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06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6]
九年级9月月考试题
爱义学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语言技能考查(15分,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圃(pǚ) 阔绰(zhuò) 味同嚼蜡(jiáo) 恼羞成怒(nǎo)
B.喧嚷(xuān) 灵柩(jiǔ) 全神贯注(guàn) 根深蒂固(dì)
C.狡黠(xiá) 亵渎(xìè) 狂妄自大(wàng) 强聒不舍(guā)
D.扶掖(yè) 戳破(chuō) 吹毛求疵(cī) 锲而不舍(shě)
2.下列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 )
A、痴心妄想 刻尽职守 刻骨铭心 阔然无累
B、媚上欺下 根深帝固 修手旁观 孜孜不倦
C、狂妄自大 味同嚼腊 吹毛求疵 歇斯底里
D、不二法门 文才藻饰 面面相觑 舍生取义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上网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C.对于为什么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D.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雨说,我来了,我来 四月的大地。
②刚接到作品时我开始有一些 ,因为作者是男性,字里行间都透着阳刚气。
③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 了。
A.探访 犹疑 解除 B.探询 疑惑 解除
C.探询 犹疑 解决 D.探访 疑惑 解决
5.将下面的内容重新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
①但近年来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种类象剧减少。
②海洋里丰富的食物资源,千万年来滋养着人类。
③长期的过度捕捞使全世界2/3的产鱼区繁殖量不足,捕鱼区域只能向深海推进,这更加剧了海洋资源的枯竭。
④海洋里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A.④①②③ B.②④③①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二、文言文阅读考查(22分)
(一)课内文言文考查(12分)
6.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组分别是:(① ② )(2分)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山间之四时也 B、辍耕之垄上/笔耕不辍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异二者之为 D、会天大雨/会宾客大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10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
浏览完整试题
往语,皆指目陈胜。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举大计亦死:( ) (2)度已失期:( )
(3)等死,死国可乎:( ) (4)吴广以为然:(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9、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而“威众”的办法有哪些?并谈谈你对这些做法的理解。(2分)
(二)古诗文默写考查(10分)
10.填写下面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① 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
② ,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
③ 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④ 家田输税尽, 。(白居易《观刈麦》)
⑤ 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⑥ 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⑦ 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月色》)
⑧ 槲叶落山路,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⑨ ,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⑩ ,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三、 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 (23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12分)
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
毕淑敏
(1)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拿着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一下静寂无声。万物好似缩微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平铺直叙摆在那里,等待你亲手挑选。货筐是那样小而致密,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
(2)于是洁白的纸上,记下了我生命申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水、阳光、空气、鲜花和笔(未按笔画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3)接下来,老师说,好吧,每个人在你写下的五样当中,划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下四样。
(4)权衡之后,我在五样中的“鲜花”一栏旁边,打了一个小小的“×”,表示在无奈的选择当中,将最先放弃清丽芬芳的它。
(5)老师走过来看到了,说:不能只是在一旁做个小记号,放弃就意味着彻底的割舍。你必须得用笔把它全部涂掉。
(6)依法办了,将笔尖重重刺下。当鲜花被墨笔腰斩的那刻,顿觉西周惨失颜色,犹如二十世纪初叶黑白的无声影片。我拢拢头发咬咬牙,对自己说,与剩下的四样相比,带有奢侈和浪漫情调的鲜花,在重要性上终究逊了一筹,舍就舍了吧。
(7)请在剩下的四类当中,再剔去一种,仅剩三样。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商榷的断然压力。
(8)我面对自己的纸,犯了难。阳光、水、空气和笔,删掉哪样是好?思忖片刻,提笔把“水”划去了。从医学知识上讲,没有了空气,人只能苟延残喘几分钟;没有了水,在若干小时内尚可坚持。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9)老师说,继续划去一样,只剩两样。
(10)①这时教室内变得寂静,好似荒凉的坟墓。每个人都在冥思苦想举棋不定。我已顾不得探查他人的答案,面对着自己人生的白纸,愁肠百结。笔、阳光、空气,何去何从?闭起眼睛一跺脚,我把“空气”划去了。
(11)好了,现在再划去一样,只剩下最后一样。老师的音调很温和,但执著坚定,充满决绝。对已是万般无奈的我们,此语一出,不亚于惊雷。
(12)教室内已经有轻轻的哭泣声。
(13)②笔和阳光,它们在纸上势不两立地注视着我,陷我于深重的两难。偌大一张纸,在反复勾勒的斑驳墨迹中,只残存下来一个固守的字——笔。
(14)感谢这充满痛苦和抉择的测验,它让我清晰地得知什么是我生命中的真爱 就是我手中的这支笔啊。
