀者,无法抗拒。文中先以天上雨水比喻君泽,后以地上流水比喻民心,相互关联,又各赋其义,既自然又新颖,既为人熟知又让人深感贴切。
C.孟子“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和“今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等言论,既概括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提示了尖锐的阶级矛盾。但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并没有把梁襄王列入“嗜杀人者”之列。
D.孟子循着梁襄王问题的思路,逐步提示所要讲的内容,而不直接说穿,使对方在
获得满足之时,又有新的不满足,这种引而不发的讲话艺术,效果很好
第Ⅱ卷(92分)
三、(18分)
15.诗歌鉴赏(8分)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⑴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3分)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16.默写填空(10分,兰天班全做,其他班只做1—10小题)
(1) ,无以至千里。
(2) ,靡有朝矣。
(3)汩余若将不及兮, 。
(4) ,春与秋其代序。
(5) ,头上玳瑁光。
(6)蒲苇纫如丝, 。
(7)纤纤擢素手, 。
(8) ,悠悠我心。
(9) ,天下归心。
(10) ,池鱼思故渊。
(11)谢公宿处今尚在, 。
(12) ,使我不得开心颜。
(13) ,相逢何必曾相识。
(14) ,莲动下渔舟。
(15) ,不见长江滚滚来。
(16)出师未捷身先死, 。
(17)山围故国周遭在, 。
(18) ,蓝田玉暖日生烟。
(19)出师一表真名世, 。
(20)烟消日出不见人,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8分)
滋 味
王 开 林
①能吃的东西才知味道如何。上帝造人时,特别设计了舌头这种精妙绝伦的零件,可见他的确充满了仁爱之心。有了这件宝贝,人就能咂摸出酸、甜、苦、辣、咸、涩等各种滋味,也就能把吃鱼跟吃肉的不同分辨出来。试想,如果鼻子先闻到了美食的食气,入口之后却味同嚼蜡,那是何等扫兴。有了舌头,人也就变成了挑剔鬼,从最初的茹毛饮血,发展到后来的满汉全席,口腹之欲真是越来越膨胀。从古时神农尝百草到今天大开山海宴,算不算得上文明的进步呢?“吃”早已成为国人头等重要的事情,硕鼠和馋猫同席,或于觥筹交错之前握手言欢,或于酒酣耳热之后结为兄弟。舌头的功用可谓大矣。


展开余下试题 ②品酒是一门学问,品茶则是一种风雅,都不是俗人做得来的事情。那滋味显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胡喝狂饮之辈也就只能舌头舔舔嘴唇,随便说一声:“好!”
③古人说:“百般滋味,要在心中滋味。”
④表面看来,舌头对此鞭长莫及。其实不然,它完全可以调和出心中的百味。岂不闻“甜言美语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舌头的功用比马尾巴的功能要强得多,切不可等闲视之。话讲得好听,就顺耳顺心顺意,一顺而再顺而三顺,就无所不顺,无往不利。为什么谄媚取容者屡屡得手(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因为这些专往舌头人上抹蜜的人深明一个道理,那就是:好听的话往往才下舌头,便上心头。让别人受用了,自己的日子就肯定好过。你若问他的人格何在,他会说那只是一双烂草鞋,弃之不足为惜。世间那些往舌头上抹蜜的人也是往鞋底抹油的人,一旦你失去了利用价值,他们就会像采尽了花粉的蜂群一样飞往别处。
⑤舌头其实相当世故,至少比眼睛、鼻子要世故得多,它知道自己若说了直话真话,就不可能再吃香喝辣,因此,它最不济时也只是沉默。若硬是被认死理的主人派去说直话真话,就命该一辈子无可奈何地咬菜根,它一定含恨不已。
⑥人人都知道“口蜜腹剑”这个成语,但又有几人识得甘言谄人者是别有居心用意呢?对一个假话连篇的人推心置腹是何等不值和危险呵,这是授人以柄,你忧乐的机枢就被他完全掌握了。他的那把藏于腹中的“剑”是迟早会抽出来的,同样的舌头到时候吐出来的就是蝮蛇的毒液了。
⑦名利本身是好东西,无论以力取,以智取,只要手法干净漂亮,都令人悦服。但有时候好端端的名利被群小人糟踏了,变成了猫腻滋味和腐鼠滋味,他们仍然争得头破血流,而且对谁都猜疑,生怕别人要来染指,要来分一杯羹。《论语》中说孔子“鱼馁、肉败、割不正,不食。”但在宵之小辈看来,那是圣人的臭讲究,他们才不顾什么变味不变味呢,先塞进口中再说。猫腻和腐鼠都有人食之津津有味,如此,就遑论其余了。
⑧我们见了某人某事的龌龊之处,常说“心里真不是滋味”。其实,这“不是滋味”本身就是一种滋味,它至少表明了你的态度。
17.第一段末句说“舌头的功用可谓大矣”。请根据本段大意,从两方面概括“舌头的功用”。(4分)


