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07  
标签:北师大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7]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班级 姓名
一.积累和运用。(39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解释词语。(10分)
○1堆栈( ) ○2吞shì( )
○3ruò( )大 ○4浸yín( )
○5客棹( ) ○6jī( )齿
○7擘( )画 ○8丛莽( )
○9如lǚ( )平地 ○10乍( )暖还寒
2.下列是更换了成语中一两个字而做的广告语,请你对它进行还原。(2分)
咳不容缓(药物广告)还原:
一明惊人(眼镜广告)还原:
骑乐无穷(皮鞋广告)还原:
天尝地酒(白洒广告)还原:
3.为了增强广告语的表达效果,广告语往往采用修辞手法。对下列广告语使用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长城电扇,电扇长城。 ②只要你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将永远陪伴着你。
A.比喻 拟人 B.比喻 夸张 C.夸张 比喻 D.夸张 拟人
4.将下面三个短语填在句中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缓缓地、曲折地 ②从浅浅的山谷中 ③如同一道小溪
我的生命的道路, 流入“不择细流”的大海。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5.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游园不值》选自《靖逸小集》,作者叶绍翁,字嗣宗,唐代诗人。不值,是没有遇到的意思。
B.《玉楼春》选自《唐宋词选》,作者宋祁,“玉楼春”为该词的题目。
C.“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出自《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
D.《春》选自《艾青诗选》,作者艾青是现代诗人,其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B 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C 经过昨夜一场大雨,使空气更加清新了。
D 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理解,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7.口语交际中委婉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需要技巧的。想想看在下面的情境中符合那位女士回答的话是( )(2分)
两位男士在谈话。其中一位说,在家里妻子不让我抽烟,真难受。他边说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抽烟妨碍您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既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有礼貌,很幽默,引得两位男士都笑了。
A.嗨,你害己又害人啊? B.看,没见写着“禁止吸烟”!
C.您夫人还没把您管教好吧。 D.先生,您像在家里一样好啦!
8.根据提示默写诗句.(10分)
①随风潜入夜, 。
② ,红杏枝头春意闹。
③春色满园关不住, 。
○4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两句与南宋文学家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两句“ , 。”有异曲同工之妙。
⑤ ,多少楼台烟雨中。
⑥ ,草色遥看近却无。
○7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
○8你从远古走来,


浏览完整试题○9 ,春在溪头荠菜花。
9、仿照例句,再写出一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2分)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 ,让人 。
10、提炼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连标点不得超过30个字)(3分)
《徐霞客游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仅篇幅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是以前任何游记无与伦比的,而且摹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徐霞客游记》又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以实地考察所得,纠正了古代地理书籍的一些谬误,也有许多新发现。

二.阅读理解。(61分)
(一)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22分)

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D.“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①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
,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②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③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革及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11.为上面文字甲按原文顺序重新排序: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分)
12.在甲乙文段画横线处补写出相应的语句。(3分)
13.甲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4分)
①触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②嗅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③听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④视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14.甲文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为甲段中加点字注音(2分)
窠巢( )( ) 应和( ) 酝酿( )( )
16.概括甲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17.甲乙两段文字中写出了江南春风与北京春风的特点请分别用一个字准确概括。(2分)
江南的春风 ; 北京的春风
18.乙段文字写出了北京春天的别样的体会,分别是什么。(4分)
②段表现为 (10字以内)
③段文字表现为 (25字以内)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课》选段,回答文后问题。(19分)
接着,哈墨尔先生谈到法国语言。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是最清楚、最严谨的语言;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因为,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每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1脸色惨白,他在我的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么高大。
○2“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的朋友们,我——我——”
他的嗓子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无法说完他那句话。
于是,○3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按着粉笔,用最大的字母写出: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4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9、哈墨尔先生说:“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20、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填空(填序号)(3分)
描写人物语言的是 。(2)描写人物神情的是 。(3)描写人物动作的是 。
21、“他在我的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么高大。”为什么哈墨尔先生突然“高大”起来了呢?谈谈你的理解。(3分)


22、文段画线句子○3中,哈墨尔先生只写了几个字,为什么使出了全身的力气?( )
A、他接连上了三节课,精疲力竭。
B、今天听课的人多,字要写得又粗又大。
C、这几个字倾注了哈墨尔先生全部的爱国主义情感。
D、字写得遒劲有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3、文末部分对哈墨尔先生举止神情的描写表现了什么?(4分)




展开余下试题
24、哈墨尔先生说法兰西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对此你有什么感想?(50字以上)(4分)



(三)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文后问题。(12分)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2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3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4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5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25、请指出本选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本选段的说明顺序。(5分)
○1说明对象:
○2选段的说明顺序:

26、第○2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为 、 、 。(3分)
27、选择下面一首诗作简要分析,并联系上文指出它写的是哪一种物候现象。(4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塞下曲(节选)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我选 ,我的分析:

三.诗歌赏析。(8分)
阅读古诗,完成诗后1—4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8. 在原诗中将诗句补充完整。(2分)
29.这首诗那几句押韵,韵脚分别是那几个字?(2分)

30.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1. 选出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诗人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
B.本诗多用对偶句,如颔联、颈联,对仗极为工整。
C.尾联表明自己愿以身殉国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忧虑和对前途的迷惘。
D.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忧国叹己的情怀。
四.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调查:世界上谁最快乐?在上万个答案中,有四个答案十分精彩,它们分别是:吹着口哨欣赏自己刚刚完成作品的艺术家;给婴儿洗澡的母亲;正在沙地里堆城堡的孩子;劳累了几个小时终于救治了一位病人的外科大夫。
要求:以“快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
1、略 2、略 3、D 4、D 5、D 6、A 7、D 8、略 9、略
10、《徐霞客游记》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二、阅读理解。
(一)11、DBAC 12、略 13、略 14、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15、略 16、略 17、柔 刚 18、○1使河冰开裂,冬眠惊醒。○2使麦苗返青,山桃鼓苞,帮助人们把粪肥抛洒匀净。
(二)19、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国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20、(1)○2 (2)○1 (3)○3○4 21、哈墨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朗茨觉得他的形象高大起来。22、C 23、哈墨尔先生的举止神情一方面表现它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对国土的即将沦丧,他陷入了极度的悲愤之中。24、略
(三)25、对象: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顺序:纬度南北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或:逻辑顺序,按照从重要到次要的顺序,依次同上。26、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27、示例:《大林寺桃花》:大林寺地势高花开迟。高下差异。《塞下曲》(节选):天山到了五月仍没有花。南北(纬度)差异、高下差异。
三、诗歌赏析。
28、略 29、星 萍 丁 青30、略 31C
四、作文。略 (118.183.195.184)
标签:北师大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9---201”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