(15)我细心地收起这张白纸,一如珍藏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帆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
11.面对“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首先舍弃“鲜花”的理由是 ;“我”最终保留“笔”,是因为它 。(用原文填空)(2分)
12.第(6)段中“腰斩”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3.文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方法,请任选一例,说说它的作用。(2分)
14.第(12)段“教室内已经有轻轻的哭泣声”,请揣摩当时哭泣同学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这种心理活动描述出来。(30字左右)(3分)
15.亲爱的同学,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都将面临许多艰难的抉择。就现在而言,你认为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不得借用文章内容)(3分)
(二)阅读冯剑华的《雨》,完成16—20题(11分)
⑴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⑵春天的雨,是少女,正值( )。
⑶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⑷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⑸“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⑹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⑺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⑻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样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女的母亲。
⑼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展开余下试题
⑽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⑾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⑿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⒀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6.给括号内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2分)( )
A.年富力强 B.风华正茂 C.豆蔻年华 D.花容月貌
17.第3段中加点的“沾衣不湿,拂面不寒”是化用古人的诗句,请写出这两句诗。(2分)
。
18.为什么说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9.作者说“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然而,“她并不落寞”,这是为什么?(2分)
20.仔细揣摩画线句子的特点,以“冬雪”为对象,依照写一段话。(3分)
四、作文
21、请你下面题目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音乐”、“明月清风”、“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题目:让 走进心灵
要求:①我手写我心,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④600字左右。
爱义学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答题卷
全卷4大题,共4 页,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语言技能考查(15分)
1. 2. 3. 4. 5.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 (22分)
Ⅰ.课内文言文段阅读考查
6、 (2分)
7. 7、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 (1)举大计亦死:( ) (2)度已失期:( )
( (3)等死,死国可乎:( ) (4)吴广以为然:( )
8.(1)译文: (2分)
(2)译文: (2分)
9.答:
(2分)
Ⅱ.古诗文默写考查 (10分)
10.(1) (2)
(3) (4)
(5) (6) ,
(7) (8)
(9) (10)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3分)
1.记叙文阅读
11. 答:
(2分)
12.答: (2分)
13.答:
(2分)
14.答:
(3分)
15.答:
(3分)
Ⅱ.文学作品阅读
16. (2分)
17.答: (2分)
18.答:
(2分)
19.答:
(2分)
20.答:
(3分)
(四)作文
九年级语文九月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1.D 2.D 3.A 4.A 5.D
6. B D
7、(1)发动。(2)估计。(3)同样。(4)对、正确。
8、(1)扶苏因为屡次劝诫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面带兵打仗。
(2)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
9、“鱼腹置书”和“丛祠狐鸣”;陈胜、吴广根据卜者的暗示利用迷信制造舆论,在士兵打下了陈胜起义称王的思想基础,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智慧和胆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民起义的不可超脱的阶级局限性。
10.(1)衡阳雁去无留意 (2)持节云中
(3)物是人非事事休 (4)拾此充饥肠
(5)斜晖脉脉水悠悠 (6)梦回吹角连营
(7)北斗阑干南斗斜 (8)枳花照驿墙
(9)已是黄昏独自愁 (10)燕子来时新社
11.(鲜花)在重要性上终究逊了一筹;是我生命中的真爱
12.坚决地用笔划去“鲜花”这一词语
13.例:(1)“这时教室内变得寂静,好似荒凉的坟墓。”运用比喻(点明修辞1分),形象地烘托“我”失落、痛楚的心情(分析内容1分),使作品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分析情感1分)。
(2)“笔和阳光。它们在纸上势不两立地注视着我,陷我于深重的两难。”运用拟人(点明修辞1分),以笔和阳光的争斗、期待、关注(分析内容1分),形象地突出“我”抉择的痛苦、艰难,使作品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分析情感1分)。
14.答案着重人物心理描写,且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即可。例:前三次的抉择,已让我痛苦万分;现在还要舍弃一样,实在是惨无人道,让人无法忍受,无法抉择。
15.开放性题目。答案的内容应有正确韵价值取向,语言准确通顺。
16、C ;1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8、因为“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19、这是因为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20、说明:内容必须写“冬雪”;形式上,前一分句引用古诗,后一分句说出特征,然后组成排比。 (61.144.170.157)
上一篇:
《孔乙己》《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下一篇:
运河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九年级9月月”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