18.第四段写道:“表面看来,舌头对此鞭长莫及。其实不然,它完全可以调和出心中的百味。”(4分)
①“舌头对此鞭长莫及”的含义是什么?

②“它完全可以调和出心中的百味”的含义是什么?

19.请根据四、六、七段的文意,分别概括出作者所讽刺的三种人的行为特点。(6分)



2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题目“滋味”的主要含义是,生活的滋味往往是辛酸和苦涩,只能在漫长的人生中慢慢品尝。
B、作者从舌头的饮食功用讲到舌头在人际关系中所发挥的种种“功用”,由此及彼,讽喻世人。
C、文章的主旨可以概括为讽刺人际关系上的不正之风,表达作者嫉恶如仇的处世态度。
D、第五段末句“它一定含恨不已”,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认死理”“直说真话”的人必然得到恶运,有一定的劝诫意味。
E、结尾说“‘不是滋味’本身就是一种滋味”,这里的“滋味”指的是在心里反感、鄙弃这类龌龊的行为。
五、语言运用(8分)
21.下面的“征稿启事”中有语句不当或表达欠明确的地方,必须修改的有三处。请将其找出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征稿启事
为了激发写作兴趣,帮助A大家写好作文B,本编辑部拟推出中学生作文专刊,欢迎C广大学生踊跃参与投稿D,题材体裁字数不限E,最好2000字以内F。
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收G。
××编辑部
2010年1月8日
① 处改为
② 处改为
③ 处改为
22.(5分)
2008年9月21日,天水市一中召开运动会,张明因感冒无法参加,并且有一个项目(男子100米决赛)无法按时到场参加比赛。张明请王伟给班主任高老师带去一个假条。
请以张明的口吻拟写这个假条。

请 假 条







六、文言文翻译与作文(48分)
阅读并翻译下面的文言短文,然后依据短文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欧阳修诲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慎哉?
23.翻译:(8分)



24.作文(40分)
天水市一中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2009级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D 2.B 3.A 4.B(A删去第二个分号,C将冒号改为破折号,D将后一个逗号改为问号) 5.C 6.D 7.D 8.A
9.D(A至于,到达。B东面,面向东。C面目,脸)
10.B(名词活用状语。A名词作动词,C动词作名词,D使动用法)
11.B(宾语前置。A介词短语后置,C判断句,D定语后置)
12.A(见—拜见,谒见)
13.C(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泽。A,像/或者。B谁、哪一个/通“熟”,仔细。D助词,无意义/兼词,从这里)
14.C(孟子把当时所有的统治者都列入了“嗜杀人者”了)
15、⑴“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
 (2)这首诗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16、略
17、①遍尝百味,满足口腹之欲;②借“吃”拉关系,牟取私利(每小题各2分)
18、①生理功能上看,舌头能品尝美食,不能“调和”人的思想感情;
②交际功能上看,为了私利,舌头可以“调和”出各种甜言蜜语(每小题各2分)
19、①甜言蜜语奉承别人,丧失人格;②假话连篇,俟机陷害别人,口蜜腹剑
③用龌龊的手段“糟蹋”名利,贪婪卑下(每小题各2分)
20、B、E
21.①DE”参与”和“投稿”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②F处的“最好2000字以内”就是对字数限制,故与“题材体裁字数不限”矛盾。所以F处应改为“题材体裁不限,字数最好在2000字以内。③G处应改为“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或“来稿请寄:××编辑部”。
22、高老师:(1分)
您好。
我因患感冒无法参加运动会,(1分)100米决赛不能参加(1分)。特此请假,请予批准。(1分)
请假人:张明(1分)
2008年9月21日早(1分)
23、(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218.76.216.13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天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